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户县志
户县志

户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
《户县志》目录

努力提高新编县志质量--陈元方在《户县志》稿审稿座谈会上的发言 1

第一节 地质 7

序言 15

凡例 17

第一编 大事记略 19

第二编 地理志 47

第一章 建置 49

第一节 位置、疆域 49

一、位置 49

二、疆域 49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0

一、宋~清 52

第三节 行政区划 52

二、民国时期 5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58

第四节 城镇 65

第二章 自然地理 67

一、地层 67

二、矿藏 67

三、地热 68

一、秦岭山地 69

第二节 地貌 69

二、平原 70

三、地貌变化 71

第三节 气候 71

一、日照 71

二、气温 71

三、地温 72

四、降水 72

五、湿度 72

六、蒸发量 72

九、无霜期 73

十、不利气候条件 73

七、风 73

八、云 量 73

第四节 水文 75

一、地表水 75

二、地下水 77

三、水资源利用情况 77

第五节 土壤 78

第六节 植被 81

一、林业用地面积 81

第七节 土地利用 82

四、经济林 82

二、林分畜积及龄组结构 82

三、“四旁”树木 82

第八节 野生动、植物 83

一、野生动物 83

二、野生植物 83

附:太白野豌豆简介 84

第九节 自然灾异 84

一、古代 84

二、民国时期 90

三、1949年建国以后 91

第三编 人口志 93

第一章 人口源流 95

第二章 人口规模 98

第一节 人口数量 98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0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01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02

第一节 出生数与出生率 103

第二节 死亡数及死亡率 105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10

第四章 人口构成 110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10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13

第三节 民族、宗教构成 114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15

第五节 经济构成 117

第五章 人口管理及调查 121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22

第一节 婚姻 122

第二节 家庭 124

第七章 计划生育 126

第一节 机构 127

第二节 几项主要工作 127

第四编 农业志 129

概述 131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131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3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32

第二章 农业经济管理 138

第一节 机构 138

第二节 劳动管理制度 139

第三节 社员分配制度 140

第三章 农作物分布 146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46

第一节 耕地使用变化及主要作物结构 147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47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54

第四节 蔬菜 157

第五节 瓜果作物 159

第六节 蚕桑生产 161

第七节 饲料作物 161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62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62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63

第三节 施肥 163

第四节 深翻土地 164

第五节 品种 164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67

第五章 园田建设 168

第一节 规划 168

第二节 项目 169

第三节 实施 169

第六章 农业学大寨 170

第四节 成就 170

第七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变化 172

第八章 农业经济结构变化 174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17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174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 177

第四节 农业生产商品率 178

第九章 社队财务 180

第十章 农业机械 181

第一节 旧式农具 181

第三节 农业机械 182

第二节 新式农具 182

第五编 林牧志 185

第一章 林业 187

第一节 机构 187

第二节 森林现状 188

第三节 育苗 195

第四节 植树造林 196

第五节 林木管理 197

一、山林经营 198

二、栽护制度 199

第一节 机构 200

三、病虫防治 200

第二章 畜牧业 200

第二节 饲养与繁殖 201

第三节 畜群组成和分布 203

第四节 疫病防治和良种繁育 204

第五节 饲料利用 204

第三章 农村副业和多种经营 205

第一节 种植、养殖、采集 205

第二节 编织、加工 206

第六编 水利志 209

第一章 机构 211

概述 211

第二章 引水工程 212

第一节 河流管理和引流灌溉 212

第二节 开渠排涝 218

第三节 打井灌田 219

第四节 渠、站、库、塘建设 220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221

第一节 农业、工业和人畜用水 222

第二节 水能、水面利用 222

第一节 水土保持 223

第四章 水土保持 223

第二节 土地平整 224

第七编 工业志 227

概述 229

第一章 工业体系 230

第一节 电力工业 230

第二节 化学工业 231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31

第四节 建筑材料工业 231

第五节 森林工业 231

第七节 纺织、缝纫工业 232

第六节 食品工业 232

第八节 造纸、皮革工业 233

第九节 文教艺术用品工业 233

第十节 其他工业 233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 235

第一节 企业机构的设立 235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 236

第三节 企业管理制度 236

第四节 企业经济核算与资金积累 237

第五节 职工的工资与福利 237

第六节 名优产品简介 239

一、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 240

第七节 主要工业企业 240

二、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243

三、社办工业企业 245

第三章 社队企业 245

第一节 社队企业的兴起及现状 245

第二节 社队企业管理机构的演变 246

第三节 发展社队企业的自然经济条件 246

第四节 社队企业的经营管理 247

第八编 交通邮电志 251

第一节 古道和乡间道路 253

第一章 交通 253

第二节 公路 254

一、干线公路 254

二、专线公路 255

三、县社公路 255

四、社队生产路 256

附记:户县支援修建周佛路 256

第三节 铁路 257

第四节 桥涵 257

一、道路养护 262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62

三、交通监理 263

四、交通流量 263

二、行道绿化 263

第六节 交通运输 267

一、运输工具 267

二、民间运输 267

三、国营运输 268

四、货运与客运 269

五、运输价格 269

一、古时驿站递铺 270

二、清末至民国的邮政局 270

第二章 邮电 270

第一节 邮政 270

三、建国后的邮电局 271

第二节 电信 273

一、电话 273

二、电报 274

第九编 商业志 275

二、商号开业和分配 277

一、经营方式和称谓 27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77

第一章 商业 277

三、清末民初的行业 278

四、民国年代一些著名商号 279

五、私营商号的经营手段 280

附记 281

一、户县的“炉客” 281

二、户县的黄酒和酒坊 282

第二节 国营贸易公司的建立和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82

一、平抑物价 282

二、调整私营商业 283

三、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84

四、小商小贩转为国营和个体户的发展 28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85

一、体系建立 285

二、商品购销 286

三、经营管理 288

四、网点布局 289

五、主要商品 289

六、社会商品销售 290

一、两个代表会的建立 292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92

第一节 沿革 292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292

二、农副产品收购 293

三、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293

四、扶持农村发展生产 294

五、经济责任制的推行 294

第三节 对外贸易 295

第三章 粮食 295

第一节 统购统销 295

一、统购 296

二、统销 298

三、城镇粮油供应 300

第二节 粮油议购议销 301

第三节 储运 302

一、粮食仓库 302

二、仓库管理 302

三、调运 303

第四节 粮油加工 303

一、粮食加工 303

二、食油加工 303

第一节 市场集日 304

第四章 工商管理 304

第五节 粮油经营单位 304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05

第三节 市场管理 305

第四节 工商管理 306

第十编 财政金融志 309

第一章 财政 311

第一节 田赋 31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13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20

第五节 财金监督 321

第四节 公产管理 321

第二章 税务 322

第一节 税种和税率 322

第二节 税收 324

第三节 税务机构和税务管理 326

第三章 金融 32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27

第二节 货币 329

第三节 储蓄和信贷 331

第四节 公债和保险 334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志 337

概述 339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39

第一节 县城 339

第二节 余下镇 342

第三节 房产管理 343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44

第一节 集镇 344

第二节 乡村 346

第二节 全面规划 347

第一节 “三废”污染 34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47

第三节 综合治理 348

第四章 建筑队伍建设 348

第十二编 党派群团志 34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51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斗争 351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51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52

三、抗日战争时期 354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55

一、组织发展 357

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357

二、组织整顿 35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户县历届代表大会 360

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363

第五节 党校 363

一、机构沿革 363

二、干部培训 364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364

第七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65

第一节 国民党 36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36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68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 368

第四章 群众团体 368

第一节 解放前的社团 368

一、教育会 368

二、商会 368

三、农会 369

四、妇女会 369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团体 369

一、工会 369

二、农民协会 370

三、贫下中农协会 371

四、妇女联合会 371

五、工商业联合会 373

第十三编 政权志 375

第一章 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政权机构 377

第一节 县衙、官署 377

一、明清时代 377

二、民国时期 377

第二节 乡村建制 378

第三节 “民意”机构 379

国民党户县政权机构设置图 380

第二章 人民政权机构 381

第一节 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户县人民代表大会 381

一、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 381

二、户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83

第二节 户县人民政府 388

第三节 区、乡和人民公社 389

一、区、乡政权 389

二、人民公社 390

第四节 村、队组织 390

第五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91

一、民国时期的治安机构 392

二、解放后治安机构、看守和消防 392

第三章 政法 392

第一节 治安 392

三、重大政治事件 393

第二节 检察 394

第三节 司法 395

一、民国时期的司法审判及司法处 395

二、司法局 395

三、人民法院 395

第四章 民政 396

第一节 优抚工作 396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97

第三节 生产救灾 397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97

第五节 婚姻登记 398

第六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398

第二节 建国后干部制度及编制 399

第一节 机构 399

一、干部来源及编制 399

第八节 遣送自流人口 399

第七节 改造寄生者 399

第五章 人事、劳动 399

二、干部考核、奖惩、培训和任免 400

三、转业干部安置、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 400

四、干部工资和福利 400

五、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安置 401

六、干部结构 401

二、劳动保险与劳动保护 402

四、职工福利 402

三、劳动工资 402

一、劳动就业 402

第三节 劳动 402

五、知识青年安置 403

第十四编 军事志 405

第一章 兵役 407

第一节 机构 407

一、民国时期 407

二、解放以后 407

第二节 募兵制 407

第三节 民国义务兵制 408

第四节 青年从军 408

第五节 解放后兵役制 408

第二节 民兵建设 409

第一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户县中队 40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09

第三节 防空 410

第三章 兵事 411

第一节 清及清代以前 41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12

第三节 工农红军和解放军在户军事活动 417

附:红军长征路经户县图 418

第四节 解放户县战事纪略 419

第十五编 文化艺术志 421

概述 423

第一节 文化宣传 424

第一章 机构 424

第二章 文化工作 424

第二节 图书阅览 426

第三节 书刊出版、发行 426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 427

第三章 群众文化 427

第一节 文艺创作 427

第二节 民间艺术 428

第四章 戏剧 430

第一节 剧种流传及分布 430

第二节 戏曲活动 431

第三节 著名戏曲演员 433

第五章 户县农民画 433

第一节 发端成长 433

第二节 宣传与影响 434

第三节 作品展览 434

第四节 对外交流 436

第五节 儿童画、工人画 437

第六章 新闻广播 437

第一节 新闻 437

第二节 广播 438

第三节 电视 439

第十六编 教育志 441

概述 443

第一章 机构 443

第二章 私塾 学宫 书院 学堂 444

第一节 私塾 444

第二节 学宫 社学 义学 444

第三节 书院 学堂 445

第三章 普通教育 446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46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46

四所小学简介 44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50

两所中学简介 453

第四章 中等专业教育 461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61

第二节 职业教育 461

第五章 县办的大专学校 462

第六章 工农业余教育 46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63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64

第一节 勤工俭学 465

第三节 聋哑学校 465

第七章 勤工俭学与群众办学 465

第二节 群众办学 466

第八章 教学改革 466

第九章 教师队伍 468

第十章 教育经费 470

第十七编 体育卫生志 473

第一章 体育 475

第一节 机构 475

第二节 体育设施 475

第四节 传统体育 476

第三节 体育师资培养 476

第五节 学校体育 477

第六节 职工体育 479

第七节 农村体育 479

第八节 幼儿和老年体育 480

第九节 竞技体育 480

第二章 卫生 483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医疗单位 485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48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488

第五节 防疫及地方病防治 489

第六节 妇幼保健工作 491

第七节 公费医疗 493

第八节 药材 493

第十八编 科学技术志 497

第一章 机构 499

第二章 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500

第三章 科技推广 501

第四章 科研成果 502

第五章 科技队伍 503

第六章 地震测报 503

第七章 计量管理 504

第十九编 社会志 507

第一章 宗教 509

第一节 佛教 509

第二节 道教 510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10

第四节 天主教 511

第五节 基督教 511

第二章 民情风俗 512

第一节 岁时纪行 512

第二节 日常风习 514

第三节 婚丧喜庆 517

第四节 民间的“会”和“社” 519

第三章 社会新风 521

第四章 谚语 522

第五章 民间歌谣 524

第六章 民间传说 526

刘海戏金蟾 526

水淹腊家 527

谁最高 528

聂姑洞 528

运漆河 528

关雅义的传说 529

石枣 529

第七章 禁烟、剪辫、放足 530

第一节 禁烟 530

第二节 剪辫子 531

第三节 放足 531

第二十编 方言志 533

概述 535

附表:本志所用音标符号表 536

附图:户县方言区划图 537

第一节 声韵调 538

第一章 语音系统 538

第二节 儿化韵母 545

第三节 文白异读 545

第四节 户县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 547

第二章 主要词汇 552

一、天文 地理 时令 552

二、动物 植物 553

三、身体 疾病 医疗 554

四、动作 行为 情态 555

五、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 557

六、商业 交际 讼事 558

七、人品 詈词 称谓 559

八、婚丧大事 宗教迷信 560

九、农事 561

十、形容词 561

十一、其他 563

第三章 语法 564

第一节 代词 564

庞光公社 565

第二节 儿化和子尾 565

第四节 形容词后缀 566

第三节 重叠词 566

第五节 语法例句 567

第二十一编 人物志 571

概述 573

第一章 古代人物 573

第一节 历代名人传(选介) 573

周澹 573

殷开山 573

杨砺 573

马端 574

贺仁杰 574

张贤 574

王九思 575

王元凯 575

王九峰 576

王心敬 576

张绍芳 576

崔志道 577

张文俊 577

张玉德 577

德锐 578

鸠摩罗什 578

第三节 寓居户县名人传 578

金廷襄 578

李文汉 578

张宗孟 578

第二节 明、清几位知县传略 578

王重阳 579

第二章 近代、现代人物 579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 579

高德隆 579

朱成义 580

李希平 580

宋裕光 581

杨地德 582

李萃亭 582

赵廷平 583

史德性 584

东索村惨案烈士 584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58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8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85

抗日战争时期 586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87

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者 588

中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牺牲者 591

建国后在平叛、剿匪战斗中牺牲者 591

建国后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和病故者 592

第三节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者传 594

夏安太 594

王兴盛 594

孙占元 5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中伤亡人员表 594

宋村公社 595

涝峪公社 595

石井公社 595

余下镇 595

城关镇 595

天桥公社 595

秦渡公社 596

牛东公社 596

苍游公社 596

大王公社 596

光明公社 597

祖庵公社 597

玉蝉公社 597

甘河公社 597

涝店公社 597

蒋村公社 598

白庙公社 598

渭丰公社 599

太平公社 599

第五节 政界人物传 599

王恒晋 599

华孝康 600

杨明轩 600

姚克 601

韩兆鹗 602

苏逢贤 603

靳继忠 604

赵世良 604

第六节 军界人物 604

姚警尘 604

赵寿山 605

姚峰 606

霍百寿 606

王凤仪 607

第七节 文教科技界人物传 607

关麟徵 607

高健 608

吴继祖 608

许登甲 609

张子甲 609

邵维翰 609

李春潮 610

张廷赞 610

吕赞襄 611

崔涤僧 611

张俊德 612

杨端安 613

姚凌屿 613

第八节 社会闻人传 614

刘箴俗 614

严辑丞 615

段光世 615

刘东堂 615

第九节 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登记表 617

附记:贪官污吏孙国镇 618

第二十二编 文物志 619

第一节 村落遗址 621

概述 621

第一章 古遗址 621

古村落遗址图 625

第二节 都邑遗址 626

第三节 宫殿遗址 626

第四节 书院遗址 627

第五节 祠堂遗址 628

第二章 陵墓 628

第一节 帝王将相陵墓 628

第二节 地方名人墓 630

第四节 新发现的古墓 631

第三节 宗教界名人墓、塔 631

第三章 金石 632

第一节 修建类 632

第二节 宗教历史类 633

第三节 艺文及其它 634

第四节 墓志 634

第四章 名胜古迹 634

第一节 渼陂泛舟 635

第二节 草堂烟雨 635

第五节 九华山 636

第三节 望仙坪 636

第四节 清凉山 636

第六节 万华山 637

第七节 其他十景简介 637

第五章 古寺庙、道观 638

第一节 寺院 638

第二节 道观 640

第三节 庙宇 642

第四节 其它 643

第六章 馆藏文物 64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户县地下党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活动遗址 645

第七章 革命文物 645

第二节 著名烈士墓和遗物 646

第二十三编 附录 649

概述 651

第一章 重要文告 651

一、中国工农红军户县游击队布告 651

二、户县人民委员会关于禁止赌博的布告 652

三、户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的布告 652

四、户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搞好夏收的布告 653

第二章 遗闻轶事 654

一、《当前形势怀感》 654

二、户县、兴平渭河滩划界 660

三、户县会馆与旅省同乡会 661

第三章 户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661

第四章 名人题咏 662

第五章 户县历代名人著述目录 668

第六章 中央、省辖驻户单位记事 670

第七章 旧志简介与旧志序言选 672

一、旧志简介 672

二、旧志序言选 674

第八章 名人家谱 674

一、姬宗世谱录<简介> 674

二、王氏族谱<简介> 6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