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 第2部分 分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笃正,陈泮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2807268
- 页数:279 页
目录 3
第一篇 中国过去气候的变化 3
第一章 中国气候资源的基本状况 3
§1.1 光、热、水三类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 3
1.1.1 光资源 3
1.1.2 热量资源 6
1.1.3 水资源 6
1.1.4 气候资源的变化 9
第五篇 中国环境中碳、氮元素变化与大气温室效应的系统分析 11
1.2.1 主要气候带 12
§1.2 中国的主要气候分区 12
1.2.2 主要气候区 12
§1.3 若干气候极值的平均分布特征 14
1.3.1 极端最低温度 14
1.3.2 异常气候灾害的出现频率 16
第二章 最近250万年不同时间尺度的中国古气候变迁 17
§2.1 时间控制 17
§2.2 气候信号 18
§2.3 最近250万年的长期气候变迁 20
§2.4 最近13万年的长期气候变迁 25
§2.5 最近18000年的长期气候变迁 31
§2.6 结束语 41
第三章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42
§3.1 东半部地区 42
§3.2 西北干旱区 46
§3.3 青藏高原 49
3.3.1 气候变化概况 49
3.3.2 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 52
§4.1 近百年中国温度变化的总趋势 54
第四章 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 54
4.2.2 长江流域梅雨的变化 56
§4.2 近百年来降水状况的变化 56
4.2.1 中国干旱和湿润指数的变化 56
4.2.3 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量的变化 58
§4.3 20世纪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59
第五章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 60
§5.1 观测到的大气成分浓度的变化 60
5.1.1 国外观测的结果 60
5.1.2 中国的观测 63
§5.2 大气成分的地表生物源 64
5.2.1 对全球大气有重要作用的地表生物源 64
5.2.2 中国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测量 65
§5.3 大气化学组成的未来变化趋势 68
5.3.1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预测 68
5.3.2 甲烷等大气微量成分未来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 71
§5.4 大气成分浓度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 73
5.4.1 气候变化数值模拟 73
5.4.2 简单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加倍引起的气候变化 73
5.4.3 三维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加倍引起的气候变化 75
5.4.4 海-气耦合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 76
5.4.5 甲烷等其它微量气体和气溶胶浓度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 78
第二篇 中国地表水体特征、近期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5
§1.1 中国地表水体类型、贮量和活动性 85
第一章 中国地表水体的数量分布与现代特征 85
§1.2 地表水体分布的水热均衡理论概要 86
1.3.2 中国河流的水量平衡与年径流的地区分布 88
§1.3 河流的现代分布与数量特征 88
1.3.1 水系分布 88
§1.4 现代冰川与积雪的热量平衡、分布和数量特征 100
1.4.1 现代冰川物质平衡与特征 100
1.4.2 中国西部山地冰川热量平衡的地域性分布和它的影响因素 104
1.4.3 中国现代冰川分布与数量 105
1.4.4 中国西部雪线分布 110
1.4.5 中国积雪分布 111
§1.5 中国湖泊与水库的分布及其调节作用 112
1.5.1 湖泊的分布 112
1.5.2 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117
§1.6 中国沼泽湿地的分布现状与数量 120
1.6.1 沼泽湿地的水热平衡与分布的关系 120
1.6.2 沼泽湿地分布的区域特征 121
第二章 自全新世高温期以来的中国地表水体演变 129
§2.1 全新世高温期(距今6000—8000年)的中国陆地水体特征 129
2.1.1 全新世高温期中国陆地水体分布的自然环境背景 129
2.1.2 河流和径流量增幅 131
2.1.3 湖泊的演化 134
2.1.4 沼泽湿地分布 137
2.1.5 冰川变化和固体水资源 139
§2.2 近几百年来的中国地表水体演变 140
2.2.1 “小冰期”的中国地表水体概况 140
2.2.2 近百年的中国地表水体演变 141
第三章 现代和未来中国生存环境中的地表水体 150
§3.1 地表水体在生存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50
§3.2 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水体的影响 150
3.2.1 人类经济活动改变天然水资源的循环模式 150
3.2.2 人类对天然水体的改造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152
3.3.1 中国水资源量 155
§3.3.2 000年的中国水资源 155
3.3.3 中国水资源利用水平 156
3.3.2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156
3.3.4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158
第一章 中国植被的分布现状及特点 161
第三篇 中国植被的历史变迁及未来发展趋势 162
§1.1 中国的森林植被 162
1.1.1 中国森林植被的分布概况 162
1.1.2 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64
§1.2 中国的草原植被 165
1.2.1 中国草原植被的分布概况 165
1.2.2 中国草原资源的特点 167
§1.3 中国的栽培植被 167
1.3.1 中国栽培植被的分布规律 168
1.3.2 中国栽培植被分布的特点 169
第二章 历史时期植被分布的状况及变迁 170
§2.1 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中国植被的分布概况 170
2.1.1 东部森林区 171
2.1.2 西部草原、荒漠区 172
2.1.3 青藏高原区 173
2.1.4 原始农业植被概况 174
§2.2 中国古代植被的变迁 175
2.2.1 西周、两汉、隋唐(公元618年)以前的植被变化 175
2.2.2 清朝中叶(公元1840年)以前的植被变化 179
2.2.3 1840—1949年的植被变化 181
2.2.4 1949年以后中国的植被概况 182
第三章 中国天然植被的发展趋势 184
第四篇 中国土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187
第一章 中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特点 187
§1.1 土地资源的构成与分布 187
§1.2 土地资源特点 188
第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的时空变化 191
§2.1 耕地的变化 191
2.1.1 历史时期以来耕地的扩展与变化 191
2.1.2 建国以来耕地数量的变化 191
§2.2 土壤肥力的变化 193
2.2.1 土壤分布状况的贫瘠化 193
2.2.3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196
2.2.2 耕垦后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变化 196
§2.3 土壤盐渍化 198
§2.4 水蚀变化 199
§2.5 风蚀沙化 200
第三章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环境变化 202
§3.1 森林草原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202
3.1.1 生物物种的消失 202
3.1.2 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失调 202
3.1.3 河道淤积、水库淤塞 203
3.1.4 气候异常、旱涝风沙灾害频繁 204
§3.2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04
§3.3 农业化学化对环境的影响 205
第四章 本世纪末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发展趋势 207
§4.1 本世纪末中国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 207
4.1.1 未来的耕地数量 207
4.1.2 未来的耕地质量 208
§4.2 未来林地和草地资源的发展趋势 208
4.2.1 未来的林地 208
4.2.2 未来的草地 208
1.2.1 碳、氮元素循环数学模式解决的问题 211
§1.2 碳、氮元素循环的数学模式 211
第一章 碳、氮元素循环的动态模式 211
§1.1 碳、氮元素生态模型的建立 211
1.2.2 碳、氮循环数学模式的建立 212
1.2.3 元素循环模式方程的参数计算 215
1.2.4 碳、氮循环数学模式的验证 219
第二章 中国环境中碳、氮元素库存量的计算 221
§2.1 大气圈碳、氮库存量的计算 221
§2.2 生物圈碳、氮库存量的计算 222
§2.3 地圈碳、氮库存量的计算 225
§2.4 水圈碳、氮库存量的计算 229
§2.5 中国与全球碳、氮的地球化学分配 231
3.1.1 水域挥发至大气的流通率 232
3.1.2 生物固氮——大气到生物圈的流通率 232
§3.1 估算方法 232
第三章 流通率计算 232
3.1.3 陆地挥发至大气的碳、氮流通率 234
3.1.4 大气干湿沉降的流通率 237
3.1.5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 239
3.1.6 动物及人体排泄到土壤的流通率 240
3.1.7 生物残余归还土壤的流通率 242
3.1.8 工业、生活污染物排入水域的流通率 242
3.1.9 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素 243
3.1.1 0粘土固氮NLL和碳酸盐沉积CLL的流通率 243
3.1.1 1土壤浸蚀渗透流失流通率 243
§3.3 氮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主要形态 245
§3.2 中国环境中碳、氮元素流通率估算结果 245
第四章 库存量及流通率的预测 247
§4.1 预测方程 247
§4.2 预测结果 247
4.2.1 库存量预测 247
4.2.2 生态系统内部的一定平衡关系 250
4.2.3 流通率的预测 250
4.2.4 模式预测结果的比较 251
第五章 碳、氮元素循环与大气温室效应的系统分析 253
§5.1 微量气体的源 253
5.1.1 二氧化碳 253
5.1.2 甲烷 253
5.1.3 氮化物 254
5.1.4 氟氯碳 257
§5.2 中国释放温室气体源的分布及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 257
5.2.1 中国各省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量 257
5.2.2 中国不同源释放温室气体总量估计方法举例 258
5.2.3 中国排放温室气体总量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 259
5.2.4 中国不同源释放温室气体总量的数值极差估计 260
5.2.5 用GSM模式对中国释放温室气体预测 261
5.2.6 温室气体的增加对气温的可能影响 264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266
§6.1 讨论 266
§6.2 结束语 26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