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爱弥尔·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8032777
  • 页数:627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鬼谷子下一篇:美学辞典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目录

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1

1 本书的首要主题: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简单的宗教,用以确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发现和解释这些形式 1

2 研究次题:思想和范畴之基本观念的起源——认为其起源是宗教的亦即社会的之根由——对知识理论的重新阐述 10

第一卷 先导问题 27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27

宗教之初步定义的用途;寻求这个定义的方法——为何应该首先检验常见的定义 27

1 宗教被定义为超自然的和神秘的——批判:神秘的观念并不是原始的 29

2 宗教被定义为是与神或精神存在之观念有关的——自然神论的宗教——不包含神性观念的无神宗教中的仪式 34

3 寻求确凿的定义——信仰与仪式的区别——信仰的定义——首要特征:事物被划分成神圣的与凡俗的——这个定义的明显特征——与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定义——宗教的定义 41

4 使巫术与宗教相区别的另一必要特征——教会的观念——个体主义宗教排斥教会观念吗? 49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60

I 泛灵论 60

泛灵论与自然崇拜的区别 60

1 泛灵论的三个论题:灵魂观念的起源;精灵观念的形成;精灵膜拜向自然膜拜的转变 61

2 对第一个论题的批判——灵魂观念与互体观念的区别——梦不能说明灵魂观念 68

3 对第二个论题的批判——死亡无法解释灵魂向精灵的转变——对死者灵魂的膜拜并不是原始的 74

4 对第三个论题的批判——拟人的天性——斯宾塞的批判;对这一点的保留意见——对据说可以证明这种天性的事实的验证——灵魂与自然精灵的区别——宗教拟人论也不是原始的 79

5 结论——泛灵论把宗教还原成了一种幻觉系统 84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91

Ⅱ 自然崇拜 91

理论史 91

1 评述马克斯·缪勒的自然崇拜说 93

2 如果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然力,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它是如何维系自身的,因为它是通过谬误的方式来表达自然力的——对宗教与神话作出的虚假区别 100

3 自然崇拜不能解释事物的圣俗之分 105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113

问题史——处理它的方法 113

1 图腾制度问题简史 114

2 我们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来研究澳洲图腾制度的原因——源自美洲的各种事实将会占据怎样的地位 119

第二卷 基本信仰 131

第一章 图腾信仰 131

作为名字和标记的图腾 131

1 氏族的定义——图腾作为氏族的名字——充当图腾的事物的性质——获得图腾的方式——胞族的图腾;姻族的图腾 132

2 图腾作为标记——雕刻在物体上的图腾图案;身体上的文身或图案 141

3 图腾标记的神圣性——储灵珈——纳屯架——旺宁架——图腾标记的习俗性质 146

第二章 图腾信仰(续) 169

图腾动物与人 169

1 图腾动物的神圣性——食用、宰杀图腾动物和采摘图腾植物的禁忌——对这些禁忌的各种变通——接触禁忌——动物的神圣性质不如标记那样显著 169

2 人——人与图腾动物或图腾植物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各种神话解释——在诸如血、毛发等有机体的某些部分中,人的神圣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性质是如何随性别和年龄而异的——图腾制度不是植物崇拜或动物崇拜 174

第三章 图腾信仰(续) 188

图腾的宇宙论体系与类的观念 188

1 事物被划归氏族、胞族和姻族 188

2 类别观念的起源:事物的最早分类形式取自于社会——万物有别的感觉与类别观念之间的区别——类别观念为何源于社会 192

3 这些分类的宗教意涵:划归氏族的所有事物都分有图腾的属性及其神圣性——图腾制度的宇宙论体系——图腾制度作为部落宗教 195

第四章 图腾信仰(终) 209

个体图腾与性别图腾 209

1 作为名称的个体图腾;它的神圣性——个体图腾作为人格标记——人与其个体图腾之间的纽带——与集体图睛的关系 209

2 性别群体的图腾——集体图腾与个体图腾之间的类同与差异——它们的部落性质 216

第五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 225

对以往学说的批判检验 225

1 有关图腾制度导源于先前宗教的理论:源于祖先膜拜(维尔肯与泰勒);源于自然膜拜(杰文斯)——对上述理论的批判 226

2 有关集体图腾导源于个体图腾的理论——这些理论把集体图腾的起源归结为个体图腾(弗雷泽、博厄斯、希尔·托特)——这些假设是站不住脚的——证明集体图腾具有的先在性理由 230

3 弗雷泽的最新理论:“怀孕性的”与地方性的图腾制度——该理论所依据的是未经证明的问题——否认了图腾的宗教性质——地方图腾不是原始的 237

4 兰的理论:图腾只是个名字——由此出发来解释图腾仪轨的宗教性质会遇到各种难题 241

5 所有这些理论,都不过是假定了其他宗教观念先于图腾制度而对图腾制度加以解释的 243

图腾本原或曼纳的观念,以及力的观念 252

1 图腾力或图腾本原的观念——它是无所不在的——其性质既是物质的,又是道德的 252

第六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续) 252

2 其他低等社会中的类似概念——萨摩亚入的神、苏人的瓦坎、易洛魁入的奥伦达、美拉尼西亚人的曼纳——这些观念与图腾制度的关系——阿兰达人的阿兰酷达 255

3 相对于各种不同的神秘人格来说,非人格的力具有逻辑优先地位——倾向于承认这种优先地位的最新理论 263

4 宗教力的观念是一般的力的观念的原型 267

第七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终) 275

图腾本原或曼纳观念的起源 275

1 图腾的本原即是氏族,但却是被用更加经验的形式来构想的 275

2 社会易于唤起神圣感和神明感的一般原因——社会作为强制性的道德力量;道德权威的观念——社会作为导致个体超越自身的力量——能够证明社会创造神圣的各种事实 276

3 澳洲诸社会的特定原因——这些社会的生活交替经过分散与集中两个阶段——集中时期所出现的盛大的集体欢腾场面——各种实例——宗教观念是如何在这种欢腾中产生的集体力量为何被构想为图腾的形式:氏族的标记就是图腾——对主要图腾信仰的解释 285

4 宗教不是恐惧的产物——它表达了某种实在之物——其本质是观念论——这种观念论是集体心态的普遍特征——对涉及其主体的宗教力量之外部特征的解释——“部分等于整体”的原则 294

5 标记观念的起源:标记作为集体表现的必要条件——氏族为何从动物或植物界取其标记 301

6 原始人倾向于对我们所区分的界域和类别产生混淆——这些混淆的根源——原始入如何为科学解释开辟了道路——原始入并非没有区分与对立的倾向 306

1 对澳洲社会灵魂观念的分析 317

第八章 灵魂观念 317

2 灵魂观念的起源——斯宾塞和吉兰的转生说:这意味着灵魂是部分的图腾本原——对斯特莱罗所收集的各种事实的检验;这些事实证实了灵魂的图腾本质 322

3 转生说的普遍性——支持这一起源的假设的诸多事实 332

4 灵魂与肉体的对照:其中的客观性是什么——个体灵魂和集体灵魂的关系——灵魂观念在时间上并不晚于曼纳观念 337

5 解释对灵魂永存之信仰的假设 343

6 灵魂观念与个人的观念;人格中的非人格要素 345

第九章 精灵和神的观念 360

1 灵魂和精灵的区别——神话祖先的灵魂是精灵,具有明确的职能——祖先精灵、个体灵魂和个体图腾之间的关系——对个体图腾的解释——它的社会学意涵 360

2 精灵与巫术 368

3 教化英雄 369

4 大神——他们的起源——他们与图腾体系的关系——他们的部落性和族际性 371

5 图腾体系的统一性 379

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395

第一章 消极膜拜及其功能 苦行仪式 395

1 禁忌体系——巫术禁忌与宗教禁忌——不同种类神圣事物之间的禁忌——神圣与凡俗之间的禁忌——神圣与凡俗之间的禁忌是消极膜拜的基础——这种禁忌的主要类型;它们可以化约为两大基本类型 395

2 对禁忌的遵奉改变了个体的宗教状态——这种功效的最显著案例:苦行仪轨——痛苦的宗教功效——苦行主义的社会功能 404

3 对禁忌体系的解释:神圣与凡俗的对抗,神圣的传染性 412

4 传染性的原因——这不能用观念联想的法则来解释——这是因为宗教力是外在于它们所附着的那些主体的——宗教力的这种属性在逻辑上的意义 417

第二章 积极膜拜 432

I 祭祀的要素 432

澳洲中部部落的因提丘玛仪典——它所呈现的各种形式 432

1 阿兰达式的因提丘玛——两个阶段——对第一阶段的分析:朝觐圣地,散播神圣粉末,淋洒鲜血等,以确保图腾物种的繁衍 434

2 第二阶段:对图腾植物或动物的仪式性享用 440

3 对整个仪典的解释——第二阶段的仪式含有食物共享——这种共享的缘由 442

4 第一阶段的仪式含有供奉——与祭祀供奉的类同性——因提丘玛包含了祭祀的两大要素——这些事实对祭祀理论的意义 447

5 祭祀供奉的所谓荒谬之处——如何加以解释:神圣存在对其崇拜者的依赖性——对所谓祭祀循环的解释——积极仪式的周期性的来源 451

第三章 积极膜拜(续) 465

Ⅱ 模仿仪式与因果原则 465

1 模仿仪式的性质——用以确保物种繁荣的仪典举例 465

2 它们所依据的基本原则:相似生成相似——检验人类学学派对此作出的解释——人们模仿动物或植物的原因所在——人们为什么认为这些姿势具有物质效果——信仰——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巫术的原则来自宗教 470

3 以上原则可以视作对因果原则的一种最早表述——因果原则所依赖的社会条件——非人格力或力量的观念源于社会——因果概念的必然性可以用社会强制所具有的权威来解释 478

第四章 积极膜拜(终) 490

Ⅲ 表现仪式或纪念仪式 490

1 具有物质功效的表现仪式——它们与前述仪典的关系——它们的作用完全是道德的 491

2 不具有物质功效的表现仪式——它们肯定了前面的结论——宗教的娱乐要素:它的重要性;它存在的原因——节日的观念 496

3 所研究的各种仪典的模糊性;它们可以相互替代——这种模糊性如何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理论 503

第五章 禳解仪式与神圣观念的模糊性 514

1 哀悼中的积极仪式——对这些仪式的描述 515

2 如何解释——它们不是私人情感的表露——也不以能归结为死者灵魂的恶意——它们相应于群体当时的精神状态——对这种状态的分析——这种状态如何因哀悼而终结——构想死者灵魂之方式的相应改变 521

3 其他的禳解仪式;公共哀悼,歉收,干旱,南天之光——这类仪式罕见于澳洲——如何解释 529

4 两种圣物:纯洁的和不洁的——它们的对立——它们的关系——神圣观念的模糊性——所有仪式都呈现出相同的性质 535

结论 548

此处获得的结论可以概括到何种程度 548

1 宗教所依据的经验有确凿根据,无特异之处——要触及到此经验基础之实在,科学是必需的——这个实在是什么?——人类群体——宗教的人类涵义——批驳将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对立起来的做法我们的理论如何解释宗教的个体主义和世界主义 549

2 宗教的永恒要素——有关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它仅仅涉及到了宗教的思辨方面——这一方面似乎注定如此 5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