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金湖县志
金湖县志

金湖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振宝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14012502
  • 页数:789 页
图书介绍:
《金湖县志》目录
标签:县志 主编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50

第一章 沿革 50

第一节 建县前隶属关系 50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51

第二节 建县后沿革 52

第二节 勘界 53

第一节 位置 53

第二章 县域 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54

第三节 建国以后行政区划 56

第四章 县城 61

第一节 城区范围 61

第二节 设施概貌 61

第一章 地质 65

第一节 地层 6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5

第二节 岩浆岩 66

第三节 构造 66

第四节 矿藏 67

第五节 工程地质 68

第二章 地貌 69

第一节 垄岗 69

第二节 平原 69

第三节 湖沼滩地 69

第一节 气候 70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70

第二节 物候 75

第四章 地表水与地下水 77

第一节 地表水 78

第二节 地下水 80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81

第一节 土壤 81

第二节 植被 84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 85

第一节 野生动物资源 85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8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86

第一节 灾害类型 86

第二节 自然灾害录 88

第三编 人口 97

第一章 人口规模 97

第一节 人口总量 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8

第三节 人口变动 99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3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03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05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06

第四节 行业与职业构成 107

第五节 民族 婚姻 108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08

第一节 概况 108

第三节 晚婚晚育 109

第二节 节育绝育 109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10

第五节 奖惩措施 110

第四编 乡镇 112

第一章 西南丘岗区 112

第一节 黎城乡 112

第二节 戴楼乡 112

第三节 官塘乡 113

第四节 金南乡 114

第五节 金沟乡 115

第六节 卞塘乡 116

第二章 东南圩田区 117

第一节 闵桥乡 117

第二节 横桥乡 118

第三节 塔集乡 118

第四节 夹沟乡 119

第五节 淮建乡 120

第六节 银集乡 120

第三章 东北滩田区 121

第一节 涂沟乡 121

第二节 唐港乡 122

第四节 前锋乡 123

第三节 白马湖乡 123

第五节 淮胜乡 124

第四章 西北平田区 125

第一节 吕良乡 125

第二节 新农乡 126

第三节 陈桥乡 126

第四节 金北乡 127

第一节 发展速度 129

第五编 综合经济 129

第一章 经济概况 129

第二节 国民收入 132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 133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35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3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38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构成 13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41

第三章 经济管理 141

第二节 工商管理 144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48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156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5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57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60

第三节 渔民生活 162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6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64

第六编 农业 164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166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68

第四产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3

第二章 耕地 区划 劳动力 174

第一节 耕地 174

第二节 区划 175

第三节 劳动力 177

第三章 农技农艺 178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78

第二节 品种 179

第三节 作物栽培 181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84

第五节 肥料使用 187

第四章 农作机具 189

第一节 农机具使用 189

第二节 家机具管理 196

第五章 作物产量 19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9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02

第一节 机构 203

第六章 机构 场圃 203

第二节 省属场圃 205

第三节 县属场圃 209

第七编 林牧副业 212

第一章 林业 212

第一节 林木 212

第二节 蚕桑 217

第三节 果树 竹子 220

第一节 品种 222

第二章 畜牧业 222

第二节 繁殖 223

第三节 饲养 224

第四节 疫病 231

第三章 副业 233

第一节 蔬菜 233

第二节 编织 234

第三节 小宗种植与养蜂 235

第一节 国营林牧场 237

第四章 林牧场站 237

第二节 指导机构 239

第八编 水产 241

第一章 水产资源 241

第一节 水面资源 241

第二节 鱼贝 虾蟹 242

第三节 水生植物 244

第二章 水产捕捞 244

第一节 淡水捕捞 244

第一节 苗种培育 247

第二节 海洋捕捞 247

第三章 淡水养殖 247

第二节 成鱼养殖 248

第三节 河蚌育蛛 250

第四节 鱼病防治 251

第四章 水生植物栽植与利用 252

第一节 挺水类植物 252

第二节 浮叶类植物 253

第一节 购销 254

第五章 水产品购销与加工 254

第二节 保鲜与加工 256

第六章 渔民与渔政 256

第一节 渔民 256

第二节 渔政 257

第九编 水利 260

第一章 河道 260

第一节 县际河道 260

第二节 县内河道 263

第一节 淮河入江水道圩堤 267

第二章 圩堤 267

第二节 高邮湖周边圩堤 270

第三节 宝应湖周边圩堤 271

第四节 白马湖周边圩堤 272

第三章 闸洞 水库 塘坝 274

第一节 闸洞 274

第二节 水库 278

第四章 农田水利 279

第一节 沟渠 279

第三节 塘坝 279

第二节 配套建筑物 283

第三节 机电排灌站 284

第四节 平整土地 286

第五章 防汛防旱 287

第一节 防汛防旱机构 287

第二节 防汛防旱物资 287

第三节 重大防汛防旱活动 288

第六章 土石方 经费 290

第一节 土石方 290

第二节 经费 291

第七章 水利管理 2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3

第三节 综合经营 293

第二节 设施管理 295

第十编 工业 298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98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98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299

第四节 经济联合体 301

第三节 私营及个体工业 301

第二章 电力工业 302

第一节 发电 303

第二节 供电 305

第三节 用电 309

第三章 机械、建材工业 313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13

第二节 建材工业 315

第一节 粮油加工 317

第四章 食品工业 317

第二节 副食品加工 318

第三节 酿造 318

第五章 化学工业 319

第一节 医药 化工 319

第二节 塑料制品 320

第六章 纺织 造纸 印刷 321

第一节 纺织 321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322

第三节 其他工业 323

第十一编 交通邮电 326

第一章 交通设施 326

第一节 陆路设施 326

第二节 水路设施 329

第三节 运输工具 331

第二章 运输业务 333

第一节 公路运输 333

第二节 水路运输 334

第三节 搬运装卸 336

第三节 航道管理 337

第二节 车辆管理 337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37

第一节 公路管理 337

第四节 渡口管理 338

第五节 船舶管理 338

第四章 邮政 338

第一节 机构 338

第二节 业务 339

第三节 邮件运转 341

第五章 电信 342

第一节 电报 342

第二节 电话 343

第十二编 商业 346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346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 346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47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48

第四节 主要经营公司 349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销 352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52

第二节 农副产品及废品收购 358

第三节 生活消费品供销 361

第三章 对外贸易 366

第一节 经营概况 366

第二节 商品出口国别和地区 367

第四章 集市贸易 368

第一节 集市和集期 368

第一节 饮食业 369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369

第二节 集市贸易服务所 369

第二节 服务业 370

第三十编 粮油经营 371

第一章 粮食市场 371

第一节 抗战前的粮食市场 371

第二节 建立根据地后的粮食市场 372

第三节 建国后的粮食市场 372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73

第一节 统购统销 373

第二节 城镇供应 377

第三节 粮油统购统销价格 379

第三章 粮油储运 380

第一节 储存 380

第二节 调拨运输 382

第四章 粮油饲料加工 383

第一节 粮油加工业务 383

第二节 饲料生产 384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86

第一节 街道 桥梁 386

第十四编 城乡建设 386

第二节 公用建筑 387

第三节 住宅建设 388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389

第五节 环卫设施 390

第六节 城区绿化 390

第七节 路灯 39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90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90

第三节 农村饮用水 391

第二节 农民住宅 391

第一节 队伍及设备 392

第三章 建筑业 392

第二节 建筑技术 393

第三节 建筑管理 395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96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96

第二节 房屋普查 396

第三节 土地征用管理 397

第一节 废水污染及其治理 39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98

第二节 废气污染及其治理 400

第三节 废渣污染及其治理 400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治理 400

第十五编 财税金融 402

第一章 财政 40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02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03

第三节 财政管理 408

第二章 税务 410

第一节 机构 410

第四节 财政监督 410

第二节 农业税收 411

第三节 工商各税 413

第四节 其他税收 416

第三章 金融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第五节 稽征管理 418

第二节 货币 419

第三节 存款 421

第四节 贷款 423

第五节 保险 426

第十六编 政党社团 42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27

第一节 建县前的党组织 427

第二节 中共金湖县委员会 431

第三节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和历届县委决策纪略 435

第四节 党务工作 44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三青团地方组织 444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组织 444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445

第三章 社会团体 445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45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446

第三节 妇女团体 448

第四节 农民团体 449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450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450

第十七编 政权政协 451

第一章 建县前的行政机构 451

第一节 民国基层行政机构 451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政府 452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453

第一节 历次普选 45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55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457

第一节 县级机构设置 458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458

第三节 历届政府施政纪略 463

第二节 基层政权机构 463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466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466

第二节 政协常设机构 467

第三节 参政议政纪略 468

第二节 征兵制 47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472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472

第一节 募兵制 472

第一章 兵役制 472

第十八编 军事 472

第二章 驻军 473

第一节 清代驻军 4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473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474

第三章 地方武装建制 475

第一节 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47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地方武装机构 477

第四章 兵事 478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兵事 47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事 479

第五章 民兵 485

第一节 组建 485

第二节 训练 486

第三节 活动 487

第一节 建国前的治安 490

第一章 治安 490

第十九编 治安司法 49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治安 492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94

第四节 消防 494

第五节 看押收审 494

第二章 检察 495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9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9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96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9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96

第三章 审判 497

第一节 审判制度 49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9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9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9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98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98

第二节 人民调解 498

第三节 律师 499

第四节 公证 499

第一节 拥军支前 502

第二十编 民政 502

第一章 拥军优属 502

第二节 烈士褒扬 503

第三节 优抚 504

第四节 安置 506

第二章 救济 507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07

第二节 困难救济 508

第三节 生产性扶贫 511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12

第一节 五保供养 512

第三节 收容遣送 513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513

第二节 福利企业 513

第四章 婚姻登记、殡葬与地名管理 515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515

第二节 殡葬管理 515

第三节 地名管理 516

第五章 信访 侨务 517

第一节 信访机构 517

第二节 信访工作 517

第三节 侨务 518

第二章 文艺表演团体 519

第二十一编 干部职工管理 520

第一章 干部管理 520

第一节 编制 520

第二节 来源 521

第三节 构成 522

第四节 任免调配 524

第二章 职工管理 525

第五节 奖惩 525

第一节 职工队伍 525

第二节 用工制度 527

第三节 安置与调配 528

第四节 职工培训 529

第五节 劳动保护 530

第六节 奖惩 532

第三章 精简 安置 533

第一节 干部精简与安置 533

第二节 职工精简与安置 533

第三节 城镇居民、知青精简与安置 534

第四章 退职 退休 离休 534

第一节 退职 534

第二节 退休 534

第三节 离休 535

第五章 工资 福利 待遇 536

第一节 工资 536

第二节 福利 539

第三节 病伤丧待遇 541

第二十二编 文化 543

第一节 文化馆(站) 543

第二节 图书馆 544

第三节 档案馆 545

第四节 书店 545

第五节 电影公司 影剧院 546

第一节 专业剧团 549

第二节 业余剧团 550

第三节 业余文艺宣传队 552

第三章 文学艺术 552

第一节 诗文 戏曲 552

第二节 书画 摄影 剪纸 55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558

第四章 文物古迹 568

第一节 古代遗址与文物 568

第二节 近现代遗址与文物 571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书报 572

第一节 广播 572

第二节 电视转播 573

第三节 著述 574

第四节 报纸 报道 575

第二十三编 教育 578

第一章 幼儿教育 578

第一节 事业概况 578

第二节 主要幼儿园 580

第二章 小学教育 581

第一节 事业概况 581

第二节 主要小学 584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 586

第一节 事业概况 586

第二节 主要中学 589

第四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91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 591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593

第五章 高等教育 594

第一节 高师函授 594

第二节 广播电视大学 594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95

第六章 成人教育 59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59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9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97

第七章 教师 597

第二节 教师进修 59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01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学校设施 602

第一节 教育经费 602

第二节 学校设施 605

第二十四编 卫生 608

第一章 卫生机构 608

第一节 县属卫生机构 608

第二节 区、乡(镇)卫生机构 609

第一节 医疗队伍 610

第二章 医疗队伍、技术与设备 610

第二节 医疗技术 611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12

第三章 卫生防疫与爱国卫生运动 613

第一节 卫生防疫 613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617

第四章 妇幼保健 619

第一节 新法接生 619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619

第二节 妇女卫生和妇女病查治 62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20

第五章 中医 621

第一节 沿革 621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 622

第六章 医疗制度 623

第一节 公费医疗 623

第二节 合作医疗 623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25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25

第七章 卫生行政管理 625

第二十五编 体育 628

第一章 社会体育 628

第一节 职工体育 628

第二节 农民体育 629

第三节 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 630

第二章 学校体育 631

第一节 幼儿体育 631

第二节 小学体育 631

第三节 中学体育 632

第四节 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633

第三章 体育竞赛 634

第一节 竞赛项目与活动制度 634

第二节 竞赛成绩 636

第四章 体育队伍、设施与经费 640

第一节 体育队伍 640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41

第三节 体育经费 641

第一章 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644

第一节 科研机构 644

第二十六编 科技 644

第二节 学术团体 64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47

第一节 人员分布 647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 648

第二节 技术培训 649

第三节 科技情报 649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49

第三章 科普工作 649

第四节 咨询服务 650

第五节 四级农科网 650

第四章 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 651

第一节 农副业技术推广 651

第二节 工业技术革新 652

第三节 获奖科技成果 652

第五章 观测预报与沼气利用 654

第一节 地震测报 654

第二节 气象测报 654

第三节 水文测报 655

第四节 沼气利用 656

第二十七编 方言 660

第一章 语音 660

第一节 声韵调 660

第二节 二字连续变调 661

第三节 声韵配合关系 661

第四节 音节 662

第五节 同音字 668

第六节 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682

第七节 两片语音的特点和差异 685

第二章 词汇 685

第一节 天文时令词汇 685

第二节 亲属称谓词汇 687

第三节 植物动物词汇 687

第四节 日常生活词汇 689

第三章 语法 691

第一节 词法 691

第四章 标音举例 692

第一节 熟语 692

第二节 句法 692

第二节 歌谣 693

第三节 短文 695

第二十八编 社会 697

第一章 姓氏 宗族 697

第一节 姓氏 697

第二节 宗族 699

第二章 宗教 700

第一节 佛教 700

第三节 基督教 701

第二节 道教 701

第三章 会道门 702

第一节 红三教 702

第二节 同善社 702

第三节 小刀会 702

第四节 天仙道 703

第五节 一贯道 703

第四章 风尚习俗 703

第一节 传统节令 703

第三节 庙会 集场 706

第二节 新兴节庆 706

第四节 生活生产习俗 707

第五节 礼仪习俗 713

第六节 道德风尚 717

第五章 民间歌谣 718

第一节 劳动歌 718

第二节 时政歌 720

第六章 传闻轶事 721

第一节 神话传说 721

第三节 生活歌 722

第四节 情歌 723

第二节 名人轶事 726

第二十九编 人物 729

第一章 人物传 729

第二章 革命烈士表 744

第三章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录 772

附录 775

重要文告辑存 775

《金湖县志》编纂始末 786

《金湖县志》编纂、审定单位及人员名单 7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