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江西省宜春市志
江西省宜春市志

江西省宜春市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德全主编;宜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700125
  • 页数:1005 页
图书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志》目录

概述 1

序一 1

序二 2

凡例 3

大事记 7

卷一 建置 区划 31

第一章 建置 31

第一节 位置面积 31

第二节 历史沿革 31

附一:关于江西省设立宜春市的批复 32

附三:关于将宜春县并入宜春市的通知 33

附二:关于江西省宜春市扩大郊区的批复 33

第二章 区划 34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8

附:境域变更 42

卷二 自然地理 4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3

第一节 地质 43

第二节 地貌 44

第一节 山系 45

第二章 山系水系 45

第二节 水系 48

第三章 气候 50

第一节 气温 50

第二节 降水 51

第三节 日照 52

第四节 风情 53

第四章 自然资源 54

第一节 土壤、植被 54

第二节 水资源 56

第三节 植物、动物资源 57

第四节 矿产资源 58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2

第一节 洪涝 62

第二节 干旱 63

第三节 霜雪风雹 64

第四节 地震雷殛 67

第五节 时疫 67

第六节 虫鼠病害 68

附:异象 69

第一章 户口变化 71

第一节 增减 71

卷三 人口 71

第二节 流动 76

第三节 分布 7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78

第一节 性别 78

第二节 年龄 78

第三节 职业 79

第四节 文化程度 79

第五节 民族 80

第六节 姓氏 80

第一节 节制生育 81

第三章 人口控制 81

第二节 人口规划 83

卷四 城市建设 85

第一章 城市建设 85

第一节 市区规划 85

第二节 城池 85

第三节 道路街巷 86

第四节 城区桥梁 90

第五节 排水设施 91

第六节 供水、照明 91

第七节 公共建筑 93

第八节 公共交通 95

第九节 园林绿化 96

第二章 市建管理 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8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100

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 100

第四节 房产管理 101

第五节 建筑管理 104

第六节 土地管理 106

附:宜春市征用土地各项费用补偿标准的规定 107

第一章 街道 111

卷五 街道 乡镇 111

第二章 乡镇 113

卷六 环境保护 137

第一章 污染治理 137

第一节 废(烟)气 137

第二节 废(污)水 138

第三节 废渣 141

第四节 噪声 142

第二章 生态环境 142

第一节 破坏状况 142

第二节 保护措施 143

第三节 监测成果 144

第二节 监测设施 144

第三章 环境监测 144

第一节 监测机构 144

第四章 环境管理 1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5

第二节 管理措施 145

卷七 工业(上) 147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147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4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48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6

第二章 经营管理 156

第二节 企业管理 157

附:工业系统各类事故统计 161

卷八 工业(下) 169

第一章 机械工业 169

第一节 工程机械 169

第二节 通用设备 170

第三节 农业机械 172

第四节 通用零部件 172

第五节 汽车配件 174

第六节 电机、电器 175

第七节 电子设备 176

第八节 金属制品 177

第二章 轻化工业 178

第一节 化学 178

第二节 印刷 181

第三节 纺织 183

第四节 食品 184

第五节 制药 186

第六节 陶瓷 186

第七节 造纸 187

第八节 竹木加工 187

第九节 塑料制品 188

第十节 服装、鞋帽 189

第十一节 工艺美术品 190

第十二节 其它轻工业 191

第三章 建材工业 192

第一节 砖瓦、砂石 192

第二节 水泥、水泥制品 193

第四章 采掘与冶炼 194

第一节 采掘 194

附:市矿山救护队 196

附一:市主要公司简介 198

第二节 冶炼 198

附二:驻市省、地企业简介 199

卷九 交通 205

第一章 线路 205

第一节 乡道 205

第二节 公路 205

第三节 铁路 212

第四节 水路 212

第二章 桥梁渡口 213

第一节 桥梁 213

第二节 渡口 219

第一节 搬运装卸 221

第三章 运输 221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22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23

第四节 水路运输 224

第四章 管理 2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7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27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28

第二节 局、所 229

第一节 邮驿 229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29

卷十 邮电 229

第二章 邮政 233

第一节 邮件分发 233

第二节 邮运投递 233

第三节 经营业务 235

第三章 电信 238

第一节 电报 238

第二节 电话 240

第三节 微波 246

第一节 封建土地 247

卷十一 农业 247

第一章 生产关系 24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48

第三节 互助组 248

第四节 合作化 248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 249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250

第二章 生产条件 251

第一节 劳力、耕地 251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252

第四节 农业区划 254

第三节 农业机具 254

第三章 生产技术 255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55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56

第三节 田间管理 25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59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63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263

附:宜春市农村沼气开发利用 264

卷十二 畜牧 水产 265

第一章 畜牧 265

第一节 品种 265

第二节 繁殖 267

第三节 饲养 268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270

第二章 水产 272

第一节 种类 272

第二节 养殖 272

第三节 鱼病防治 275

第五节 渔政 276

第四节 捕捞 276

第三章 机构 278

第一节 畜牧水产局 278

第二节 协会、场、站 278

卷十三 林业 281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81

第一节 林地 281

第二节 林木 283

附:古树名木 285

第二节 造林 288

第一节 育苗 288

第二章 植树造林 288

第三节 抚育、间伐、封山育林 289

第三章 油茶生产 291

第一节 分布 291

第二节 品种 291

第三节 产量 292

第四节 垦复 293

第五节 科学实验 294

第四章 林政管理 2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5

第二节 山林权属 295

第三节 森林保护 296

第四节 育林基金 299

第五节 木竹经营 299

附:山林纠纷处理 301

卷十四 水利 电力 303

第一章 水利 303

第一节 水利工程 303

第二节 水利管理 312

第二章 电力 313

第一节 电力设施 313

第一节 水利电力局 318

第三章 机构 318

第二节 电力调配 318

第二节 飞剑潭水库管理局 319

第三节 小水电公司 319

卷十五 土特产 321

第一章 农副产品 321

第二章 手工艺品 324

第三章 副食品 326

卷十六 商业 329

第一章 商业结构 32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29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30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32

第二章 经营业务 336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336

第二节 生活资料销售 338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销售 339

第四节 饮食服务 341

附:名菜、名点 343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44

第三章 商品储运 345

第一节 运输 345

第六节 商品加工 345

第二节 仑储 346

第四章 集市贸易 346

第一节 集市 346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347

卷十七 粮油 34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49

第一节 县(市)机构 349

第二节 基层机构 349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50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50

第二节 粮油销售 354

第一节 仑储 359

第三章 储运 359

第二节 调运 362

第四章 加工 363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63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63

第三节 饲料加工 364

第四节 食品加工 365

卷十八 财税 367

第一章 财政 367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36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6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78

第二章 税务 380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380

第二节 农业税 381

第三节 工商税 386

第四节 各种捐派 393

卷十九 金融 保险 395

第一章 机构 395

第一节 钱庄、银行 395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396

第一节 货币流通 397

第三节 保险公司 397

第二章 货币 397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00

第三节 金银管理 401

第三章 存款 信贷 债券 401

第一节 存款 401

第二节 信贷 403

第三节 债券 409

第二节 国外汇兑 410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10

第五章 保险 410

第一节 国内汇兑 410

第四章 汇兑 410

第二节 保额保费 411

第三节 理赔 412

卷二十 国民经济综述 413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 413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413

第二节 国民收入 414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415

第四节 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它 417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 41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421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结构 42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422

第三节 国民收入与分配结构 426

第四节 社会商品流通结构 429

第五节 积累与消费结构 430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432

第三章 国民经济管理 43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33

第二节 物资管理 436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438

第四节 物价管理 440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441

第六节 审计监督 443

第七节 统计管理 444

卷二十一 苏区 447

第一章 苏区建置 447

第一节 湘鄂赣苏区 447

第二节 湘赣苏区 449

附:宜春县苏区分布图 449

第三节 地下交通线 450

第二章 苏区组织 450

第一节 党组织 450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 452

附:党的代表会议 452

附:历届工农兵代表大会 453

第三节 群众团体 453

第三章 苏区斗争 454

第一节 武装斗争 454

第二节 土地革命 456

第三节 肃反 457

第四章 苏区建设 458

第一节 经济 458

第二节 教育 459

附:重要事件 460

第三节 文化 460

卷二十二 政党 46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宜春地方组织 46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63

第二节 历届党代表大会 475

第三节 党员 477

第四节 组织整顿 480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81

第六节 宣传教育 484

第七节 统战工作 487

第八节 信访接待 489

第一节 民革宜春市委员会 490

第二章 民主党派 490

第二节 民盟宜春市委员会 491

第三节 民建宜春支部 492

第四节 九三学社宜春直属小组 49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宜春地方组织 49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宜春县党部 493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宜春县党部 494

卷二十三 政权 政协 497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9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9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98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502

第四节 普选 505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07

第一节 县署 507

第二节 县政府(县公署) 507

第三节 县、市人民政府 508

第四节 区、乡人民政府 516

附:宜春镇人民委员会 517

第三章 政协机构 51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18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518

第三节 历届活动纪略 524

附:民国宜春县参议会 526

卷二十四 群众团体 527

第一章 工、农、妇组织 52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27

第二节 农民组织 53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32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536

第一节 青年组织 536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 539

第一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540

第三章 文化科技组织 540

第二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541

第三节 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542

第四章 工商侨务组织 544

第一节 工商组织 544

第二节 侨务组织 545

第五章 老人组织 546

第一节 老龄问题委员会 546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 546

附:中苏友好协会简介 547

第二节 公安局 549

第一节 政法委员会 549

卷二十五 司法 549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49

第三节 检察院 550

第四节 法院 551

第五节 司法局 552

第二章 治安 552

第一节 对敌斗争 552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53

第三节 户籍管理 554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 555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56

第七节 交通管理 557

第六节 监所管理 557

第八节 纠正冤假错案 560

第三章 检察 560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60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6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61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62

第四章 审判 563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63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65

第四节 行政审判 566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66

第一节 公证业务 567

第二节 律师工作 567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67

第三节 人民调解 568

第四节 法制宣传 569

附一:“文化大革命”期间两起假案 570

附二:帮会 571

第一节 民政局 573

第三节 下属机构 573

第二节 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地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573

第一章 机构沿革 573

卷二十六 民政 573

第二章 拥军优属 574

第一节 拥军支前 574

第二节 烈士褒扬 574

第三节 优待抚恤 575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577

第五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578

第三章 扶贫 578

第一节 扶助老区 578

第二节 扶助贫区 580

第一节 救灾 581

第四章 社会救济 581

第二节 救济 584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85

第一节 老年福利 585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587

第三节 儿童福利 588

第四节 收容遣送 588

第六章 婚丧管理 588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8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89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91

第三节 职工调动 591

第一章 劳动 59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91

卷二十七 劳动人事 591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92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93

第二章 人事 594

第一节 编制 594

第二节 任用、调配 594

第三节 奖惩 596

第四节 精简下放 596

第一节 工资 599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599

第二节 福利 602

第四章 机构 603

第一节 劳动人事局 603

第二节 劳动服务公司 604

卷二十八 军事 605

第一章 兵役 60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605

第二节 兵员征集 605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07

第一节 武装机构 607

第二节 武装部队 609

第三章 驻军 设施 610

第一节 驻军 610

第二节 设施 611

第四章 民兵 61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13

第二节 教育训练 616

第三节 武器装备保管 618

第四节 民兵代表大会 618

第五节 战备执勤 618

第一节 红巾军抗暴反元 621

第六节 预备役 621

第五章 重大兵事 621

第二节 棚民起义 622

第三节 太平军据守宜春 623

第四节 张宗昌宜春溃走 624

第五节 国民革命军进城 624

第六节 新四军驻慈化通讯处的活动 625

第七节 日军暴行 626

第八节 宜春解放 62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29

第二节 研究机构 629

第一章 科技机构 629

卷二十九 科学技术 629

第二章 科技活动 63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31

第二节 技术培训 632

第三节 咨询服务 632

第四节 技术服务 63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33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 633

第二节 农、林、水科技成果 636

第四节 其它科技成果 639

第三节 教、卫科技成果 639

第四章 科技管理 640

第一节 科技人员管理 640

第二节 科技计划管理 641

第三节 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641

第四节 科技经费管理 642

第一节 县学 645

第二节 书院 645

第三节 学塾 645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 645

卷三十 教育 645

第二章 幼儿教育 646

第一节 园所与幼儿 646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646

附一:市幼儿园简介 647

附二:秀江街道幼儿园简介 647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48

第一节 学校与学生 648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649

附一:市中山学校简介 650

附二:市第五小学校简介 650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51

第四章 中学教育 651

附一:宜春中学简介 654

附二:宜春一中简介 655

第二节 农业、职业中学 655

附:共大宜春分校简介 656

第五章 中等专业和高等教育 658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 658

附:省、地办中等专业学校 658

第二节 高等学校 660

附:省、地办高等学校 660

第一节 成人普通教育 661

第六章 成人教育 661

第二节 成人中等专业教育 663

第三节 成人高等专业教育 664

第七章 特殊教育 665

第一节 学校与学生 665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665

第八章 教师 665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65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66

第三节 教师培训 668

第一节 教研活动 669

第九章 教学研究 669

附:“三算”教学 670

第二节 电化教学 670

第十章 教育管理 6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7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71

第三节 教育经费 672

第四节 招生考试 67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77

第一节 文化网点 677

卷三十一 文化艺术 677

附:宜春地区群众艺术馆简介 679

第二节 文艺团体 679

第三节 文艺会(调)演 680

第四节 民间艺术 680

第二章 文艺创作 684

第一节 作者作品 684

第二节 作品展览 686

第三节 获奖作品 686

第三章 戏剧 692

第一节 剧种 692

附:宜春地区文艺刊物简介 692

第四节 文艺刊物 692

第二节 剧团 694

附:宜春地区剧团简介 697

第三节 剧院 697

附:宜春艺术剧院简介 698

第四节 艺校 698

附:省文艺学校宜春分校简介 698

第四章 电影 6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98

第二节 放映网点 699

附:宜春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简介 699

第三节 电影宣传 700

第四节 影片摄制 701

第五节 革新成果 701

第五章 图书 702

第一节 图书发行点 702

第二节 图书藏借与管理 703

第六章 档案 706

第一节 档案机构 706

第二节 档案收藏 707

第三节 档案利用 707

第一节 报纸 709

卷三十二 新闻广播 709

第一章 报刊 709

第二节 报道组、站 710

第二章 广播 7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0

第二节 广播通联 711

第三节 广播设备 712

第三章 电视录像 714

第一节 电视 714

附:电视台简介 715

第二节 录像 715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717

卷三十三 文物名胜 717

第一章 历史文物 717

第二节 古代建筑 718

第三节 碑刻古雕 726

第四节 历代墓葬 730

第五节 藏品 739

第二章 革命文物 745

第一节 文献 745

第二节 旧址 746

第三节 遗迹 747

第一节 旧定八景 750

第三章 风景名胜 750

第二节 新辟风景区(点) 754

第四章 文物保护与管理 7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55

第二节 文物保护 755

卷三十四 艺文 757

第一章 韵文 757

附:“宜春八景”诗 768

第二章 散文 769

第一节 疫病防治 783

第一章 防疫保健 783

卷三十五 医药卫生 783

第二节 妇幼保健 792

第三节 公共卫生 798

第二章 医疗医术 79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99

附:宜春地区所属医院简介 80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02

第三节 医疗设备 802

第四节 医疗技术 804

第五节 成果与事故 806

第一节 药材生产 808

第三章 药材药政 808

第二节 药材购销 809

第三节 药品检验 810

第四节 药政管理 810

第四章 医药卫生管理 8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11

第二节 经费管理 812

第三节 医疗制度 815

第一章 学校体育 817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817

卷三十六 体育 817

第二节 业余体校 819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21

第一节 农民体育 821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21

第三节 老年体育 822

第四节 传统武术 823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24

第一节 市(县)级运动会 824

第二节 上级体育竞赛 8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34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34

第四章 机构与设施 834

卷三十七 生活 习俗 83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837

第一节 收入 837

第二节 消费 842

第二章 习俗 陋风 84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48

第二节 传统节令与新增节日 851

第三节 庙会、墟场 854

第四节 陋风 855

第五节 迷信与禁忌 856

第三章 礼仪 857

第一节 祭礼 857

第二节 婚嫁 858

第三节 丧葬 860

第四节 寿诞 860

第五节 喜庆 860

第四章 美德与新风 861

第一节 传统美德 861

第二节 社会新风 862

第二节 佛教 865

第一节 道教 865

第一章 宗教活动 865

卷三十八 宗教 865

第三节 天主教 870

第四节 基督教 870

第二章 宗教管理 870

卷三十九 方言 谣谚 轶闻 873

第一章 方言 873

第一节 宜春话的声韵调 873

第二节 宜春话词汇举例 889

第三节 宜春话语法 895

第一节 歌谣 900

第二章 谣谚 900

第二节 民谚 909

附:歇后语 913

第三章 轶闻 913

卷四十 人物 917

第一章 人物传 917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40

第三章 人物表 954

附录 991

第一部分 旧志序跋 991

第二部分 本届修志文件 1000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10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