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福愉,黄芬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3117336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目录

第一章 Mg2+通过影响膜脂物理状态调节线粒体H+-ATP酶的构象与活性 1

第一节 磷脂对线粒体H+-ATP酶的活性恢复是必需的 1

第二节 Mg2+对重建H+-ATP酶脂酶体的磷脂物理状态的影响 3

第三节 Mg2+通过影响膜脂的物理状态诱导H+-ATP酶呈现适合的构象 7

第四节 Mg2+促进线粒体H+-ATP酶重建作用的机理 11

第五节 二价金属离子调节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生物体内调节膜蛋白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13

第二章 跨膜Ca2+浓度梯度与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18

第一节 细胞内Ca2+分布与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 19

第二节 跨膜Ca2+浓度梯度与腺苷酸环化酶活力及构象 21

第三节 跨膜Ca2+浓度梯度与肌质网Ca2+-ATP酶活力及构象 27

第四节 结语 39

第一节 Mg2+在维持类囊体膜的结构中的作用 46

第三章 Mg2+对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46

第二节 Mg2+对激发能在PSⅠ—PSⅡ之间分配的调节作用 47

第三节 Mg2+诱导激发能在PSⅡ光合单位之间的迁移 49

第四节 Mg2+对光合电子传递的作用 50

第五节 Mg2+诱导外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在膜上的横向迁移 51

第六节 Mg2+诱导外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在膜上迁移的一些特性 52

第七节 Mg2+在保护和维持光合膜的功能中的作用 54

第八节 结语 55

第四章 叶绿体类囊体膜脂及叶绿素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60

第一节 叶绿体类囊体膜的超分子结构 60

第二节 叶绿体类囊体膜脂种类以及在不同膜区的分布 61

第三节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种类及其在膜上的分布 65

第四节 叶绿体类囊体膜脂与叶绿素蛋白的相互作用 74

第一节 莱氏衣原体膜脂及膜上Mg2+-ATP酶分子性质的研究 87

第五章 支原体膜脂及膜蛋白的分子性质 87

第二节 猪肺炎支原体膜脂及膜蛋白与致病性的关系 99

第六章 膜脂多型性的研究现状 110

第一节 膜脂多型性的类型与产生条件 111

第二节 研究脂多型性的技术 117

第三节 膜蛋白对脂多型性的影响 127

第四节 膜脂多型性的生物学意义 132

第七章 非双层结构形成的倾向性调节线粒体还原型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H+-ATP酶的活性 138

第一节 影响非双层结构倾向性的因素 139

第二节 非双层结构与非双层结构倾向性 142

第三节 非双层结构倾向性的生理意义 143

第四节 非双层结构倾向性与线粒体H+-ATP酶或还原型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 144

第一节 配体与受体、配体与脂的相互作用 156

第八章 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与脂的多型性 156

第二节 重组膜中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与膜脂的多型性 160

第三节 天然膜中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与膜脂的多型性 163

第九章 生物膜脂质交叉双层结构与生理功能 172

第一节 膜脂质交叉双层结构 172

第二节 影响膜脂形成交叉双层结构的因素 177

第三节 膜脂交叉双层结构对生物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80

第四节 膜脂交叉双层结构对膜蛋白生理功能的影响 181

第十章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与线粒体蛋白质的运输 187

第一节 线粒体的结构 187

第二节 蛋白质跨线粒体膜的转运 189

第三节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的跨膜转运 194

第四节 细胞色素c的折叠与“moltenglobule”态 197

第五节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的折叠状态与其跨膜转运的相关性 200

第十一章 红细胞老化过程中膜脂、膜蛋白的变化 221

第一节 老化红细胞的分离 221

第二节 老化红细胞的理化性质 222

第三节 红细胞老化的机制 229

第四节 老化红细胞膜表面变化与消亡 233

第十二章 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与溶血病 239

第一节 红细胞骨架蛋白的组分 239

第二节 骨架蛋白的组装 240

第三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spherocytosis,HS)红细胞膜病变 242

第四节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elliptocytosis,HE)红细胞膜病变 245

第五节 遗传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ovalocytosis)膜蛋白的缺陷 246

第一节 棕榈酸结合蛋白 250

第十三章 含脂膜蛋白与疾病 250

第二节 豆蔻酸结合蛋白 252

第三节 异戊二烯类的结合蛋白 255

第四节 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 258

第五节 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与疾病 265

第十四章 PE脂质体及其在靶向药物释放基因转移及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274

第一节 PE的物理化学性质 274

第二节 PE脂质体 276

第三节 PE脂质体在药物靶向释放中的应用 278

第十五章 用体内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鉴定水稻的抗冷性* 289

第一节 鉴定方法提出的背景 289

第二节 体内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原理 290

第三节 材料与方法 291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292

第五节 结语 297

第十六章 低温影响线粒体膜与水稻抗冷性鉴定方法的探索 300

第一节 抗冷与不抗冷玉米经低温处理后线粒体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301

第二节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经低温处理后线粒体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303

第三节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线粒体膜脂流动性的比较 305

第四节 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幼芽低温处理后ATP含量的变化 308

第十七章 从低温逆境中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到抗寒剂的研制 317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冷稳定性与植物抗寒性密切关系的揭示与证实 317

第二节 研究膜冷稳定性的分子机制的不同实验结果及观点 321

第三节 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与膜冷稳定性的关系 323

第四节 从筛选的稳定膜的物质中研制抗寒剂 326

第五节 抗寒剂作用机理的进一步分析:对稳定膜脂和膜蛋白相互关系的作用 329

第十八章 研究膜脂、膜蛋白的生物物理方法 343

第一节 小角X射线衍射及中子衍射 345

第二节 圆二色光谱 352

第三节 红外和拉曼光谱 359

第四节 核磁共振 367

第五节 激光微束技术及其在基因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378

第十九章 膜蛋白的二维结晶化 391

第一节 膜蛋白晶体的类型 391

第二节 膜蛋白的二维结晶化 394

第三节 膜蛋白二维晶体形成的机制及条件 397

第四节 电镜观察及三维重构电镜 400

名词索引 4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