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简牍文书学
简牍文书学

简牍文书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均明,刘军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3528088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
《简牍文书学》目录
标签:简牍 文书

第一章 简牍质材与加工书写 1

第一节 简牍质料 1

第二节 简牍素材 6

第三节 简牍加工编联及其工具 11

第四节 简牍书写用具 20

(一)笔 20

(二)墨 22

(三)砚与研石 24

第二章 简牍文字 28

第一节 战国文字 28

第二节 篆书 31

第三节 隶书 33

第四节 草书 36

第五节 楷书 38

第六节 行书 39

(二)省部件 40

(一)省笔划 40

第七节 简化 40

(三)以点、划代替复杂部件 41

(四)草书再简化 41

第八节 繁化 43

第九节 异体 43

第十节 同形、形近字 44

第十一节 假借字 47

第十三节 错漏字 49

第十二节 合文 49

第十四节 字词的时代特征 51

第三章 简牍符号 60

第一节 句读符 61

第二节 重叠符 64

第三节 界隔符 69

(一)界隔文书责任人与起草人 70

(二)界隔事件当事人与见证人 71

(三)界隔事项 71

(四)界隔书信起首语与正文 72

(一)提示标题、主题 73

第四节 题示符 73

(二)提示章节段落或条款起首 74

(三)提示小结与合计 76

(四)提示特殊事项 78

第五节 钩校符 78

(一)关于实物、人物见存之钩校 79

(二)关于行为是否已施行之钩校 84

第一节 长度 89

第四章 简牍版面 89

第二节 容字 96

第三节 天地 99

第四节 留空 101

第五节 分栏与栏界 106

第六节 书写面 112

第七节 抬头与提行 115

第八节 编码 119

(一)逐简编码 120

(二)逐事、逐项编码 123

(三)篇章码 124

第九节 标题与目录 124

(一)标题居同一简牍首端 125

(二)标题居册书首简及末简 127

(三)楬书标题 130

(四)目录 132

(一)大小字 134

第十节 大小字、多次书写与补字 134

(二)多次书写 136

(三)补字 139

第十一节 画除 141

第五章 通行文种之体式 143

第一节 标题 143

第二节 日期 144

(一)以事叙年、后系月日 144

(三)书年号、年序、月序、朔干支、日干支 145

(二)书年序、月序、朔干支、日干支 145

(四)未署日期 147

(五)署日期于文末 148

第三节 发文者 148

(一)首长发文 149

(二)首长与副手共同发文 149

(三)代行、兼行首长职权者发文 150

(四)史官发文 150

(五)以机构名誉发文 151

第四节 收文者 151

(一)不署收文者 151

(二)署收文机构 152

(三)署收文者职官或具体人 153

第五节 正文 154

(一)上行始发文 154

(二)上行请转文 156

(三)上行回报文 156

(四)下行始发文 157

(五)下行转发文 158

第六节 附件 159

第七节 起草人 160

第六章 简牍文书的稿本 164

第一节 草稿 164

第二节 定稿 167

第三节 手稿 168

第四节 正本 168

(一)别书 169

第五节 抄本 169

(二)写移书 170

(三)录 171

第七章 简牍文书的分类与命名 172

第一节 按自身性质划分大类 172

第二节 多角度划分文种 173

(一)按发文者划分 173

(二)按事类划分 174

(三)按物质类别与人员状况划分 176

(四)按行文方向划分 177

(五)按传递方向划分 177

(六)按外形划分 178

(七)按稿本形态划分 178

(八)按期限划分 179

第三节 关于具体文件的命名方式 179

(一)书檄类文件无标题,称谓见正文中 180

(二)簿籍、案录类文件设标题 181

(三)符券类文件多设文号 183

第八章 称谓录 185

第九章 书檄类 210

第一节 书 210

(一)命书 210

(二)诏书 211

(三)请诏书 217

(四)扁书 222

(五)官府下行书 224

(六)官府上行书 228

(七)报书 230

(八)语书 232

(九)举书 234

(一○)视事书 235

(一一)病书 235

(一二)除书 236

(一三)予宁书 238

(一四)直符书 240

(一五)调书 241

(一六)偿债担保书 242

(一七)债书 243

(一八)变事书 244

(一九)爰书 245

(二○)奏谳书 252

第二节 檄 260

(一)警檄 260

(二)行罚檄 261

(三)府檄 263

第三节 记 265

(一)府记 265

(二)官记 266

(三)私记 268

第四节 传 272

(一)公务用传 272

(二)私事用传 273

第五节 致 276

第十章 簿籍类 278

第一节 簿 278

(一)集簿 279

(二)月言簿、四时簿 297

(三)校簿 301

(四)守御器簿 304

(五)兵、守御器负算簿 306

(六)隧别被兵簿 307

(七)鄣吏被兵簿 308

(八)部别被兵簿 309

(九)兵完折伤簿 309

(一○)官种簿 309

(一一)茭积簿 310

(一二)谷簿 310

(一三)俸禄簿 311

(一四)亭间道里簿 311

(一五)传置道里簿 311

(一六)吏赀直簿 312

(一七)钱出入簿 313

(一八)谷出入簿 317

(一九)粟出入簿 318

(二○)麦出入簿 319

(二一)穈出入簿 320

(二二)茭出入簿 322

(二三)盐出入簿 322

(二五)入狗簿 323

(二四)什器出入簿 323

(二六)入鸡簿 324

(二七)出布簿 324

(二八)日作簿 325

(二九)日迹簿 328

(三○)计簿 330

第二节 籍 335

(一)吏名籍 335

(二)卒名籍 336

(三)骑士名籍 336

(四)廪名籍 337

(五)隧别廪名籍 338

(六)卒廪名籍 339

(七)吏廪名籍 340

(八)卒家属廪名籍 341

(九)从者、私属廪名籍 343

(一○)吏奉赋名籍 344

(一一)吏未得俸及赋钱名籍 346

(一二)债名籍 347

(一三)负债名籍 348

(一四)贳卖名籍 348

(一五)还食名籍 349

(一六)衣物名籍 350

(一七)被兵名籍 352

(一八)折伤兵名籍 353

(一九)车父名籍 353

(二○)佣名籍 354

(二一)病名籍 355

(二二)休名籍 356

(二三)吏换置名籍 356

(二四)吏除代名籍 357

(二五)吏射名籍 358

(二六)赐劳名籍 358

(二七)功劳墨将名籍 359

(二八)以令赐爵名籍 360

(二九)适名籍 361

(三○)坐罪名籍 362

(三一)不在署名籍 363

(三二)田租名籍 364

(三三)出入名籍 364

(三四)葆出入名籍 366

(三五)卒日作籍 366

(三六)卒更日迹名 367

(三八)食器籍 368

(三七)驿马名籍 368

(三九)瓦器籍 369

第十一章 律令类 371

第一节 律 371

(一)魏律 371

(二)秦律 372

(三)汉律 381

(四)法律答问 383

(一)功令 384

第二节 令 384

(二)挈令 385

(三)令乙 387

(四)公令 388

(五)戍卒令 388

(六)赦令 388

(七)赏令 389

(八)祠社稷令 390

(九)王杖诏书令 390

(一○)军令 393

第三节 科品 394

(一)科 394

(二)品 395

第四节 式 398

第十二章 案录类 400

第一节 案 400

(一)当食者案 400

(二)功劳案 401

第二节 录 402

第三节 志、记 403

(一)志 403

(二)记 405

第四节 刺 406

(一)名刺(谒) 406

(二)邮书刺(过书刺) 408

(三)吏对会入官刺 410

(五)出俸刺 411

(四)廪食月别刺 411

(六)表火出入界刺 412

第五节 课 413

(一)邮书课 413

(二)表火课 414

第六节 其他 415

(一)封缄发文记录 415

(二)启封记录 416

(一)出入符 418

第十三章 符券类 418

第一节 符 418

(二)吏家属符 420

(三)日迹符 421

(四)警候符 421

第二节 券 422

(一)债券 422

(二)日迹券 424

(三)先令券书 425

第三节 傅别(莂) 426

第十四章 检楬类 429

第一节 检 429

(一)实物检 429

(二)文书检 434

第二节 楬 437

(一)实物楬 437

(二)文书楬 4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