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城口县志
城口县志

城口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城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20025076
  • 页数:925 页
图书介绍:
《城口县志》目录

卷一 概述 1

凡例 1

卷二 大事记 8

卷三 建置沿革 38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8

第一节 沿革 38

第二节 境域 39

第三节 县名、县署驻地及建制 40

第一节 清代 4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2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43

第三章 区(镇)、乡境域及沿革 51

第一节 葛城镇 51

第二节 新城区 52

第三节 巴山区 54

第四节 坪坝区 57

第五节 明通区 58

第六节 修齐区 61

第七节 高望区 63

第八节 菜蒙区 66

第九节 庙双区 68

卷四 自然地理 72

第一章 地质 72

第一节 地层 72

第二节 地质构造 74

第三节 矿藏 75

第一节 地貌形态 77

第二章 地貌 77

第二节 地貌类型 78

第三章 山脉 水系 78

第一节 山脉 78

第二节 水系 79

第四章 气候 80

第一节 区系 80

第二节 温度与湿度 81

第三节 降水 83

第一节 土壤类型 84

第五章 土壤 84

第四节 日照 84

第五节 风向与风速 84

第二节 类属分布 85

第三节 土壤资源 87

第六章 植被和动物 87

第一节 植被 87

第二节 动物 88

第七章 自然灾害 91

第一节 干旱 91

第三节 暴雨 洪涝 92

第二节 低温 连阴雨 92

第四节 冰雹 大风 93

第五节 山地灾害 94

卷五 综合经济管理 96

第一章 计划管理 9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96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 96

第二节 统计工作 102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 102

第二章 统计管理 102

第三章 审计管理 105

第一节 机构 105

第二节 审计业务 105

第四章 物价管理 107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107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物价 107

第三节 解放后的物价 110

第二节 业务 115

第五章 物资管理 115

第一节 管理沿革 115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18

第一节 工商管理体制 118

第二节 集市贸易 119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服务 122

第四节 工商登记管理 123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125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127

第七节 经济合同及商标、广告管理 129

第七章 技术监督管理 13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130

第二节 计量工作 130

第三节 几项重大制度的改革 132

第四节 标准化工作 133

第五节 产(商)品质量监督工作 134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35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35

卷六 农牧 135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136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36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38

第二章 农业经营管理 138

第一节 财务管理 138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39

第三章 种植业 140

第一节 耕地 140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40

第二节 作物分布 143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46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53

第五节 茶叶 157

第四章 种植技术 159

第一节 耕作方法 159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61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62

第四节 肥料 163

第五章 养殖业 164

第一节 草场、饲料 164

第二节 家畜家禽 16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71

第四节 水产 172

第六章 乡镇企业 173

第一节 兴起 173

第二节 结构 174

第一节 林地 178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78

卷七 林业 178

第二节 蓄积 179

第三节 树种 180

第四节 珍稀古树 181

第五节 经济林 184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85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85

第二节 造林、抚育 187

第一节 林业机构 191

第三章 林业管理 191

第二节 森林采伐 192

第三节 木材经营 194

第四节 狩猎管理 195

第五节 林权与责任制 196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97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97

第二节 封山育林 198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199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 200

第五节 川陕鄂三省巴山地区联防护林 201

卷八 农机水电 203

第一章 机构 20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3

第二节 下属企事业机构 204

第二章 农机 206

第一节 农业机具引进和试用 206

第二节 农机制造 208

第一节 水利资源及设施 210

第三章 水利 210

第二节 水利工程 212

第四章 电力 216

第一节 电站 216

第二节 电力管理 220

卷九 工业 222

第一章 工业结构 222

第一节 私营企业与个体企业 222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23

第三节 全民企业 223

第一节 机构 224

第二章 工业管理 224

第二节 管理 225

第三章 主要工业 227

第一节 锰矿开发 227

第二节 钡矿开发 230

第三节 采煤 231

第四节 制盐 233

第五节 制茶 235

第六节 酿酒、饮料 238

第七节 食品 240

第八节 造纸、印刷 243

第九节 建材 245

第十节 土陶 249

第十一节 竹木加工 250

第十二节 弹花 纺织 缝纫 252

第十三节 其他工业 255

卷十 交通 258

第一章 道路 258

第一节 古道 259

第二节 大道 262

第四节 建国前的道路整治与破坏 265

第三节 栈道 265

第五节 公路 267

第二章 桥梁 272

第一节 道路桥梁 272

第二节 公路桥梁 276

第三章 航道 渡口 279

第一节 航道 279

第二节 渡口 280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81

第四章 运输 281

第二节 民间运输 282

第三节 机车运输 283

第五章 管理 289

第一节 养护 289

第二节 路政 290

第三节 安全 290

第二节 电信机构 291

第一节 邮政机构 291

第一章 邮电机构 291

卷十一 邮电 291

第三节 邮电局 294

第二章 邮路及邮政业务 295

第一节 邮路 295

第二节 投递 297

第三节 邮件进出概况 300

第四节 邮政业务收入 305

第一节 线路 306

第三章 电信设备及业务 306

第二节 设备及装机容量 310

第三节 电信业务收入 313

卷十二 财税 315

第一章 财政 31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 315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 317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26

第四节 乡级财政 328

第五节 财政监督与检查 329

第六节 推销债务 33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赋税 332

第二章 赋税 332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时期的税务 335

第三节 解放后工商税制的演变及税收 336

第四节 农村税收 348

第五节 税务管理 352

第六节 白酒 茶叶 354

第七节 利润监督解交和能源交通建设资金的征集 356

第一节 当铺、合作金库 358

卷十三 金融 358

第一章 机构 358

第二节 银行 359

第三节 保险 360

第二章 货币 360

第一节 货币种类 36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361

第三节 现金管理 363

第一节 体制 364

第三章 信贷 364

第二节 存款 365

第三节 贷款 367

第四节 结算 376

第四章 保险 378

第一节 险种 379

第二节 防灾、理赔 382

第一章 商业管理 38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85

卷十四 商业 385

第二节 商业结构 386

第二章 购进 397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进 397

第二节 外贸商品 399

第三节 废旧 402

第三章 销售 403

第一节 生产资料 403

第二节 针织文化百货 407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408

第四节 石油产品、煤炭 414

第五节 副食品 417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421

第一节 饮食业 422

第二节 服务业 422

卷十五 粮食 424

第一章 苏区时期的粮食与粮政 424

第一节 苏区粮政机构和粮食政策 424

第二节 粮食筹集与供应 425

第三节 粮食储运和加工 426

第二章 粮油收购 42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公粮征收 428

第二节 解放初期的粮油征收 429

第三节 统购统销 429

第四节 定产、定购、定销 430

第五节 超购 议购 432

第六节 油料收购 433

第三章 供应 434

第一节 城镇供应 434

第二节 农村供应 435

第三节 油脂供应 437

第四节 其他供应 437

第五节 票证管理 438

第四章 仓储 440

第一节 粮仓 440

第二节 粮食储藏与保管 441

第三节 油脂储藏 443

第五章 调运 443

第一节 粮食集运 443

第二节 省内外粮油调运 444

卷十六 城建环保 44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46

第一节 城垣 446

第二节 街巷 446

第三节 给水、排水 449

第四节 房屋建筑 450

第五节 其他建筑 453

第六节 园林绿化 454

第一节 建设管理 455

第二章 城市管理 455

第二节 市政管理 456

第三节 房屋公产管理 457

第三章 建筑、建材 45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57

第二节 建材 459

第四章 乡场、农舍 460

第一节 区、乡场 460

第二节 农舍 46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6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65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67

第三节 保护生态环境 467

卷十七 生漆 469

第一章 资源 469

第一节 资源分布 469

第二节 品种 471

第三节 优良品种 472

第一节 漆树的繁殖与造林 475

第二章 生漆生产 475

第二节 割漆 477

第三节 生漆产量 479

第四节 生产管理 481

第五节 人民政府对生漆生产的扶持 482

第三章 购销与税收 483

第一节 收购 483

第二节 外贸出口 485

第三节 内销 486

第四节 税收 487

第二节 资源普查与科技鉴定 488

第四章 生漆科研 488

第一节 科研机构 488

第三节 割漆技术改革 489

第四节 漆树病虫害 491

第五章 储运与包装 492

第一节 包装 492

第二节 储运 492

国内外对城口生漆的评价 493

备考 493

第一节 漆籽加工 493

第六章 漆籽、漆蜡 493

第二节 漆蜡产量和外销 493

漆山歌和民间传说 495

卷十八 政权 政协 498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9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代议制机构 498

第二节 解放初期的代议制机构 499

第三节 县人代会及其常委会 500

一、民国时期的县政府 503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03

第一节 政府 503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 504

三、县人民政府 505

第三章 政协 508

第一节 各代会常委会、学委会 508

第二节 县政协 508

第三节 政协工作 510

一、弹压“湖门”与“义门”械斗 511

第四章 政事纪要 511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 511

二、枪杀刘行端事件 512

三、整修城开县道 51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514

一、城口解放 514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15

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6

四、“文化大革命”的初期阶段 518

五、农田基本建设 519

六、全面推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520

七、平反冤、假、错案 521

八、越过温饱线 522

卷十九 党派群团 52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524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活动 524

第二节 中共城口县委 525

第四节 党务 530

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53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538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城口县地方组织 540

第三章 群团 540

第一节 工会 540

一、民国时期的工会组织 540

二、苏维埃时期的城口县总工会 541

三、城口县总工会 541

第三节 共青团 543

第二节 农民协会(含贫下中农协会) 543

第四节 妇联 545

一、苏维埃时期的妇女组织 545

二、民国时期的妇女组织 545

三、妇联 546

第五节 城口县工商业联合会 547

卷二十 民政 劳动 人事 549

第一章 民政 549

第一节 机构 54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49

第三节 优抚安置 554

第四节 社会福利 558

第五节 地政、禁政 558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59

第二章 劳动 560

第一节 机构 560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60

第三节 社会保险 563

第四节 工资福利 564

第五节 劳动保护 568

第六节 劳动仲裁 572

第七节 计划调配 572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73

第三章 人事 576

第一节 机构 576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76

第三节 计划编制 580

第四节 干部调配 583

第五节 离休退休 584

第六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585

卷二十一 政法 586

第一章 公安 586

第一节 机构 586

第二节 治安保卫 587

第三节 消防 590

第四节 预审 593

第六节 看守 594

第五节 侦察 594

第七节 武装警察 596

第二章 法院 597

第一节 机构 59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9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00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02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02

第六节 复查 602

第三章 检察 603

第一节 机构 603

第七节 信访 60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04

第三节 侦察监督、出庭公诉和审判监督 60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0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06

第六节 经济检察 607

第七节 信访、控告、申诉检察 607

第一节 机构 608

第四章 司法 608

第二节 司法宣传 609

第三节 普及法律常识 609

第四节 公证 609

第五节 法律顾问 610

第六节 人民调解 611

卷二十二 军事 612

第一章 军事机构 612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61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15

第一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 618

第二章 驻军 61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19

第三章 兵役 620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6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22

第四章 民兵 624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624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民兵 624

第一节 明末农民起义在城口 628

第五章 重大军事活动 628

第二节 白莲教起义军与清军的斗争 630

第三节 红军在城口的斗争 633

一、川东游击军在城口 633

二、红四方面军在城口 634

(一)坪坝大梁之战 635

(二)小河口之战 636

(三)鏖战朱家寨 637

(四)二家槽剿“神兵”,双河口打“扇匪” 637

(五)智取空壳洞 638

(六)红花寺坚守战 638

(七)苏区保卫战 639

第四节 剿匪 641

卷二十三 教育 644

第一章 教育行政 64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44

第二节 学校管理 645

第三节 教师队伍 646

第四节 教育经费 651

第二章 学校 655

第一节 旧学 655

第二节 幼儿园 656

第三节 小学 658

第四节 中学 662

第五节 师范 666

第六节 技工学校 667

第三章 教育 668

第一节 学制 668

第二节 课程 669

第三节 思想教育 674

第五节 教法、教研 676

第四节 校历 676

第六节 招生、考试 678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80

第一节 民众教育 680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82

第三节 成人中等和高等教育 683

卷二十四 卫生 686

第一章 卫生事业 686

第一节 卫生队伍 686

第二节 医疗设备 688

第三节 卫生经费 690

第四节 卫生机构 691

第二章 医疗 695

第一节 中医 695

第二节 西医 696

第三节 草医、草药 69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98

第一节 地方性疾病 698

第二节 疫病防治 701

第三节 卫生监测 702

第四节 爱国卫生 704

第四章 妇幼保健 705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05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07

第三节 妇幼保健网 707

第五章 医药 709

第一节 中药 709

第二节 西药 714

第一节 群众文化 715

卷二十五 文化 体育 71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715

第二节 电影 717

第三节 图书 720

第四节 文物 722

第五节 风景名胜 725

第六节 文学艺术 726

第七节 戏剧、曲艺 734

第一节 广播 736

第二章 广播电视 736

第二节 电视 739

第三章 体育 74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4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44

第三节 体育竞赛和交流 745

第四章 档案、县志 748

第一节 档案 748

第二节 县志 750

第一节 县科委 752

卷二十六 科技 752

第一章 科技机构 752

第二节 县科协 753

第三节 机构、团体 753

第四节 科技经费 75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56

第一节 科技人才 756

第二节 职称评定 758

第一节 科学普及 760

第三章 科技活动 760

第二节 科技服务 762

第三节 学术交流 765

第四节 科学考察 766

第四章 科技成果 768

第一节 引进推广 768

第二节 科技研究 771

第三节 获奖项目 775

第一节 人口源流及演变 779

卷二十七 人口 779

第一章 人口概况 779

第二节 人口数字 781

第三节 人口分布 784

第二章 人口结构 786

第一节 民族 786

第二节 城乡 786

第三节 性别 787

第四节 年龄 788

第五节 职业 791

第六节 文化 792

第七节 婚姻、家庭、姓氏 794

第三章 人口管理 798

第一节 户政 798

第二节 普查 799

第四章 计划生育 801

第一节 进程 801

第二节 政策、措施 803

第三节 成效 805

第一节 生活风俗 809

卷二十八 民俗 宗教 809

第一章 风俗 809

第二节 生产风俗 819

第三节 婚娶 824

第四节 丧葬 826

第五节 祭祀 827

第六节 庆贺 829

第七节 节日 829

第八节 迷信 832

第九节 陋习 834

第十节 社会新风 835

第二章 宗教 846

第一节 佛教 847

第二节 道教 848

第三节 天主教 848

第四节 福音教 849

第五节 白莲教 849

第一节 红帮(袍哥) 850

第三章 民间组织 850

第二节 青帮 851

第三节 一贯道(收缘门、归根门、西华门) 851

第四节 “九人团”与“反九团” 852

第四章 方言 853

第一节 发音 853

第二节 方言举例 854

第五章 熟语 854

第一节 谚语 861

第二节 惯用语 865

第三节 歇后语 866

卷二十九 人物 870

人物传 870

名录 887

清末同盟会员 887

苏维埃时期参加红军人员 888

革命烈士 890

解放后在外地工作的城口籍知名人士 892

县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893

一、考辨 895

卷三十 附录 895

二、诗文选录 896

诗选 896

民歌选 899

文选 905

三、轶闻趣事 910

四、城口之最 913

五、资助出版《城口县志》单位名录 922

六、城口县新城锰矿厂简介 924

七、城口县林产公司简介 9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