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衡南县志
衡南县志

衡南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衡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0884074
  • 页数:75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新方志理论探索下一篇:流金集
《衡南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公元前202~1989) 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5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55

第一节 位置 55

第二节 沿革 5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政区变迁 58

第二节 县城演变 67

第三节 分区简介 68

第二篇 自然地理 75

第一章 地质 75

第一节 地层 75

第二节 岩浆岩 77

第三节 地质构造 78

第一节 平原 80

第二章 地貌 80

第二节 岗地 81

第三节 丘陵 82

第四节 山地 82

第三章 气候 84

第一节 气候要素 84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87

第三节 农业气候特征 89

第四节 物候 91

第四章 水文 93

第一节 地表水 93

第二节 地下水 95

第五章 土壤 96

第一节 基本特征 96

第二节 土壤分布 97

第三节 土地类型 98

第四节 土地分级 100

第一节 野生植物 101

第六章 植物 动物 101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0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05

第一节 洪涝 105

第二节 干旱 106

第三节 大风 雹灾 106

第四节 低温 冷害 107

第五节 虫害 107

第一节 总量变动 108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08

第三篇 人口 108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09

第三节 机械变动 112

第二章 人口分布 113

第一节 人口密度 113

第二节 城乡分布 113

第三节 区域分布 113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115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15

第二节 职业 文化 116

第三节 民族 姓氏 117

第四节 婚姻 家庭 118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20

第一节 人口计划 120

第二节 人口教育 120

第三节 控制措施 121

第四节 节育成效 122

第四篇 农业 125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12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5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125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26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26

第三节 西南粮林渔畜禽区 127

第二节 东北林粮牧业区 127

第二章 农业分区 127

第一节 中部粮油养殖经济作物区 127

第三章 农作物 12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28

第二节 油料作物 129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30

第四章 作物栽培 133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 133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 134

第二节 栽培技术改良 134

第四节 良种推广 135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36

第五章 畜牧业 138

第一节 畜禽生产 138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4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41

第二节 成鱼养殖 143

第一节 鱼苗繁殖 143

第六章 渔业 143

第三节 江河捕捞 144

第七章 农机农具 146

第一节 耕作机具 146

第二节 提灌机具 146

第三节 收割机具 147

第四节 加工机具 148

第五节 农业运输机具 14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50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50

第八章 农业经营管理 150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150

第四节 收益分配 151

第五篇 林业 152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52

第一节 林种树种 152

第二节 森林分布 156

第三节 古珍稀树 157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60

第二章 造林育林 16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1

第三节 封山育林 162

第三章 森林经营 164

第一节 山林权属 164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64

第三节 林业基地 165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 167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67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6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68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168

第五章 木竹采伐与购销 170

第一节 采伐 170

第二节 购销 170

第三节 木竹市场管理 171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72

第六篇 水利 172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72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77

第三节 提水工程 178

第四节 防洪排渍工程 180

第二章 水利管理 183

第一节 组织管理 18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83

第三节 灌溉管理 184

第四节 经营管理 185

第三章 水土保持 186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86

第二节 水土治理 186

第七篇 工业 188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188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188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189

第三节 私人所有制工业 190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92

第一节 采矿 192

第二节 机械 193

第三节 化工 194

第四节 建材 195

第五节 电力 195

第六节 纺织 197

第七节 造纸 198

第八节 印刷 198

第九节 食品 198

第十节 其他 199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00

第三节 计划管理 201

第四节 企业经济核算 201

第五节 销售管理 202

第一节 县属工业企业 203

第四章 主要企业简介 203

第二节 中央省市驻县工业企业 206

第八篇 乡镇企业 210

第一章 企业层次 210

第一节 区乡(镇)企业 210

第二节 村组企业 210

第三节 联户个体企业 211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12

第二章 企业门类 212

第二节 农业企业 216

第三节 交通运输企业 217

第四节 建筑企业 217

第五节 商业服务企业 218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9

第二节 劳力组合 219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20

第三节 经济责任制 220

第四章 企业选介 222

第九篇 交通 226

第一章 陆路 226

第一节 古道 226

第二节 公路 227

第三节 铁路 231

第四节 桥梁 232

第五节 渡口 233

第二章 水路 236

第一节 航道 236

第二节 港口码头 236

第三章 运输 238

第一节 客运 238

第二节 货运 239

第三节 装卸搬运 240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42

第四章 管理 242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43

第三节 车辆监理 244

第四节 港航监督 244

第十篇 邮电 246

第一章 机构 246

第一节 驿站 246

第二节 邮电局所 246

第一节 邮路 248

第二章 邮政 248

第二节 投递 249

第三节 业务 250

第三章 电信 253

第一节 电话 253

第二节 电报 255

第四章 管理 257

第一节 邮政管理 257

第二节 电信管理 257

第一节 历代县级机关用房建设 259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259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59

第二节 集镇建设 260

第三节 集镇选介 261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63

第一节 农房建设 263

第二节 村庄选介 263

第三章 建筑 26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65

附:县建筑工程公司 266

第二节 建筑设备 266

第三节 建筑管理 266

附:泉溪猪鬃厂选毛车间倒塌事故 267

第四节 古今建筑选介 268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270

第一节 公房管理 270

第二节 私房管理 270

第三节 地产管理 271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72

第一节 水污染与防治 272

第二节 气污染与防治 272

第三节 渣污染与防治 273

第十二篇 商业 275

第一章 经济成分 275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75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75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 277

第二章 集市 279

第一节 市场演变 279

第二节 物资交流 280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81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 281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284

第三节 石油 煤炭 285

第四节 工业消费品 285

第五节 副食品 287

第六节 废旧物资 289

第四章 饮食服务 290

第一节 饮食 290

第二节 旅社 290

第三节 照相理发及其他 290

第五章 对外贸易 292

第一节 外贸体制 292

第二节 出口商品 292

第一节 粮食 295

第十三篇 粮食贸易 295

第一章 粮油购销 295

第二节 食油 298

第二章 粮食储运 300

第一节 仓储设施 300

第二节 粮食保管 301

第三节 粮食调运 302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04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04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05

第三节 副产品综合加工 305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07

第一节 粮油价格管理 307

第二节 粮油市场管理 307

第三节 经营方式 308

第十四篇 财政 312

第一章 财政收入 312

第一节 农业税 312

附:农林特产税 耕地占用税 314

第二节 工商各税 314

第三节 企业收入 318

第四节 其他收入 319

第二章 财政支出 321

第一节 上解支出 321

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321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322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费支出 323

第五节 优抚救济支出 324

第六节 其他支出 325

第三章 财政管理 32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27

第二节 预算管理 328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30

第四节 税务管理 331

第五节 财政监察 332

第十五篇 金融 335

第一章 流通货币 335

第一节 县内流通货币 335

第二节 货币流通管理 336

第二章 民间信用 339

第一节 私人借贷 339

第二节 合会 339

第四节 钱庄 340

第三节 典当 340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341

第三章 存款 342

第一节 公存款 342

第二节 储蓄存款 342

第四章 贷款 344

第一节 农业贷款 344

第二节 工业贷款 346

第三节 商业贷款 348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350

第五节 信托委托贷款 350

第五章 基建拨款 351

第一节 工交基建拨款 351

第二节 农林水利建设拨款 351

第三节 其他拨款 351

第一节 保险种类 353

第二节 理赔 353

第六章 保险 353

附:公债 国库券 354

第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35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5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356

第三节 物资管理 357

第四节 统计监督 359

第一节 物价体制 36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61

第二节 商品价格 362

第三节 监督检查 36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5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365

第二节 查处投机违法活动 366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366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367

第六节 商标注册管理 36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68

第一节 土地调查 369

第二节 土地征用 369

第四章 土地管理 369

第三节 违法占地查处 370

第五章 审计 371

第一节 国家审计 371

第二节 内部审计 373

第三节 社会审计 373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75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375

第一节 计量演变 375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76

第十七篇 党派 群团 37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衡南地方组织 3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77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89

第三节 党务工作 390

第四节 量大活动纪要 40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 41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衡阳县地方组织 414

第二节 其他党派 418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1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1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23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27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428

第十八篇 人大 政协 43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3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33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34

第三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3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40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43

附:县议会 县参议会 443

第一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445

第二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45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构成 446

第三节 历届县政协会议 447

第四节 主要活动 448

第十九篇 政府 450

第一章 知县公署 县政府 450

第一节 知县公署 450

第二节 县政府 4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7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57

第二节 政务工作 468

第三节 施政决策 472

第二十篇 公安 司法 478

第一章 公安 478

第一节 机构 478

第二节 刑事侦察 478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79

第四节 消防 482

第五节 监所 劳改 483

第二章 检察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8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8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8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三章 审判 48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8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8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89

第六节 刑案复查 48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90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490

第二节 人民调解 490

第四节 律师 491

第三节 公证 491

第五节 法律服务 492

第二十一篇 军事 493

第一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 493

第一节 地方武装 493

第二节 驻军 497

第二章 兵役兵制 499

第一节 募兵制 499

第二节 征兵制 499

第三节 志愿兵制 500

第四节 义务兵制 500

第五节 预备役制 500

第三章 民兵 50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01

第二节 军政训练 501

第三节 勤务纪要 502

第二节 人防工程 504

第四章 人民防空 504

第一节 组织指挥 504

第五章 拥政爱民 506

第一节 支援地方建设 506

第二节 参加抢险救灾 506

第三节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507

第六章 战事纪略 508

第二十二篇 教育 514

第一章 官学 私塾 514

第一节 官学 514

第二节 私塾 514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15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1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1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18

第三章 专业职业教育 524

第一节 专业教育 524

第二节 职业教育 525

第三节 技工教育 52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27

第一节 扫除文盲 527

第二节 农民教育 528

第三节 职工教育 529

第五章 师资队伍 531

第一节 教师状况 531

第二节 教师培训 532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33

第六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 535

第一节 经费 535

第二节 勤工俭学 536

第三节 学校设施 537

第七章 教育行政 5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39

第二节 教育管理 540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41

第二十三篇 科技 541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54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44

第二章 科技普及 546

第一节 科技宣传 546

第二节 科技培训 547

第三节 科技咨询与服务 547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48

第一节 研究与推广 548

第二节 获奖项目 551

第二十四篇 文化 新闻 体育 555

第一章 文化 555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55

第二节 花鼓戏 杂技 558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60

第四节 电影 565

第五节 图书 566

第六节 文化管理 567

第二章 文物胜迹 568

第一节 文物 568

第二节 遗址 569

第三节 胜迹 570

第四节 重要文物单位 573

第五节 文物管理 575

第三章 新闻 576

第一节 广播 576

第二节 电视 577

第三节 报刊 通讯 577

第四章 体育 57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79

第二节 社会体育 580

第三节 竞技体育 582

第四节 场地设施 582

第一章 防治机构 587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87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 587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590

第二章 中西医疗 591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91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92

第三节 医疗设施 593

第四节 医疗制度 594

第一节 爱国卫生 596

第三章 卫生保健 596

第二节 疫病防治 59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02

第四章 医药 604

第一节 药材资源 604

第二节 加工制剂 604

第三节 药品购销 605

第四节 药政管理 605

第一节 用工形式 607

第二十六篇 社会保障 607

第一章 就业安置 607

第二节 就业培训 608

第三节 待业人员安置 608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609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09

第二章 劳动保护 611

第一节 安全生产 611

第二节 劳动卫生 611

第三章 工资福利 613

第一节 劳动工资 613

第二节 待业保险 613

第三节 退休 退职 613

第四章 优待抚恤 615

第一节 群众优待 615

第二节 国家抚恤 616

第三节 拥军优属活动 617

第一节 救灾 618

第五章 救灾 救济 618

第二节 救济 619

第三节 收容遣送 619

第六章 社会福利 621

第一节 孤老供养 621

第二节 弃婴孤儿抚育 622

第三节 福利生产 62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23

第七章 人民生活 62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24

第二十七篇 民俗 宗教 方言 625

第一章 风尚习俗 625

第一节 生产习俗 62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27

第三节 礼仪习俗 629

第四节 岁时节日 631

第五节 陋习 633

第一节 佛教 635

第二章 宗教 635

第二节 道教 636

第三节 天主教 636

第四节 基督教 637

第三章 方言 639

第一节 语音 639

第二节 词汇 656

第三节 语法例句 661

一、传记 663

第二十八篇 人物 663

二、人物简介 703

三、烈士英名录 710

四、客居异乡闻人录 722

附录 728

一、文献辑存 728

二、旧志序、跋选录 745

三、本届修志文选及编纂始末 747

后记 7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