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天齐,林肇信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2012·028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概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概论 1

一、聚落环境 2

二、地理环境 9

三、地质环境 11

四、星际环境 11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1

第三节 环境科学 13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3

二、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14

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6

第二章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18

第一节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8

一、什么是生态学 18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9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22

四、生态平衡 27

第二节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8

一、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29

二、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0

三、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 30

四、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31

五、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再建 31

六、考虑生态学规律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2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33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3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意义 33

二、人口、粮食与耕地面积 34

三、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 35

四、草原退化与土地沙漠化 36

五、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渍化 37

六、海涂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8

第二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9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9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0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区域自然环境的保护 41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3

一、矿产资源的分类与开采量 44

二、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45

三、矿产资源的枯竭问题 45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48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48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49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49

二、环境污染的特征 50

三、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51

四、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52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53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5

一、急性危害 55

二、慢性危害 56

三、远期危害 59

第五章 污染源 62

第一节 概述 62

一、工业污染源概述 62

二、交通运输污染源概述 66

三、农业污染源概述 67

四、生活污染源概述 68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 68

一、污染源调查的重要性 68

二、污染源调查原则 69

三、调查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70

第三节 污染源评价 73

一、污染源评价的目的及方法 73

二、污染原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74

一、污染源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 76

二、制订恰当的控制标准和相应的立法 76

第四节 污染源的控制与管理 76

三、要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77

四、要研究各种污染治理的最佳可行技术 79

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80

第一节 概述 80

一、大气的组成 80

三、大气污染的含义 81

二、大气的重要性 81

第二节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82

一、大气污染源 82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82

第三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91

一、硫氧化物的影响 92

二、煤尘、粉尘的影响 93

四、光化学氧化剂的影响 94

三、氮氧化物的影响 94

五、一氧化碳的影响 95

六、碳氢化合物的影响 95

七、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95

第四节 大气污染与气象 96

一、大气污染气象学的研究状况 96

二、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 96

第五节 大气污染物的防治 101

一、烟尘治理技术 101

二、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15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治理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一、水体的概念 122

二、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22

三、水体的自净作用及水体污染 123

一、需氧污染物 124

第二节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 124

二、植物营养物 128

三、油类污染物 131

四、酚类污染物 133

五、氰化物污染 135

六、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 137

七、重金属污染 138

第三节 水体污染的控制 142

一、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 142

二、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143

三、污泥处理简介 148

四、对城市污水的再利用 149

第八章 土壤的污染和净化 151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发生 151

一、作为独立自然体的土壤 151

二、土壤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来源 151

三、土壤净化和土壤污染 152

第二节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155

一、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55

二、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59

第三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62

一、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研究 162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62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164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164

二、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165

三、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65

第九章 环境噪声及其控制 166

第一节 环境噪声概述 166

一、噪声环境的主要特征 166

二、环境噪声源 166

三、噪声的危害 168

二、声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 171

一、声波的产生 171

第二节 声性质和度量中的基本概念 171

三、声压、声强、声功率 172

四、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其分贝 172

五、噪声级(分贝)的相加 174

六、噪声级的平均值 175

第三节 环境噪声评价与标准 176

一、环境噪声评价的基本方法 176

二、环境噪声标准 178

第四节 噪声控制基本途径 179

一、噪声控制技术 180

二、城市环境规划 186

第十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概况 189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90

一、废石和尾矿的处理和利用 192

第二节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92

二、高炉渣的处理和利用 193

三、钢渣的处理和利用 195

四、有色金属渣的处理和利用 198

五、煤灰渣的处理和利用 200

六、煤矸石的处理和利用 201

七、硫酸渣的处理和利用 202

第三节 工业有害渣的处置 203

一、工业有害渣处置概况 203

二、工业有害渣的处置方法 204

三、工业有害渣的管理 207

第四节 城市拉圾的处理 207

一、处理城市拉圾的意义 207

二、城市拉圾的处置方法 209

三、城市拉圾的回收 212

一、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214

第一节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214

第十一章 其他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214

二、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217

三、放射性污染的分类 218

四、放射性“三废”的处理 219

第二节 热污染 223

一、热污染的时代 223

二、能源消费与热污染 223

三、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24

四、热污染的控制 227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229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及类型 229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229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230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230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30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230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242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243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244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46

第四节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247

一、基本概念 247

二、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内容 248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250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51

三、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52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及重要性 252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252

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253

三、环境保护机构的环境管理职能 253

一、切实把环境管理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首位 254

第三节 当前环境管理的几个问题 254

二、解决好环境管理的体制,建立强有力的环境管理机构 255

三、制定好环境规划 256

四、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重点 260

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 261

第一节 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 261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及其理论基础 262

一、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262

二、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63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63

一、研究计划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63

二、研究生产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64

三、研究防治污染的经济效果 267

四、研究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经济政策 269

第一节 环境法概述 270

一、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270

第十五章 环境法 270

二、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和作用 272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 275

一、一些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 275

二、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体制 277

第三节 环境法中的几项基本制度 277

一、土地利用规划 277

二、环境影响评价 278

四、经济刺激手段的使用 279

三、许可证制度 279

五、污染案件的损害赔偿 280

第四节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283

一、我国环保法的基本原则 283

二、环保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286

第十六章 环境标准 288

第一节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288

一、环境质量标准 288

四、污染警报标准 289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289

三、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 289

第二节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290

一、原则 290

二、方法 291

第三节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293

一、原则 293

二、方法 294

第四节 我国环境标准的历史和现状 296

一、我国环境标准的历史 296

二、我国环境标准的现状 297

第五节 环境标准的实施和管理 300

一、制定环境标准管理条例 300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 300

三、加强环境标准的宣传教育 301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302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 302

第十七章 环境监测 302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03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性质和原则 304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特性 305

一、自然性 305

二、扩散性 306

三、毒性 306

四、活性和持久性 306

五、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 307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特征 307

一、环境污染与时间、空间、含量的关系 308

二、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310

三、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312

第四节 环境监测的组织及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313

一、环境监测的组织 313

二、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