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2卷  秦汉-隋唐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2卷  秦汉-隋唐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2卷 秦汉-隋唐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炳照,赵家骥等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5518753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2卷 秦汉-隋唐》目录

第一章 建立封建官方教育思想体系的探索 1

第一节 秦代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思想 1

一、李斯关于焚书禁学的文教政策思想 2

二、秦代刻石中有关文教政策思想 4

三、秦简中的文教政策思想 8

第二节 汉初文教政策思想的调整和黄老学派的教育思想 13

一、汉初文教政策思想的调整 13

二、黄老学派的教育思想 18

第三节 陆贾、贾谊偏重儒家的教育思想 27

一、陆贾的教育思想 28

二、贾谊的教育思想 34

第四节 《淮南子》综合儒道的教育思想 41

一、关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42

二、论教化的基本思想 46

三、论人的才智 49

四、论教学的主要观点 51

第二章 儒家教育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56

第一节 汉代儒学奠基者——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57

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58

二、王者以教化为大务 62

三、教化以儒学为主体 71

四、修身、治学当明善心以返道 78

第二节 司马迁以经学传授为主线的教育发展史观 86

一、传授经学的思想主线 86

二、《史记》中的教育观 92

第三节 《盐铁论》中儒法教育思想的论争 97

一、“本末”之争与教化的地位 98

二、“义利”之争与教化的作用 100

三、“礼法”之争与教化的目的 101

第四节 刘向父子巩固儒家正统地位的教育思想 104

一、设库序、隆教化为兴邦之本 105

二、勤学问、修德性为立身之本 107

三、六经为学问之本 111

四、仁义为德教之本 115

第三章 汉代经学教育思想 119

第一节 经学教育对教育思想的影响 119

一、经学研究与传授的分衍与归统 119

二、经学教育作用与学习目的论 122

三、经学教育特点与学习方法论 128

四、师法家法与尊师观念 131

第二节 官方权威的经学著述——《白虎通》中的教育思想 135

一、破除章句之学、正定经义的宗旨 135

二、以封建纲纪为核心的政教模式 137

三、学以求觉、治性、致道 139

四、师生之道兼君臣、父子、朋友之道 142

五、民有质朴,不教不成 143

第三节 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的教育思想 147

一、教育思想的学术基础 147

二、人之心皆有仁义,教之则进 151

三、设大学库序之官,修德学道 155

四、行有常,明其要,求心解,以渐进 159

五、尊师重道,以正教之 164

第四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和深化 167

第一节 扬雄捍卫儒学正统的教育思想 168

一、张其纲纪,谨其教化 170

二、学者,所以修性也 171

三、大人之学也为道 173

四、君子强学而力行 176

五、师者,人之模范也 178

第二节 汉代杰出的思想批判家——王充的教育思想 180

一、化性移俗的教化作用 181

二、推崇鸿儒的人才标准 186

三、博通致用的治学内容 190

四、知物由学的认识途径 193

五、专精透晓的为师资格 198

第三节 班彪、班固和班昭的教育思想 200

一、论西汉文教政策 201

二、论人品与教化 203

三、班昭论女教 204

第四节 王符、荀悦、徐斡的教育思想 207

一、王符的赞学、本教与察贤思想 208

二、荀悦的才性与教化思想 213

三、徐斡的治学思想 218

第五章 玄学教育思潮 225

第一节 玄学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225

一、玄学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25

二、玄学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228

三、玄学教育思潮的影响 234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教育思想 238

一、因性自然的教育观 239

二、绝圣弃智的文化教育观 244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47

四、寻言观意、得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49

第三节 阮籍、嵇康的教育思想 253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观 255

二、绝学弃智的文化教育观 260

三、任自然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263

四、寄言广意、得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66

五、养生教育思想 269

六、音乐教育思想 271

第四节 向秀、郭象的教育思想 274

一、名教即自然的教育观 275

二、绝圣弃智、绝学弃教的文化教育观 278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81

四、寄言出意、存意忘言的教学主张 286

第六章 佛教教育思想 289

第一节 佛教教育的传入与发展 290

一、佛教教育的传入 290

二、佛教教育的发展 293

一、牟子的教育思想 307

第二节 牟子、康僧会的教育思想 307

二、康僧会的教育思想 319

第三节 道安、慧远的教育思想 325

一、道安的教育思想 325

二、慧远的教育思想 330

第四节 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的教育思想 336

一、天台宗的教育思想 336

二、禅宗的教育思想 342

三、净土宗的教育思想 347

第七章 道教教育思想 351

一、闻天下要道的教育作用 352

第一节 《太平经》的教育思想 352

二、由贤人而得道成仙的培养目标 357

三、囊括自然、社会和神学知识的教育内容 358

四、力学、精读、渐进和因性立教的教学原则 359

五、志道、明德、自律、静思和迁善的道德教育 364

第二节 葛洪的教育思想 367

一、擢才与兴教 368

二、养生与治世 369

三、内养与外求 370

四、学道与守真 371

五、精一与兼修 372

六、自修与求师 373

第三节 寇谦之的教育思想 377

一、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377

二、专以礼度为首,加以服食闭炼 379

三、明自渐之深,务简贤授明 382

第四节 陶弘景的教育思想 384

一、学道、成仙与长生 385

二、立志、勤奋与善择其师 387

第五节 吴筠的教育思想 389

一、教之所施为中人 389

二、知、志、专、勤 390

三、守静去躁 391

第六节 孙思邈的教育思想 392

一、论修身与养性 392

二、论学贵精博 395

三、论医德教育 397

第八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维系和重振 400

第一节 刘劭、傅玄的教育思想 401

一、刘劭的教育思想 401

二、傅玄的教育思想 409

第二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417

一、中庸之人,不教不知 417

二、教子婴孩,勿失时机 420

三、德艺周厚 424

四、虚心勤奋,多知明达 427

第三节 王通的教育思想 431

一、安邦育人 431

二、仁义为本,礼乐为先 433

三、穷理尽性,乐天知命 435

四、知之、行之、安之 441

五、学无常师,唯道所存 445

第四节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 447

一、教化成德,非学不可 447

二、诗书礼乐,化成天下 450

三、立志、积善、自谦、自强 453

四、开发大义,随材而与 455

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458

一、明先王之教 458

二、就学而愈明 460

三、培育英才 462

四、尊师重道 465

五、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468

第六节 李翱的教育思想 471

一、复先天之善性 472

二、从乎道,明人伦 476

三、识才与选才 478

第七节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479

一、明道与行道 479

二、取道之原 482

三、顺天致性 483

四、博极群书 485

五、尊师重道 488

第八节 皮日休、林慎思的教育思想 492

一、皮日休的教育思想 492

二、林慎思的教育思想 500

结语 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