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宏志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24037893
  • 页数:1051 页
图书介绍: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组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宏志撰写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一书。该书分三篇十三章约80万字,并收入珍贵历史照片93幅,历史作战地图10幅。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是一部研究抗日战争及党史、军史的力作。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目录

序 华杉 1

前言 1

第一编 正面战场的内线防御敌后战场的外线进攻(1937.7——1938.10) 3

第一章 全国抗战爆发,国民党迟疑徘徊贻误战机(1937.7—8) 3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徘徊观望 3

一、日本“中国驻屯军” 3

二、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驻军奋起抵抗 5

三、蒋介石的徘徊和共产党的抗战宣言 6

四、北平、天津失陷 8

第二节 中国军人浴血淞沪,中国政府错走三着棋 9

一、上海不设防,南京当局开脚迈错步 9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 10

二、市区交战,海防疏失(8.13—22) 11

三、海防战事再起,布防失当(8.23—10.2) 13

一、国民党军南口——张家口战役失败 16

第三节 国民党军南口战役失败,华北危急 16

二、南口—张家口的军事战略地位 17

三、共产党的战略计划 18

四、华北军事形势,国民党军战线的危机 19

第二章 太原失守,南京、上海陷落,八路军在山西创造四大战略支点(1937.9—12) 23

第一节 阻挡日军的战略迂回,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23

一、日军的战略计划与山西的战略地位 23

二、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 25

三、日军的中央突破与两翼迂回 26

四、共产党的战略决策 28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与红军改编 28

(二)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变更 34

(一)日军兵力及作战意图 37

五、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日军战略迂回破产 37

(二)阎锡山指挥动摇 39

(三)日军占领干型关 40

(四)八路军平型关攻歼战斗胜利 42

(五)平型关大捷的战略意义 44

第二节 太原失守,国民党华北战场解体,游击战进入主要地位 46

一、忻口战役,八路军与晋阎军联合作战 46

(一)日军河北平原会战的继续 46

(二)中、日两军的战役部署 47

(三)八路军对忻口战役的有力配合 47

二、娘子关战役失败、太原失守,八路军痛击日军迂回部队 52

(一)日军战略部署的变更 52

(二)中、日两军战役部署 52

(三)国民党军战线右翼石门口失隙,刘伯承在七亘村重叠设伏 53

(四)国民党军全线退却,太原陷落;八路军痛击日军的战略迂回部队 56

三、国民党军华北战场解体 60

第三节 八路军实施战略分兵,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61

一、日军对华北占领地的保守 61

二、八路军的四大战略支点 62

三、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 63

四、八路军以山西为中心建立根据地 65

第四节 蒋介石的动摇,上海、南京陷落 77

一、上海抗战后期淞沪撤退 77

(一)后期作战的一个月(10.3—11.5) 77

(二)全面撤退的6天(11.6—12) 78

二、南京陷落与蒋介石的对日妥协 79

三、日军南京大屠杀 84

一、中、日双方的战略态势 92

(一)日军方面 92

第一节 南京失陷后的军事形势 92

第三章 国民党军临汾、徐州大撤退,八路军十大战略区的开辟(1938.1—6) 92

(二)国民党方面 97

二、国民党战略得失分析 98

三、共产党的战略建议 101

(二)中共中央向国民党的战略建议 101

第二节 同蒲路之战——临汾战役 104

一、战役第一阶段,国民党军丧失晋南 104

(一)日军战役部署 104

(二)中国军队兵力配置 105

(三)日军进攻,临汾不守 105

二、战役第二阶段,八路军收复18县 106

(一)八路军第115师在晋西重创日军下元师团 106

1.日军的九路围攻 107

(二)八路军第129师在晋东南收复18县 107

2.痛歼日军柏崎联队,长乐村大捷 110

3.收复县城18座 112

第三节 津浦路之战——国民党军台儿庄战役与徐州大撤退 113

一、战前形势 113

(一)日军方面 113

(二)国民党军方面 113

二、台儿庄战役 114

(一)矶谷廉介冒险深入 114

(二)蒋介石行辕仓促布防 114

(三)国民党军台儿庄获胜 116

三、国民党军徐州会战计划破产,徐州、开封失陷 116

(一)蒋介石徐州会战的筹划 116

(二)日军的准备 117

(三)国民党军徐州大撤退,日军占领徐州、开封 118

(四)国民党扒开黄河大堤 119

第四节 八路军向全华北实施战略展开,六个月创立十个战略区 121

一、晋察冀边区 122

二、平西、冀东游击区 130

三、晋西北根据地 131

四、晋察绥边游击区 134

五、晋冀豫根据地 134

六、冀南游击区 138

七、冀鲁边游击区 138

八、豫北游击区 138

九、晋西根据地 139

十、山东游击区 141

一、武汉失守 148

(一)日军侵占武汉的战略目的及其战役指导方针 148

第一节 国民党军正规战全面失败 148

第四章 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州、武汉陷落,共产党敌后战场建成五个根据地(1938.7—12) 148

(二)国民党战略指导及战役部署失当 152

(三)共产党的战略建议 154

(四)武汉战役概要 156

1.前期(6.12—8.22)国民党贻误战机 156

2.后期(8.23—10.25)国民党战略指导失误 161

(五)岳州失守,国民党纵火烧长沙 167

二、广州陷落 168

(一)华南之战的国际背景 168

(二)中日双方兵力部署 169

(三)广州不守 170

第二节 共产党军队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 172

一、八路军华北五大根据地的建立 172

(一)晋察冀边区 174

(二)晋西北根据地 182

(三)晋冀豫根据地 186

(五)山东游击根据地 193

(四)晋西根据地 193

二、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的游击战争 196

(一)新四军的组建 196

(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 200

(三)新四军挺进敌后 204

1.江南敌后茅山根据地的初刨 204

2.江北皖中地区的游击战争 208

3.豫皖苏边的游击战争 211

三、武汉、广州敌后游击战争的准备 212

(一)鄂豫地区 212

(二)东江地区 213

四、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214

本编小结 217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221

一、日本的诱降政策和汪精卫叛国投敌 221

第二编 战争重心转入敌后战场游击战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1938.11—1943) 221

第五章 日军重兵置于其后方保守占领地,敌后军民浴血奋战,根据地迅猛发展(1938.11—1939.9) 221

二、东方慕尼黑阴谋 230

三、国民党政策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235

第二节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敌我战略态势 242

一、日军整理战线,向持久战略转变 242

(一)各战略集团的区划和警备态势 244

(二)新兵团的组建,长期战争的准备 249

二、国民党战线的调整及其消极应付的挨打战略 253

(一)十个战区的设置及兵力配备 253

(二)消极应付的挨打战略 255

三、敌后游击战争的持久态势 260

(一)日军方面 283

第三节 八路军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华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283

一、敌我战略构想 283

(二)我方 285

二、粉碎日军第一期“肃正”作战 285

(一)第120师东进,冀中区战胜日军5次进攻 288

(二)第129师主力一部东越平汉路,冀南区反“扫荡”的胜利 292

(三)第115师东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冀鲁豫、豫皖苏边区的开辟 298

(四)晋冀豫区反“扫荡”的胜利 306

(五)北岳区反“扫荡”的胜利,上、下细腰涧歼灭战 310

(六)冀察热挺进军的成立和冀察热形势 316

(七)在夹攻中奋斗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318

(八)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322

三、日军第二期“肃正”作战的失败 327

(一)日军兵力的加强 327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鲁中、鲁西反“扫荡”的胜利 328

1.第115师在(黄)河、淮(河)间的战略展开 329

2.山东纵队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331

3.粉碎日军对鲁中、鲁西的大“扫荡” 335

(三)晋冀豫区反“扫荡”的胜利 338

第四节 新四军在华中的战略展开 341

一、中央军委的战略构想 341

二、第1、第2支队东进北上 341

三、第4、第5支队挺进皖中、皖东敌后 346

四、第6支队挺进豫皖苏边敌后 349

五、军部和第3支队在皖南的抗日斗争 351

六、豫鄂挺进纵队开辟鄂豫边地区 354

第五节 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359

一、东江地区 359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 360

三、海南岛地区 361

第六章 欧战爆发后的日本国策;蒋介石的妥协与反共;敌后战场的新胜利(1939.10—1940.4) 362

第一节 日本政局动荡中的新国策 362

一、日本解决中国事变的早期方针 363

二、欧战爆发后日本国策的新方针 364

三、现地军的整理及其作战指导纲要 366

四、阿部内阁对国民党的施策 371

(一)政治诱降,汪、蒋合流的提出 371

1.建立汪伪政权,投向重庆的诱饵 371

2.蒋介石插手,日本政府引而不发 372

3.汪工作失败,蒋工作开始 374

(二)军事迫降,占领南宁 378

第二节 日本对蒋介石的诱降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379

一、日本的诱降与蒋介石的投降活动 379

二、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385

第三节 八路军粉碎日军第三期“肃正”作战,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形势 393

一、日军战略意图及其“肃正”计划 393

(一)日军兵力配置及其守备态势 393

(二)日军“肃正”计划 395

二、八路军的新胜利,敌后战场的有利形势 399

(一)北岳区两次大捷:水原丧军鲁柏山,阿部毙命黄土岭 400

(二)冀察热挺进军挺进燕山山脉 409

(三)战斗中成长的八路军第3纵队 412

(四)太行区的攻势作战与第129师的整军 415

1.邯长、白晋、武沙战役 415

2.八路军第2纵队的成立 420

3.第129师的整军 421

(五)晋西北根据地的建设与粉碎日军“扫荡” 422

1.晋西北根据地的建设、整军 422

2.粉碎日军夏季“扫荡” 425

(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428

1.第115师战略部署的完成 431

2.山东纵队向正规化的迈进,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436

(七)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建立 439

第四节 日本华北方面军1940年“肃正”方针及发展伪军计划 442

一、控制水路计划 442

二、发展伪军计划 445

第七章 中国抗战的严重危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1940.5—12) 451

第一节 日军攻占宜昌,对国民党以战迫降 451

一、中国派遣军以战迫降的提出 451

二、欧洲战局的刺激,日本统帅部的决策 455

三、日军攻占宜昌 456

四、蒋介石的投降活动,日、蒋长沙会谈备忘录的达成 457

一、中共中央对抗战形势的分析 458

第二节 敌后战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458

二、敌后战场的军事形势 461

(一)敌我军事力量对比 461

(二)日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和敌我斗争的军事特点 479

三、游击战争的战役进攻,百团战役 490

(一)战役目的及作战形式 490

(二)战役经过概要 494

1.战役第一阶段(8月22日—9月10日) 494

2.战役第二阶段(9月11日—10月5日) 500

3.战役第三阶段(10月6日—12月5日) 510

(三)战役的辉煌战绩 516

(四)战役的历史意义 520

1.制止了蒋介石的投降活动,打破了日本军阀的亡华阴谋 521

2.打破了敌人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敌后斗争困难局面的到来 521

(五)军事战略转变和百团战役 528

第三节 八路军山东部队的成长,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成 531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政 532

二、八路军山东部队的整编 533

第四节 新四军东进、北上,八路军一部南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537

一、第4、第5支队皖东根据地的建立 538

二、第6支队豫皖苏边、皖东北根据地的建设 544

三、八路军一部南下,淮海区的开辟 546

四、黄桥反顽决战的胜利,奠定苏北抗战局面 551

(一)苏北形势 551

(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成立与郭村战斗 552

(三)黄桥决战胜利 555

五、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新形势 558

六、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 559

七、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563

八、新四军与国民党军抗击日、伪军兵力的比较 566

一、东江地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斗争中成长 569

第五节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独立坚持和发展 569

二、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面发展 571

三、海南岛人民抗日武装的迅速壮大 571

四、华南人民抗日武装与国民党军抗击日军兵力的比较 573

第八章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抗日游击战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历史责任(1941.1—11) 575

第一节 1941年上半年的中国抗战形势 575

一、近卫内阁的南进战略 575

二、蒋介石对时局的判断,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577

(一)蒋介石对时局的判断 577

(二)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578

1.蒋介石亲自指挥围歼新四军皖南部队 578

2.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 584

三、国民党对日军实行退避,多次战役遭受失败 591

(一)日本军阀的纷争,向华北增加兵力 594

四、八路军攻势作战,日军向华北增兵 594

(二)日军华北方面军总体战略的提出 595

(三)八路军的攻势作战 598

五、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判断,远东慕尼黑新阴谋 601

第二节 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军阀的猖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 605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进程的转折,抗日游击战的国际地位 605

二、日本世界战争的准备与抗日游击战的国际意义 609

三、抗战重心转向敌后战场 615

(一)日军的战略部署 615

1.华北方面军的战略部署 615

2.第13军的战略部署 619

(二)敌后战场粉碎日军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和进攻战役 622

1.相持阶段以来全国最大战役——北岳区反“扫荡”、反“三光”、反“蚕食” 622

2.太岳区反“扫荡”,岳南新区的巩固与发展 634

3.太行区反“扫荡”,黄崖洞阵地防御战的辉煌胜利 637

4.相持阶段以来全国第二次大战役——鲁南区反“扫荡” 644

5.冀东区反“扫荡” 647

6.苏北区反“扫荡”,新四军黄师大捷 647

7.苏南区反“清乡”,新四军谭师浴血奋战 649

8.皖中根据地的发展,新四军张师重振旗鼓 652

9.反顽斗争中忍让克制,新四军彭师退出豫皖苏边 653

10.巩固皖东根据地,新四军罗师在日、顽夹击下坚持抗战 655

11.豫鄂边区的发展,新四军李师直逼武汉外围 656

12.敌后战场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 657

第九章 日美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游击战(1941.12—1942.12) 660

第一节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敌后军民浴血奋战 660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日美战争的宣言和八路军的攻势作战 660

(一)中国共产党的宣言 660

(二)八路军的攻势作战 662

二、华北在日本进行世界战争中的地位 663

(一)日本世界战争的兵站基地 663

(二)华北方面军的兵力配备 667

(三)华北方面军的战略构想和局部攻势 668

三、日军在华北的统治基础和作战部署 672

(一)日军的统治基础 672

(二)华北方面军的战略计划 674

四、日军对华北的全面进攻,敌我决定性的历史大搏斗 675

(一)日军“四二九”大“扫荡” 675

(二)日军“五一”大“扫荡” 677

1.战役前敌我态势 677

2.敌我作战计划 679

3.战役经过概要 682

4.敌后人民的伟大创举,地道战登上战争舞台 690

(三)日军“扫荡”晋冀豫,八路军前方总部十字岭突围 696

1.战前形势 696

2.敌我战役计划 698

3.战役经过概要 700

(四)日军对冀东的疯狂“扫荡”,在恶劣环境中浴血奋战的第13军分区 704

1.冀东形势 704

2.战役经过概要 706

(五)日军在山东边地的“蚕食”和万人以上的大“扫荡” 708

(六)日军“九二七”冀鲁豫大“扫荡” 710

1.冀鲁豫形势 710

2.战役经过概要 710

(七)晋西北反“蚕食”和田家会大捷 711

1.反“蚕食”斗争 711

2.田家会大捷 712

(八)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714

五、华北抗战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717

(一)日军的“扫荡”是世界战争史上最野蛮的战争 717

(九)北岳区形势的转机 717

(二)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720

(三)华北抗战的发展趋势 724

第二节 空前激烈、空前紧张的华中抗战 726

一、敌我兵力部署 726

(一)日军兵力部署 727

(二)新四军兵力部署 727

(三)伪军兵力部署 728

二、日军对淮海地区的大“扫荡” 729

(一)日军的战略意图 729

(二)战役经过概要 729

(二)苏北区 730

(三)苏中区 730

(一)淮北区 730

三、日军对华中的全面“扫荡” 730

(四)苏南区 731

四、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兵力比较 732

五、创建浙东敌后游击根据地,开展闽浙沿海游击战争 733

六、新四军第5师开辟川汉沔新区,休儒山战役大捷 734

(一)武汉地区的形势及第5师的决策 734

(二)侏儒山战役 735

(三)新四军第5师与国民党军抗击日军兵力比较 738

第三节 东江纵队的奇迹——秘密营救斗争 738

一、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兵力情况 738

二、东江纵队的秘密营救斗争 739

(二)太平洋战场 742

(一)苏德战场 742

一、世界法斯阵营由进攻转入防御 742

第一节 法西斯阵营的衰落,与日本国力、军力的枯竭 742

第十章 法西斯阵营的衰落,中国抗战的转机,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再发展(1943) 742

二、日本国力枯竭,战争力衰落 743

(一)日本的国力消耗 743

(二)日本的军力衰落 745

1.对苏战备中的中国派遣军 745

2.太平洋战争中的中国派遣军 746

3.日本大本营的中国战场作战方针 747

4.日军在华兵力调整 748

三、日军在华北的颓势急剧演化 751

第二节 敌后战场有利形势到来,抗日根据地再度发展 756

一、敌我战略性质的根本变化 756

二、华北人民抗日武装各战略兵团的新阵容 760

三、抗日根据地的民兵 767

四、敌后战场的新胜利 771

第三节 国民党战场的沉寂和第三次反共高潮 781

一、1943年的国民党战场和蒋介石的方针 781

二、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786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转入战略防御 792

一、日本“绝对国防圈”的构想 792

二、日军的“准备大陆决战体制” 793

本编小结 796

第三编 抗日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解放区战场转入战略反攻(1944.1——1945.9) 801

第十一章 中共中央整训军队的指示,解放区战场开始局部反攻(1944) 801

第一节 中国抗战的国际、国内形势 801

一、国际形势 801

二、中国抗战形势 802

(一)中、日军事力量概况 802

1.日本的军事实力 802

2.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805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806

(二)中、日战略意图 832

1.日本方面 832

2.国民党方面 833

3.中国共产党方面 837

三、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转折中的地位与作用 847

第二节 解放区战场的战略反攻 849

一、配合国民党军河南作战,八路军全线出击 849

二、战略上的外线挺进 853

(一)开辟豫西,绾毂中原 853

(二)挺进五岭,发展南方一翼 856

(三)发展东南,进军苏浙沿海 859

(四)向河南发展,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861

三、各战略区的内线反攻 863

(一)晋察冀军区 864

(二)晋绥军区 869

(三)晋冀豫、冀鲁豫军区 871

(四)山东军区 875

(五)华中区 878

(六)鄂豫区 883

(七)华南区 886

四、解放区战场战略反攻的历史特点 887

第十二章 日军面临全线崩溃,解放区战场全面反攻(1945.1—6) 892

第一节 1945年上半年的中国抗战形势 892

一、中国派遣军任务的变更 892

二、解放区战场的战略地位 893

三、国民党战场的失败形势 894

四、日军兵力的调整与加强 895

(一)晋察冀军区收复雁北、察南、绥东及平津近郊地区 896

第二节 解放区战场的春季攻势 896

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攻势 896

(二)晋绥军区春季攻势攻克离岚、忻静、神五3条公路沿线各据点 902

(三)太行、太岳和冀鲁豫军区的道清、豫北、南乐战役 906

(四)沁源围困战和壶关民兵反“扫荡”战斗 910

(五)山东军区讨伐伪军朵子恒、赵保元部战役和蒙阴战役 917

二、新四军在华中的攻势 921

(一)日军第13、第6军在长江三角地带的任务和兵力部署 921

(二)苏北第3师的攻势作战和阜宁战役 923

(三)苏中第1师三垛伏击战 925

(四)第2、第4师在淮南、淮北攻势作战 925

(五)苏浙军区向东南发展 927

(六)第五师的攻势作战和协同南下支队创建湘鄂赣根据地 929

三、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战略上的外线攻势 933

(一)德国投降,欧战结束;美军太平洋上最后一战,日军战线全面崩溃 937

第三节 解放区战场发动夏季攻势和国、共两党两个代表大会 937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937

(二)德国投降后的日本国策 939

(三)日本改组战时内阁 942

二、1945早春、夏中国抗战的历史特点 942

(一)国共两党两个战场概况和特点 942

(二)国共两党两个代表大会 946

三、解放区战场的夏季攻势 950

(一)八路军发动夏季攻势 950

1.山东军区发动以胶济路东段为重点的攻势作战 950

2.晋察冀军区以向北发展勾重点展开攻势作战 954

3.晋绥军区展开以夺取忻静、神义公路为重点的攻势作战 962

4.晋冀鲁豫军区向平汉铁路两侧及鲁西、晋南发动攻势 965

1.第4师发动宿南战役和睢宁战役 971

(二)新四军发动夏季攻势和苏浙军区、鄂豫皖湘赣军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 971

2.苏浙军区天目山反顽战役 974

3.第5师的对日反攻和粉碎国民党军进攻 977

(三)南下支队向湘粤边五岭地区挺进 977

(四)东江纵队的夏季攻势,创造以湘粤赣为中心的战略根据地 982

(五)琼崖纵队向海南全岛推进 984

(六)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战略转变——抗日游击军游击战向抗日正规军正规战的提高 986

第十三章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7—9) 991

第一节 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政局 991

一、波茨坦公告和美国的对日方针 991

二、美国投下原子弹 995

三、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998

第二节 解放区战场对日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大规模进攻 1002

一、中共中央西令战略部署 1002

二、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 1006

三、抗日战争最后时刻的严重局势,中国共产党战略部署的变更 1017

四、停止向南发展,实施战略北进 1026

(一)南下支队返回中原 1026

(二)夺取东北,10万大军出关 1027

五、日本投降正式签字 1029

(一)日本向盟国签字投降 1029

(二)中国大陆国民党垄断受降 1029

第三节 解放区围歼拒不投降的日、伪军,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斗争 1031

一、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 1033

二、解放区的形势和战略态势 1044

附录 1050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主要战绩统计 1050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逐年增长统计 1050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损失统计 10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