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创造
创造

创造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河浪编著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4302644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人类至少存在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7种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特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以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丛书竭尽全力交给您一串启开人生成功潜能宝藏金库的钥匙。只要您愿意有效地使用它们,它们就会使您终生受惠无穷,最大地满足人生需求,获得惊人的丰硕成果,跨入辉煌的人生殿堂。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这串钥匙才能使您成功的巨轮自由奔驰,无往而不胜;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开发潜能,这串钥匙才能准确地打开您最想要打开的宝库之锁。如果,自我抑制、自我贬低、怨无忧人、满足现状、停滞不前、等待馅饼,那么,这串钥匙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效力和作用。
《创造》目录
标签:编著 创造

导语 启开成功潜能宝库的钥匙 1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 1

一、创造力的涵义 1

序言 终生激励 1

二、创造力的结构 4

1.创造力的静态结构 4

2.创造力的动态结构 7

三、创造活动模式 11

1.准备阶段 11

2.酝酿阶段 11

3.明朗阶段 12

4.验证阶段 12

测试1:创造力综合测试 14

一、创造的综合法原理 21

1.先进技术的综合法 21

第二章 创造原理 21

2.多种学科的综合法 22

二、创造的还原法原理 22

三、创造的移植法原理 22

四、创造的对应法原理 23

五、创造的切割法原理 24

六、创造的强化法原理 25

七、创造的换元法原理 25

八、创造的迂回法原理 26

九、创造的改变法原理 26

十、创造的重组法原理 27

1.主体增添 27

2.异体组合 28

3.同种组合 28

4.重新组合 28

十一、创造的颠倒法原理 28

十二、创造的转化法原理 29

十三、创造的仿形法原理 30

十四、创造的熟悉法原理 30

十五、创造的抽象法原理 31

十六、创造的具体法原理 31

十七、创造的高压法原理 32

十八、创造的推广法原理 32

十九、创造的偶合法原理 33

二十、创造的群体效应法则 34

第三章 创造心理 36

一、创造潜能心理 36

二、创造时间心理 42

三、创造空间心理 44

四、创造角色自我体验 45

1.创造心境 45

3.创造激情 46

2.创造冲动 46

4.创造定势 47

五、创造需要与动机 47

六、孕育创造人格 49

1.创造工程设想原则 49

2.创造人格训练方法 50

3.创造人格心理特征 52

测试2:创造能力自测 54

一、创造力的特性 63

第四章 创造力的发展机制 63

二、类比推理与创造 66

三、象征与创造 68

四、抽象与创造 69

五、创造活动的普遍特征 70

1.艺术活动的创造性特征 70

2.科学活动的创造性特征 71

六、谬误与创造 73

1.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74

七、创造力发展的差异 74

2.创造力发展的才能差异 77

3.天才型人才创造力的发展 79

八、成年人创造力的发展 83

1.成人期的划分 83

2.成年人的机能特征 83

3.成年人的创造力 84

4.成年人的行为倾向性 84

5.成年人的普遍特征 85

6.成年人的创造年龄 85

7.老年期的创造力 86

九、青年人创造力的发展 87

1.青春生理特点 87

2.心理发展特点 88

3.创造成就特点 88

4.创造力发展特点 89

5.创造力发展缺陷 90

6.创造力的培养 91

第五章 创造者的个性品质 93

一、每个人都是创造者 93

二、创造能力的基本要求 94

三、创造者个性心理特征 95

四、创造成就与个性心理特征 98

五、创造者个性与其他心理特征 100

测试3:人才创造力测试 102

第六章 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04

一、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104

1.文化影响因素 104

2.舆论风尚影响因素 106

3.学术心理影响因素 106

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110

5.爱情、婚姻影响因素 114

1.家庭教育影响因素 115

二、社会教育影响因素 115

2.社会教育影响因素 119

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119

1.科技环境 120

2.学术环境 121

3.群体环境 123

4.工作环境 125

四、年龄影响因素 125

1.年龄与心理机能的关系 126

2.年龄与创造成就的关系 127

3.年龄与发明创造的关系 128

五、遗传影响因素 129

六、大脑功能的影响因素 130

1.大脑的结构 131

2.大脑的功能 131

3.大脑的思维特点 132

4.右脑功能的表现形式 133

5.大脑的创造性活动 134

6.神经元和创造力 135

第七章 创造障碍的排除 137

一、发展创造性思想 137

二、缓解紧张状态 138

三、排除心理障碍 139

四、调整悲观心态 141

五、铲除失败阴影 143

六、克服压力情绪 144

七、突破常规习惯 145

八、纠正逻辑错误 146

九、避免假设蒙蔽 147

十、清除信息垃圾 147

十一、激活心理观念 148

十二、跨越心理陷阱 150

1.灵感的涵义 152

第八章 创造灵感的激发 152

一、创造灵感的机理特征 152

2.灵感与潜意识 153

3.灵感与创造潜能 155

4.灵感与逻辑潜能 159

5.灵感与梦幻 162

二、创造智能的激发途径 166

1.智能的结构 166

2.智能的形成 166

3.影响智能的因素 167

4.创造智能的培养 168

三、创造灵感的培养方法 173

1.奠定资料基础 173

2.建立因果关系 174

3.构建博才框架 175

4.利用夜间沉思 177

5.发挥梦幻力量 178

6.加强灵感训练 181

7.支持联想印象 188

8.强化思考练习 190

9.提高预感能力 194

第九章 创造力的培训 203

一、训练创造技巧 203

1.创设条件 203

2.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 204

3.认知行为调节 208

二、制定创造训练方案 209

1.制定对偶方案 209

2.创造性解决问题 210

三、编制创造程序 211

1.编制创造力的训练程序 211

2.编制创造力的组织化程序 214

四、接受创造性教育 215

1.选择创造型环境 216

2.选择创造型导师 217

五、组织创造过程 221

1.强化创造动机 221

2.超越常规思维 223

3.挖掘创造潜能 226

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229

1.编演创造性戏剧 229

2.训练创造性思维 230

3.实施创造性教学 232

七、培养创造素质 234

1.积累创造期望 234

2.培养创造素质 235

3.发展立体思维 237

1.训练想象力 238

八、训练创造能力 238

2.训练创新意识 240

3.利用创造信息 241

4.掌握正确思维 244

九、塑造创造性人才 248

1.创造型人才的个性特征 248

2.创造型人才的行为特征 249

3.创造型人才的特点 250

测试4:创造力倾向量表测试 251

第十章 创造方法摘要 256

一、智力激励法 256

二、参数分析法 260

1.步骤 260

2.举例 261

三、卡片乱配法 261

1.KJ法 262

2.NM法 264

3.其他方法简介 266

四、矩阵思考法 267

五、等值变换法 268

六、分析借鉴法 272

七、移植综合法 273

八、希望列举法 275

九、检单提问法 276

十、聚焦发明法 278

十一、集中发明法 279

十二、类比模拟发明法 281

十三、头脑风暴法 283

1.两个基本原则 284

2.四条具体规则 284

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 285

4.操作方法 285

1.因果分析图法的特点 287

十四、因果分析法 287

2.因果分析图 288

3.操作方法 288

十五、检核表法 289

十六、技法体系 294

十七、其他方法 295

1.物场分析法 295

4.逻辑分析法 296

3.领域思考法 296

2.发明程序大纲 296

5.投入产出法 297

6.价值革新法 297

7.专利利用法 297

8.假想构成法 298

9.菲利普斯66法 299

10.特尔斐法 299

1.专心致志 301

一、向目标前进 301

第十一章 开启生命的创造日 301

2.回归自己 303

3.聆听别人 304

二、创造生活 305

1.积极肯定 305

2.自我训练 306

3.善于想象 306

三、培训机能 307

1.为胜利而训练 307

2.热烈急切 308

3.日日成长 309

四、坚信成功 310

1.调节适应 310

2.渴求改善 311

一、火柴走过的道路 315

第十二章 成功创造启示录 315

二、方便面和它的发明者 316

三、拉链的变迁 317

四、火车头及其发明者斯蒂芬逊 319

五、传感器的产生 322

六、邹德骏的故事 324

七、徐绵航的科研 326

八、控制论的问世 328

九、电报的发明人 330

十、计算机的“诞生”与“问世” 334

十一、发明大王中松义郎 337

十二、微积分的创立 341

十三、突变理论的诞生 342

十四、电子的发现 344

十五、地质学家李四光 347

主要参考文献 350

后记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