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论民主
论民主

论民主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铁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431333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
《论民主》目录
标签: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23

一、民主概念的科学规定 24

(一)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4

(二) 民主概念在社会不同层面的使用 28

(三) 民主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属性 38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及其历史局限性 50

(一) 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进步性 50

(二)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55

(三) 资产阶级民主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 59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新的民主类型 67

(一) 无产阶级的民主理想 68

(二)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72

(三)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81

(四) 要重视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 86

四、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89

(一)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精神实质 89

(二) 要发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 91

(三)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93

(四) 要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9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理论 98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实现民主的伟大实践 99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人民对于民主的探索 99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得民主和进行民主建设的历程 101

(三)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03

二、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民主理论 108

(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理论 108

(二)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理论 114

(三) 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 121

(四)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124

(五)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27

(六) 群众路线的理论 130

三、邓小平理论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133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33

(二) 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理论 138

(三)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141

(四) “一国两制”理论 144

(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147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 151

(一)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52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4

(三) 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要紧密结合 156

(四) 尊重和保障人权 158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6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 162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163

(二)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164

(三)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民主建设 166

(一) 建国初期过渡性的民主制度建设 167

二、建国初期的民主制度建设 167

(二) 1954年宪法建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69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 170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3

(二)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8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1

(四)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84

(五) 依法行政制度 186

(六) 司法独立公正制度 190

(七) 人权保障制度 192

(八) 干部人事与廉政反腐制度 199

(九) 民主监督制度 202

(十) 基层民主制度 205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内民主 210

一、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11

(一) 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11

(二) 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213

(三) 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4

(四)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决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16

二、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 221

(一) 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方式 222

(二) 共产党领导的本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226

三、党内民主理论 230

(一) 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 231

(二) 党内民主的内涵 240

(三) 党内必须坚持和实行民主 246

四、党内民主制度 251

(一) 党内的民主集中制 251

(二)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253

(三) 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254

(四) 集体领导制度 255

(五)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256

(六) 党员权利保障制度 257

(七) 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261

第五章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69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269

(一)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高度,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270

(二) 从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发,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281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 291

(一)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 292

(二) 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296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 298

(四) 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01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304

(一)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304

(二) 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原则 306

(三) 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309

(四) 民主政治建设要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11

(五) 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 313

附录一 中国古代思想及制度文化中的民主性因素 317

一、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 318

(一) 民本思想 318

(三) 天下为公的思想 322

(二) 平等、博爱思想 322

(四) 重舆论的思想 323

(五) 法治思想 324

(六) 尊重个性和个人权利的思想 327

(七) 追求自由的思想 330

(八) 历代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带民主性的要求 332

(九) 其他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观念 333

二、中国古代制度文化中的民主性因素 338

(一) 监察与言谏制度 338

(二) 选官与考试制度 341

(三) 法律及司法制度 342

(四) 其他可资借鉴的制度性机制 344

附录二 中国近代创建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尝试 347

一、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入与清末的立宪改革 347

(一) 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入与戊戌变法 347

(二) 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立宪派的活动 349

二、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350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对民主的新认识 353

(一) 民主内涵的揭示 353

(二) 对个人权利的重视 354

四、民国时期建立民主制度的尝试与失败 355

(三) 平民主义的倡导及其意义与影响 355

(一) 民国初年民主制度的建设及其破坏 356

(二) 国民党一党专制体制的建立及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 357

(三) 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的最终失败 359

附录三 从古代到近代的西方民主 361

一、古代西方的民主制与共和制 362

(一) 雅典民主 362

(二)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前27) 365

(一) 大宪章 368

二、大宪章和中世纪城市共和国 368

(二) 佛罗伦萨共和国 370

三、欧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371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72

(二)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6—1783)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72

(三) 法国大革命(1789—1794)与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74

四、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批判 375

(一) 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理论 376

(二) 宣传社会契约和天赋人权 377

(三) 提出分权的原则 377

(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内对政治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 381

五、19世纪的西方民主 381

(二) 民主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陆 382

(三) 结社运动的发展 383

(四)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左翼 383

(五) 近代资产阶级政党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384

六、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地位 384

附录四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389

一、历史进程 389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 389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民主 395

(三) 冷战与麦卡锡主义 398

(四) 90年代以来的西方民主 399

二、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05

(一)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405

(二) 资产阶级民主的制度形式 406

(三) 西方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 410

(四) 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413

三、现代资产阶级的民主理论 417

(一) 历史渊源 418

(二) 20世纪的演变 424

(三) 理论的特点 436

后记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