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  地理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  地理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 地理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2101888X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 地理志》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

第一节 羁縻州 宣慰司 7

思州 7

思州宣慰司 7

第二节 府 8

思州府 8

新化府 9

黎平府 9

镇远府 10

第三节 道 督察区 专区 10

黔东道 10

镇远专区 11

督察区 11

第四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2

附:元明建长官司 12

清建土司 15

第二章 县市沿革简介 17

第一节 宋元建县 17

镇远县 17

三穗县 19

麻江县 20

黄平县 22

第二节 明代建县 24

从江县 24

施秉县 27

凯里市 28

天柱县 30

第三节 清代建县 33

锦屏县 33

丹寨县 35

雷山县 37

剑河县 38

榕江县 40

台江县 42

第四节 中华民国建县 44

岑巩县 44

黎平县 45

黄平县 49

第一节 ?阳河平溪河流域市镇 49

第三章 市镇 49

施秉县 50

镇远县 51

岑巩县 53

第二节 清水江洪州河流域市镇 55

麻江县 55

丹寨县 57

凯里市 57

黄平县 60

施秉县 61

台江县 61

雷山县 62

剑河县 63

三穗县 65

锦屏县 66

天柱县 68

黎平县 72

第三节 都柳江流域市镇 74

丹寨县 74

雷山县 74

黎平县 75

榕江县 76

从江县 77

第四章 人口 80

第一节 人口变迁 80

人口记载 80

人口变化 8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6

城乡人口分布 86

人口密度 89

第三节 人口构成 91

民族构成 91

性别构成 93

年龄构成 95

文化构成 98

职业构成 100

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黔东南自治州户数人口 102

第五章 地质 104

第一节 地层岩石 104

地层 104

岩石 106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08

构造运动 108

大地构造单元及特征 109

深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111

地质发展简史 112

第三节 矿产 112

能源矿产 112

黑色金属矿产 118

有色金属矿产 120

稀土稀有分散元素 126

特种非金属矿产 127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128

冶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130

第六章 地貌 134

第一节 地势 134

武陵山系 134

苗岭山系 135

九万大山山系 135

第二节 岩溶地貌 136

强烈溶蚀地貌 136

强中溶蚀地貌 137

弱溶蚀地貌 138

第三节 剥蚀侵蚀地貌 138

构造侵蚀地貌 138

2000米夷平面 139

第四节 夷平面 139

剥蚀地貌 139

侵蚀剥蚀地貌 139

1300米夷平面 140

1000米夷平面 140

800米夷平面 140

第五节 侵蚀堆积地形河谷地貌 140

?阳河 141

清水江 142

都柳江 143

第六节 山地地貌 144

中山 144

低中山 144

低山 145

季风气候明显 146

丘陵 146

第七节 地貌发育简史 146

第七章 气候 148

第一节 主要气候要素 148

温度 148

降水 151

太阳辐射和日照 155

风 155

湿度与蒸发 160

雾与雷暴 163

云量与晴阴日数 163

第二节 气候特点 163

立体气候明显 164

异地气候差异大 165

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165

四季分明 165

第三节 气候分区 165

第四节 物候 166

春季 166

夏季 167

秋季 168

冬季 169

第五节 气候灾害 169

倒春寒 169

大风 170

冰雹 170

暴雨洪涝 171

干旱 171

秋风 172

秋绵雨 172

霜冻 172

凌冻 173

附:天气谚语 174

第八章 水文 181

第一节 地表河流 181

长江流域沅江水系 181

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183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183

类型与分布 184

第二节 地下水 184

地下水动态 186

温泉 187

第三节 水质 188

地表水水质 188

地下水水质 192

河流含沙量 194

第四节 水资源 195

水量 195

水能 196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 197

山地 197

第九章 土地 197

丘陵地 198

盆地 198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质量 198

土地利用 198

土地质量 202

第三节 土壤 203

土壤形成 203

土壤分布 204

土壤类型 205

土壤分区 207

第十章 植物动物 209

第一节 植物 209

植被类型与分布 209

植被分区 211

附:植物区类 213

植物资源 214

珍稀树种 216

附:黔东南古老大树名录 221

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植物名录 222

第二节 动物 250

种类与分布 250

动物资源 251

珍稀动物 253

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脊椎动物名录 256

动植物种类 265

地理环境 265

第一节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265

第十一章 自然保护区 265

古迹名胜 267

第二节 水源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 268

上塘水源林自然保护区 268

云台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 268

龙头岩--老蛇冲水源林自然保护区 268

月亮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 269

第三节 原始林自然保护区 269

佛顶山原始植被自然保护区 269

弄相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 270

乌嘎冲鹅掌揪原始林自然保护区 270

附录 黔东南自然灾害年表 271

编后记 2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