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秭归县志
秭归县志

秭归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秭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0050259
  • 页数:581 页
图书介绍:
《秭归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卷一 行政区域 44

一 地理位置 44

二 建置沿革 44

三 行政区划 47

(一)明清时期区划 47

(二)中华民国时期区划 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 49

卷二 人口 60

一 人口变化 60

(一)自然增减 60

(二)机械变动 62

(二)姓氏 64

(一)区域分布 64

二 人口分布 64

(三)熊、屈二姓聚居点 65

三 人口构成 67

(一)民族构成 67

(二)性别构成 67

(三)年龄构成 67

(四)文化程度构成 70

(五)劳动人口构成 71

(六)残疾人口 74

四 人口控制 76

(一)婚姻状况 76

(二)家庭状况 78

(三)计划生育工作 80

(一)地质调查 82

一 地质 82

卷三 自然环境 82

(二)基础地质 83

(三)矿产地质 90

二 地貌 93

(一)地表形态 93

(二)山脉 93

三 气候 94

(一)气候特征 94

(二)气候要素 95

(三)气候分区 101

(四)灾害性天气 102

(五)物候 104

(六)天气谚语 104

(一)地表水 106

四 水文 106

(二)地下水 108

五 土壤 110

(一)土壤种类 110

(二)土壤分布 111

(三)土壤性质 111

(四)土壤肥力 112

六 植被 112

(一)阔叶林 113

(二)针叶林 113

(三)山地灌草丛 113

(四)竹林 114

(五)经济林 114

(二)矿产资源 115

(一)土地资源 115

七 自然资源 115

(六)农业植被 115

(三)水力资源 119

(四)生物资源 120

(五)风景资源 122

八 自然灾害 125

(一)岩崩、滑坡 125

(二)地震 128

(三)干旱 131

(四)暴雨、洪涝 134

(五)雹灾、风灾 137

(六)病、虫、兽害 140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 143

(一)私有制 143

卷四 农业 143

(二)公有制 146

二 生产条件 149

(一)劳动力 149

(二)生产工具 149

(三)耕地 151

(四)农田建设 152

三 水利 153

(一)水利建设 153

(二)水土保持 155

四 农业综合区划 156

(一)农业生产布局 156

(二)农业分区概述 158

五 粮油作物种植 162

(一)耕作制度 162

(二)品种改良 163

(三)施肥改土 165

(四)植物保护 166

(五)粮油产量 167

六 农林特产 168

(一)木本油料 168

(二)茶叶、烟叶 169

(三)蚕丝、蜂蜜 170

(四)中药材 170

(五)食用菌 171

(六)其他特产 171

七 柑桔 173

(一)栽培历史 173

(二)基地建设 174

(三)优良品种 174

(四)种植技术 175

八 林业 177

(一)森林分布 177

(二)山林权属 177

(三)营林护林 179

(四)森林采伐 185

九 畜牧业 186

(一)资源 186

(二)产量 188

(三)饲养 189

十 渔业 193

(一)水域 193

(二)江河捕捞 193

(三)养殖 194

(二)社员家庭副业 195

(一)集体副业 195

十一 副业 195

十二 农村经营管理 196

(一)四管一分 196

(二)经营服务 199

卷五 工业 200

一 采掘业 201

(一)采煤 201

(二)采金 204

(三)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开采 205

二 加工、制造业 206

(一)粮油加工 206

(二)食品、饮料、卷烟 206

(三)纺织、缝纫、皮革 208

(四)造纸、印刷 210

(五)建材、化工、陶瓷 211

(六)机械、造船 213

(七)工艺美术制品 214

(八)铁、竹、木器制品 214

三 电力工业 215

(一)电厂、电站建设 215

(二)电网建设 217

(三)电力生产 217

四 建筑业 219

(一)建筑队伍 219

(二)城乡房屋建设 220

五 乡镇企业 222

(一)经济形式 222

(三)产品结构 223

(二)产业结构 223

(四)企业管理 224

卷六 交通运输业 229

一 陆路交通 229

(一)乡道 229

(二)公路 230

(三)陆路运输 233

(四)车辆管理 234

二 水路交通 235

(一)航道 235

(二)水路运输 236

(三)港航监理 238

三 装卸搬运 239

(一)港口 239

(二)装卸 240

卷七 邮电通讯业 241

一 邮政 241

(一)包裹、信函 241

(二)邮储、汇兑 242

(三)邮发报刊 242

(四)邮件运输 243

(五)邮政设备 244

二 电信 244

(一)电报 244

(二)电话 244

(三)电信网路 245

(四)电信设备 247

卷八 商业 248

一 经济成分 248

(一)私营商业 248

(二)供销合作商业 249

(三)国营商业 251

二 市场 253

(一)城乡市场 253

(二)商品供求 255

三 国内商品购销 256

(一)粮油 256

(二)副食品 260

(三)纺织品 261

(四)百货及日用杂品 261

(五)药品、药材 262

(六)煤炭、石油 263

(七)五金、交电 264

(八)农业生产资料 265

(九)土特产品 266

(十)建筑材料 269

四 对外贸易 270

(一)粮油食品 270

(二)畜产品 270

(三)土产品 271

(四)丝绸品 271

(五)矿产品 271

五 物资供销 272

(一)钢材、木材 272

(二)机动车辆 273

(三)炸药雷管 273

六 饮食服务业 273

(一)河铺 273

(二)餐馆、旅社、招待所 274

(三)照相、理发、修理 274

(一)货币 276

卷九 金融业 276

一 清末、民国时期金融业 276

(二)民间信用 278

(三)合作金融 279

(四)银行 279

(五)债券 280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金融业 281

(一)金融机构 281

(二)货币流通 282

(三)存款 285

(四)放款 287

(五)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290

(六)结算 292

(七)农村信用合作业务 293

(十)代理财政 294

(八)金银收兑、配售 294

(九)保险 294

卷十 工商行政管理 297

一 市场管理 297

(一)市场检查 297

(二)企业登记 298

(三)经济合同管理 299

(四)商标广告管理 299

二 物价管理 300

(一)物价政策 300

(二)成本调查 301

(三)商品价格 302

(四)物价监督 305

(一)计量检验 306

三 计量管理 306

(二)计量宣传 307

卷十一 财政 308

一 清朝末期财政 308

二 中华民国时期财政 309

(一)财政收入 309

(二)财政支出 312

(三)财政管理 313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财政 313

(一)财政收入 313

(二)财政支出 318

(三)财政管理 320

一 科技队伍 323

(一)科技人员 323

卷十二 科学技术 323

(二)协会、学会 324

二 科学研究 325

(一)科研单位 325

(二)科研项目 326

(三)科研成果 327

(四)科研设备、经费 327

三 科技普及 328

(一)知识传授 328

(二)技术推广 329

(三)咨询服务 333

卷十三 文化艺术 334

一 文学 334

(一)创作作品 334

(二)民间文学 336

(三)骚坛诗社 337

二 艺术 340

(一)音乐 340

(二)舞蹈 347

(三)工艺美术 348

(四)摄影、绘画、书法 349

(五)戏剧 349

(六)表演团体 350

三 群众文化 351

(一)机构 351

(二)活动 351

四 电影放映发行 352

(一)放映发行 352

(一)书店 353

五 书店、图书馆、纪念馆 353

(二)放映场所 353

(二)图书馆 354

(三)纪念馆 355

六 文物古迹 355

(一)屈原祠 355

(二)屈原故里牌坊 356

(三)屈原诞生地 357

(四)古文化遗址 358

(五)古城垣 359

(六)寺庙塔碑 360

(七)古墓葬、岩棺葬 360

(八)沿江石刻 361

(九)古器具 361

七 档案 362

(一)馆藏 362

(十)革命遗物 362

(二)编研 363

(三)利用 363

卷十四 教育 364

一 清朝末期教育 365

(一)私塾 365

(二)州学 365

(三)小学堂 366

二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 366

(一)私塾 366

(二)学前教育 366

(三)学校教育 366

(四)教师 370

(五)教育经费 371

(一)学前教育 372

(二)小学教育 372

(六)教育研究 372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 372

(三)中学教育 375

(四)中等专业教育 377

(五)成人教育 379

(六)教师 381

(七)教育经费 384

(八)教学研究 386

(九)校舍、设备 386

(十)管理机构 387

卷十五 新闻 388

一 报刊 388

(一)报纸 388

(二)刊物 389

(三)通讯报道 390

二 广播 390

(一)站、台 390

(二)线路、设备 391

(三)广播宣传 391

三 电视 391

卷十六 卫生 393

一 医疗 394

(一)医疗网点 394

(二)医疗设备 396

(三)医疗技术 396

(四)医疗制度 397

二 防疫 398

(一)传染病防治 398

(二)地方病防治 400

(三)职业病防治 401

(四)“四病”防治 402

三 爱国卫生运动 402

四 妇幼保健 403

(一)新法接生 403

(二)妇科病防治 403

(三)儿童保健 404

五 医药 404

(一)药品供应 404

(二)制剂、验方 404

(三)药政、药检 404

卷十七 体育 406

一 群众体育 406

(一)职工体育 406

(三)学校体育 407

(二)农民体育 407

(四)体育团体 408

(五)体育设施 408

二 竞赛活动 408

(一)承办地区比赛 408

(二)县内竞赛 409

(三)运动成绩 409

卷十八 方言习俗 413

一 方言 413

(一)语音 413

(二)语汇 414

(三)语法 423

二 习俗 424

(一)生产习俗 424

(二)生活习俗 425

(三)行为习俗 426

(四)禁忌迷信 430

(五)宗教信仰 430

(六)族规家法 433

卷十九 政权政协 434

一 政权机关 434

(一)归州州署 434

(二)秭归县政府 435

(三)秭归县参议会 436

(四)秭归县司法处 436

(五)秭归县人民代表大会 437

(六)秭归县人民政府 442

(七)秭归县人民法院 446

(八)秭归县人民检察院 446

(二)县政协会议 447

(一)政协秭归县委员会 447

二 政协组织 447

(三)县政协工作 448

卷二十 司法 450

一 清朝末期司法 450

二 中华民国时期司法 451

(一)警察、监狱 451

(二)审判 451

(三)司法行政 452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司法 453

(一)公安 453

(二)检察 456

(三)审判 458

(四)司法行政 459

(一)州、县武装及体制 461

一 清末、民国时期军事 461

卷二十一 军事 461

(二)军事训练 462

(三)兵役 462

(四)战事 463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事 467

(一)体制 467

(二)兵役 468

(三)训练 469

(四)勤务 470

卷二十二 民政 472

一 清末、民国时期民政 472

(一)育婴堂 472

(二)抚恤安置 472

(四)赈济灾荒 473

(三)战时救济 473

(五)军需供应 474

(六)军事运输 474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民政 475

(一)优抚安置 475

(二)救济救灾 476

(三)社会福利事业 478

(四)婚姻登记 479

(五)土地管理 479

卷二十三 劳动人事 480

一 劳动管理 480

(一)劳动就业 480

(二)劳力管理 482

(三)劳动工资 482

(四)劳动保险 483

(五)劳动保护 484

二 人事管理 484

(一)行政干部管理 484

(二)科技干部管理 486

卷二十四 政党社团 487

一 中国国民党秭归地方组织 487

(一)国民党秭归县党部筹备处 487

(二)国民党秭归县党部 487

附: 488

三青团秭归分团部 488

青年党秭归县党部 489

二 中国共产党秭归地方组织 489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地方组织 489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组织 490

(三)中共秭归县委员会 491

(四)中共秭归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506

三 社会团体 508

(一)工人团体 508

(二)农民团体 511

(三)工商业团体 512

(四)妇女团体 513

(五)青、少年团体 514

(六)帮会 516

卷二十五 人物 518

一 人物传 518

二 人物录 529

三 人物表 533

(一)烈士表 533

(二)抗日殉国志士表 539

(三)为秭归献身的客籍工作人员表 544

四 群英谱 546

(一)省级及其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546

(二)省及其以上授予荣誉称号者 548

(三)新滩滑坡枪险救灾立功受奖人员 550

附录 552

一 历代题咏秭归诗歌选 552

二 秭归屈原祠、墓碑文选 562

三 明、清《归州志》序跋选 566

四 民国时期秭归专史序选 571

五 历代旧志简介 573

六 古归国探源 576

七 《秭归县志》部门志备考 578

八 《秭归县志》编纂始末 5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