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  1988年-1992年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  1988年-1992年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 1988年-1992年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克丽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4612278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 1988年-1992年》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侵蚀环境 1

一、自然环境 1

二、人文环境 9

第二节 侵蚀特征 12

一、侵蚀强度大 12

二、侵蚀类型复杂 13

三、发生强烈侵蚀的时间集中 15

四、发生强烈侵蚀的地区集中 17

五、现代侵蚀是古代侵蚀的延续和发展 19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地区的暴雨径流与河道输沙 23

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暴雨特征 23

一、暴雨与天气背景 23

二、典型流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23

三、黄河中下游暴雨特征分析 25

第二节 暴雨、产流数学模型 29

一、径流泥沙特征 29

二、大理河产流计算模型 29

三、皇甫川暴雨径流模拟 34

第三节 小流域输沙率计算 41

一、相关分析法 41

二、线性离散系统输沙模型 42

三、计算实例 43

四、模拟结果分析 44

第四节 降雨、径流、输沙量的相互关系 45

一、模拟优选方法的步骤 46

二、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的关系 47

三、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的关系 50

结语 53

第三章 黄河中游侵蚀产沙、粗泥沙来源及泥沙输移 55

第一节 侵蚀产沙类型、强度及产沙模型 55

一、侵蚀产沙类型与方式 55

二、侵蚀产沙量的测算 58

三、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 63

第二节 粗泥沙的来源及分布 67

一、粗泥沙概念和产沙地层 67

二、粗泥沙来源及分布 71

三、基岩产沙量估算 75

第三节 泥沙输移规律 79

一、泥沙输移比概念 79

二、影响泥沙输移比的环境因素 80

三、泥沙输移比的判断标志 82

四、泥沙输移比的区域分异 84

结语 89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 91

第一节 自然侵蚀和人类加速侵蚀的演变 91

一、自然侵蚀的发生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 91

二、近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及自然侵蚀和人类加速侵蚀的演变 97

三、人类加速侵蚀的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 99

第二节 子午岭林区自然侵蚀和人类加速侵蚀剖析 102

一、子午岭林区植被恢复前后土壤侵蚀的演变特征 102

二、人为破坏植被加速侵蚀的定位观测研究 108

三、林、草地与开垦地土壤侵蚀过程人工降雨试验研究 114

四、生态环境演变和土壤侵蚀机理 117

第三节 现代人类开荒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121

一、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22

二、开荒的时、空特点 122

三、开荒的综合分区及区域特征 127

四、开荒与侵蚀的关系及整治对策 132

第四节 典型区人类耕垦加速侵蚀的定理评价 136

一、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分析评价 136

二、典型小流域观测资料分析评价 141

三、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植被覆盖率与侵蚀产沙关系 144

结语 146

第五章 黄河中游大型煤田开发对侵蚀和产沙影响的研究 149

第一节 煤田开发概况及自然特点 152

一、煤田概况 152

二、矿区自然环境特点 153

第二节 煤田开发对侵蚀和产沙的影响 153

一、对侵蚀的影响 153

二、对产沙的影响 162

第三节 煤田开发对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预测 169

一、煤田开发现状对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169

二、煤田开发对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预测 174

结语 177

第六章 黄河流域的水利水土保持与水沙环境变化 179

第一节 多沙粗沙区农村经济概况 179

一、人口和土地利用 179

二、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 182

第二节 多沙地区的暴雨、径流、泥沙特征 186

一、暴雨特征 186

二、径流特性 187

三、泥沙特征 191

四、侵蚀产沙特征 192

第三节 水利水土保持和水沙变化 195

一、水利和水土保持治理现状 195

二、水土保持工程拦沙机理 200

三、水沙变化与水利水土保持 215

第四节 水利水保措施减沙现状和趋势预估 220

一、水利水保减沙要状 220

二、水利水保措施减沙趋势预估 226

结语 230

第七章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环境治理对策 232

第一节 土壤侵蚀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232

一、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 232

二、黄土高原的人口、耕地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发展演变 236

三、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可能性与环境治理 239

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240

一、水土保持与发展农林牧副相结合 240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 2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