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军事思想史入门  近代西方与中国
军事思想史入门  近代西方与中国

军事思想史入门 近代西方与中国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浅野祐吾著;赵志民,李苑译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6507188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
《军事思想史入门 近代西方与中国》目录

前言 1

序章 什么是军事思想史 1

第一节 军事思想史学术上的特点 1

第一个问题 1

何谓军事 1

军事学体系 2

关于军事史 6

本书所论述的军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7

第二节 战争史概述 9

西方和东方的战争 9

国家体制和战争样式的变革 11

生活环境互不相同的两种民族 16

第三节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军事特点 16

比较两种民族的作战方法 17

军事思想史研究的起点 20

第四节 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的军事特点 21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基本对立要素 21

海洋国家的民族特点和军事特点 22

大陆国家的民族特点和军事特点 23

第五节 本书的写作意图和各章概要 24

本书写作意图 24

序章内容概述 24

第一章内容概述 25

第二章内容概述 25

第一章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演变 26

第一节 近代及其军事史的时代划分 26

第一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29

第二节 宗教战争时代(第一个时期) 29

军事概况 30

主要军事理论介绍 32

第三节 中央集权王朝时代(第二个时期) 36

第二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36

军事特色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7

主要军事理论介绍 44

第四节 法兰西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代(第三个时期) 49

第三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49

从拿破仑的战争指导看其军事特色 51

克劳塞维茨与《战争论》 57

其他 73

第四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75

第五节 国民战争时代(第四个时期) 75

军事上变化的各种倾向 77

若米尼与《战争艺术概论》 80

毛奇 86

恩格斯 90

第六节 帝国主义时代前期(第五个时期) 91

第五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91

军事上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93

主要军事理论介绍 99

第七节 帝国主义时代后期(第六个时期) 105

第六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105

军事思想的变革及其过程 108

利德尔·哈特的军事理论 116

其他军事理论 122

第七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127

第八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七个时期) 127

军事思想的概况 129

第九节 从总体战的立场看军事思想的发展 136

近代总体战的形成及其特点 136

从第三到第五个时期 137

从第六至第七个时期 139

第十节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142

军事上与西方的联系 142

与西方军事学的接触 142

日本旧陆军与西方军事学的关系 143

陆上自卫队与西方军事学的关系 145

第十一节 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历史考察(本章总结) 146

在对本章进行小结之际 146

对军事思想产生影响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点 147

军队的演变 151

兵器技术的发展 154

用兵思想的变迁及其体系考察 158

第二章 中国军事思想的演变 180

第一节 中国军事史的一般特点 180

典型的农耕民族军事史 180

汉民族的战争观和国防观 182

南北抗争的双重结构 183

两种兵役制度和中国的社会结构 186

军事思想的多样性与现实性 187

与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比较 188

第二节 各个历史时期及其军事思想 189

中国史的划期 189

古代及其军事思想 191

中世纪及其军事思想 196

近代及其军事思想 201

现代及其军事思想 210

第三节 《孙子》 217

《孙子》是一部怎样的书 217

《孙子》产生的时代背景 218

《孙子》的内容梗概 221

《孙子》的核心思想 231

第四节 中国军事思想与西方军事思想的关系及比较 234

中国与西方军事思想的交流 234

《孙子》与《战争论》之比较 235

中国古代兵书传入日本 237

第五节 中国军事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237

江户时期兵学研究情况 238

江户时期《孙子》兵学的特点 238

江户军事学与西方军事学的“会合” 239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战争 241

人民战争形成的条件 241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的特点 242

中国的游击战和毛泽东的基本战术 243

第七节 军事思想形成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本章总结) 245

研究现代中国军事思想的立足点 245

关于各种内在因素的内容 246

关于各种内在因素相互间的关系 248

如何历史地看待现代中国的军事思想 249

后记 2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