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之光,张家诚编著;张卫东责任编辑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2094·47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中国的气候下一篇:河北省气候志
《中国的气候》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一、我国的气温 2

(一)我国年平均气温和1、4、7、10月平均气温分布 2

1.1月平均气温分布 2

2.4月平均气温分布 4

3.7月平均气温分布 8

4.10月平均气温分布 11

5.年平均气温分布 12

(二)积温和冷热日数 16

1.积温 16

2.热日和冷日 21

(三)我国的四季 26

1.我国各地入春时间 27

2.我国各地入夏时间 27

3.我国各地入秋时间 30

4.我国各地入冬时间 30

5.我国四季类型区划 34

6.我国四季变化的特点 36

(四)地形与气温 39

1.海拔高度与气温 39

2.坡向与气温 42

3.气温垂直梯度的季节变化 46

4.冷空气降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48

1.气温年变化 50

(五)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和气候大陆度 50

2.气温日变化 55

3.气候的大陆度问题 61

二、我国的降水 65

(一)我国的降水量、降水日和降水时数 66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66

2.各季降水量分布 69

3.我国年降水量变率 76

4.我国年平均降水日数分布 79

5.我国年降水时数分布 82

(二)我国暴雨气候特点 86

1.我国历史上几场著名的特大暴雨 86

2.暴雨的地理分布 89

3.各级雨日的比例 93

4.暴雨季节及其成因 94

(三)地形与降水 95

1.海拔高度与降水量 96

2.最大降水高度问题 99

3.海拔高度与降水持续时间 101

4.坡向和降水 103

(四)我国的雨季和干季 105

1.我国季风雨带活动规律 105

2.我国降水年变化类型 106

3.我国的伏旱 109

4.秋高气爽和秋雨绵绵 114

1.大陆昼雨为主 115

(五)我国的昼雨和夜雨 115

2.海洋夜雨为主 116

3.拉萨昼晴夜雨 117

4.四川盆地昼阴夜雨 120

5.夜雨与气象条件 121

6.过渡类型——降水量日变化双峰型 121

三、风速、湿度和蒸发 123

(一)风速 123

1.平均风速、大风日数的地区分布 124

2.海陆、地形和高度对风速的影响 128

3.风速年变化 134

4.风速日变化 136

5.地方性风 142

(二)空气湿度 148

1.水汽压 149

2.相对湿度的地理分布 155

3.相对湿度年变化 160

4.相对湿度日变化 162

(三)蒸发量和干燥度 166

1.20厘米蒸发皿实测蒸发量分布 167

2.最大可能蒸发量 172

3.年干燥度分布和自然景观 175

4.实际蒸发量 177

四、云量和日照 179

(一)云量 179

1.我国云量地理分布 180

2.地理因子对云量的影响 185

3.云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187

(二)日照 192

1.我国日照时数和百分率的地理分布 193

2.地理因子对日照的影响 198

3.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年变化 202

4.日照时数日变化 206

五、地温和冻土 210

(一)地面平均温度 210

1.年平均地面温度分布 210

2.1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分布 212

4.地面温度和气温的温差 214

3.7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分布 214

(二)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地面温度 217

1.极端最低地面温度 217

2.极端最高地面温度 218

(三)地中温度垂直变化 220

1.1月和7月地中温度垂直变化 222

2.年平均地中温度垂直变化 223

3.地中温度年较差及其位相变化 224

(四)地面温度变化的下传深度 226

1.气温日际变化的下传深度 226

2.地面温度月际变化的下传深度 228

(五)最大冻土深度和永冻土 229

1.最大冻土深度 230

2.永久性冻土 232

六、雾、雷、雹、沙、霜、雪、淞 235

(一) 雾 235

1.我国年平均雾日分布 236

2.地理因子与雾日 238

3.雾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 239

(二)雷暴 243

1.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 243

2.地理因子对雷暴的影响 245

3.雷暴平均初、终期 248

4.雷暴日数年变化 249

5.雷暴的日变化 250

6.雷暴的持续时间 251

(三)冰雹 252

1.我国年平均雹日分布 253

2.降雹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256

3.降雹的某些气候特征 258

(四)沙暴、扬沙、浮尘和烟尘 262

1.沙暴 262

2.扬沙 264

3.浮尘 266

4.烟尘 267

(五)雨淞和雾淞 269

1.雨淞 269

2.雾淞 273

1.年平均霜日分布 277

(六)霜和霜冻 277

2.地理因子对霜日的影响 278

3.平均初、终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 279

(七)降雪和积雪 285

1.年平均降雪日数分布 285

2.平均初雪和终雪日期 286

3.年平均积雪日数 288

4.年平均积雪期 289

5.最大积雪深度 292

七、我国的气候区划 294

(一)我国气候区划历史简况 294

2.区划中的主要气候带 296

(二)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 296

1.区划指标 296

3.区划结果 298

(三)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 301

1.区划指标和分类系统 301

2.区划结果 303

(四)单项气候区划 303

1.我国干湿气候区划 307

2.我国季风气候区划 308

(五)我国农业气候区划 309

1.丘宝剑同志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310

2.我国种植制度的气候区划 310

3.柑桔气候区划 314

(六)应用气候区划 319

1.建筑气候区划 320

2.服装气候区划 322

八、气候变化 325

(一)现代气候变化 326

1.平均气温变化 326

2.夏季冷害的变化 327

3.寒潮的变化 328

4.年降水量的变化 329

5.梅雨的变化 331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332

1.冷暖变化 333

2.旱涝变化 336

(三)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 339

九、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346

(一)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 347

1.太阳总辐射量 347

2.地面辐射平衡 348

3.地面热量平衡 352

(二)下垫面的影响 358

1.海陆热力差异 358

2.冰雪和大尺度地形 360

(三)大气中的热力环流 362

1.大气中热力环流的特点 362

2.行星冷热源 363

3.极冰冷热源 364

4.海陆冷热源 365

(四)大气环流的形成 368

(五)季风 373

(六)因子的变化与气候变化 376

1.太阳辐射的变化与气候变化 376

2.海水温度的变化和气候变化 377

十、气候资源与气候灾害 381

(一)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 382

1.光能潜力 383

2.水分潜力 384

3.农业气候资源的定常性限制 385

4.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类型 387

5.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区划 388

(二)我国的气候能源 391

1.太阳能 391

2.风能 394

3.水能 397

(三)气候灾害及其抗御途径 398

1.旱涝灾害 398

2.冷害 399

3.抗御气候灾害,争取农业高产稳产 400

十一、我国气候学发展的展望 407

附录:1951~1980年气候资料表 415

参考文献 4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