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永寿县志
永寿县志

永寿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永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463468
  • 页数:686 页
图书介绍:
《永寿县志》目录

概述 1

凡例 1

大事记 7

一、西汉建漆县至清宣统末年 7

二、民国时期 1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28

行政区划志 57

第一章 位置 57

第二章 沿革 58

第三章 境域变迁 60

第四章 行政区划 61

第五章 县城 乡镇 65

第一节 县城 65

第二节 乡镇 67

第一章 地质 71

第一节 褶皱 71

自然环境志 71

第二节 断层 72

第三节 裂隙 73

第四节 地层 73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一节 中低山区 75

第二节 残原梁峁区 76

第三节 黄土原区 77

第六节 好畤河谷地 78

第四节 低黄土原区 78

第五节 泾河高阶地 78

第三章 气候 79

第一节 光照 79

第二节 气温 79

第三节 地温 80

第四节 降水 蒸发 81

第五节 气压 风 82

第一节 黄土性土 84

第四章 土壤 84

第二节 红土 85

第三节 黑垆土 86

第四节 ?土 87

第五节 褐土 88

第六节 石碴土 88

第七节 潮土 88

第八节 淤土 89

第五章 植被 90

第六章 水文 91

第一节 地表水 92

第二节 地下水 94

第三节 泉水 94

自然资源志 97

第一章 土地资源 97

第二节 降水 98

第一节 河流水 98

第二章 水资源 98

第三节 地下水 99

第四节 泉流水 99

第三章 植物 100

第四章 动物 102

第五章 矿物 103

第一节 煤 103

第二节 铁 104

第三节 石灰岩 104

第四节 石英砂岩 105

第五节 陶土 106

自然灾害志 107

第一章 旱灾 107

第二章 晚霜冻 108

第三章 雹灾 109

第一节 暴雨 110

第二节 连阴雨 110

第四章 涝灾 110

第五章 风灾 111

第一节 大风 111

第二节 干热风 111

第六章 地震 112

第七章 灾异 114

人口计划生育志 121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121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2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2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6

第一节 民族 126

第二节 性别、年令 126

第三节 婚姻状况 127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27

第五节 职业 128

第三章 人口与耕地 129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31

第一节 节育、绝育 131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32

第三节 政策措施 132

生产关系变革志 135

第一章 土地改革 135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135

第二节 减租减息 136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36

第二章 农业合作化 138

第一节 互助组 138

第二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38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39

第三章 人民公社化 140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2

第一节 包工包产责任制 142

第三节 家庭承包责任制 143

第二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43

第五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45

第六章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46

农牧志 149

第一章 农业 149

第一节 耕地演变 149

第二节 农作物 150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54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57

第四节 良种推广 157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59

第二章 畜禽饲养 162

第一节 家畜 162

第二节 鸡 166

第三节 鹿 貂 鸭 鹅 蜂 167

第三章 疫病防治 168

第一节 林地、立木蓄积 169

第一章 资源 169

林业志 169

第二节 树木品种 171

第三节 林产品 171

第二章 造林 174

第一节 育苗 17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74

第一节 管理组织 176

第二节 林权、林权证 176

第三章 林业保护 176

第三节 承包责任制 177

第四章 林业科技 179

第五章 林场、站、校 181

水土保持水利志 183

第一章 水土资源 183

第二章 水土保持 184

第一节 平整土地 185

第二节 治理沟壑 185

第一节 打窖 掏涝池 187

第二节 修筑水库 187

第三章 栏洪排洪 187

第四章 灌溉 189

第一节 抽水灌溉 189

第二节 井水灌溉 192

第三节 引水灌溉 193

第五章 水产 194

第一节 鱼 194

第二节 鳖蟹 194

工业志 197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97

第一节 地方国营工业 197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198

第三节 乡镇村工业 199

第四节 个体 联营工业 200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01

第一节 制药 201

第二节 采煤 210

第三节 卷烟 213

第四节 建材 213

第五节 食品 216

第六节 机械 216

第七节 服装、鞋袜 218

第八节 造纸、印刷 219

第九节 陶瓷 220

第十节 酿酒 220

第十一节 化工、化肥 221

电力志 223

第一章 电力生产 223

第一节 绛山水力发电站 223

第二节 好畤河水力发电站 224

第三节 石桥水力发电站 224

第二章 供电 225

第一节 输电线路 225

第二节 变电站 225

第三节 10千伏配网 226

第三章 用电 227

第一节 农业用电 227

第二节 工业及其它用电 227

第三节 生活照明用电 227

第四章 电力局 228

交通志 230

第一章 公路 230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30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33

第三节 汽车客运 234

第四节 汽车货运 235

第二章 乡间土路 237

第三章 搬运装卸 240

第四章 交通运输单位 241

第一节 县属单位 241

第二节 省、市派驻单位 241

第一节 邮政机构 243

第一章 邮政 243

邮电志 243

第二节 邮递网路 244

第三节 函件、包件 244

第四节 汇兑 245

第五节 报刊发行 245

第二章 电信 246

第一节 电报 246

第二节 电话 247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50

商业志 250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5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251

第三节 合作商业 252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53

第五节 集市贸易 253

第二章 粮油购销 255

第一节 粮食市场 255

第二节 粮食购销 256

第三节 油料、油脂购销 258

第四节 饲料供应 261

第五节 储运 261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进与供销 266

第一节 金属材料 266

第二节 机电设备 266

第三节 建筑材料 267

第四节 化肥、农药 268

第二节 烤烟 270

第四章 土特产品收购与供应 270

第一节 药材 270

第三节 蜂蜜 271

第四节 其它 271

第五章 畜禽产品采购与供应 272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采购与供应 273

第一节 棉布百货 273

第三节 日用杂品 274

第二节 五金交电 274

第七章 废品回收 276

第八章 外贸 277

第九章 饮食服务 278

第一节 饮食业 278

第二节 旅馆业 278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279

工商管理志 281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281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8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284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286

第二章 物价管理 288

第一节 物价演变 288

第二节 交换比价 292

第三章 计量管理 294

第一节 度量衡器演变 294

第二节 计量管理 295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管理 296

财税 金融志 297

第一章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297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297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298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0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 300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收支 301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306

第三章 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 308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308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308

第三节 审计管理 309

第四章 税收 310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期的赋税 310

第二节 解放后的税收 310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五章 金融 313

第二节 货币 315

第三节 信贷 317

第四节 存储 321

第五节 结算 322

第六节 债券、保险 32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26

第一节 街、巷、路、市场 326

城乡建设志 326

第二节 供水、排水 327

第三节 主要公共建筑 330

第四节 供电、电讯 331

第五节 路灯 331

第六节 绿化 332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3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3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334

第三章 公房 335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36

第五章 建筑业 33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37

第二节 建筑技术 338

第三节 设计、施工设备 338

人民生活志 339

第一章 农民生活 339

第二章 职工生活 341

第三章 人民消费与储蓄 344

政党志 3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45

第一节 地下工作与武装斗争 345

第二节 解放后中共永寿县委员会 348

第三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 352

第四节 组织建设 356

第五节 宣传工作 360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362

第七节 纪律检查 363

第八节 党员教育及干部培训 365

第九节 人民来信来访 367

第二章 人民政协 36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368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370

第三节 县政协机关办事机构 370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 372

第一节 国民党 373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 37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74

群众团体志 375

第一章 工人组织 375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378

第一节 童子军 378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78

第三节 少年先锋队 380

第二节 解放后的妇女联合会 381

第三章 妇女组织 38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妇女会 381

第三节 幼托组织 384

第四章 农民组织 385

第一节 农民协会 385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385

第五章 工商业组织 387

第一节 商务会 387

第二节 工商业者联合会 387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 388

第六章 其它社会团体 389

第一节 抗美援朝协会 389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 389

政权志 39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9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91

第二节 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92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94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 399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400

第六节 提案处理与调查视察 400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0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02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06

第三节 司法行政 407

第四节 公安 409

第五节 民政 414

第六节 人事劳动 418

第七节 档案 422

第三章 人民检察 42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2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43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30

第四节 监所监察 430

第一节 司法改革 432

第四章 人民法院 432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33

第三节 刑事审判 433

第四节 民事审判 433

第五节 复查纠正错案 434

第五章 民国政权及代议机构 435

第一节 县署、县政府 435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35

第三节 司法机构 436

第四节 警察局 437

第五节 参议会与参议员选举 438

军事志 439

第一章 县地方武装 439

第一节 清朝团练 43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439

第三节 人民武装 44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443

第二章 兵役 443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444

第三章 民兵 446

第一节 组建 446

第二节 训练 447

第四章 人民防空 448

第五章 战事 450

第一节 历代重大战事 450

第二节 解放战争 454

第三节 剿匪 455

教育志 457

第一章 学校教育 45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5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5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62

第四节 职业技工教育 466

第一节 工农业余教育 468

第二章 成人教育 468

第二节 广播电视教育 471

第三节 自学考试 471

第三章 教职员队伍 472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 472

第二节 民办教师 473

第四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 475

第一节 经费 475

第二节 设备 476

第五章 勤工俭学 478

第一节 沿革 478

第二节 成果 478

科技志 479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79

第一节 县级科研单位 479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480

第三节 事企业单位科技研究所、室、组 480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 481

第二章 科技普及 482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82

第二节 科技咨询服务 483

第三节 技术培训 484

第三章 科学研究 485

第一节 专业科研 485

第二节 获奖成果 489

第一节 文化馆、室、站 493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493

文化艺术志 493

第二节 图书馆、室 494

第三节 书店 494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495

第五节 剧团、文艺队 495

第六节 影剧场、院 496

第七节 民间文化团体 496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9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97

第二节 戏剧、曲艺 498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500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 501

第五节 民间文学 502

附 503

①歌谣选辑 503

②诗赋 507

第六节 民间艺术 510

第一节 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3

第三章 文物古迹 513

第二节 其它古迹 520

第三节 馆藏文物 521

第四章 报刊 通讯 522

第一节 报刊 522

第二节 通讯 523

第五章 有线广播、电视 525

第一节 事业建设 525

第二节 广播节目 527

第三节 电视 529

第一章 医疗单位 531

第一节 永寿县医院 531

卫生志 531

第二节 永寿县中医医院 533

第三节 乡镇医院(所) 533

第四节 村保健站 538

第五节 其它医疗机构 539

第六节 个体开业行医 539

第二节 西医 540

第二章 中西医疗 540

第一节 中医 54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542

第三章 卫生保健 543

第一节 防疫 543

第二节 公共卫生 549

第三节 妇幼保健 550

第一节 大骨节病 553

第四章 地方病防治 553

第二节 克山病 559

第三节 甲状腺肿病 561

第四节 县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561

第五章 药品生产管理 563

第一节 药品生产 563

第二节 药品经营 563

第三节 药品检验 565

体育志 568

第一章 学校体育 568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69

第一节 职工体育 569

第二节 农村体育 569

第三节 老年体育 570

第四节 妇幼体育 570

第三章 人才培养 571

第四章 场地设施 572

第五章 体育比赛 573

民俗志 581

第一章 家庭 581

第一节 婚姻 581

第二节 家庭结构 583

第三节 称谓 584

第二章 姓氏 586

第一节 概况 586

第二节 姓氏录 587

第三节 部分姓氏的来历 587

第三章 风俗 589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89

第二节 岁时习俗 593

第三节 礼仪习俗 595

第四节 香会、庙会 598

宗教志 599

第一章 佛教 599

第二章 基督教 602

第三章 伊斯兰教 604

方言志 605

第一章 方音 605

第二章 方言词语特点 607

第三章 方言词语选录 608

第一节 天时用语 608

第二节 生活用语 609

第三节 饮食用语 610

第四节 疾病用语 610

第五节 衣物用语 611

第六节 动物用语 612

第七节 植物用语 613

第四章 谚语 614

第一节 气象谚语 614

第二节 农事谚语 615

第三节 生活谚语 615

第四节 其它 617

第五章 歇后语选录 618

人物志 621

第一章 人物传 621

来? 621

吕大防 622

张焜 622

张德聚 623

陈贻香 623

孙天柱 624

张殿梅 624

张兴仁 625

严克伦 625

马荆州 62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628

“文革”动乱与拨乱反正志 632

一、“文革”序幕——“社教”运动 632

二、“串连造反” 633

三、“夺权” 634

四、“武斗” 635

五、“文革”政权——“革命委员会” 636

六、“忠”字活动 638

七、“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 640

八、“文革”县委 641

九、“批林批孔”“反右倾复辟” 641

十、“基本路线教育” 643

十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644

十二、“抓纲治国”、“基本路线教育” 645

十三、开展揭、批、查 平反冤假错案 645

附录 647

一、旧县志序言选录 647

清康熙《永寿县志》序 647

清光绪《永寿县新志》序 648

(二)清乾隆《永寿县新志》 650

(四)清光绪《永寿县新志》 650

(三)清嘉庆《永寿县志余》 650

(一)清康熙《永寿县志》 650

二、旧县志简介、目录 650

三、碑石录 652

新造城池记 652

永革私派里下应差请详立石记 655

招医赐药帖 656

四、文献录 657

王恭睦博士《关于永寿地质调查报告》 657

对永寿农业生产几个问题的调查和探讨(节录) 663

振兴永寿经济的战略设想(节录) 667

图表索引 674

后记 679

咸阳市地方志编委会《关子同意〔永寿县志〕报省终审的报告》 681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批准(永寿县志)定稿出版的通知》 682

中共永寿县委办公室文件 683

永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684

永寿县志 685

编纂《永寿县志》终审稿人员 6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