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克勤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0205119
  • 页数:613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简介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录

目录 1

新民主主义理论纵横观(代序言) 郑德荣 1

总论 1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及其 16

总体结构 田克勤 16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源流 李蓉 23

简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显著特点 崔广陵 29

略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及其 35

贡献 姜忠孝 35

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葛仁钧 40

试论新三民主义的历史特点 姜淑芝 46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刘光华 51

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之比较 于秀芹 宫文波 55

三大法宝的历史考察 牛雷 61

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 66

问题 栗守廉 66

浅谈抗战中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 72

形成 刘让平 7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 汤丽霞 77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李志国 82

英明的论断 深刻的启迪 吕玉莲 8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汪谦干 93

论毛泽东对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谢军安 98

作用 赵立仁 104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历史 104

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必然避免资本主义前途 109

的思想 陈宝松 109

浅析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115

的理论 苏敏 115

建国前后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的探索 王首民 119

浅析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贡献 王丽荣 123

浅析周恩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 蔡国祥 127

“六大”以后李立三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朱敏彦 130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的发展 周维生 135

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产生一致性的原因 陈爱玉 137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张立新 139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变化 周伟 141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 邢和明 143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 王守梅 145

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雷时安 147

李大钊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论述 朱慈华 149

大革命时期邓中夏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论述 周一平 151

重视农民问题是毛泽东关于革命向农村退却思 153

想形成的基础 龚新明 153

《新民主主义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155

的标志 马红霞 刘振贞 15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点 范政 156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戴爱生 戴伟喜 157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8

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徐长林 158

《新民主主义论》的现实意义 李玉民 160

中共最初只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原因 张兆武 161

新民主主义政治 163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结构模式的探索 朱俊瑞 163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及其特点 王宜放 168

资产阶级问题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的形成 陈铁魂 174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政关系的历史发展 魏子扬 戴茂林 17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 傅义汉 185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八大前后党的人民民主 191

理论的发展 卢培青 191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 常焕章 196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 201

理论的历史演变 王占阳 201

合政府口号论析 严志才 207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联 207

浅析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 刘喜发 215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模式 蒋又痕 221

试析“全盘西化”论在近代中国破产的历史必 225

然性 张伟光 马大群 225

基尔特社会主义剖析 伊胜利 230

五卅运动前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两个基本问题的 236

认识 武满贵 236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李桂琴 242

“多党制”在中国的破产是由近代中国国情决定的 朱恩沛 244

浅议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黄莺 246

民主革命时期党关于资产阶级理论的形成与成熟 李玉刚 248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司法建设 刘华初 250

刘少奇关于无产阶级在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 252

权思想 杨贵昌 252

瞿秋白在建党初期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理 255

论贡献 刘国斌 255

1921年前后共产党人对国民党的分析 朱坤泉 256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关于和平建国的政治构想 邓泽宏 258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论没 261

有完全形成 谢俊春 261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 262

原因 邹永华 262

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对国家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沈建中 264

“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行 曹富明 265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 宋晓维 266

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李维志 267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 268

政理论的重大发展 夏光荣 268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与马克思、列宁所讲的过 270

渡时期是一致的 何灵芝 270

新民主主义经济 27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 赵抗 272

试论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 叶耀明 276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思想初探 王崇英 280

中苏实行不同地权政策的原因初探 董世明 286

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从“没收一切土地” 291

到“减租减息” 赵铁锁 291

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互助性质探析 封汉章 297

新四军在皖南发展战时经济的特点 曹天生 302

浅析黑龙江民族工商业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原因 王俊杰 307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产生 沈军 312

建党初期共产国际在解决农民问题方面对中国 313

共产党的帮助 吴元耕 3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农业立法 冯治 314

土地革命中产生平均主义倾向的原因 梁德君 316

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运动及其意义 孟庆琦 317

新民主主义军事 320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傅嘉贵 320

继承武装斗争的法宝,加强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 罗秉礼 326

浅析“二战”前期党的兵运工作方针 姜大云 李彩华 332

鄂豫皖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特点 马同增 33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反“瓦解”反叛徒斗争 342

述略 姜廷玉 张海 342

密营是特殊形式的根据地 管廷辉 杨宝林 348

冀东人民对辽沈、平津战役的支援 梁桂珍 353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人民武装力量的斗争 桑维军 358

1927年广东各地武装暴动的几次高潮 杨健 360

红四军分兵平远的历史意义 张志平 361

新民主主义文化 362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 李芝兰 362

略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 王小英 367

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黄保明 372

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李福楼 377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调查研究思想 李秀芳 381

论群众路线的成因及其理论与实践特色 高文阁 386

论国民心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张新义 392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哲学思考 张建华 397

论革命报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作用 韩山保 402

略论毛泽东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 黄国雄 409

试论文化战线反“围剿”的斗争 余春林 赵贵生 410

独立自主原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 413

成部分 杨元华 413

延安精神是革命的时代精神 李永生 414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 416

的基础 蔡庆生 416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 416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及 421

历史必然性 牛玉峰 4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制形成的历史过程 蒋国海 4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 430

关系 王雅文 430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 吴灿 434

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用及其特点 韩铁军 438

全面认识知识分子与群众实践的统一关系 徐中振 443

民主革命时期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历 449

史考察 魏晓东 449

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李冰梅 453

大革命时期有关中国青年运动前途的一次争论 石冲之 457

试论国民党一些地方实力派向民主派的转变 齐欣 463

矛盾的转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罗玉明 468

国共第二次合作“东方手续”之管见 覃建强 472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统区工作的 476

特点 张波 476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中间势力”政策 481

的形成 关海庭 陈夕 481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述略 陆永山 489

试析两次政协会议的两种不同前途 李保东 495

简论民主党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作用 赵世臣 501

中共南方局统战工作与九三学社的成立 魏蓉丽 506

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真诚性特点 陈答才 511

宋庆龄架起国共合作的桥梁 姚守真 513

延安时期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王荣刚 514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特殊性 傅菊辉 516

刘少奇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王强 518

“五四”运动期间统一战线的特点 李艳君 519

第二次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探讨 林雄辉 520

民盟的发展离不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罗映光 521

旧政协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策 崔云飞 田越英 523

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梅建华 524

其他 52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教育工作历史概述 赵晓光 526

我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 谷琳生 5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城市工作策略思想 沈平平 537

中国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人东 540

发展述略 刘亚东 54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公安机关的建立和 546

五卅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杜艳华 55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前途的思想与共 557

产国际 张喜德 557

浅评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 牛文军 562

试析邓演达平民革命领导权理论 周晓晶 56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方根据地丧失的原因 王建新 572

盐阜抗日民主政权的历史贡献 李继佳 576

美国1948年援华法案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花亚纯 580

西藏民主革命的历史特点 原思明 586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张丹莉 591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后的安源工人阶级 郑炜 595

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论述 连志崧 597

新民主主义时期学生运动的作用及启示 陈荣海 599

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态度 田晓旭 601

苏联红军将东北大城市和战略要地交给国民党是中共 603

制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的基本依据 刘建武 603

试述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 聂月岩 60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谢今时 607

扩大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 何坤 杨治远 608

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贡献 田荣山 609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曾得到张学良与共产党接 610

触的情报 潘惠德 610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曹庆国 611

争取和平民主是抗战胜利后我党的战略方针 崇庆余 6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