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通榆县志
通榆县志

通榆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福山主编;通榆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6020976
  • 页数:938 页
图书介绍:
《通榆县志》目录

概述 1

第一篇 建置 1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5

第一节 位置 15

第二节 区域 15

第三节 沿革 1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19

第一节 开通县 19

第二节 瞻榆县 23

第三节 通榆县 25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36

第一节 县城 36

第二节 乡镇 3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47

第一章 地质 47

第一节 地层 47

第二节 构造 47

第二章 地貌 49

第三节 地震 49

第一节 冲积湖积平原 50

第二节 河谷冲积平原 50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50

第一节 日照 51

第二节 气温 51

第三节 地温 55

第四节 降水 56

第五节 风 59

第六节 蒸发 60

第七节 湿度 61

第八节 物候 62

第四章 水文 63

第一节 地表水 63

第二节 地下水 65

第五章 土壤 66

第六章 植被 69

第七章 自然资源 6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9

第三节 植物资源 70

第二节 水资源 70

第四节 动物资源 7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76

第一节 土壤风蚀与沙化 76

第二节 土壤盐碱化 77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78

第九章 向海自然保护区 79

第十章 自然灾害 81

第一节 综合性自然灾害 81

第二节 旱灾 83

第三节 水灾 85

第四节 风灾 87

第五节 雹灾 88

第六节 霜冻灾 89

第七节 低温冷害 90

第八节 病虫害 91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95

第一章 人口数量 95

第一节 历代人口 95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98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0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3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3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5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07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08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09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10

第一节 晚婚 110

第二节 节育 111

第四章 民族 113

第一节 民族源流 113

第二节 少数民族 113

第四篇 农业 119

第一章 耕地 119

第一节 土地开发 120

第二节 农田改造 120

第三节 土地管理 12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3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2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24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29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31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133

第三章 作物种植 134

第一节 粮豆作物 134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39

第四节 中药材 141

第三节 蔬菜作物 141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4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42

第二节 种植方式 143

第三节 种子 145

第四节 施肥 146

第五节 植保 147

第五章 农机具 149

第二节 新式农具 150

第三节 机械农具 150

第一节 旧式农具 150

第四节 农机经营管理 157

第六章 农机场站 159

第五篇 畜牧业 165

第一章 草原 165

第一节 变迁 166

第二节 区划 168

第三节 建设 168

第四节 管理 169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70

第二章 畜禽饲养 170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73

第三章 畜禽改良 180

第一节 中国草原红牛 180

第二节 黄牛繁殖改良 182

第三节 马繁殖改良 185

第四节 绵羊改良 186

第五节 猪改良 187

第六节 家禽改良 188

第四章 疫病防治 189

第一节 传染病 190

第二节 寄生虫病 197

第五章 国营畜牧场 198

第六篇 林业 205

第一章 林木资源 205

第一节 林地面积 205

第二节 林地分布 206

第三节 林木种类 207

第一节 育苗 208

第四节 林木蓄积 208

第二章 植树造林 208

第二节 防护林 211

第三节 用材林 212

第四节 四旁植树 212

第五节 义务植树 213

第六节 果树栽培 214

第三章 林政管理 214

第一节 林权划分 214

第二节 林木抚育更新 21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16

第四节 护林防火 216

第五节 林木管理 217

第六节 林木采伐 218

第四章 林业企事业单位 218

第一节 机构队伍 218

第二节 国营林场 218

第三节 集体林场 222

第四节 承包造林户 223

第七篇 水利 渔业 227

第一章 打井 227

第一节 农田井 227

第二节 牧业井 228

第三节 防病井 229

第二章 蓄水工程 231

第一节 胜利水库 231

第二节 兴隆水库 232

第三节 向海水库 233

第四节 小型水库与塘坝 237

第三章 引水工程 239

第一节 引洮工程 239

第二节 幸福渠 240

第四章 防洪治涝工程 241

第一节 防洪 241

第二节 治涝 242

第五章 渔业 243

第一节 鱼苗鱼种培育 243

第二节 养殖捕捞 244

第八篇 工业 247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47

第一节 私营与个体工业 24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49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5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55

第一节 金属制品工业 255

第二节 造纸工业 257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58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59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61

第六节 食品及饮料工业 262

第七节 饲料工业 266

第八节 印刷业 267

第九节 医药工业 268

第十节 皮革皮毛业 268

第十一节 工艺美术品业 269

第十二节 木器制造业 270

第十四节 缝纫业 271

第十三节 纺织工业 271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277

第一章 公路 277

第一节 线路 277

第二节 养护 279

第三节 桥涵 280

第二章 公路运输 282

第一节 客运 282

第二节 货运 282

第三节 车辆 282

第四节 运输管理 283

第三章 铁路 284

第一节 线路站所 284

第二节 客货运输 284

第四章 邮政 284

第一节 机构 285

第二节 邮路 285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86

第二节 电报 287

第一节 机构 287

第五章 电信 287

第三节 电话 288

第四节 传真 290

第十篇 商业 293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9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93

第二节 国营商业 295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298

第五节 个体商业 300

第四节 集体商业 300

第二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301

第一节 纺织品、百货 301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02

第三节 日用杂品 303

第三章 副食品购销 305

第一节 烟酒糖茶类 305

第二节 肉蛋 306

第三节 蔬菜水果 309

第五章 土特产品 废旧物资收购 310

第一节 土特产品 310

第四节 水产品 310

第四章 药品 药械购销 310

第二节 废旧物资 313

第六章 饮食服务 313

第一节 饮食业 313

第二节 服务业 314

第七章 物资供应 316

第一节 金属材料 机电设备 316

第四节 石油 煤炭 317

第二节 建材轻化工材料 317

第三节 木材 317

第五节 农具 农机 320

第六节 化肥 农药 320

第八章 对外贸易 321

第十一篇 粮油购销 327

第一章 粮油收购 327

第一节 粮食收购 327

第三节 粮油议购 330

第二节 油料收购 330

第二章 粮油销售 332

第一节 自由贸易 332

第二节 粮油统销 333

第三节 粮油议销 337

第三章 粮油储运 342

第一节 粮油储存 342

第二节 调拨运输 348

第一节 食盐 353

第二节 其他用盐 353

第四章 盐类购销 353

第十二篇 财税 金融 357

第一章 财政 35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8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60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62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65

第五节 审计监察 373

第一节 机构 375

第二章 税务 375

第二节 农业税 376

第三节 工商税 378

第三章 金融 382

第一节 机构 382

第二节 货币 384

第三节 储蓄 387

第四节 信贷 388

第五节 债券 392

第六节 基建投资 393

第七节 保险 394

第十三篇 城乡建设 397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97

第一节 开通镇 397

第二节 瞻榆镇 405

第二章 房屋建筑 407

第一节 结构 407

第二节 队伍 408

第一节 规划 409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09

第三节 设备与设计 409

第二节 公房 410

第三节 私房 413

第四节 房屋普查 413

第五节 宅基地管理 413

第四章 农村建设 414

第一节 规划 414

第二节 房屋 415

第三节 饮用水 415

第四节 供电 416

第十四篇 工商 物价 标准计量 421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42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21

第二节 企业登记 421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 422

第四节 集市贸易 423

第五节 合同 商标 广告 425

第二章 物价管理 4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8

第二节 市场物价 429

第三节 物价调整 433

第四节 物价指数 439

第三章 标准计量 44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41

第二节 计量 441

第三节 标准化 444

第十五篇 政党 群团 4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47

第一节 县委组织沿革 447

第二节 县委组织机构 448

第三节 党的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449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 457

第五节 党员教育 467

第六节 干部管理 468

第七节 宣传工作 469

第八节 纪律检查 470

第九节 统一战线 471

第十节 党校培训 473

第十一节 来信来访 47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75

第一节 县党部的建立与发展 475

第二节 党务活动 47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7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77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7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79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81

第五节 科协组织 482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483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 487

第一章 权力机关 487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48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8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492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496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497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497

第二节 县公署 498

第一节 开通县衙署 498

第二章 行政机关 498

第三节 伪县公署 499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502

第五节 县议事会参事会议员选举 51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1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516

第二节 工作组 519

第三节 文史资料征集 520

第一节 机构 523

第一章 公安 523

第十七篇 公安 司法 523

第二节 治安 524

第三节 交通管理 530

第四节 消防管理 531

第五节 监所管理 532

第二章 检察 533

第一节 机构 53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3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3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3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3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35

第三章 审判 535

第一节 机构 53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3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3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36

第五节 复查冤假错案 536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37

第三节 法制教育 53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37

第二节 公证 法律事务 537

第一节 机构 537

第十八篇 劳动 人事 541

第一章 劳动 54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41

第二节 劳动培训 542

第二章 人事 543

第一节 干部队伍 543

第二节 干部编制 54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551

第四节 精简下放 553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554

第三章 工资 劳保 福利 554

第一节 工资 555

第二节 劳保 557

第三节 福利 558

第一节 支援解放战争 563

第十九篇 民政 563

第一章 支援前线 563

第二节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564

第二章 优抚 564

第一节 优待 565

第二节 抚恤 568

第三章 安置 568

第一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569

第二节 外地支边人员安置 570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71

第四章 救济 571

第二节 农村贫困救济 572

第三节 城镇贫团救济 573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73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573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574

第三节 收容遣送 575

第六章 婚姻登记 575

第七章 殡葬改革 577

第一章 机构 581

第二十篇 军事 581

第一节 地方武装 582

第二章 武装 582

第二节 驻军 584

第三章 兵役 586

第一节 雇佣兵 586

第二节 征兵 586

第三节 志愿兵 586

第四节 义务兵 587

第四章 民兵 588

第五节 预备役 588

第一节 组建 589

第二节 训练 590

第三节 参军参战 590

第四节 劳武结合 591

第五章 人民防空 592

第一节 防空组织 592

第二节 防空工事 592

第一节 兵变 593

第六章 兵祸匪患 593

第二节 匪患 595

第三节 日军暴行 597

第七章 战事纪略 597

第二十一篇 教育 605

第一章 私塾教育 605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06

第一节 幼儿园 606

第二节 学前班 606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07

第一节 学校 607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611

第三节 教学 611

第四章 中学教育 612

第一节 学校 613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616

第五章 民族教育 617

第一节 蒙古族小学 617

第三节 教学 617

第二节 蒙古族中学 618

第六章 中等专业教育 618

第七章 职业技术教育 619

第一节 农业学校 619

第二节 师范学校 619

第三节 职业学校 620

第八章 成人教育 620

第一节 职工教育 620

第二节 农民教育 621

第九章 教师 622

第一节 队伍 622

第二节 待遇 623

第三节 培训 624

第十章 教学设施 624

第一节 校舍建设 624

第二节 教学设备 625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625

第一节 国家拔款 625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 626

第二节 群众集资 626

第二十二篇 科学技术 631

第一章 机构和队伍 63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3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33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 633

第二章 科技科普 634

第一节 科技推广 634

第二节 科普活动 638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40

第一节 获奖科技成果 640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简介 641

第四章 气象 6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45

第二节 气象观测 645

第三节 天气预报 646

第五章 地震 水文 646

第一节 地震 646

第二节 水文 647

第二十三篇 文化 651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651

第一节 文化馆 站 651

第二节 图书馆 室 652

第三节 文物管理所 652

第四节 档案馆室 652

第五节 书店 653

第六节 广播站 653

第八节 剧团 地方戏曲队 654

第七节 电影放映队 654

第九节 影剧场院 655

第二章 文学创作 656

第一节 小说 散文 诗歌 656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657

第三章 艺术创作 658

第一节 美术 658

第二节 书法 摄影 665

第四章 文艺演出 666

第一节 专业演出 666

第二节 业余演出 668

第五章 民间艺术 669

第一节 秧歌 670

第二节 二人转 皮影 670

第三节 灯彩 灯谜 670

第四节 黄河灯阵 671

第六章 新闻 广播 电影 电视 671

第一节 报纸 671

第二节 广播 672

第三节 电影放映 673

第四节 电视 674

第五节 通讯报道 675

第七章 图书 675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75

第二节 图书阅览 677

第八章 档案 677

第一节 馆藏 677

第二节 利用 678

第三节 编研 679

第四节 管理 679

第一节 古代文化遗址 680

第九章 文物古迹 680

第二节 古城古窑址 684

第三节 古墓葬 684

第四节 古寺庙址 685

第五节 出土文物 686

第六节 革命文物 689

第二十四篇 体育 693

第一章 学校体育 693

第一节 职工体育活动 694

第二章 群众体育 694

第二节 农民体育活动 695

第三节 民族体育活动 695

第三章 业余体校 696

第四章 体育比赛 696

第一节 县运动会 696

第二节 单项比赛 697

第三节 比赛成绩 697

第五章 体育设施 703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707

第二十五篇 卫生 707

第一章 卫生事业单位 707

第二节 乡村卫生院(所) 709

第三节 私立医院诊所 709

第四节 其它医疗卫生单位 710

第二章 卫生队伍 712

第三章 医疗制度 714

第一节 公费医疗 714

第四章 医疗技术 715

第一节 中医 715

第二节 合作医疗 715

第二节 西医 71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7

第五章 卫生防疫 71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717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719

第六章 公共卫生 723

第一节 环境卫生 724

第二节 饮水卫生 726

第四节 学校卫生 728

第三节 食品卫生 728

第七章 妇幼保健 729

第一节 新法接生 729

第二节 妇女保健 73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730

第八章 药材与药品管理 731

第一节 药政 731

第二节 药检 731

第一节 收入 消费 735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35

第二十六篇 习俗 宗教 735

第二节 服饰 740

第三节 饮食 741

第四节 住宅 742

第五节 用具 742

第二章 宗教 行帮会道 743

第一节 宗教 743

第二节 行帮会道 744

第一节 婚嫁 745

第三章 风俗习惯 745

第二节 丧葬 747

第三节 喜庆 747

第四节 陋俗 748

第四章 时令节日 749

第一节 时令 749

第二节 传统节日 750

第三节 纪念节日 750

第一节 助人为乐 751

第五章 社会新风 751

第四节 少数民族节日 751

第二节 参军光荣 752

第三节 计划生育 752

第四节 尊老爱幼 752

第五节 妇女解放 753

第六节 赡养老人 753

第七节 舍己救人 754

第八节 殡葬改革 754

第一节 方言 755

第六章 方言 谚语 755

第二节 谚语 759

第七章 歌谣 传说 760

第一节 民谣 761

第二节 儿歌 763

第三节 传说 765

第二十七篇 人物 775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75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787

第三章 先进个人名录 827

大事记 843

1902年至1985年大事记 843

附:1986至1993年大事记 892

附录 929

一 重要文件辑存 929

二 旧志简介 932

三 编修始末 933

四 历届《通榆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936

五 《通榆县志》提供资料单位 9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