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沂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2072584
  • 页数:859 页
图书介绍: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1

二、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 7

三、古史的重建 19

四、郭店竹简与先秦文献及有关史实概说 21

五、先秦思想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31

六、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37

七、理学对先秦心性学说的创造性再发现 39

八、中国哲学史的分期与未来走向 41

第一卷 郭店楚墓竹简六种考释 47

凡例 47

壹《老子》考释 49

贰《太一生水》考释 137

叁《五行》考释 146

肆《大常》(原题《成之闻之》)考释 208

伍《有性》(原《性自命出》上部)考释 230

陆《求心》(原《性自命出》下部)考释 252

一、关于“《鲁》读”问题 267

第一章 孔子学《易》考论 267

第二卷 文献与史实 267

第一篇 孔子与《周易》 267

二、“加我数年”章的真正含义与孔子“学《易》”的时间 269

三、孔子“学《易》”的过程与原因 276

第二章 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279

一、引言 279

二、关于《系辞》 282

三、关于《彖》、《象》 291

四、关于《文言》 298

五、关于《说卦》、《序卦》、《杂卦》 304

六、关于帛书《易传》 307

第三章 《易传》成书与性质若干观点平议 315

一、关于《易传》作于孔子的观点 315

二、关于《易传》成书于战国以后的观点 317

三、关于《易传》属于道家系统的观点 326

一、引言 333

第一章 《论语》·《论语》类文献·孔子史料 333

第二篇 郭店竹简与《论语》类文献 333

二、《论语》的结集 335

三、《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及其流传 339

四、其他《论语》本子及其流传 347

五、《论语》的修订 351

六、《论语》类文献寻踪 354

七、综论各种孔子史料的可靠性 364

一、《孝经》的真伪 370

第二章 《孝经》新辨 370

二、《孝经》的编者与成书时代 380

三、《孝经》与《左传》等书文字类同的问题 390

四、《孝经》的性质与命名 397

五、今古文《孝经》及其流传 400

第三篇 郭店竹简与子思学派及其文献 408

第一章 从古本《礼记》到今本《礼记》 408

第二章 《中庸》·《子思》·《子思书》 414

一、南宋以前子思书的流传 414

二、子思书探原 419

第三章 今本《中庸》:子思书的两篇佚文 423

一、旧说献疑 423

二、今本《中庸》里的古本《中庸》遗章 430

三、今本《中庸》里的子思佚篇 436

四、《中庸》新编 443

五、《天命》新编 448

第四章 《五行》考略 457

一、作者 457

二、简本与帛本 459

三、《说》 463

第五章 《大学》:子思门人遗说 466

一、旧说平议 466

二、成于思、孟之间,作于子思门人 469

三、《大学》新编 474

第四篇 郭店竹简与道家及其文献 480

第一章 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 480

一、竹简被盗说质疑 481

二、简本优于今本 484

三、简本早于今本 493

四、从简本到今本 510

五、老聃、太史儋与《老子》 517

附录:简本与甲本、乙本、王本文字主要差异对照表 524

第二章 关尹和《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的关系 534

第三卷 先秦思想的主流 539

第一篇 夏、商、周的观念世界 539

第一章 天命鬼神观念 539

第二章 阴阳观念 543

第三章 人文主义思潮 546

第二篇 孔子:“下学而上达” 554

第一章 孔子的学术使命 554

一、克服异化 555

二、珍重生命 556

第二章 礼学--孔子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 563

一、将礼学根植于生命 563

二、礼的实现 566

一、将仁学根植于生命 569

第三章 仁学--孔子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 569

二、仁的实现 572

三、仁者的品质 574

四、仁与礼的关系 576

第四章 易学--孔子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 579

一、性与天道 579

二、对传统易学的创造性转化 588

第五章 中庸--孔子的方法论与最高道德 591

第三篇 思孟学派:上下贯通 内外圆融 594

第一章 《天命》:道的下贯、呈现与修行 594

一、“天命之谓性” 595

二、“率性之谓道” 600

三、“修道之谓教” 610

第二章 《大学》:道德目的与道德过程 616

一、道德目的论 616

二、道德过程论 623

第三章 孟子:心性与天道 636

一、“尽心” 637

二、“知性” 650

三、“知天” 659

第四篇 道家:修身与治国 673

第一章 老聃:守道归朴 673

一、“道法自然” 674

二、宇宙生成论 678

三、规律论 681

四、人生学说 684

五、政治学说 696

六、重振传统道德 703

第二章 太史儋:思辩·权术·非儒 707

一、宇宙生成论 708

二、规律论 721

三、人生学说 725

四、政治学说 733

五、抛弃传统道德 737

第三章 关尹:太一本原论 740

一、外在自由 750

第五篇 隐逸家:“洸洋自恣以乱己” 750

第一章 自由的三个层面与中国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750

二、思想自由 752

三、生命自由 753

第二章 隐逸家与道家的分野 756

第三章 庄子:心与道、天的契合 758

一、道论 760

二、天论 773

三、人性论 783

四、“真知”与“真人” 797

附录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808

一、现代化、现代性与传统性 808

二、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化趋势 814

三、略析对中国现代化的种种误解 822

四、中国现代化之路 837

五、余论 847

跋 8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