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语言学史概要
语言学史概要

语言学史概要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岑麒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8
  • ISBN: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两次世界大战下一篇:当代日本企业
《语言学史概要》目录

导论 1

一.语言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1

二.语言学史的顺序问题 3

三.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4

古代语言学史 7

第一章 上古时期 7

一.初民神话和宗教故事中关于语言的问题 7

1.1.概说 7

1.2.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 7

1.3.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8

二.古印度人对于语言的看法和语法分析 9

1.4.古印度人对于语言的看法 9

1.5.古印度人的语法分析和波尼尼语法 10

三.古代中国人对于语言文字的看法和解释 11

1.6.古代中国人关于仓頡造字的传说 11

1.7.我国古代哲学家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 13

1.8.我国古代字书的编纂和对于古书的训释 17

四.我国秦汉时代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 20

1.9.我国古代的字书和《说文解字》 20

1.10.《尔稚》及其体例 22

1.11.扬雄《方言》 23

1.12.刘熙《释名》 26

1.13.古书的注释 28

五.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语文学家对于语言的看法和语法分析 29

1.14.希腊古代哲学家关于“词”与“物”关系的讨论和语法分析 29

1.15.希腊古代语文学家亚里士塔尔库斯和盛诺多图斯 30

1.16.希腊古代语法学家特拉克斯和他的《希腊语语法》 32

1.17.古罗马的希腊语文教师克拉特斯 32

1.18.古罗马语法学家瓦罗和多纳图斯 33

1.19.古希腊、罗马语文研究中的缺点 34

2.1.我国反切法的兴起 37

一.我国魏晋时代音韵学的兴起及其以后的发展 37

第二章 中古时期 37

2.2.我国最早的韵书 38

2.3.《切韵》,《刊谬补缺切韵》和《唐韵》 39

2.4.《广韵》和《集韵》 41

2.5.《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诗韵》 42

2.6.等韵学和韵摄图 45

二.阿拉伯语文学中关于语法的研究 47

2.7.阿拉伯语文的情况 47

2.8.阿拉伯语文学的三个学派及其贡献 48

2.10.耶稣会士关于语言翻译和文献搜集的工作 49

三.欧洲中世纪关于语言的研究 49

2.9.欧洲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般特点 49

2.11.关于原始世界和天堂语言的拟测 51

2.12.语言的比较和分类 53

第三章 近古时期 55

一.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结合民族运动对于语言的研究和一般语法问题的考察 55

3.1.文艺复兴时代俗文学的兴起 55

3.2.文艺复兴时代对于语法的研究 56

3.4.唯理语法的方法论原则 58

3.3.波尔洛瓦雅耳修道院和“唯理普通语法” 58

二.波尔洛瓦雅耳唯理语法或普通语法学派及其方法论原则 58

3.5.总结 60

三.我国元明时代北音系统韵书的兴起及其以后的演变 60

3.6.元曲的兴起 60

3.7.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62

3.8.乐韶凤、宋濂等的《洪武正韵》 64

3.9.?廷秀的《韵略易通》 65

3.10.毕拱辰的《韶略汇通》 66

3.11.樊腾凤的《五方元音》 68

3.12.我国古代学者对于古音的解释 69

四.我国关于古音的研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69

3.13.陈第对于古音的研究 71

3.14.顾炎武对于古音的研究 72

3.15.江永的古韵分部 74

3.16.段玉裁的古韵分部 75

3.17.戴震的古韵分部 76

3.18.孔广森的古韶分部 78

3.19.王念孙、江有诰、夏炘、章炳麟、黄侃的古韵分部 79

3.20.钱大昕、章炳麟和黄侃对于古声母的考究 82

3.22.概说 84

五.十八世纪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语言起源问题的看法 84

3.21.总结 84

3.23.洛克论人类的抽象能力 85

3.24.亚当·史密斯、斯图瓦尔特和卢骚对于语言起源问题的看法 86

3.25.龚迪雅克的感叹说 87

3.26.赫德尔的摹声说 88

3.27.赫德尔对于语言研究的影响 89

历史比较语言学史 91

第四章 历史比较法产生的前提 91

一.绪论 91

4.1.概说 91

4.2.十八世纪以前关于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 92

二.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 92

4.3.俄国的《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 93

4.4.赫尔伐士的《语言目录》 95

4.5.阿德隆的《米特里达脱斯或普通语言学》 96

三.梵语材料在语言比较研究中的运用 97

4.6.梵语材料对于语言比较研究的意义 97

4.7.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于梵话的学习 97

4.8.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于梵语和欧洲语言有相同点的发现 98

4.9.史勒格耳的《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及其意义 100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102

5.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02

第五章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102

5.1.概说 102

一.绪论 102

5.3.拉斯克和他的《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103

5.4.樸葆和他的《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和《比较语法》 105

5.5.雅各布·格里木和他的《德话语法》 108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112

5.6.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的意义 112

5.7.波特和他的《印度·日耳曼系语言领域内的词源研究》 112

5.8.古尔替岛斯和他的贡献 113

5.9.施来赫尔,他的贡献和缺点 114

5.10.费克和他的《民族分裂前印度·日耳曼基础语词典》 119

5.11.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的新时期 121

5.12.阿斯戈里和他的贡献 122

5.13.维尔纳和“维尔纳定律” 123

5.14.勃鲁格曼和“新语法学派”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上的贡献 125

5.15.索胥尔和他的贡献 128

5.16.梅耶关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 129

6.1.概说 131

一.绪论 131

第六章 各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31

二.印欧语系 132

6.2.概说 132

(1)印度·伊兰语族 132

6.3.分类 132

6.4.印度语支 132

6.5.伊兰语支 134

(2)希腊语族 135

6.6.希腊语和希腊语方言 135

6.7.分类 137

6.8.意大利语支 137

(3)意大利·克勒特语族 137

6.9.克勒特语支 139

(4)日耳曼语族 141

6.10.分类 141

6.11.峨特语支 141

6.12.北部日耳曼语支 142

6.13.西部日耳曼语支 142

(5)波罗的·斯拉夫语族 143

6.15.分类 143

6.14.日耳曼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43

6.16.波罗的语支 144

6.17.斯拉夫语支 144

6.18.斯拉夫语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47

6.19.波罗的语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48

(6)阿尔巴尼亚语族 150

6.26.阿尔巴尼亚语的情况 150

6.27.关于阿尔巴尼亚语的研究 150

(7)阿尔明尼亚语族 151

6.22.阿尔明尼亚语的情况 151

6.23.关于阿尔明尼亚语的研究 151

6.24.吐火罗语的情况 152

(8)吐火罗语族 152

6.25.关于吐火罗语的研究 153

三.汉藏语系 153

6.26.概说 153

(1)汉语族 154

6.27.汉语的情况 154

6.28.关于汉语的研究 155

(2)泰语族 160

6.29.泰语族的情况 160

6.30.关于泰族语言的研究 160

6.31.藏缅语族的情况 161

(3)藏缅语族 161

6.32.关于藏缅族语言的研究 162

(4)苗瑶语族 164

6.33.苗瑶语族情况 164

6.34.关于苗瑶族语言的研究 165

(5)越南语和叶尼塞·奥斯提亚克语 165

6.35.概说 165

6.36.越南语及其特点 165

6.37.叶尼塞·奥斯提亚克语及其特点 167

6.33.关于汉藏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67

6.40.含姆语族的情况 169

(1)含姆语族 169

6.39.概说 169

四.含姆·塞姆语系 169

6.41.关于含姆族语言的研究 171

(2)塞姆语族 172

6.42.塞姆语族的情况 172

6.43.关于塞姆族语言和含姆·塞姆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76

五.芬兰·乌戈尔语系 177

6.44.芬兰·岛戈尔语系的一般情况 177

6.45.关于芬兰·鸟戈尔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78

6.46.概说 179

六.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179

(1)突厥语族 180

6.47.突厥语族的情况 180

6.48.突厥语族语言的研究 180

(2)蒙古语族 181

6.49.蒙古语族的情况 181

6.50.关于蒙古族语言的研究 183

(3)通古斯语族 184

6.51.通古斯的情况 184

6.52.关于通古斯族语言的研究 185

6.53.突厥·蒙古·通古斯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85

6.55.南部高加索语言 186

七.伊伯利·高加索语系 186

6.54.概说 186

6.56.北部高加索语言 187

6.57.关于伊伯利·高加索系语言的研究 187

八.南亚语系 188

6.58.概说 188

(1)扪达语族 189

6.59.扪达族语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89

(2)蒙·高棉语族 190

6.60.蒙·高棉族语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0

(1)印度尼西亚语族 191

6.62.印度尼西亚族语言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1

九.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191

6.61.概说 191

(2)美拉尼西亚语族 192

6.63.美拉尼西亚族语言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2

(3)密克罗尼西亚语族 192

6.64.密克罗尼西亚族语言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2

(4)玻里尼西亚语族 193

6.65.玻里尼西亚族语言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3

6.67.概说 194

6.66.马来亚·玻里尼西亚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94

十.南印度语系 194

6.63.塔米尔语 195

6.69.喀拿拉语 195

6.70.铁鲁古语 195

6.71.贡德语、科拉姆语、比尔语、库语、库鲁克语和马尔托语 196

6.72.婆罗呼语 196

6.73.南印度系语的特点 196

6.74.南印度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197

(1)班图语系 198

6.76.班图系语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98

6.75.概说 198

十一.班图语系和非洲诸语言 198

6.77.班图系语言的研究 201

(2)苏丹·几内亚语系 201

6.78.苏丹·几内亚系语言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201

6.79.苏丹·几内亚系语言的研究 208

(3)布施曼·霍登托特语系 209

6.80.布施曼语和霍登托特语的分布状况 209

6.81.布施曼语的研究 209

6.83.布施曼语和霍登托特语的主要特点 210

6.82.霍登托特语的研究 210

十二.美洲诸语言 211

6.84.概说 211

(1)北美洲诸语言 211

6.85.北美洲诸语言的分布状况 211

(2)中美洲诸语言 216

6.86.中美洲诸语言的分布状况 216

(3)南美洲和安的列斯岛诸语言 219

6.87.南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岛诸语言的分布状况 219

6.88.关于美洲诸语言的研究 230

7.1.概说 232

7.2.洪葆德和他的学说 232

二.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洪葆德 232

普通语言学史 232

一.绪论 232

第七章 普通语言学的建立 232

三.石坦达尔对于洪葆德语言学观念的解释和他所建立的心理主义的理论 236

7.3.石坦达尔和他的心理主义观念 236

第八章 语言学中的自然主义学派 240

一.绪论 240

8.1.概说 240

8.2.施来赫尔的生平和著作 241

二.施来赫尔的自然主义观点 241

8.3.施来赫尔的自然主义观点 242

三.缪勒的自然主义观点 245

8.4.缪勒对于语言和语言学的看法 245

8.5.缪勒学说的反应 246

第九章 语言学中的新语法学派 247

一.绪论 247

9.1.概说 247

二.新语法学派的基本理论 247

9.2.《形态学研究》发刊词 247

9.3.语言变化中的两个原则 248

三.保罗的个人心理主义 250

9.4.保罗和语言研究中的历史主义观点 250

9.5.保罗对类推作用的解释 251

四.新语法学派的新发展 252

9.6.德尔勃吕克标志着新语法学派的新发展 252

10.2.索胥尔和他的著作 254

二.索胥尔的语言学理论 254

10.3.索胥尔的语言学理论 254

10.1.概说 254

一.绪论 254

第十章 语言学中的心理社会学学派 254

三.梅耶和房德里耶斯的心理社会学观点 260

10.4.梅耶和他的著作 260

10.5.梅耶的语言学理论 261

10.6.房德里耶斯和他的语言学理论 264

四.总结 265

10.7.心理社会学学派的理论基础及其批判 265

11.2.结构语言学及其主要派别的历史 267

11.1.概说 267

一.绪论 267

第十一章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及其主要派别 267

二.结构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269

11.3.结构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索胥尔的语言学理论 269

三.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论原则 273

11.4.结构语言学方法论的三个原则 273

四.结构语言学三个主要派别的差别 278

11.5.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学派间的差别及其意义 278

五.总结 280

11.6.结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批判 280

12.2.舒哈德和“词与物”学派 281

12.1.概说 281

二.“词与物”学派 281

第十二章 语言学中的“词与物”学派、唯美主义学派和新语言学 281

一.绪论 281

12.3.“词与物”学派的基本理论及其批判 282

三.唯美主义学派 283

12.4.浮土勒和唯美主义学派 283

12.5.浮士勒语言学观念的三个基础 283

12.6.唯美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285

12.7.浮士勒理论的评价 290

12.8.新语言学的倡导者 291

12.9.新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及其批判 291

四.新语言学 291

第十三章 现代美国语言学中的机构主义、观念主义和“语义学”学派 293

一.绪论 293

13.1.概说 293

二.布龙菲尔德的机构主义 293

13.2.布龙菲尔德和他的著作 293

13.3.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基础 294

13.4.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批判 294

三.萨丕尔的观念主义 300

13.5.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 300

13.6.萨丕尔的“模型”理论 302

13.7.萨丕尔语言学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美国人种语言学的建立 304

13.8.萨丕尔语言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后果 306

四.“语义学”学派 307

13.9.“语义学”学派的意义 307

13.10.“语义学”学派的基本理论 307

13.11,“语义学”学派的反动本质 312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苏联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 314

一.马克思主义语言学 314

14.1.概说 314

1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问题的重要指示 314

14.4.概说 317

二.苏联语言学 317

14.3.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317

14.5.旧俄国的语言学 318

14.6.十月革命后苏联的语言学情况 320

14.7.马尔和他的“语言新学说” 320

14.8.斯大林关于语言学著作及其对于苏联语言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324

三.中国语言学 325

14.9.我国传统的语文研究及其特点 325

14.10.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学者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 326

14.11.五四运动以后关于“大众语”和拉丁化新文字问题的讨论 328

14.12.斯大林关于语言学著作发表以来的中国语言学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