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苏州市志  第3册
苏州市志  第3册

苏州市志 第3册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4013885
  • 页数:1255 页
图书介绍:
《苏州市志 第3册》目录

第三册 1

第三十五卷 党派 1

概述 1

第四节 其他石刻 1005

第五章 馆藏文物 1006

第一节 金属类 1006

第二节 陶瓷类 1007

第三节 绘画类 1010

第四节 书法拓印类 1014

第五节 玉石类 1017

第六节 杂器类 1018

第七节 织绣类 1019

第八节 古墨类 1019

第九节 近现代文献类 1021

第六章 文物调查保护 1022

第一节 文物调查 1022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 1025

第三节 文物维修 1029

第七章 文博机构 1032

第一节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1033

第二节 博物馆 1034

第二节 区、乡(市、镇)行政机构 104

第一节 古玩商业 1040

第八章 文物经营 1040

第二节 文物商店 1041

第五十卷 卫生 1043

概述 1043

第一章 医疗 1045

第一节 中医 1045

第二节 西医 104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057

第五节 医疗设备 1059

第四节 多渠道办医 1059

第六节 护理 1060

第七节 医疗队 1061

第八节 疗养院 1061

第二章 医疗制度 1062

第一节 公费医疗和统筹医疗 1063

第二节 劳保医疗 1063

第三节 合作医疗 1064

第三章 妇幼保健 1065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1066

第一节 推广新法接生 1066

第三节 五期 保健 1066

第四节 儿童保健 1067

第四章 疫病防治 1068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069

第三节 江苏省驻苏行政机构 107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1071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1072

第四节 人口死亡原因 1073

第五节 防疫机构 1074

第五章 公共卫生 1075

第一节 卫生运动 1075

第二节 行业卫生 1076

第四节 食品卫生 1077

第三节 饮水卫生 1077

第六章 教育 科研 1078

第一节 中医教育 1078

第二节 西医教育 1079

第三节 科研成果 1080

第七章 管理 108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082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083

第三节 救护与供血 1084

第四节 卫生事业经费 1085

第五十一卷 体育 1087

概述 1087

第一章 群众体育 1088

第一节 学校体育 1089

第二节 职工和农民体育 1090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1091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 1092

第二章 运动竞赛 1095

第一节 运动会和竞赛 1096

第四节 地方代议机构 110

第二节 国际比赛和交往 1100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等级运动员和裁判员 1101

第四节 市田径、举重成绩最高纪录 1102

第三章 运动项目 1104

第一节 田径 1105

第二节 球类 1106

第三节 武术 1109

第四节 国防体育 1110

第五节 体操 举重 游泳 棋类 1111

第四章 人才培育 1114

第一节 体育专业学校(科、系) 1115

第三节 传统项目学校 1117

第二节 业余训练机构 1117

第四节 优秀体育工作者 1118

第五章 场地设施 1118

第二节 体育馆、训练房 1119

第一节 体育场 1119

第二章 人民政府 112

第三节 游泳池、馆 11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21

第六章 管理机构 体育组织 1121

第二节 体育组织 1121

第五十二卷 宗教 1123

概述 1123

第一章 佛教 1124

第一节 寺庵 1125

第一节 苏州市人民政府 113

第二节 僧尼 1132

第三节 寺产与收入 1134

第四节 宗教组织 1135

第二章 道教 1135

第一节 道观 1137

第二节 道士 1140

第三节 法事活动 1141

第三章 基督教 1142

第一节 宗派和教会组织 1144

第二节 教堂 1146

第三节 教会事业 1147

第四节 教徒和教牧人员 1151

第四章 天主教 1152

第一节 教区和教堂 1153

第二节 神职人员和教徒 1154

第三节 教会事业及经济收入 1155

第五章 伊斯兰教 1155

第一节 清真寺 1156

第二节 礼拜活动及公益事业 1157

第三节 宗教职业人员和穆民 1158

第一章 礼仪习俗 1159

概述 1159

第五十三卷 民俗 1159

第一节 生育 1160

第二节 婚姻 1162

第三节 寿诞 1165

第四节 丧葬 1166

第二章 生活习俗 1168

第一节 衣 1168

第二节 食 1170

第三节 住 1171

第四节 行 1174

第三章 生计习俗 1174

第一节 农事 1174

第二节 渔业 1175

第三节 商业 1176

第四节 工匠 1177

第四章 节令习俗 1179

第一节 春 1180

第二节 夏 1181

第三节 秋 1182

第四节 冬 1183

狮子山招国魂 1185

辛亥革命重要文献《秋夜草疏图卷》 1185

第五十四卷 杂记 1185

辛亥革命苏州光复杂录 1186

清初苏州的抗清斗争 1187

苏州的太平天国王府 1188

清末民事诉讼费用一例 1189

为地主服务的 知数 催甲 和 租差 1190

为封建婚丧礼仪服务的苏州 六局 1191

苏州近代丝厂、纱厂始创轶闻 1192

雷允上与六神丸 1192

松鹤楼 乾隆始创 牌子的推出 1193

陆稿荐的由来 1193

采芝斋的招牌之争 1194

稻香村取名二说 1195

叶受和的创设和取名 1195

黄天源的经营特色 1196

张小全剪刀店史话 1196

玄妙观的传统集市 1197

现代交通工具在苏州的出现 1198

太谷学派在苏州 1199

吴中公学社 1200

国学会 1201

章氏国学讲习会 1202

毛泽东召见苏州地、市领导的情景 1203

朱德赠兰 1203

周恩来在苏州二三事 1204

陈云和苏州评弹 1204

刘伯承游拙政园 1205

放足总会总理王三太太 1205

顾颉刚与叶圣陶青少年时代的交谊 1206

郭绍虞回忆苏州少年时期 1208

张恨水与苏州 1208

包天笑的笔名 1209

汪东为章太炎辩 1209

蔡元培留园婚礼 1210

郭沫若对苏州的印象 1210

胡适、钱穆相识于苏州 1211

钱穆居苏观感 1211

邓邦述与《全唐诗》所据季本原稿 1212

南社社员居苏录 1212

于右任游苏诗作 1213

沈尹默游苏绝句六首 1213

张善孖与 虎儿 1214

梅兰芳在苏演出盛况 1214

范烟桥与 拷红歌 1215

蔡廷锴军次苏州诗作三首 1215

杨荫榆之死 1216

女词人沈祖棻 1216

曹聚仁笔下的苏州 1217

张继书张继诗刻石 1218

李根源《吴门赠友诗二十四首》 1218

周瘦鹃求见毛主席 1219

田汉题司徒庙古柏 1220

刘海粟三写司徒柏 1221

秦似访石湖居士遗址未得感而有诗 1221

一首来自台湾的思乡诗 1222

俞樾《曾孙僧宝双满月剃头诗》 1222

冯英子《悼许宪民、林昭》诗 1222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 1223

《枫桥夜泊》诗异文 1223

《浮生六记》后两卷伪作情况 1224

日本友人惠赠乾隆《姑苏城图》 1225

失而复得的《吴郡文编》 1225

苏州两部血写的经书 1226

英雄冢 与 国殇图 1226

盛极一时的 吴中文献展览 1227

苏州科学考古之发端 1227

程德全与寒山寺 1228

潘氏昆仲护鼎记 1229

宋代砌街铭文砖的发现 1229

古塔中的千年秘藏 1230

柴德赓与《永禁机匠叫歇碑》 1231

董其昌墓地之谜 1231

黄梅贞捐献珍贵钱币 1232

弥罗宝阁失火 1233

臭马路始末 1233

金门之开辟 1234

苏州园林修复之决策 1235

云岩寺塔的倾斜与抢修 1235

狗肉将军张宗昌在苏丑闻 1236

二七惨案凶手赵继贤落网记 1237

胡肇汉的下场 1237

水火帮 土匪的肃清 1238

解放后苏州贩毒帮派的覆灭 1239

林彪在苏州的所作所为 1240

大光明电影院 走火 事件 1241

五反 茶厂事件 1241

指柏轩事件 1242

苏州一同志 1242

苏州电厂雷击事件 1242

文化大革命 时期苏州的标语、口号和歌谣 1243

张生打太阳 与 沈三白吃粥 1244

一百零八岁的寿妇 1244

太湖捕黄鱼 1245

夜空异像 1245

新春斗黄鸟 1245

《苏州市志》编纂始末 1247

《苏州市志》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1251

第二节 区、乡(镇)人民政府 130

第三节 苏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33

第四节 吴县人民政府 135

第一节 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36

第二节 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39

第二节 中共苏州市委员会 14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1

第一节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142

第二节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52

第三节 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56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 157

苏州市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158

附录 1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苏州视察活动纪要 159

第五章 人民政协 160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苏州市委员会 161

第二节 市政协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 167

第三节 市政协主要工作 169

第四节 区政协委员会 172

附录 全国政协历届在苏州委员名录 172

第三十七卷 治安司法 173

概述 173

第一章 公安 175

第一节 机构 176

第二节 治安管理 181

第三节 刑案侦破 195

第四节 经济文化保卫 204

第五节 户政管理 207

第六节 城市交通管理 213

第七节 消防 217

第二章 检察 226

第一节 机构 227

第二节 侦查 230

第三节 侦查监督 232

第四节 公诉和审判活动监督 234

第五节 执行监督 236

第六节 控告申诉监督 240

第三章 审判 241

第一节 机构 242

第二节 诉讼程序制度 245

第三节 刑事审判 247

第四节 民事审判 253

第五节 经济纠纷案件审判 256

第六节 审判监督 2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59

第一节 机构 259

第二节 律师 260

第三节 公证 262

第四节 调解 263

第五节 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 264

第五章 监所 266

第一节 监狱 266

第二节 看守所、拘留所 271

第三十八卷 军事 273

概述 273

第一章 驻军及其他武装 274

第一节 清军 275

第二节 商团及民团 277

第三节 民国驻军 279

第四节 伪军 293

第五节 警察、保安、自卫团队 296

第六节 人民抗日武装 299

第一节 早期组织 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苏州地方组织 3

第二章 兵役 303

第一节 募兵制 304

第二节 征兵制 305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309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309

第三章 民兵 3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11

第二节 教育、训练 312

第四章 战事 313

第五章 人民防空 318

第一节 机构 319

第二节 组织、指挥 320

第三节 防空工程 321

第三十九卷 政事纪略 325

太平天国及苏福省 325

戊戌变法时期的苏学会 327

苏路风潮 327

清末的捐税抗争 329

第七节 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 330

抵制美货运动 332

清末立宪与地方自治 333

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运动 335

五四运动中的苏州 339

非基督教运动 341

声援五卅运动 342

国民革命军北伐至苏州 344

苏州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政变 345

丝织工人大罢工 347

抗日救亡运动 348

第三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5

营救 七君子 的斗争 350

八一三事变及苏州的抗日后援活动 352

日伪在苏州的 清乡 353

抗日战争胜利及镇压汉奸 356

解放战争时期苏州的爱国民主运动 357

迎接解放及接管苏城 360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反右倾 363

抗美援朝 363

文化大革命 364

拨乱反正与落实政策 367

第四十卷 社会团体 369

概述 369

第一章 工人团体 370

第二章 青少年团体 384

第三章 妇女团体 396

第四章 农民(农业)团体 402

第五章 工商团体 405

第六章 科学团体 421

第七章 文化教育卫生团体 429

第八章 归侨台胞团体 437

第九章 宗教团体 439

第十章 反帝救国团体 442

第十一章 会馆公所 445

第十二章 其他团体 459

附录帮会 462

第四十一卷 民政 465

概述 465

第一章 优抚安置 466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66

第二节 抚恤 470

第三节 烈士褒扬 471

第四节 复员退伍、离退休安置 472

第二章 社会救济 473

第一节 城市贫民救济 473

第二节 农村 五保 、扶贫、养老 476

第三节 灾害救济 476

第一节 福利组织 478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78

第二节 福利生产 485

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486

第四章 收容遣送 488

第一节 收容 488

第二节 遣送 489

第五章 婚姻登记 490

第一节 登记机关 490

第二节 登记制度 491

第六章 殡葬事业 492

第一节 场所 492

第二节 火葬 494

第三节 管理 494

第七章 地名管理 495

第一节 普查 495

第二节 命名更名 496

第三节 编辑地名录 496

第八章 信访 497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97

第二节 工作活动 498

第四十二卷 劳动人事 501

概述 501

第一章 劳动就业 5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2

第二节 失业救济 503

第三节 调处劳资关系 504

第四节 劳动力招收 505

第五节 劳动力调配 506

第六节 劳动服务公司 507

第七节 职业技术培训 508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10

第九节 精简职工 510

第二章 干部人事 511

第一节 机构体制 511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13

第三节 干部工作 5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职责 524

第三章 机构编制管理 524

第二节 机构与人员编制 525

第四章 工资 527

第一节 工资形式及改革 528

第二节 工资调整 532

第五章 福利 533

第一节 集体福利 534

第二节 离休、退休和退职 535

第六章 劳动保护 537

第一节 劳动安全 538

第二节 防尘防毒 539

第三节 防暑降温 540

第四节 保健食品与防护用品 541

第五节 锅炉监察 541

第四十三卷 外事侨务 543

概述 543

第一章 机构 545

第二章 外宾往来 546

第一节 解放前外宾往来 546

第二节 解放后外宾往来 547

第三章 租界与涉外事件 551

第一节 日租界、通商场、领事馆 552

第二节 涉外事件 553

第四章 友好城市 555

第五章 华侨 归侨 侨眷 556

第六章 侨务工作 557

第一节 归侨安置与活动 558

第二节 侨务信访与接待 559

第三节 落实政策 560

第四节 侨务经济 561

第四十四卷 教育 563

概述 563

第一章 旧式教育 565

第一节 府学 县学 566

第二节 书院 566

第三节 社学 私塾 56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7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70

第三节 保教工作 572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 572

第四节 部分幼儿园简介 57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7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7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 579

第三节 教学工作 581

第四节 部分小学简介 583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8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88

第三节 中共苏州地方(地区)委员会 59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93

第三节 教学工作 595

第四节 部分中学简介 599

第五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603

第一节 中等师范学校 604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606

第四节 中共吴县委员会 61

第三节 职业中学 612

第四节 技工学校 615

第六章 普通高等教育 61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1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地方组织 62

第二节 系、科专业和学制 620

第三节 部分院校简介 621

第四节 已调整并迁学校 623

第七章 成人教育 626

第一节 社会教育 627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28

第二节 工作纪略 63

第三节 农民教育 635

第四节 干部教育 635

第八章 特殊教育 637

第一节 盲、聋、哑教育 638

第二节 弱智儿童教育 639

第三节 青少年工读教育 639

第九章 学校体育、卫生 639

第一节 体育教堂 639

第二节 学校卫生 641

第十章 教师和学生 643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4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46

第三节 学生 6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5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苏州地方组织 65

第四节 就业与成材 650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651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 651

第二节 教育管理体制 652

第三节 学校管理体制 653

第四节 教学研究机构 654

第五节 教育经费 656

第十二章 中小学勤工俭学 65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58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58

专记 紫阳书院190年 659

第二节 工作纪略 66

第四十五卷 科学技术 663

概述 663

第一章 科技队伍 665

第一节 分布 665

第二节 构成 666

第三节 培训 667

第四节 人才流动 668

第二章 科学技术成果 668

第一节 科研和新产品试制 668

第二节 获奖成果 671

第三节 专利 677

第三章 技术推广 678

第一节 工业技术推广 6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8

第四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苏州地方组织 68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 681

第三节 医疗卫生技术推广 682

第五节 科技咨询与科技市场 683

第四节 科技协作 683

第四章 科学普及与学术活动 684

第一节 科学知识宣传 684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685

第三节 学术活动 686

第四节 科学技术交流 687

第五章 科学技术情报 688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 688

第二节 资料与服务 688

第三节 情报研究 689

第二节 工作纪略 69

第六章 科学技术机构 690

第一节 行政事业机构 690

第二节 科学研究机构 690

概述 695

第四十六卷 文化艺术 695

第一章 文学 698

第一节 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698

第五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地方组织 70

第二节 诗词 702

第三节 民间文学 703

第四节 文社 704

第二章 戏剧 707

第一节 昆剧 70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1

第二节 苏剧 714

第三节 滑稽戏 715

第四节 京剧 717

第五节 锡剧 719

第二节 工作纪略 72

第六节 越剧 720

第七节 沪剧 721

第八节 淮剧 721

第九节 木偶剧 721

第十节 话剧 722

第三章 曲艺 724

第一节 苏州评弹 72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3

第六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苏州地方组织 73

第二节 苏州滩簧 731

第三节 苏州宣卷 732

第四节 苏州文书 732

第四章 美术 733

第五节 苏州什景书及其他 733

第一节 绘画 734

第二节 木刻版画 738

第三节 书法印章 739

第四节 摄影 741

第五章 音乐舞蹈 741

第一节 音乐 742

第二节 舞蹈 747

第三节 音乐舞蹈团体 748

第二节 工作纪略 75

第一节 文化馆 少年宫 750

第六章 文化事业单位 750

第二节 档案馆 753

第三节 书店 755

第四节 文化娱乐场所 758

第七章 教育和研究单位 762

第一节 教育单位 763

第二节 研究单位 763

第八章 管理 76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64

第二节 职业剧团和艺人管理 765

第三节 私营文化企业改造 765

第四节 个体出租书摊管理 766

第五节 文化艺术队伍 766

第六节 文化经费 767

第四十七卷 报刊广播电视 769

概述 769

第七章 中国致公党苏州地方组织 77

第八章 九三学社苏州地方组织 77

第一章 报纸 77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70

第二节 报纸选介 776

第二节 工作纪略 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8

第三节 新闻报道 780

第四节 副刊专刊 782

第二章 期刊 78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84

第九章 中国国民党苏州地方组织 79

第二节 期刊选介 790

第三章 广播 79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94

第二节 技术设备 795

第三节 节目设置 797

第四章 电视 798

第一节 技术设备 799

第二节 节目设置 799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苏州支部 80

第二节 国民党苏州支部 80

第一节 通讯社 800

第五章 通讯社 驻苏新闻机构 800

第一节 新闻管理 801

第六章 管理与经营 801

第二节 驻苏新闻机构 801

第二节 组织和队伍 802

第三节 经营 804

概述 807

第四十八卷 图书 807

第一章 刻书 808

第一节 官刻 809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苏州市党部 81

第二节 坊刻 815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吴县县党部 82

第三节 私刻 824

第二章 藏书 835

第一节 书院藏书 836

第二节 寺庙藏经 836

第三节 私家藏书 837

第三章 图书馆 84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849

附录 中国国民党设在苏州的特务组织 85

第二节 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 850

第三节 协会、学会及学术研究 850

第四节 部分图书馆简介 851

第四章 著述 854

第一节 历代方志目录 855

第二节 《吴县志·艺文考》补遗 859

第三节 民国以来著述要目 864

第一节 民国初年其他党派及政治团体在苏组织 87

第十章 其他党派在苏组织 87

第二节 汪伪国民党在苏组织 89

附录 今存古籍善本书目 893

第一节 经部 893

第二节 史部 897

第三节 子部 909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其他党派在苏组织 91

第四节 集部 921

第三十六卷 政务 93

概述 93

第五节 丛部 938

概述 939

第四十九卷 文物 939

第一章 遗址 940

第一节 化石及旧石器出土处 940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941

第三节 商周以后历代遗址及文物出土处 945

第一章 民国地方政府和代议机构 95

第一节 已清理古墓 950

第二章 墓葬 950

第二节 现存名人墓 954

第三节 烈士墓 956

第三章 建筑 957

第一节 古塔寺观教堂 957

第一节 县、市政府 96

第二节 祠庙殿阁 967

第三节 官署仓关会馆 973

第四节 义庄牌坊 979

第五节 名人故居 980

第六节 第宅民居 986

第四章 石刻 989

第一节 文庙碑林 989

第二节 园林石刻 994

第三节 胜迹石刻 9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