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守义,张立真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0426941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目录

绪论 1

一 中国近代史的内涵 1

二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 3

三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4

四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 4

五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8

六 本书的若干特点 9

一 落伍的清王朝 1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2

第一章 国门洞开 12

二 西方强国扬帆东侵 15

三 闭关政策与中外贸易态势 18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

一 鸦片走私猖獗 21

二 林则徐厉行禁烟 24

三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29

四 道光帝命将出师与“羁縻”对策 32

五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38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42

一 修约交涉 42

二 英法两国的战争阴谋 46

三 《天津条约》与上海谈判 51

四 《北京条约》与扩大开放 54

五 俄国侵吞中国边疆领土 59

第四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65

一 中外贸易的增长 65

二 封建经济的初步解体 68

三 忧患意识与史地学兴起 70

四 “两宫”垂帘 72

第二章 民变烽起 75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75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75

二 反革命湘军的崛起 90

三 定都南京后的军事行动 93

四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95

一 封建等级制度被复制 107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蜕变及失败 107

二 领导集团内部残杀 110

三 重建领导核心与力挽危局 119

四 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122

第三节 捻军起义 126

一 捻军的组织特点 126

二 捻军对华北的冲击 132

三 捻军的失败 138

第四节 各族人民的反抗 142

一 西北回民起义 142

二 广西壮、汉各族人民起义 143

三 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144

四 云南回、彝各族人民起义 145

第五节 义和团运动 147

一 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 147

二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 153

一 自强纲领的提出与洋务派的出现 157

第一节 政治与财政结构的新变动 157

第三章 自强运动 157

二 新式国家机构的产生与运作 160

三 新型财政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164

四 自强运动的阶段与洋务思想 166

第二节 近代工业文明的引进与移植 170

一 兴办新式军用工业 170

二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173

三 举办近代文化教育事业 177

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与特点 182

第三节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与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182

二 早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 184

三 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与早期斗争 187

第四节 近代国防建设 188

一 编练陆军 188

二 建设海防 190

三 筹办海军 192

一 “自强”政策下的外交方针 193

第五节 中外关系 193

二 第二次修约与清政府的对策 196

三 传教事业与反洋教斗争 197

四 “马嘉里案”与《中英烟台条约》 202

第六节 边疆的危机与规复 205

一 美日侵略台湾与台湾建省 205

二 阿古柏入侵新疆南部与英俄态度 208

三 中俄伊犁交涉 210

四 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新疆建省 213

五 西藏问题与西南改土归流 214

第七节 属国体制走向瓦解 218

一 中国与周边友好国家的关系 218

二 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的反应 221

三 中法战争与订约 225

四 藩篱尽破 230

第四章 维新变法 235

第一节 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35

一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结局 235

二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243

三 瓜分狂潮的兴起 246

四 中国进一步危机 252

第二节 戊戌维新 259

一 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259

二 “公车上书”与新型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 261

三 维新运动深入发展 268

四 戊戌新政 277

五 新旧斗争与变法流产 279

六 维新运动的社会影响 290

第三节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98

一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宣战 298

二 北部抗战与“东南互保” 303

三 清廷屈服与《辛丑条约》签订 313

第四节 清政府挽救危亡的努力 317

一 清廷统治危机与改行“新政” 317

二 清末“新政”的内容及评价 319

一 孙中山与兴中会 325

第五章 共和革命 325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325

二 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出现 327

三 著书办报热潮 328

四 学界的爱国运动 332

五 民主革命团体的组建 335

第二节 清廷“仿行宪政” 337

一 五大臣出洋考察 337

二 预备立宪开始 339

三 立宪党人的活动 340

四 皇族内阁与立宪派的分化 345

第三节 1905年前后的城乡经济 346

一 农村经济凋敝 346

二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初步发展 347

第四节 民主派的成熟与共和运动的发展 349

一 孙中山的建党活动 349

二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53

三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 356

四 前仆后继的暴力革命 360

五 保路风潮与各派大汇合 362

第五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 365

一 武昌起义成功 365

二 地方军政府自治成立 368

三 民国的诞生 373

四 全面革新的政策法令 375

五 袁世凯出山与南北议和 377

六 第一部民主共和制大法 382

七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83

第六节 共和与帝制的反复较量 388

一 袁世凯的“统一”与二次革命 388

二 毁弃约法与扭曲的总统制 393

三 民国初期的中外关系 395

四 洪宪帝制与护国战争 397

五 张勋拥溥仪复辟 4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