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五莲县志
五莲县志

五莲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五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0014712
  • 页数:702 页
图书介绍:
《五莲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编 建置 45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沿革 4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6

第一节 建县前区划 46

第二节 建县后区划、境域变更 46

第一节 县城 48

第二节 乡镇 48

第三章 城镇乡村 48

第三节 村庄 51

第二编 自然地理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7

第二节 构造 58

第三节 岩浆岩 58

第二章 地形 60

第一节 地势 60

第二节 山脉 6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3

第三章 气候 63

第二节 日照 64

第三节 气温 64

第四节 地温与冻土 65

第五节 气压与风 66

第六节 降水 66

第七节 湿度与蒸发 67

第四章 水文 68

第一节 地表径流概况 68

第二节 水系 河流 68

第三节 地下水 70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71

第一节 土壤 71

第二节 植被 72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3

第二节 水资源 73

第三节 矿藏资源 74

第四节 生物资源 75

第一节 旱灾 77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7

第二节 水灾 78

第三节 风灾 80

第四节 雹灾 80

第五节 病虫灾害 81

第三编 人口 8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85

第一节 数量 85

第二节 分布 85

第三节 密度 86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0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9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91

第三节 年龄构成 92

第四节 非农业人口 94

第二节 劳动人口就业状况 95

第一节 劳动人口规模及性别年龄构成 95

第四章 劳动人口 95

第三节 在业人口文化构成 97

第四节 在业人口负担 97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生育 98

第一节 婚姻 98

第二节 家庭 100

第三节 生育 100

第六章 人口素质 102

第一节 身体素质 102

第二节 文化素质 104

第七章 姓氏 105

第四编 农业 109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变更与农业体制改革 10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10

第三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111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 111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 112

第一节 耕地 113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113

第二节 农作机具 114

第三节 劳动力 115

第三章 作物种植 116

第一节 种植结构变化 116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16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18

第四节 瓜菜 119

第五节 花卉 119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21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21

第一节 技术推广 121

第三节 栽培 122

第四节 施肥 122

第五节 良种引进与繁育 123

第六节 植保 125

第五章 畜牧 128

第一节 畜禽饲养 128

第二节 育种改良 13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31

第六章 家庭副业 132

第五编 林业 135

概述 135

第一章 林木资源 136

第一节 种类 136

第二节 分布 139

第三节 主栽树种变更 139

第一节 权属变革 141

第二节 经营体制 141

第二章 林业体制 141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43

第一节 育苗 143

第二节 治山造林 144

第三节 河滩绿化 144

第四节 丰产林建设 145

第五节 栽植技术 145

第四章 林木管理 146

第一节 林木保护 146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46

第三节 专业队伍 147

概述 151

第六编 果业 151

第一章 果品资源 153

第一节 种类 153

第二节 数量 155

第三节 构成 155

第四节 分布 157

第一节 体制变动 159

第二节 承包形式 159

第二章 果业体制 159

第三章 育苗 161

第一节 苗木繁育 161

第二节 良种繁育基地 162

第四章 果园 163

第一节 果园布局 163

第二节 果树栽植 163

第五章 果树管理 166

第一节 综合管理 166

第二节 苹果 166

第三节 山楂 板栗 167

第四节 其它果树 168

第五节 技术队伍 169

第六节 科技成果 170

第六章 果品经营 171

第一节 贮藏 171

第二节 加工 171

第三节 销售 171

第一章 柞蚕 17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5

第七编 蚕业 175

第二节 柞树 178

第三节 柞蚕放养 180

第四节 茧丝经营 182

第二章 桑蚕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植桑 184

第三节 养蚕 184

第四节 桑茧经营 185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程 189

第一节 水土流失概况 189

第八编 水利 189

第一章 水土保持 189

第二章 河道治理 191

第一节 综述 191

第二节 主要河流治理 191

第三章 库塘工程 194

第一节 概况 194

第二节 塘坝 小型水库 194

第三节 中型水库 195

第二节 截流引水 198

第四章 农田水利 198

第一节 打井 198

第三节 扬水 喷灌 199

第五章 人畜用水 200

第六章 淡水渔业 201

第一节 鱼类 201

第二节 养殖 201

第三节 捕捞 202

概述 205

第九编 工业 205

第一章 经济类型 207

第一节 个体工业 207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207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08

第二章 生产经营 211

第一节 设备 211

第二节 产品 212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14

第一节 纺织 215

第三章 轻纺工业 215

第二节 缝纫 216

第三节 抽纱 216

第四节 造纸和纸制品 217

第五节 印刷 217

第六节 木材加工 218

第四章 食品工业 219

第一节 食品加工 219

第二节 粮食加工 220

第三节 饮料 220

第五章 机械工业 222

第六章 化学工业 224

第一节 化肥 224

第二节 民用爆破器材 225

第三节 塑料制品 225

第七章 电力工业 226

第一节 发电 226

第二节 供电 227

第三节 电业管理 229

第二节 水泥及其制品 230

第一节 砖瓦 石灰 230

第八章 建筑材料及陶瓷工业 230

第三节 石料开采与加工 231

第四节 陶瓷 232

第九章 矿业开发 233

第十编 交通 237

概述 237

第一章 公路 238

第一节 干线公路 238

第二节 县乡公路 240

第二节 桥涵类型 242

第二章 桥涵 242

第一节 桥涵建设 242

第三章 公路养护 244

第一节 养护队伍 244

第二节 养护工具 244

第三节 养护效果 245

第四节 养路费征收 245

第一节 人(畜)力工具 247

第二节 机动车辆 247

第四章 交通运输工具 247

第五章 运输 249

第一节 客运 249

第二节 货运 249

第六章 交通监理 251

第十一编 邮电 255

概述 255

第一章 邮政 256

第一节 邮路 256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57

第二节 邮政设备 257

第一节 电报 259

第二节 电话 259

第二章 电信 259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265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65

第一节 综述 265

第二节 道路 桥涵 265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266

第四节 城区建筑 268

第五节 城区绿化与环境卫生 270

第六节 城区照明 271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72

第一节 乡村建设简况 272

第二节 乡镇驻地建设 272

第三节 村庄建设 273

第一节 概况 275

第二节 县属建筑单位 275

第三章 建筑队伍 275

第三节 乡镇建筑公司 276

第四节 农村建筑队 277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7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78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79

第三节 污染治理 280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8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85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285

第十三编 商业 285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286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86

第二章 商品经营 289

第一节 农副产品采购 289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90

第三章 物资 294

第一节 物资购销 294

第二节 废旧物资回收 295

第一节 饮食业 296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296

第二节 服务业 297

第五章 集市贸易 298

第一节 集市 298

第二节 山会 物资交流会 299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00

第一节 出口与进口 300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 300

第三节 出口产品加工 301

第四节 对外经济交往 302

第十四编 粮食 305

概述 305

第一章 收购 306

第一节 粮食收购 306

第二节 花生收购 307

第二章 农村留粮留油 308

第一节 农民口粮口油 308

第二节 集体留粮 309

第二节 非农业粮油供应 310

第一节 农村供应 310

第三章 供应 310

第四章 储藏 312

第一节 粮油仓 312

第二节 保粮措施 312

第三节 代队保管储备粮 313

第五章 贸易 314

第一节 国营贸易 314

第二节 民间贸易 315

第二节 库所站 316

第一节 粮油公司 316

第六章 机构 316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 319

第一章 财政 3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9

第二节 国家财政收入 320

第三节 国家财政支出 322

第四节 地方财政收支 323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324

第一节 解放前的苛捐杂税与抗税斗争 325

第二章 税务 325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税收 326

第三节 建国后的税收 327

第十六编 金融 333

第一章 机构 333

第一节 钱庄 333

第二节 县级机构 333

第三节 基层金融机构 334

第四节 信用合作机构 335

第一节 清代以后的流通货币 336

第二章 货币 336

第二节 货币流通 337

第三节 货币管理 338

第三章 贷款 340

第一节 私人借贷 340

第二节 农业贷款 340

第三节 工商贷款 342

第四节 建设拨款与贷款 345

第五节 贷款豁免 347

第一节 储蓄存款 348

第四章 存款 348

第二节 单位存款 349

第三节 建设存款 350

第五章 保险 351

第一节 险种 保费 351

第二节 防灾理赔 35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355

第一章 计划 355

第十七编 经济管理 355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 357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358

第一节 集市管理 358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59

第三节 企业登记 361

第四节 合同管理 362

第五节 商标管理 363

第六节 广告管理 365

第一节 物价概况 366

第三章 物价 366

第二节 主要物品销售价 367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价 372

第四章 计量 375

第一节 标准计量管理 375

第二节 计量制度 375

第三节 标准计量器具 376

第二节 统计服务 378

第一节 统计调查 378

第五章 统计 378

第三节 统计监督 379

第六章 审计 380

第十八编 政党 383

第一章 建县前五莲山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383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83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383

第二章 建县后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385

第一节 五莲县委 385

第三节 五莲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387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议及党员代表大会 387

第四节 县委办事机构 388

第五节 基层组织 389

第三章 党员 390

第一节 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90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39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91

第四章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92

第一节 日常学习 392

第二节 党校培训 392

第三节 整党整风 393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94

第五章 大事要事 395

第六章 五莲山区国民党组织概况 399

第十九编 群团 403

第一章 职工团体 40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03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404

第三节 重大活动 404

第二章 农民团体 406

第一节 农会组织 406

第二节 重大活动 407

第三章 青年团体 40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08

第二节 重大活动 409

第四章 妇女团体 4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11

第二节 县妇女代表大会 411

第三节 重大活动 412

第五章 其他团体 413

第一章 建县前五莲山区政权概况 417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 417

第二章 权力机关 41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1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20

第三节 选举 426

第三章 行政机关 428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关 428

第二节 县政府办公机构及有关部门设置 429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关 435

第一节 历次会议 437

第四章 人民政协 437

第二节 参政议政 438

第三节 文史资料征集 439

第二十一编 政法 443

第一章 机构 443

第一节 政法部 政法委员会 443

第二节 公安 443

第四节 检察 444

第五节 司法 444

第三节 法院 444

第二章 治安保卫 445

第一节 基层治安保卫组织 445

第二节 平叛 镇反 打击刑事犯罪 446

第三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447

第四节 禁赌 禁烟 448

第五节 消防 448

第六节 户籍管理 449

第七节 枪支管理 450

第八节 自行车管理 450

第九节 看守所 451

第三章 检察 45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52

第二节 法纪、经济检察 453

第三节 监所检察 453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453

第四章 审判 454

第一节 审判工作简述 45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5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5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56

第五节 复查冤假错案 456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57

第一节 法制教育 457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57

第三节 法律顾问 458

第四节 公证 458

第一节 志愿兵制 463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463

第二十二编 军事 463

第一章 兵役 463

第二章 地方人民武装 465

第一节 武装部队 465

第二节 领导机构 466

第三章 驻军 467

第一节 人民军队 467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 468

第四章 民兵 471

第一节 建制 47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72

第二节 训练 472

第五章 战事 474

第一节 清代末期 474

第二节 民国前期 475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476

第二十三编 民政 483

第一章 支援前线 483

第一节 战地服务 483

第二节 后方援军 484

第二节 群众优待 485

第二章 拥军优属 485

第一节 褒扬 慰问 485

第三节 国家优待 487

第三章 抚恤 安置 489

第一节 牺牲、病故抚恤 489

第二节 残废抚恤 490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490

第一节 修建烈士陵园(祠) 492

第二节 悼念活动 492

第四章 烈士褒扬 492

第五章 救济 494

第一节 救灾 494

第二节 济贫扶贫 495

第六章 社会福利 496

第二十四编 劳动人事 499

第一章 劳动管理 49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99

第三节 职工培训 500

第四节 劳动保险 500

第二节 职工调动 500

第五节 安全生产 501

第二章 干部管理 502

第一节 干部来源 502

第二节 干部任用 503

第三节 精减下放 504

第四节 干部奖惩 504

第一节 供给制 505

第二节 工资制 505

第三章 工资管理 505

第三节 奖金与津贴 508

第四章 福利 509

第一节 福利费 509

第二节 假日 509

第三节 医疗 510

第四节 安葬 抚恤 510

第五节 退休 离休 退职 511

第二十五编 教育 515

第一章 教育行政 515

第一节 教育方针及实施纪要 51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16

第三节 业务机构 517

第四节 教育经费 518

第五节 勤工俭学 519

第六节 教育设施 519

第二章 私塾 521

第三章 普通教育 522

第一节 幼儿园 522

第二节 小学 522

第三节 中学 526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 529

第四章 专业职业学校 532

第一节 师范学校 532

第二节 职业学校 533

第五章 农民业余教育 534

第一节 综述 534

第二节 办学形式 535

第三节 教材 535

第四节 民师 536

第二节 职工学校 537

第一节 干部学校 537

第六章 干部职工教育 537

第三节 广播电视学校 538

第二十六编 文化 541

第一章 文学艺术 541

第一节 戏剧 541

第二节 电影 542

第三节 群众艺术 543

第四节 文艺创作 546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548

第一节 办报与通讯报道 548

第二章 新闻 548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551

第一节 图书 551

第二节 档案 552

第四章 文物 名胜 554

第一节 文物 554

第二节 名胜 556

第三节 古树 557

概述 561

第二十七编 卫生 561

第一章 卫生专业机构 562

第一节 防治机构 562

第二节 医疗机构 562

第三节 药品检验机构 564

第二章 预防 565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565

第二节 疫病防治 565

第三节 预防接种 568

第四节 妇幼卫生 568

第五节 饮食、饮水卫生 569

第三章 医疗 570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70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71

第三节 合作医疗 573

第四章 药品 574

第一节 中药 574

第二节 西药 575

第三节 管理 575

第二节 群众科技团体 579

第一节 科研机构 579

第二十八编 科技 579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579

第三节 专业科技队伍 580

第四节 群众科技队伍 580

第二章 科技成果 582

第一节 成果 582

第二节 主要成果简介 585

第三节 科技论文 586

第三章 科技普及 588

第一节 科普活动 588

第二节 科普学校 588

第三节 科技服务与推广 589

第四章 地震测报 591

第一节 地震活动区域 591

第二节 地震史略 591

第三节 地震观测 592

第二节 比赛活动 595

第一节 概况 595

第一章 学校体育 595

第二十九编 体育 595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97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597

第二节 体育活动 598

第三章 比赛成绩 599

第三十编 风俗 607

概述 607

第一节 传统习俗 608

第一章 岁时习俗 608

第二节 新兴习俗 611

第二章 生活生产习俗 613

第一节 婚俗 613

第二节 生养丧葬 615

第三节 庆寿 乔迁 分居 营建 祭祀 616

第四节 禁忌 617

第五节 饮食服饰 618

第六节 称谓 619

第七节 生产习俗 620

第三章 陋习流弊 622

第一节 佛教 624

第四章 宗教 624

第二节 道教 625

第三节 基督教 625

第四节 天主教 625

第三十一编 方言 629

概述 629

第一章 声韵母及其配搭 630

第二章 声调 634

第一节 方言读音举例 635

第三章 方言举例 635

第二节 书面语与口语差异举例 636

第四章 方言惯用词语 637

第五章 俗语 谚语 歇后语 642

第三十二编 人物 65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51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74

附录 689

后记 7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