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志 第1册 第1卷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三门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481376X
- 页数:767 页
序一 1
凡例 1
第1篇 概述 1
第一卷 1
序二 3
第2篇 建置区划 6
第一章 地域位置 6
第二章 建置沿革 6
第一节 郡、州、专、市 7
第二节 县及工、矿、郊(区) 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2
第一节 湖滨区 12
一 三门峡工区 12
二 郊区 12
三 三门峡市 12
第二节 陕县 13
四 湖滨区 13
第三节 义马市 16
一 义马矿区 16
二 义马市 16
第四节 渑池县 16
第五节 灵宝县 19
一 阌乡县 19
二 灵宝县 20
第六节 卢氏县 23
第3篇 地质、地貌、资源 26
第一章 地质 26
第一节 沉积岩与变质岩 27
第二节 岩浆岩 27
一 深山 28
第一节 自然地貌 28
第二章 地貌 28
第三节 地质演变与矿床形成 28
二 浅山 29
三 黄土浅山 30
四 丘陵 30
五 黄土原 30
六 河川盆地 31
第二节 人工地貌 31
一 水利设施形成的人工地貌 31
二 工矿企业生产活动形成的地貌 31
第三节 市区地貌 33
第三章 水文 33
第一节 水系 34
一 长江水系 34
二 黄河水系 34
一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38
第二节 河川径流 38
第三节 地下水 38
二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39
三 碳酸盐岩类夹碎屑类含水岩组 39
四 喷发岩类含水岩组 39
五 变质岩类裂隙及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40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40
第四章 资源 41
第一节 土地 41
一 土壤分布 41
二 土壤侵蚀 45
三 土地 46
第二节 动物 48
一 主要动物和珍贵动物 48
二 药用动物类 50
一 主要植被分布 51
第三节 植物 51
二 植物 56
第四节 矿藏 58
一 能源矿藏 59
二 金属矿藏 59
三 非金属矿藏 65
四 中性金属汞 69
五 药用矿物 69
六 其他矿藏 70
第4篇 气候、物候、灾害 72
第一章 气候 72
第一节 气候区划 72
一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72
二 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72
一 日照 73
第二节 市区气候 73
二 气温 75
三 降水量 76
第三节 四季特征 77
一 春季 77
二 夏季 77
三 秋季 77
四 冬季 78
第四节 气候要素 78
一 日照 78
二 气温 80
三 降水 84
第二章 物候及谚语 86
第一节 物候 86
一 农作物物候 86
三 其他 87
二 花木序 87
第二节 物候谚语 88
一 全年候类 88
二 数九 88
三 种与收 88
四 风雨阴晴 89
五 节气农事 90
第三章 自然灾害 90
第一节 天气 90
一 大风 90
二 干旱 91
三 暴雨 93
四 冰雹 93
五 低温和霜冻 93
六 干热风 93
一 大风灾害 94
第二节 天气灾害类简载 94
七 其他 94
二 干旱灾害 95
三 暴雨 96
四 冰雹 100
五 霜冻及低温 102
六 其他 102
第三节 地震灾害 103
第5篇 人口 105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05
第一节 民国以前人口 105
第二节 民国人口 106
第三节 建国初期人口 108
第四节 人口普查 108
一 1953年人口调查 108
二 1964年人口普查 112
三 1982年人口普查 113
四 1990年人口普查 114
第五节 1990年人口状况 115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16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16
一 年龄变化 116
二 性别构成 116
第二节 文化程度 117
第三节 行业、职业 118
一 行业 118
二 职业 119
三 不在业人口状况 119
第四节 民族构成 119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20
一 婚姻状况 120
二、家庭规模 121
一 市镇变化 123
第三章 人口分布 123
第一节 市镇人口 123
二 市镇人口 124
第二节 农村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124
第三节 姓氏聚落 125
一 村落 125
二 姓氏 126
第四节 人口密度 128
第四章 人口流动 129
第一节 流动人口 129
一 盲流入城 129
二 农民进城 129
第二节 水利移民 130
一 大型水利工程移民 130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32
二 中小型水库移民 132
第五章 人口控制 133
第一节 生育政策 133
一 政策宣传 134
二 政策教育 135
三 限制二胎生育 135
四 鼓励独生 136
第二节 生育控制 137
一 生育变化 137
二 人口计划 137
第三节 科技服务 139
一 四项手术 139
二 避孕药具管理 139
一 事业费管理 140
二 计划外生育费管理 140
第四节 经费管理 140
第五节 机构 141
一 地、市机构 141
二 县(市)、区机构 141
第6篇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142
第一章 规划设计 143
第一节 规划 143
二 地形测量 144
第三节 设计 144
一 地质勘探 144
第二节 勘测 144
第二章 施工 146
第一节 主体工程 147
一 坝基开挖 147
二 截流 147
三 大坝浇筑 147
第二节 施工管理 148
第三章 第一次改建 148
四 设备安装 148
第四章 第二次改建 149
第一节 溢流坝、电站坝改造及机组安装 150
一 溢流坝改造 150
二 电站坝体钢管道改建 151
三 装机发电工程 151
第二节 底孔二期改建 151
一 钢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152
二 溢流坝底孔改建 152
三 双层孔设一门一机 153
四、隧洞出口基础处理 153
第五章 管理运用 153
二 滞洪排沙 154
三 蓄清排浑 154
第一节 泄流建筑物运用 154
一 蓄水拦沙 154
第二节 水电站的运行管理 156
第三节 工程监测 158
第六章 工程效益成就 158
第一节 工程效益 158
一 防洪 158
四 发电 159
五 供水 159
三 灌溉 159
二 防凌 159
六 减淤 160
第二节 工程成就 160
第七章 库区治理 161
第一节 库区淹没与库区城镇、设施搬迁 161
第二节 库区移民 161
第三节 移民返迁 162
第四节 治理工程 163
第八章 工程建设中的外国专家 164
第九章 机构 166
第一节 施工管理机构 166
第二节 枢纽管理机构 170
一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 170
二 三门峡市黄河库区管理局 171
第7篇 中共三门峡地方组织 172
第一章 党的早期活动 172
第一节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172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7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173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175
第二章 建国后党的重大活动纪略 177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77
一 抗美援朝 177
二 土地改革 179
三 镇压反革命 180
四 “三反”、“五反” 181
五 肃反 182
六 三大改造 182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85
一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185
二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86
三 “反右倾”斗争 188
四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88
五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0
一 红卫兵运动 190
二 建立革命委员会 191
四 “一打三反” 193
五“刹妖风”与“批林批孔” 194
五“反击右倾翻案风” 194
一 “揭、批、查”与拨乱反正 19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5
二 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196
三 治理整顿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7
第三章 市(地)委机构 198
第一节 早期地委 198
一 中共灵宝地委 198
二 中共河南(豫西)二地委 199
三 中共豫鄂陕四地委 199
四 中共卢灵洛中心县委 200
五 中共豫陕鄂一地委、陕南一地委、豫西七地委、豫西三地委 200
第二节 中共陕州地委 201
第三节 中共三门峡市委(1957.5~1961.10) 202
第四节 中共三门峡市委(1986.2~1990.12) 208
第五节 纪律检查机构 218
一 中共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222
第四章 市党代表大会 222
第一节 三门峡市党代表大会(1957.5~1961.10) 222
二 中共三门峡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223
第二节 三门峡市党代表大会(1986.2~1992.12) 223
一 中共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223
二 中共三门峡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224
第五章 纪律检查工作 225
第一节 党风党纪建设 225
一 建立抓党风责任制 225
二 党风党纪教育 225
三 党风党纪廉政建设大检查 226
四 制度建设 226
第二节 纪律检查案件查处 227
一 处理“揭、批、查”案件与核查“三种人” 228
三 纠正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 229
四 坚决惩治腐败,支持改革开放 229
二 制止乱砍滥伐树木的歪风 229
五 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30
第三节 整党整风 230
一 建国初期的整党整风 230
二 50年代后期的整风运动 231
三 80年代的全面整党 231
第四节 平反冤、假、错案 233
一 甄别复议 233
二 平反冤、假、错案 233
第五节 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234
第六节 行政监察 235
一 法规宣传与制度建设 235
二 信访举报 235
一 党的组织与党员队伍的发展 23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36
第六章 组织工作 236
四 执法监察 236
三 查处违纪案件 236
二 基层组织建设 238
第二节 党员教育和管理 239
一 “校”、“家”建设 239
二 电化教育 239
三 “创先争优”活动 240
四 民主评议党员 240
五 党费收缴与使用 24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42
一 领导班子建设 242
二 干部管理与调配 243
三 后备干部 244
四 干部下派锻炼 244
五 干部审查 245
六 干部培训 246
一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247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247
二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与管理 248
三 科技行政副职的选配 248
第七章 宣传工作 253
第一节 社会宣传 253
第二节 理论教育 255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258
第八章 统一战线工作 260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262
一 民主同盟 262
二 九三学社 262
第二节 民族工作 262
三 少数民族教育 263
第三节 宗教工作 263
四 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263
一 民族政策 263
二 扶持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263
一 宗教政策 264
二 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264
第四节 侨务工作 265
第五节 对台(湾)工作 265
一 对台宣传 265
四 帮助台胞、台属发展经济 266
第九章 政法工作 266
三 台胞接待 266
二 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266
第一节 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267
第二节 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268
第三节 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269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69
四 作风建设 271
三 领导班子建设 271
二 业务培训 271
第五节 政法队伍建设 271
一 思想政治教育 271
第十章 信访工作 272
第一节 受理来信、来访 272
一 受理来信、来访 272
二 注重解决越级上访和上访老户 273
三 重视与预防集体上访 273
四 建立领导人接待日制度 274
第二节 办理信访案件 274
一 中央和省立信访案件 274
二 市立信访案件 274
三 县(市)、区立信访案件 275
第三节 提供信息资料 275
第十一章 老干部工作 278
第一节 老干部安置 278
二 生活待遇 279
第二节 老干部待遇 279
一 政治待遇 279
第三节 老年教育 280
第四节 发挥老干部作用 280
第十二章 县(市)、区委简介 281
第一节 中共三门峡市委 281
一 中共三门峡工区区委 281
二 中共三门峡郊区区委 282
三 中共三门峡市委 282
第二节 中共湖滨区委 285
第三节 中共陕县县委 286
第四节 中共义马市委 289
一 中共义马矿区区委 289
二 中共义马市委 289
第五节 中共渑池县委 290
二 中共阌乡县委 294
第六节 中共灵宝县委(含阌乡县委) 294
一 中共灵宝县委 294
第七节 中共卢氏县委 298
第8篇 群团 302
第一章 工会 302
第一节 工会机构 302
一 地、市工会 302
二 县(市)、区工会 304
第二节 工会活动 305
一 劳动竞赛 305
二 企业民主管理 307
三 职工文化生活 309
第二章 农民协会 310
第一节 陕州专区农民协会 310
第二节 县农民协会 310
一 地、市青年团组织 311
二 县(市)、区青年团组织 311
第一节 青年团三门峡地方组织 311
第三章 青年团 311
第二节 青年团地、市代表大会 312
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陕州地区代表大会 312
二 共青团三门峡市代表大会(1959.4) 312
三 共青团三门峡市代表大会(1987.40 313
第三节 组织发展 313
第四节 政治思想教育 314
第五节 文化科技教育 315
第六节 劳动竞赛 318
第七节 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 319
第八节 青年联合会 321
第九节 少年先锋队 321
一 组织机构 321
二 少先队工作 322
第四章 妇女联合会 324
一 地、市妇联会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二 县(市)、区妇联会 326
第二节 1913年1949年妇女运动 327
第三节 参加民主改革 328
第四节 参加经济建设 328
一 生产劳动 328
二“三八”红旗竞赛活动 329
第五节 提高妇女素质 330
一 思想政治工作 330
二 扫除文盲 332
三 参政、议政 333
四 “提高妇女素质年”活动 333
五“建功成才”活动 333
一 维权机构 334
二 维权活动 334
第六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334
六 “双学双比”活动 334
第五章 科协 33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35
一 地、市机构 335
二 县(市)、区机构 336
第二节 科协工作 336
一 科普工作 336
二 学会工作 338
三 “讲比”竞赛活动 340
四 科技咨询 340
五 青少年科技活动 341
第六章 工商联 34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41
一 地、市机构 341
第二节 工商联活动 343
二 县(市)、区机构 343
第七章 文联 344
第一节 机构 344
一 地、市机构 344
二 县(市)、区机构 344
第二节 文联工作 345
一 文学创作 345
二 美术、书法、摄影活动 346
第八章 侨联 346
第一节 机构 346
一 三门峡市侨联 346
二 县(市)侨联 347
第二节 侨联工作 347
第九章 其他群众团体 348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 348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348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 349
第9篇 军事 350
第一章 建制 350
第一节 军分区 350
一 豫西第二军分区 351
二 豫鄂陕第四军分区 351
三 豫陕鄂第一军分区 351
四 陕州军分区 352
五 三门峡市人民武装部 353
六 三门峡军分区 353
第二节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354
第三节 武装警察 361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陕州大队 361
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三门峡市支队 361
二 唐平叛三战 362
一 晋假虞灭虢 362
第二章 兵事 362
第一节 古代战例 362
三 武警三门峡市消防支队 362
三 陕州保卫战 364
第二节 近现代战例 365
一 秦陇豫复汉军东征 365
二 国民二军胜与败 366
三 灵宝保卫战 367
四 血战火山关 369
五 民众奋战 371
六 豫西平叛 372
七 解放豫西 372
八 剿匪斗争 376
二 关塞戍堠 381
一 城池 381
第一节 古代设施 381
第三章 设施 381
第二节 民国设施 384
第四章 驻军 385
第一节 西周至清驻军 3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387
第三节 民国地方武装 391
第四节 新中国驻军 394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 394
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396
第五章 民兵 397
第一节 组织 397
第三节 活动 401
第六章 人民防空 402
二 工程建设 403
一 人民防空委员会 403
第一节 工程建设 403
三 和平利用 405
第二节 通讯、警报 405
一 警报 405
二 通讯 406
第三节 训练教育 406
一 专业队组织 406
二 演练 408
三 教育 408
第四节 经费管理 409
一 经费来源 409
二 工程管护 409
三 通讯、警报管护 409
第七章 无线电管理 409
一 设置 410
第一节 台站 410
二 类别 411
一 来源 412
二 指配 412
第二节 频率 412
第三节 设备 413
四 干扰协调 413
一 设备管理 413
三 监测 413
二 秩序管理 414
二 范围 415
一 设备 415
第五节 经费 415
第四节 监测 415
一 财政拨款 416
二 管理费征收 416
三 处罚 420
第八章 农民关系 421
第一节 农民共建 421
第二节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 422
第三节 支援地方建设 423
第一节 第十一专署 425
第一章 政权 425
一 机构、经费、会议制度 425
第10篇 民国党、政、群团 425
二 政务纪要 427
第二节 县政权 427
第二章 参事会、参议会 435
第一节 第十一专暑参事会、参议会 435
第二节 各县参事会、参议会 436
第三章 国民党地方组织 437
第一节 三青团 440
第二节 商、妇、农团体 440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40
第二卷 441
第11篇 人大 441
第一节 1957至1961年人代会 442
第二节 1986至1992年人代会 442
第一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 442
第一节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447
一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447
第二章 市人大常委会 447
二 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452
第二节 机构 454
二 行使监督权 457
一 行使决定权 457
三 行使任免权 457
第一节 行使“三权” 457
第三章 人大主要工作 457
第二节 选举工作 459
一 选举人大代表 459
二 指导县(市)、区及乡(镇)人大换届选举 460
第三节 联络、信访工作 462
一 联系人民代表 462
二 联系各级人大常委会 464
三 办理来信、来访 464
第一节 湖滨区(含县级三门峡市)人大 465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65
第四章 各县(市)、区人大 465
第二节 陕县人大 467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67
二 人大常委会 467
二 人大常委会 469
第三节 义马市人大 470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70
二 人大常委会 471
第四节 渑池县人大 472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72
第五节 灵宝县人大 474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74
二 人大常委会 474
第六节 卢氏县人大 477
一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77
二 人大常委会 477
二 人大常委会 478
一 河南(豫西)二专署 481
第一节 早期专署 481
二 豫鄂陕西专署 481
三 豫陕鄂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481
第一章 专署 481
第12篇 人民政府 481
五 豫西七专署和豫西三专署 482
六 卢(氏)灵(宝)洛(南)中心县政府 482
四 陕南一专署 482
第二节 陕州专署 484
第二章 三门峡市市政委员会、市人民委员会 487
第一节 机构 498
一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 498
第三章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498
第二节 训练 499
二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管单位 500
第二节 政府领导成员 500
第三节 工作制度 521
一 会议制度 521
二 工作报告制度 522
三 协调工作制度 523
四 接待工作制度 523
五 市长电话制度 523
六 财政开支审批制度 523
七 公文处理制度 524
第四节 目标管理责任制 525
第五节 政务纪要 527
一 完成区划调整,组建政府机构 528
二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528
三 重点工程和中心城市建设 531
四 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532
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34
六 机关自身建设 535
二 三门峡市郊区办事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537
一 三门峡工区人民政府(洛阳专员公署三门峡办事处) 537
三 三门峡市人民委员会 537
第四章 县(市)、区人民政府 537
第一节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537
四 三门峡市革命委员会 538
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538
第二节 湖滨区人民政府 540
第三节 陕县人民政府 541
一 陕县抗日民主政府 541
二 陕县民主政府 541
三 陕县人民政府 541
四 陕县人民委员会 541
五 陕县革命委员会 541
六 陕县人民政府 541
四 渑池县人民委员会 545
六 渑池县人民政府 545
五 渑池县革命委员会 545
二 渑池县人民民主县政府 545
三 渑池县人民政府 545
一 渑池县抗日民主县政府 545
第四节 渑池县人民政府 545
第五节 义马市人民政府 550
一 义马矿区革命委员会 550
二 义马市人民政府 550
第六节 灵宝县人民政府 552
一 灵宝县人民民主政府 552
二 灵宝县人民政府 552
三 灵宝县人民委员会 552
四 灵宝县革命委员会 552
五 灵宝县人民政府 552
一 阌乡县人民民主政府 556
二 阌乡县人民政府 556
第七节 阌乡县人民政府 556
第八节 卢氏县人民政府 557
一 卢(氏)灵(宝)洛(南)县民主政府 557
二 卢(氏)嵩(县)县民主政府 557
三 卢(氏)洛(南)县民主政府 557
四 卢(氏)灵(宝)县民主政府 557
五 卢(氏)洛(宁)灵(宝)县民主政府 557
六 卢氏县民主政府 558
七 卢氏县人民政府 558
八 卢氏县人民委员会 558
九 卢氏县革命委员会 558
十 卢氏县人民政府 558
第五章 基层政权 562
一 第一次全体会议 563
第一节 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 563
第13篇 政协 563
第一章 市政协 563
二 第二次全体会议 564
三 第三次全体会议 564
四 第四次全体会议 564
五 第五次全体会议 565
第二节 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 565
一 第一次全体会议 565
一 一届常委会内设机构 566
二 二届常委会内设机构 566
二 第二次全体会议 566
第三节 机构 566
第二章 主要工作 569
第一节 参政、议政 569
一 协商监督 569
二 办理委员提案 569
第二节 学习、宣传 570
五 颁发委员视察证 570
三 组织委员进行专题考察 570
四 制定和通过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570
第三节 发挥“智囊团”作用 571
第四节 “三胞”联谊 571
第三章 县(市)、区政协 571
第一节 湖滨区(含县级三门峡市)政协 571
第二节 陕县政协 574
第三节 义马市政协 576
第四节 渑池县政协 578
第五节 灵宝县政协 581
第六节 卢氏县政协 583
第14篇 公安 585
一 陕州专署公安处 586
第二节 县(市)、区机构 586
二 三门峡市公安局 586
第一节 地、市机构 586
第一章 机构 586
第二章 政治保卫 587
第一节 剿匪反霸 587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88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88
第四节 侦察破案 589
第一节 肃反运动 590
第三章 经济文化保卫 590
第二节 内部治安管理 591
第三节 安全防范 591
第四章 刑事侦察 592
第五章 治安管理 593
第一节 户籍管理 593
一 管理制度 593
二 颁发居民身份证 593
二 禁赌 594
一 禁烟、禁毒 594
第二节 查禁取缔烟、赌、娼妓 594
三 封闭妓院 595
第三节 特种行业管理 595
第四节 公共秩序管理 595
第五节 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理 596
一 枪弹管理 596
二 爆炸物品管理 596
第六节 治安防范 597
一 治保委员会 597
二 秦、晋、豫治安联防委员会 598
第七节 治安案件和事件查处 598
第六章 预审、看守 598
第一节 预审 598
第二节 看守 599
第二节 车辆管理 600
一 机动车辆管理 600
第一节 道路交通管理 600
第七章 交通管理 600
二 非机动车辆管理 601
三 机动车驾驶员考核审验 601
四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601
第八章 消防 602
第一节 防火 603
一 宣传教育 603
二 安全检查 603
三 重点部位防火 603
第二节 灭火 604
一 业务训练 604
二 值勤 604
三 现场灭火 604
第九章 武装警察 604
第一节 地、市机构 607
一 河南省人民检察署陕州专区分署 607
第15篇 检察 607
第一章 机构 607
二 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 608
第二节 县(市)、区机构 608
第二章 刑事检察 610
第一节 审查批捕 610
第二节 审查起诉 610
第三节 侦察监督 611
第四节 出庭支持公诉 611
第五节 审判监督 612
第三章 法纪、经济检察 613
第一节 法纪检察 613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15
第一节 监所检察 618
第四章 监所、控告申诉检察 618
第二节 控告申诉检察 619
第五章 其他检察 621
第一节 检察技术 621
第二节 综合治理 621
第三节 基层检察 622
第16篇 审判 623
第一章 机构 624
第一节 地、市机构 624
一 河南省人民法院陕州分院 624
二 三门峡市人民法院 624
三 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 624
第二节 县(市)、区机构 624
第一节 一审审判 626
第二章 刑事审判 626
第二节 二审审判 628
第三节 刑事审判监督 628
第三章 民事审判 629
第一节 一审审判 629
第二节 二审审判 630
第三节 民事审判监督 631
第四章 经济审判 631
第一节 案件审理 631
第二节 经济审判监督 632
第五章 行政审判 632
第一节 地、市机构 633
二 三门峡市司法局 633
一 陕州专署司法科 633
第一章 机构 633
第17篇 司法 633
第二节 县(市)、区机构 634
第二章 法制宣传 634
第三章 律师工作 636
第一节 辩护 637
第二节 代理、代书、法律咨询 638
第三节 法律顾问 638
第四章 公证 639
第一节 民事公证 639
第二节 经济公证 640
第三节 涉外公证 640
第五章 基层司法工作 641
第一节 人民调解 641
第二节 乡镇法律服务 642
二 收押犯人 643
一 机构 643
三 劳改 643
第六章 劳改、劳教 643
第一节 劳改 643
第二节 劳教 644
第18篇 民政 645
第一章 机构 646
第一节 地、市机构 646
一 陕州专署民政科 646
二 三门峡市民政局 646
第二节 县(市)、区机构 646
第二章 优待、抚恤 647
第一节 拥军优属 647
第二节 群众优待 649
一 代耕 649
二 优待劳动工分 649
三 优待粮款 650
一 在乡退伍红军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补助 651
第三节 国家补助 651
二 在乡复员军人补助 652
第四节 国家抚恤 652
一 伤残抚恤 652
二 死亡抚恤 653
第五节 烈士褒扬 654
一 革命烈士业绩整理 654
二 烈士陵园管理和维修 654
第六节 复员、退伍、离退休军人安置 654
一 复员、退伍安置 654
二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655
第三章 社会保障 657
第一节 生产救灾 657
一 农业自然灾害与救济 657
二 其他灾害与救济 661
一 农村社会救济 66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62
三 救灾扶贫基金会、互助储金会 662
四 救灾与保险 662
二 城市社会救济 663
三 百分之四十救济 664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69
第一节 福利生产 669
第二节 福利事业单位 670
一 精神病院 670
二 社会福利院 670
三 收容遣送站 671
第三节 残疾照顾 672
一 残疾人就业 672
二 残疾人教育 672
一 《婚姻法》宣传 673
第一节 婚姻管理 673
第五章 婚、葬管理 673
三 残疾人康复 673
二 婚姻登记 674
第二节 殡葬管理 676
第六章 其他管理 677
第一节 地名管理 677
第二节 社团登记管理 678
第19篇 劳动人事 679
第一章 机构 680
第一节 劳动人事机构 680
一 地、市机构 680
二 县(市)、区机构 680
第二节 编制机构 681
一 地、市机构 681
二 县(市)、区机构 681
三 群众推荐、民主评议 682
二 统一招工 682
四 职工子女接班顶替 682
一 统一介绍就业 682
第一节 招工制度 682
第二章 劳动就业 682
五 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683
第二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 683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家属及退伍军人安置 685
第四节 劳动服务企业 685
第五节 待业职工安置 686
第三章 劳动力管理 687
第一节 社会劳动力管理 687
一 城镇劳动力管理 687
二 农村劳动力管理 688
三 社会劳动力全面统筹管理 689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689
一 劳动争议仲裁 691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政策落实 691
第三节 清理压缩计划外用工 691
二 劳动合同鉴证 692
三 劳动政策落实 692
第五节 劳动组织、劳动定员、定额和优化劳动组合 693
一 劳动组织 693
二 劳动定员、定额 693
三 优化劳动组合 694
第四章 劳动工资 695
第一节 劳动工资计划 695
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 695
第三节 工资调整 697
第四节 劳动工资基金管理 703
第五节 劳动工资统计 704
第五章 社会劳动保险与福利 705
第一节 职工退休、退职 705
一 干部退休、退职 705
二 工人退休、退职 706
第二节 职工福利 707
一 职工福利费 707
二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707
三 各种物价性补贴 707
四 其他福利 708
五 探亲待遇 708
第三节 社会劳动保险 708
第六章 劳动安全监察与劳动保护 711
第一节 劳动保护 711
第二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712
一 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712
二 驻厂检验 713
三 锅炉安装单位审批 713
四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审批 713
五 焊工考试委员会审批 713
第一节 就业培训 716
第七章 职业技术培训 716
第二节 职工培训与技师评聘 717
一 职工培训 717
二 技师评聘 717
第三节 特殊工种培训 717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岗前培训 718
第五节 技工学校 718
一 三门峡市技工学校 718
三 河南黄金公司技工学校 719
二 义马煤炭技工学校 719
第八章 干部人事管理 721
第一节 干部调配 721
第二节 吸收录用干部 722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723
第四节 人才引进与交流 724
第九章 编制管理 725
第二节 各县(市)、区编制 726
第一节 市直机关编制 726
第一章 民族 729
第一节 民族事务 729
第20篇 民族宗教 729
第二节 民族构成 730
一 已识别民族构成 730
二 未识别民族 730
第三节 民族分布与来源 731
一 民族分布 731
二 民族来源 733
第二章 宗教 735
第一节 宗教事务 735
第二节 宗教派别 736
一 道教 736
二 佛教 736
三 伊斯兰教 736
五 天主教 737
四 基督教 737
第三章 宗教建筑 738
第一节 道教宫观 738
一 佑德观 739
二 太初宫 739
三 成德观 739
第二节 佛教建筑 739
一 石刻造像 739
二 佛教寺院 739
第三节 伊斯兰教清真寺 741
第四节 教堂 741
第四章 机构 741
第一节 地、市机构 741
第二节 县(市)、机构 741
第21篇 档案 743
第二节 档案队伍 744
二 县(市)、区机构 744
一 人员配备 744
第一节 机构 744
第一章 机构队伍与业务指导 744
一 地、市机构 744
二 业务培训 745
第三节 业务指导 746
第二章 地方档案馆业务 746
第一节 收集、整理 746
一、档案收集 746
二、整理 748
第二节 保管 748
一 馆库与设备 748
二 保管方法 748
第三节 利用 749
一 编研工作 749
四 档案修复 749
三 技术保护 749
二 馆藏利用 750
第四节 档案馆简介 750
一 三门峡市档案馆 750
二 陕县档案馆 751
三 义马市档案馆 751
五 灵宝县档案馆 752
四 渑池县档案馆 752
六 卢氏县档案馆 753
第三章 机关、企事业档案 754
第一节 文书档案 754
第二节 科技档案 755
第三节 专门档案 756
三门峡市历届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 757
第一册编辑人员 762
三门峡市志总篇目 765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遵义市志 上》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遵义市志 下》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中国)徐艳飞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王纪华纪念集编审委员会 1995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降E调单簧管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小号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 兰言述略》莫磊,王忠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吴氏本草经》》(魏)吴普著;尚志钧辑校;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新修本草》辑复 下》(唐)苏敬撰;尚志钧辑复;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本草经集注》辑校》(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元胜辑校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