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
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

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宏道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048·3862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
《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目录

第一篇 环境污染与健康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1

一、大气污染与健康 1

目录 1

二、水污染与健康 7

三、土壤污染与健康 14

四、地质环境与健康 16

五、环境保护 17

一、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和环境污染的特点 19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作用 19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作用 20

三、对人体远期危害作用的预防 27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及其展望 27

一、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27

二、环境毒理学的任务 28

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28

四、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预期趋向 29

(一)环境中的汞 33

一、汞污染及其危害 33

第一节 无机物的污染及其危害 33

第二章 化学性污染及其危害 33

(二)汞在环境中的变迁 35

(三)汞污染环境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40

(四)环境汞污染的监测和调查 47

二、镉污染及其危害 49

(一)镉的性状和来源及应用 49

(二)镉的分布及对环境的污染 49

(三)镉的吸收及代谢 51

(四)镉的毒性 51

(五)骨痛病 52

(六)镉的环境标准及防治镉污染的措施 54

三、铅污染及其危害 55

(一)铅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污染状况 55

(二)铅的代谢 57

(三)铅的毒作用 59

(四)铅污染的防治原则 61

四、铬污染及其危害 62

(一)理化特性 62

(二)来源及用途 62

(三)环境中的铬 63

(四)铬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65

(五)铬的生理意义 67

(六)铬对温血动物及人的毒性 67

(七)铬对其他方面的危害 70

(八)环境中铬的标准 72

(九)铬污染的防治 73

五、锰污染及其危害 74

(一)锰的理化特性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 74

(二)锰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75

(三)锰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77

(四)锰的毒理学作用 79

(五)锰污染的防治措施 80

六、砷污染及其危害 81

(一)砷的理化性状 81

(二)砷在自然界的分布与污染来源 81

(三)砷污染的危害 82

(四)砷污染的防治 84

(五)砷在水和污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85

七、氰化物污染及其危害 85

(一)性质与用途 85

(二)含氰的工业废水 85

(三)氰化物在水体中的动向 87

(四)对地面水卫生状况的影响 88

(五)对地面水感官性状的影响 89

(六)对人及温血动物的影响 89

(七)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90

(八)对农作物的影响 91

(九)氰化物的卫生标准 92

(十)综合利用与处理方法 94

八、氟化物污染及其危害 94

(一)氟的理化性状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95

(二)氟污染的来源 96

(三)氟污染及氟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98

(四)氟污染对动物的影响 101

(五)氟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102

(六)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03

(七)卫生监测 106

第二节 有机物的污染及其危害 107

一、有机磷农药污染及其危害 107

(一)有机磷农药的理化特性 107

(二)有机磷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08

(三)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转归 109

(四)有机磷农药在体内的代谢作用 112

(五)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作用 113

(六)防治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的原则 115

二、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 116

(一)有机氯农药的理化特性 116

(二)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8

(三)有机氯农药的毒性作用 123

(四)有机氯农药危害的防治措施 128

三、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 128

(一)氨基甲酸酯农药的特性 129

(三)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毒性作用 132

(二)环境中的氨基甲酸酯农药 132

四、除草剂污染及其危害 134

(一)主要除草剂的种类 134

(二)除草剂在环境中的转归 135

(三)常见除草剂的毒性问题 137

五、多氯联苯污染及其危害 138

(一)多氯联苯对环境的污染 139

(二)多氯联苯的危害 141

六、水消毒剂——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 144

(一)饮水加氯消毒形成三卤甲烷可能诱发癌症 144

(二)饮水加氯消毒形成稳定的有机氯化合物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147

(三)加氯消毒形成氯酚产生不良的异臭和异味 148

(四)加氯消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 149

七、酚污染及其危害 151

(一)酚污染的来源及变迁 151

(二)酚类化合物的生态学作用 152

(三)酚类化合物的卫生标准、监测及防治措施 155

八、多环芳烃污染及其危害 156

(二)多环芳烃的来源 165

(三)多环芳烃对人类环境的污染 166

(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 173

(五)多环芳烃的代谢与致癌机理 176

(六)多环芳烃的卫生标准 180

(七)多环芳烃污染的监测 182

(八)多环芳烃污染的预防措施 183

九、石油污染及其危害 183

(一)石油污染的来源 184

(二)石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85

(三)石油污染的危害 187

(四)石油污染的监测 188

第三节 烟气污染及其危害 188

一、烟气的来源 188

二、烟气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 191

三、影响烟气污染的有关条件 194

四、烟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96

(一)急性危害作用 197

(二)慢性毒害作用 199

(三)致癌作用 201

(四)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作用 202

五、烟气污染治理原则 202

第四节 汽车废气污染及其危害 204

一、汽车废气中的有害成分 204

二、汽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及其转归 206

三、汽车废气的危害 207

四、汽车废气污染的监测 210

第五节 光化学烟雾污染及其危害 211

一、光化学烟雾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211

二、氧化型大气污染和还原型大气污染 211

三、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 213

四、影响光化学烟雾生成的因素 214

五、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216

六、光化学烟雾的预防 219

一、噪声的来源 220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220

第三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危害 220

二、噪声的危害 222

三、噪声的量度 225

四、噪声的测量 228

五、噪声的防制 231

第二节 非电离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235

一、基本概念与量度单位 235

二、微波对人体的影响 237

三、激光对人体的影响 238

四、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239

一、名词的解释 240

五、非电离电磁波的防制 240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 240

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241

三、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44

(一)诱发癌症 244

(二)对孕妇与胎儿的影响 245

(三)缩短寿命 245

(四)对遗传的影响 245

四、放射性防护的原则 245

一、热污染的来源 249

第四节 热污染及其危害 249

三、热污染的防治 250

二、热污染的危害 250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危害 252

第一节 空气微生物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2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 252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 252

三、空气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4

四、空气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 255

五、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56

一、水中微生物的种类 257

第二节 水体微生物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7

二、影响水中微生物生存的一些因素 258

三、水体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8

四、水体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指标 261

五、水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263

第三节 医院污水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治 264

一、医院污水的来源和水量 264

二、医院污水的理化性状和理化监测指标 265

三、医院污水的生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监测指标 266

四、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267

五、医院污水的处理 269

第二篇 环境污染的卫生监测 271

第五章 环境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271

第一节 大气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271

一、大气污染卫生学调查与监测的目的 271

二、大气污染卫生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72

(一)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272

(二)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检测 274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方法 283

(四)大气污染对居民生活卫生条件和外界环境影响的调查方法 286

三、大气污染的监测工作 288

(一)大气污染卫生监测系统设立的原则和监测对象 289

(二)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方法 290

(三)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 297

第二节 水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304

一、污染源的调查 304

二、水系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305

(一)江河的调查与监测 305

(二)湖泊水库的调查与监测 309

(三)海域的调查与监测 310

(五)水体污染的生物学监测 311

(四)地下水的调查与监测 311

(六)监测站(网)的设立 312

三、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工农渔业生产影响的调查 313

第三节 水体底质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313

一、水体底质概述 314

二、水底质污染 319

三、底质污染的调查 321

(一)调查目的 321

(二)调查范围 322

(三)采样点布设 322

(四)样品的采集 323

(五)样品的保存 324

(六)样品的分析 324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326

一、土壤的组成 326

二、土壤的污染 327

三、土壤的调查 328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329

(二)土壤分析方法简介 330

(一)概述 332

一、薄层色谱法 332

第一节 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332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理化检测 332

(二)吸附剂 334

(三)薄层板的制作 336

(四)薄层的活化 337

(五)点样 338

(六)展开剂 338

(七)展开 339

(八)显色 340

(九)定性和定量 340

二、气相色谱法 341

(一)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 343

(二)色谱柱和操作条件的选择 346

(三)检测器 347

(四)定性定量方法 351

(五)气相色谱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53

三、环境监测中的膜电极 353

(一)概述 353

(二)离子选择电极 354

(三)气体敏感膜电极 355

(四)酶电极 357

(五)化学灵敏半导体器件 358

(六)膜电极发展的展望 360

第二节 几种重要污染物的检测 361

一、农药污染的检测 361

(一)试样的采集 361

(二)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364

(三)有机氯农药的提取与净化 365

(四)有机磷农药的提取与净化 372

(五)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的薄层色谱分析 374

(六)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 377

(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 383

(八)除草剂的分析方法 387

(九)土壤熏蒸剂的分析方法 389

二、苯并〔a〕芘污染的检测 390

(一)原理 390

(二)样品的采集 390

(三)萃取及纯化 393

(四)分离 395

(五)分析 398

(六)计算 400

(一)氟化物测定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401

三、氟化物污染的检测 401

(七)注意事项 401

(二)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410

(三)大气中氟化物的测定 411

(四)土壤中氟化物的测定 412

(五)植物中氟化物的测定 412

(六)尿液中氟化物的测定 413

四、烟气的检测 413

(一)烟气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414

(二)烟气检测中采样位置的选择 414

(三)烟气状态参数的测定 416

(四)烟气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419

(五)烟尘的等速采样与分析 420

(六)烟气中二氧化硫的采样与分析 423

(七)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的计算 425

(八)除尘器效率的评价 426

第七章 水的细菌学检验 430

一、水样的采集和送验 430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 430

三、大肠菌群的检验 432

四、粪链球菌的检验 438

五、病原茵的检验 445

六、水细菌学检验常用培养基及有关生化试验 448

第八章 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 470

第一节 毒理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70

一、实验动物 470

二、实验动物的染毒方法 475

三、实验动物的中毒观察 477

四、常用实验动物的解剖与采血技术 482

一、急性毒性试验 484

(一)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484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方法 484

(二)鱼类中毒试验 486

(三)鱼类回避试验 491

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493

三、繁殖试验 494

四、致癌试验 496

五、致畸胎试验 499

(一)哺乳动物致畸胎试验 499

(二)鸡胚试验 505

六、致突变试验 507

(一)一般概念 507

(二)染色体分析法 508

(三)基因突变试验 515

七、迟发性神经毒作用试验 525

第九章 环境卫生标准问题 530

一、环境卫生标准中的一些概念 530

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531

三、环境卫生标准的内容及其应用 536

(一)居住区大气卫生标准及其应用 536

(二)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及其应用 538

(三)土壤卫生标准 543

(四)制订卫生标准依据的说明 544

四、环境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47

第十章 环境质量评价 554

一、环境质量指数 555

(一)空气质量指数 555

(二)水体质量指数 560

二、关于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方法的评价 567

(一)理论上的考虑 567

(二)环境质量的评定 568

(三)人群研究 568

第十一章 环境污染调查的逐步回归分析法 5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