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修辞学导论
修辞学导论

修辞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希杰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382931X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0章,主要包括:语言、交际和文化;修辞学;词和词义;句子和句子成分;句型和句子的选择等内容。
《修辞学导论》目录

前言 1

引言 1

一 一样话百样说 1

二 修辞、修辞学和修辞学学 4

三 修辞的重要性 5

四 修辞家和修辞学家 8

五 普通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 12

六 古代汉语修辞学和现代汉语修辞学 13

七 不需要学习的和永远学不完的修辞学 14

第一章 语言、交际和文化 25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 25

二 汉语是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工具 27

三 汉字和汉字文化圈以及东方修辞观 29

四 现代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32

五 交际活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3

六 交际活动中的矛盾 35

七 话语的形成 37

八 话语的运用 39

九 修辞结构 43

十 交际效果、表达效果和最佳表达效果 44

十一 话语和物理世界 47

十二 交际和文化心理 48

十三 修辞和人格建设 52

一 修辞学的定义和性质 60

第二章 修辞学 60

二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同义手段 61

三 修辞学的参考框架:语言环境 67

四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得体性 72

五 修辞学在科学中的地位 76

六 修辞学和语法学 78

七 修辞学和逻辑学 81

八 漏洞和修辞 84

九 修辞学和文学 86

十 修辞学的内容 88

十一 修辞学和民族文化的复兴 90

十二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93

十三 修辞学和辩证法 94

第三章 词和词义 100

一 词和词义:从词汇、语法到修辞 100

二 词语的理性意义 103

三 理性意义的转移 111

四 词语的附加意义 116

五 词语附加意义的偏离 122

六 词语间的相互关系 123

七 词性和词义 127

八 多义词语和话语多义 129

九 模糊词语和模糊话语 131

十 词语的创造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 134

十一 创造词语的规则和艺术 139

十二 词语的超常运用 142

十三 词语和歧义 146

十四 潜在意义的开发和利用 146

第四章 特殊词语 149

一 文言词语和文化词语 149

二 方言词语 153

三 外来词语 156

四 成语 161

五 谚语 164

六 歇后语 167

七 行话和科技术语 170

八 委婉语 174

九 称谓语 176

十 敬辞和谦辞 182

十一 俚俗语 185

十二 詈辞(骂人话)和脏话 186

十三 隐语(黑话) 190

十四 代语异称 193

第五章 句子和句子成分 197

一 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 197

二 简单而复杂的句子 200

三 单音词和双音词 204

四 主语 207

五 谓语 215

六 宾语 219

七 定语 225

八 状语 230

九 补语 235

十 并列成分 238

十一 列举的交错、选择和分承 246

第六章 句型和句子的选择 251

一 句型和句子修辞 251

二 句子的选择 253

三 句子的变异和创新 256

四 同义句 259

五 多义句 262

六 肯定句和否定句 268

七 主动句和被动句 272

八 疑问句 278

九 口语句 281

十 方言句 283

十一 文言句式 286

十二 欧化句式 290

十三 长句和短句 296

十四 紧句和松句 305

第七章 比喻 311

一 比喻的定义和本质 311

二 比喻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315

三 比喻的文化制约 319

四 比喻的民族色彩 322

五 比喻的时代色彩 323

六 比喻表层结构的多样性 326

七 比喻的组合 331

八 比喻和汉文化 338

九 同义比喻 341

十 比喻的多义和歧义 343

十一 比喻的创新 344

十二 比喻的得体性 347

十三 比喻的功能 348

十四 比喻和比拟 350

十五 比喻和通感 352

十六 比喻与篇章 352

一 对偶的定义和规则 356

第八章 对偶、对照和映衬 356

二 偶的语义类型 359

三 对偶的形式类型 361

四 对偶的变式和复杂化 363

五 对偶的艺术化 366

六 偶和文化 369

七 对偶和骈文 371

八 对偶和律诗 374

九 对偶和标题 375

十 互文 376

十一 合掌和对偶的误区 377

十二 对照 379

十三 对照的类型 382

十四 映衬 385

十五 抑扬 387

第九章 双关 391

一 双关的定义 391

二 双关和多关 394

三 谐音双关 397

四 谐音文化 399

五 汉字和双关 402

六 双关和多义词语 403

七 双关和多义结构 405

八 双关和上下文 407

九 双关和交际情景 408

十 双关和反切 410

十一 藏词、歇后和歇后语 412

十二 镶嵌和用典 413

十三 夸张 414

十四 反语 417

十五 双关和歧义及误解 420

十六 双关和话语的深层含义 421

十七 双关的民族差异 423

第十章 话语衔接 427

一 话语衔接的意义 427

二 话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432

三 话语的结构类型 437

四 并列式 441

五 顺承式 444

六 辐射式 449

七 词语连接法 451

八 语法连接法 456

九 辞格连接法 460

十 语音连接法 464

十一 话语衔接和语体 467

十二 衔接的规则和偏离 473

第十一章 修辞格 480

一 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 480

二 辞格的研究 482

三 辞格的数量 483

四 辞格的交错与划分 485

五 语音与辞格 488

六 语义与辞格 495

七 语法与辞格 500

八 篇章与辞格 506

九 辞格与逻辑 509

十 汉字与辞格 516

十一 辞格和游戏 521

十二 兼格和变格 534

十三 辞格复杂化和艺术化 537

十四 辞格运用的原则 538

一 语音与修辞 544

第十二章 言语音乐美 544

二 语言的音乐美与语法和语义 547

三 节奏与节拍 551

四 押韵 555

五 平仄 559

六 摹音 562

七 协音和衬音 565

八 联绵 568

九 叠音 571

十 音节 574

结束语 修辞和修辞学与辩证法 581

一 方法的重要性 581

二 方法和方法论与方法的多样性 582

三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583

四 辩证法 584

五 语言的辩证法 585

六 语言运用的辩证法 587

七 修辞的辩证法 589

八 修辞学的辩证法 591

九 得体性原则:以善为统帅的真善美的统一 595

十 科学和常识 598

十一 例子和态度 600

十二 体系和例子 605

十三 修辞知识和修辞实践 607

后记 6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