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黎平县志
黎平县志

黎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黎平县志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5232741
  • 页数:744 页
图书介绍:
《黎平县志》目录

序言 1

凡例 1

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4

地理篇 52

第一章 建置沿革 52

第一节 宋元明清建置 52

第二节 中华民国建置 5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置 57

第一节 德凤镇 6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0

第二节 德凤区 62

第三节 中潮区 64

第四节 孟彦区 67

第五节 茅贡区 70

第六节 岩洞区 73

第七节 水口区 76

第八节 龙额区 80

第九节 洪州区 83

第十节 尚重区 86

第三章 人口 90

第一节 人口变动 9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1

第三节 人口结构 92

第四章 地质地貌 95

第一节 地质 95

第二节 地貌 96

第三节 矿藏 98

第五章 气候 99

第一节 日照 99

第二节 热量 100

第三节 降水 100

第四节 风 103

第六章 水文土壤 103

第一节 水文 103

第二节 土壤 104

第七章 生物 110

第一节 植物 110

第二节 动物 110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11

第一节 旱灾 111

第二节 水灾 112

第三节 风灾 114

第四节 倒春寒 115

第五节 雹灾 115

第六节 凝冻 116

第七节 地震、雷击 116

第一节 族称、族源 121

民族篇 121

第一章 侗族 121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22

第三节 经济状况 124

第四节 风情习俗 126

第五节 文化 138

第六节 洞区、侗款 146

第二章 汉苗瑶等族 149

第一节 汉族 149

第二节 苗族 153

第三节 瑶族 160

第一节 机构 166

第三章 民族工作 166

第四节 其他各族 166

第二节 民族人才培养 167

第三节 民族文字推行 168

第四节 民族关系 168

经济管理篇 173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73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181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8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83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户的登记管理 18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186

第一节 物价管理与监督 18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187

第三章 物价管理 187

第二节 物价体制 188

第三节 物价演变及交换比价 190

第四章 计量管理 193

农业篇 195

第一章 土地制度及经营体制 19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 19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98

第一节 农业人口、劳动力和土地 204

第二章 种植业 204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及产量 205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14

第四节 耕作制度 221

第五节 栽培技术及施肥改土 222

第六节 农事机具 227

第七节 植物保护 231

第八节 农业区域规划 234

第九节 国营农场 237

第三章 畜牧水产 238

第一节 畜禽生产 238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改良 241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244

第四节 草场 247

第五节 水产 249

第四章 水利 252

第一节 工程建设 252

第二节 水利工程 255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64

第五章 乡镇企业 268

第一节 产业结构 268

第二节 经营种类 271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76

第一节 森林分布 279

第一章 森林 279

林业篇 279

第二节 主要树种 281

第三节 林副产品 284

第二章 山林管理 286

第一节 山林权 28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88

第三节 林政管理 289

第三章 营林生产 292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9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95

第三节 育林 300

第一节 道路建设 302

第四章 林区建设 302

第二节 机械设备 303

第三节 林场建设 305

第五章 森林保护 307

第一节 护林组织 307

第二节 护林 309

第三节 森林灾害 310

第六章 森林利用 312

第一节 民间用材 312

第二节 木材购销 313

第三节 林业收入 31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8

第一章 工业 318

工建交篇 318

第二节 经营体制 319

第三节 工业行业 323

第二章 交通 343

第一节 古道运输 343

第二节 公路建设 345

第三节 公路运输 354

第四节 航运 357

第五节 交通监理及路政管理 359

第三章 邮政电信 36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60

第二节 邮政 361

第三节 电信 363

第四章 城乡建设及环境保护 367

第一节 建筑业 367

第二节 城镇建设 372

第三节 乡镇建设 375

第四节 环境保护 377

商业篇 382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82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82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384

第三节 私营商业 386

第一节 工业品购销 388

第二章 商品经营 388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93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396

第四节 建材、机电、轻化产品供应 397

第五节 饮食服务行业 399

第六节 供销社对农村多种经营的扶持 400

第三章 粮油购销 401

第一节 粮油收购 401

第二节 粮油销售 406

第三节 其它销售 408

第四节 粮油储运 409

第一节 贸易 414

第四章 集市贸易 414

第二节 集市 415

第五章 对外贸易 418

财政金融篇 420

第一章 财政 420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22

第二节 审计 424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25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37

第五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 443

第二章 金融 443

第一节 货币 443

第二节 信贷 444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 450

第四节 城乡人民储蓄 453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454

第三章 保险 454

党政群团篇 456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456

第一节 黎平县党部 456

第二节 党务 457

第三节 基层组织 457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58

第一节 历次党代会 45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459

第五节 群众团体 459

第二节 黎平县委员会 461

第三节 党务 465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69

第五节 基层组织 47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72

第一节 总工会 472

第二节 农会 473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73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475

第一节 明代 477

第四章 明清政权 477

第二节 清代 481

第五章 民国政权 485

第一节 县署、政府 485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86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 487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87

第二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90

第三节 普选、人民代表 490

第七章 人民政府 49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92

第二节 政务 500

第三节 基层政权 503

第八章 人民政协 50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504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 505

第三节 咨询、提案 505

第四节 文史编辑 506

司法篇 507

第一章 民国司法 507

第一节 司法机构 507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08

第四节 监狱检察 509

第三节 案件审判 509

第二章 人民公安 510

第一节 机构 510

第二节 户籍管理 510

第三节 禁烟禁赌 511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512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13

第六节 治安综合治理 514

第七节 安全管理 516

第八节 监所、劳改 519

第三章 人民检察 520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2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2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2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22

第五节 监所、劳改检察 523

第四章 人民法院 524

第一节 法院机构 52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2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26

第四节 调解与陪审 526

第五节 复查案件 527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28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28

第二节 法律顾问 529

第三节 公证 530

军事篇 531

第一章 明朝军事 531

第一节 机构 531

第二节 驻军及兵事 533

第二章 清朝军事 536

第一节 机构 536

第二节 驻军及兵事 542

第三章 民国军事 544

第一节 机构 544

第二节 驻军及兵事 545

第四节 地方团练 547

第三节 征兵 547

第四章 红军过黎平 548

第一节 三过黎平 548

第二节 五次战斗 550

第三节 军民关系 551

第五章 人民军事 551

第一节 机构 551

第二节 征兵 553

第三节 民兵和预备役 555

第四节 驻军和人民防空 560

第五节 重要兵事活动 562

第一章 院馆教育 565

教育篇 565

第一节 书院 566

第二节 私塾 566

第三节 义学 567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70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7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7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76

第三章 专业和民族教育 581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581

第二节 民族教育 58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83

第一节 民众教育 583

第三节 自学考试 58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85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586

第五章 教师 58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86

第二节 教师素质 588

第三节 教师任用 590

第四节 教师待遇 591

第六章 教育管理与经费 593

第一节 管理 593

第二节 经费 594

第一章 机构设施 596

医药卫生篇 596

第一节 县级 597

第二节 区、乡、村级 598

第三节 其他医疗单位 599

第二章 卫生保健 601

第一节 爱国卫生 601

第二节 妇幼卫生 604

第三节 学校、工业卫生 60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09

第一节 传染病 609

第二节 地方病、肠寄生虫病 613

第一节 西医 617

第四章 医疗 617

第二节 中医 625

第三节 草医 627

第四节 节育手术 629

第五章 药品与药政管理 630

第一节 中草药 630

第二节 药品供应 631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31

文化篇 633

第一章 文化事业 633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 633

第三节 书店 634

第二节 图书馆、室 634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 635

第五节 文艺团、队 637

第六节 民间文化活动 639

第二章 文艺创作 641

第一节 文学 641

第二节 戏剧、音乐 642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 643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 647

第一节 报刊新闻 647

第二节 广播 648

第三节 电视 650

第一节 革命文物 651

第四章 文物 651

第二节 其它文物 653

第三节 古墓 653

第四节 古建筑 654

第五节 摩崖碑刻 659

第五章 名胜 661

第一节 名山 661

第二节 溶洞 663

第三节 名泉瀑布 665

第六章 科学技术 665

第一节 科技组织 665

第二节 科普活动 66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69

第七章 体育事业 672

第一节 体育设施 672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73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73

第四节 体育培训 674

第五节 体育竞赛 675

社会篇 679

第一章 社会保障 679

第一节 社会福利 67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80

第三节 优抚安置 681

第一节 宣传发动 684

第二章 计划生育 684

第三节 优待与奖惩 685

第二节 控制生育 685

第三章 社会风气 686

第一节 优良风尚 686

第二节 社会痼习 688

第四章 宗教 689

第一节 佛教 689

第二节 道教 689

第一节 宗祠 690

第二节 会馆 690

第五章 社会组织 690

第三节 基督教 690

第三节 哥老会 691

第四节 同善社 691

第六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691

第一节 方言 692

第二节 谚语 698

第三节 歇后语 702

人物篇 704

人物传 704

英烈表 724

附录 732

文存 732

修志始末 7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