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原平县志
原平县志

原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满仓主编;原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4606715
  • 页数:711 页
图书介绍:本志按当今社会学科和行业系统分类,采用横排纵写的方法记述。包括:位置疆域、建制沿革、行政区划、气候、物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管理机构等方面内容。
《原平县志》目录

第一编 地理 1

第一章 位置疆域 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

第一节 清末民初时期 6

第二节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9

第一节 县城 10

第四章 县城 集镇 10

第二节 集镇 11

第三节 村庄 13

第五章 地质 地形 14

第一节 地质 14

第二节 地形 16

第六章 山脉 水系 17

第一节 山脉 17

第二节 水系 23

第一节 土壤 28

第七章 土壤 植被 28

第二节 植被 31

第八章 气候 物候 31

第一节 气候 31

第二节 物候 36

第九章 自然资源 46

第一节 生物 46

第二节 矿藏 51

第十章 自然灾害 53

第一节 旱灾 53

第二节 水灾 55

第三节 雹灾 58

第四节 风灾 59

第五节 虫灾 61

第六节 霜灾 61

第七节 震灾 62

第一节 人口数量 64

第一章 常住人口 64

第二编 人口 64

第二节 人口增殖 67

第三节 人口流动 68

第二章 人口分布 68

第一节 居住区域 68

第二节 人口密度 70

第三章 人口结构 70

第一节 年龄构成 70

第二节 文化素质 72

第三节 职业 72

第四节 民族 7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74

第一节 人口增长率 74

第二节 节育措施 74

第三节 节育政策 75

第一章 耕地 76

第一节 面积 76

第三编 农业 76

第二节 类型 77

第三节 价格 79

第四节 占有状况 79

第二章 劳动力 80

第三章 耕作状况 82

第一节 农业机械 82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85

第三节 土壤改良 86

第四节 耕作制度 87

第五节 品种改良 89

第六节 植保 植检 93

第四章 作物种植 95

第一节 种植面积 95

第二节 粮食作物 96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05

第四节 蔬菜 瓜类 110

第五章 多种经营 112

第三节 加工业 114

第二节 养殖业 114

第一节 种植业 114

第四节 其它行业 115

第六章 农业体制 115

第一节 个体经营 115

第二节 变工组 互助组 116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11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8

第二节 收益分配 119

第七章 经济收益 119

第一节 固定资产 119

第三节 生产水平 122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 122

第五节 产品商品率 123

第八章 管理机构 1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24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124

第一节 森林分布 126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26

第四编 林业 126

第二节 林木品种 128

第三节 果树 129

第四节 同川梨果 134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35

第三章 林场苗圃 136

第一节 国营林场 136

第四节 林网化建设 137

第三节 乡镇林场苗圃 137

第二节 国营苗圃 137

第四章 管理机构 138

第五编 水利 139

第一章 水利资源 139

第二章 水利设施 140

第一节 自流灌区 140

第二节 机电灌溉 142

第三节 水库 143

第五节 井灌 146

第四节 截潜流 146

第六节 喷灌 147

第三章 水土保持 147

第四章 饮水工程 148

第一节 缺水地区 148

第二节 饮水工程 149

第五章 水利投资 149

第六章 管理机构 150

第一章 牧坡 151

第六编 畜牧 151

第二章 养殖状况 152

第一节 畜禽养殖 152

第二节 畜禽产品 153

第三章 养殖基地 154

第一节 牛食尧牧场 154

第二节 楼板寨牧场 154

第三节 养鹿场 154

第四节 原平猪场 154

第二节 家畜 155

第四章 畜禽品种 155

第一节 役畜 155

第三节 家禽 156

第五章 牲畜改良 156

第一节 绵羊改良 156

第二节 黄牛改良 156

第六章 疫病防治 157

第一节 畜禽疫病 157

第二节 兽医院站 157

第七章 管理机构 158

第七编 工业 159

第一章 工矿企业 159

第一节 矿产资源 159

第二节 发展状况 159

第三节 职工队伍 163

第四节 劳动工资 164

第五节 乡镇工业 16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67

第二章 煤炭工业 168

第一节 储量 168

第二节 煤窑矿井 168

第三节 开采方式 169

第四节 产量产值 170

第五节 煤炭运销 172

第六节 国营煤矿 173

第七节 管理机构 175

第三章 电力工业 175

第一节 发电设施 175

第二节 输电 变电 176

第三节 用电 管电 177

第四章 冶金机械工业 178

第一节 冶炼 178

第二节 铸造 179

第三节 修配 179

第五节 厂家 181

第四节 制造 181

第五章 建材陶瓷工业 185

第一节 砖瓦 石灰 185

第二节 水泥 186

第三节 陶瓷 187

第四节 厂家 188

第六章 化学工业 189

第一节 化肥 189

第二节 化工产品 189

第三节 厂家 190

第七章 轻纺工业 191

第一节 针织纺织 191

第二节 服装鞋帽 192

第三节 皮革 193

第四节 造纸 193

第五节 印刷 194

第六节 手工制作 194

第八章 食品工业 195

第一节 食品加工 195

第二节 酿酒 196

第三节 制糖 197

第八编 交通 198

第一章 交通 198

第一节 官道 198

第二节 公路 199

第三节 铁路 200

第二章 桥梁 201

第一节 古桥梁 201

第二节 现代桥梁 202

第三节 隧道 204

第三章 运输 205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05

第二节 运输企业 206

第三节 货运客运 20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09

第一节 驿站 210

第二节 邮局 210

第一章 邮政 210

第九编 邮电 210

第三节 投递 212

第四节 营业收入 212

第二章 电信 212

第一节 电话 212

第二节 电报 213

第三节 传真 214

第一章 建筑企业 215

第十编 城乡建设 215

第二章 县城建设 216

第一节 公共设施 216

第二节 街道 广场 217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217

第四节 房产管理 219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19

第一节 污染源 219

第二节 监测治理 220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2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21

第十一编 商业 221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21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226

第三节 合作社营商业 227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28

第二章 商品购销 230

第一节 购进 230

第二节 销售 231

第三节 储运 234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234

第五节 副食品加工 235

第三章 物价 236

第一节 商品价格 23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40

第四章 经营管理 240

第一节 财务管理 240

第三节 利润 241

第二节 业务管理 241

第五章 外贸 242

第一节 收购 242

第二节 加工 243

第三节 出口 243

第六章 物资 245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46

第二节 工商管理 246

第七章 工商行政 246

第三节 企业登记 247

第四节 商标注册 248

第十二编 粮食 249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二节 粮站分布 249

第二章 粮食购销 250

第一节 自由贸易 250

第二节 统购统销 252

第四节 票证使用 253

第三节 议购议销 253

第三章 粮油加工 254

第一节 粮食加工 254

第二节 油脂加工 254

第四章 储运 255

第一节 仓储 255

第二节 调运 255

第一章 财政收入 257

第一节 田赋 257

第十三编 财税 257

第二节 丁徭 258

第三节 息捐 259

第四节 杂税 259

第五节 合理负担 260

第六节 统一累进税 261

第七节 农业税 261

第八节 工商税 262

第九节 企业税 262

第一节 行政经费 264

第二章 财政支出 264

第二节 地方投资 265

第三节 事业费用 266

第三章 财政管理 267

第一节 预算管理 267

第二节 消费控制 268

第四章 财税机构 268

第一节 财政局 268

第二节 税务局 268

附录 日伪统治时的可捐杂税 269

第三节 基层财税机构 269

第十四编 金融 270

第一章 货币 270

第一节 币制演变 27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271

第二章 典当 钱庄 银号 272

第一节 典当 272

第二节 钱庄 272

第三节 银号 273

第三章 银行 274

第一节 人民银行 274

第二节 工商银行 280

第三节 农业银行 280

第四节 建设银行 281

第四章 信用合作社 282

第五章 保险 283

第十五编 党派社团 28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284

第一节 中共崞县早期党组织 284

第二节 中共崞县县委的组成与合并 286

第三节 中共原平县委员会 289

第四节 党的代表会议 290

第五节 组织状况 293

第六节 党员教育 295

第七节 整党整风 296

第八节 纪律检查 299

第九节 统战工作 300

第十节 机构设置 301

第二章 人民团体 302

第一节 牺盟会 302

第二节 动委会 302

第三节 抗联会 303

第四节 工会 303

第六节 青年团体 304

第五节 农会 304

第七节 妇女组织 306

第八节 商会 306

第九节 科学技术协会 307

第十节 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307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 307

第四章 其它组织 308

第一节 三表团崞县分团部 308

第三节 主张公道团 309

附录 崞县日伪团体 309

第二节 同志会崞县分会 309

第十六编 政体 310

第一章 权力机关 31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1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11

第二章 行政机关 313

第一节 行政机关 31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321

第一节 崞县(西)临时人民参议会 322

第三章 参议会 322

第二节 崞县(东)人民参议会 323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323

第十七编 司法 32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25

第一节 公安局 325

第二节 检察院 326

第三节 法院 326

第一节 社会治安 327

第四节 司法局 327

第二章 公安 327

第二节 户籍管理 329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29

第四节 消防 330

第五节 监所 330

第六节 治保组织 330

第四章 法院 331

第一节 诉讼审判 331

第三章 检察 331

第二节 陪审制度 332

第五章 司法 33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33

第二节 律师 333

第三节 公证 334

第四节 人民调解 334

附录 崞县日伪军警组织 334

第一章 军事设施 336

第一节 营汛 336

第十八编 军事 336

第二节 城堡 337

第三节 校场 339

第四节 机场 339

第五节 地道 339

第六节 营盘 339

第七节 隘口 340

第二章 驻军 340

第一节 乡团 343

第三章 地方武装 343

第二节 保安团 344

第三节 义勇军 345

第四节 游击队 345

第五节 武工队 346

第六节 警卫队 346

第四章 民兵 347

第一节 建制 347

第二节 支前 349

第三节 训练 350

第四节 装备 350

第五章 兵役 351

第一节 黄埔军校生 351

第二节 志愿兵 351

第三节 义务兵 352

第六章 兵事 352

第一节 清末民初兵事 35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兵事 35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期间兵事 360

第十九编 民政 362

第一章 普选 362

第一节 选民登记 362

第二节 代表选举 363

第二章 优抚 364

第一节 拥军优属 364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66

第一节 社会救济 366

第二节 复员安置 366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368

第四章 婚姻登记 368

第二十编 教育 369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学堂 369

第一节 私塾 369

第二节 书院 370

第三节 学堂 37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371

第三章 小学教育 372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学教育 37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学教育 37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小学教育 37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 375

第四章 中学教育 376

第一节 解放前的中学教育 376

第二节 解放后的中学教育 378

第一节 进修学校 382

第五章 专业教育 382

第二节 职业学校 383

第三节 原平农业学校 384

第四节 原平工业技术学校 385

第六章 成人教育 38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38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386

第三节 干部文补学校 386

第四节 广播电视大学原平教学班 386

第一节 会试 高考 387

第七章 教育制度 387

第二节 课程设置 388

第八章 教学管理 390

第一节 教师队伍 390

第二节 教师待遇 391

第三节 教育经费 39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94

第二十一编 体育 395

第一章 体育活动 395

第一节 民间竞技 395

第三节 职工体育 39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96

第二章 体育竞赛 397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 397

第二节 区级运动会 398

第三节 省级运动会 399

第四节 全国运动会 400

第四章 体育设施 401

第二节 业余训练 401

第一节 少体校 401

第三章 体育训练 401

第五章 管理机构 402

第二十二编 科技 403

第一章 科普工作 403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03

第二节 技术引进 404

第二章 科研成果 405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405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406

第三节 医疗卫生科技成果 407

第四节 其它科技成果 408

第三章 科技队伍 408

第四章 标准计量 409

第一节 度量衡 409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09

第三节 质量检测 410

第五章 机构设置 410

第一节 著述 411

第二十三编 文化 411

第一章 文学艺术 411

第二节 戏剧 414

第三节 美术 416

第四节 工艺美术 419

第五节 音乐 420

第六节 书法 421

第二章 民间文艺 422

第一节 地方秧歌 422

第七节 摄影 422

第二节 民间舞蹈 423

第三节 社火 424

第三章 图书发行 425

第一节 图书馆 425

第二节 书局 426

第三节 书店 426

第一节 放映单位 427

第四章 电影放映 427

第二节 放映设施 428

第三节 放映收入 428

第四节 放映队伍 429

第五节 放映管理 430

第五章 文书档案 430

第一节 档案馆 430

第二节 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431

第三节 档案资料的整理与利用 431

第一节 报刊 432

第六章 新闻报刊 432

第二节 广播 433

第三节 电视 434

第四节 通讯 434

第七章 文物古迹 435

第一节 古遗址 435

第二节 古建筑 436

第三节 古墓葬 438

第五节 出土文物 439

第四节 古雕刻 439

第六节 革命文物 440

第八章 机构设置 441

第一节 文化行政机构 441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441

第二十四编 卫生 442

第一章 医疗设施 442

第一节 医疗设备 442

第二节 医疗技术 443

第三节 医务人员 445

第一节 合作医疗 446

第二章 医疗制度 446

第二节 公费医疗 447

第三节 自费医疗 447

第四节 培训 44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448

第一节 疫情 448

第二节 常见病 449

第三节 爱国卫生 450

第一节 中药 452

第五章 药物 452

第四章 妇幼保健 452

第二节 西药 453

第三节 药物购销 454

第六章 医疗机构 454

第一节 药铺 454

第二节 医社 456

第三节 医院 456

第四节 卫生院 459

第五节 行政管理 464

第一章 宗教寺院 465

第一节 宗教 465

第二十五编 社会 465

第二节 寺院 467

第二章 会道门 467

第一节 一贯道 467

第三节 五荤道 468

第四节 同一道 468

第二节 黄香道 468

第五节 先天道 469

第六节 九宫道 469

第七节 皇极道 469

第三章 风俗习惯 470

第一节 衣食住行 470

第二节 婚嫁丧葬 471

第三节 时令节日 472

第四章 姓氏 474

第五章 古庙会 474

第六章 方言 476

第一节 语音特点 477

第二节 特殊语音 480

第三节 语法特点 482

第四节 常用词语 484

第七章 民谚 489

第一节 社会·哲理·情操 489

第二节 生活·农事·气象 494

第八章 歇后语 496

第二十六编 人物 499

第一章 知州 知县 知事 499

第一节 元代崞州知州 499

第二节 明代崞县巡检 499

第三节 明代崞县知县 500

第四节 清代崞县知县 502

第二章 县委书记 县长 506

第一节 中共崞县县委书记 506

第六节 崞县县长 506

第五节 民初崞县知事 506

第二节 中共原平县委书记 508

第三节 崞县县长 508

第四节 原平县县长 509

附录 日伪崞县县公署知事 510

第三章 人物传 510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538

第一章 清末民初时期 559

第二十七编 历史辑要 559

第二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72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74

第四章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57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592

第六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606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62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31

大事记 634

附录 693

后记 7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