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00年的广西  迈向二十世纪的研究
2000年的广西  迈向二十世纪的研究

2000年的广西 迈向二十世纪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一飞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6302053
  • 页数:591 页
图书介绍:
《2000年的广西 迈向二十世纪的研究》目录

第一章 2000年广西的研究总报告 3

第一节 广西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基本特点 3

一、发展的不平衡性 4

二、民族区域自治 5

三、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潜力大 6

四、具有较优越、独特的经济地理位置 8

五、有一定经济基础,但属经济不发达地区 8

六、对外开放条件好,华侨众多 9

七、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发育程度低 10

九、农业型和轻型化的产业结构 11

八、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人口比重高 11

第二节 2000年广西的基本图象 12

一、人口数量控制在4600—4700万左右,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 13

二、人民生活进入不同层次的小康水平 14

三、经济实力增加,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建成有广西特色的、多层次的、高效益的、合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16

四、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迅速发展 17

五、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水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水平 18

六、形成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18

七、初步形成一个清洁、优美、合理、平衡的生态环境 19

八、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多层次、网络状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 20

第三节 迈向2000年广西将面临的主要困难 20

一、总人口十五年增加760万—860万,吃饭和就业压力大 20

三、能源不足、交通不便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二、人才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22

四、财政薄弱,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24

五、生态环境的恶化 24

第四节 总体发展战略 26

一、总体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26

二、总体发展战略的构想 29

三、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阶段 30

四、建立和发展十大产业 30

五、区域经济发展 35

第五节 政策体系与对策措施 38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8

三、消费政策 39

二、人口政策 39

四、产业政策 40

五、科技政策 41

六、开放对策 42

七、教育对策 44

八、就业对策 45

九、资金对策 45

十、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46

第二章 2000年广西的人口 48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现状 48

一、人口特点 48

二、人口问题 49

一、未来人口的增长与人口控制 51

第二节 人口数量的控制 51

二、人口控制的具体目标 53

三、人口控制的对策建议 57

第三节 人口结构的调整 60

一、人口城乡结构调整 60

二、人口年龄结构调整 65

三、人口性别结构调整 67

四、人口地区结构调整 68

第四节 人口素质的提高 69

一、提高人口素质的客观性与必要性 69

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70

三、提高文化素质的目标 71

四、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措施 73

第三章 2000年广西的自然资源 76

第一节 广西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76

一、广西自然资源的特点 76

二、广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81

第二节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预测 83

一、2000年广西自然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 83

二、广西自然资源对200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 84

三、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预测 85

第三节 广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00

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 100

二、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 101

四、把耕地、森林资源作为近期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点 102

三、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102

五、采用现代科技、开展自然资源多层次加工 103

六、建立自然资源生产基地 103

第四章 2000年广西的人民消费 107

第一节 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107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107

二、居民消费品增加,营养状况改善 107

三、居民平均寿命延长,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 109

四、人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五、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 111

一、消费预测的依据和方法 112

第二节 2000年广西人民消费的预测 112

二、1990年、2000年消费水平预测 114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预测 118

四、不同收入地区居民消费预测 126

五、主要食品消费结构预测 131

第三节 2000年广西的消费品和住房需要量预测 138

一、主要食品的需要量预测 138

二、主要耐用消费品需要量预测 138

三、主要衣着消费品需要量预测 144

四、住宅预测 147

一、摆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围绕消费安排生产 149

第四节 实现广西小康水平的对策 149

二、鼓励适度消费,引导正常消费 150

三、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以转化吸收消费力 151

四、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152

第五章 2000年广西的经济 15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53

一、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但差距日趋扩大 153

二、二元经济结构 157

三、产品结构落后 159

四、自给和半自给的产品经济还相当普遍 159

五、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薄弱,积累规模小 163

第二节 2000年广西的经济规模预测 163

一、工农业总产值 164

二、社会总产值 169

三、国民收入生产额 169

四、国民生产总值 172

五、积累基金和积累率 173

第三节 广西产业结构预测 174

一、农业与工业结构 175

二、农轻重结构 175

三、三次产业结构 176

四、工业内部结构 176

五、农村产业结构 179

一、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 180

第四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的主要对策建议 180

二、加快技术进步 181

三、改善投资管理,调整投资结构 182

第五节 改革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 190

一、形成各种形式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190

二、发展股份制企业 192

三、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 193

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管理体制 194

第六章 2000年广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197

第一节 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与特点 197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197

二、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 200

三、发展农业有良好自然条件 201

四、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尚低,差异性大 204

五、农村产业结构尚不合理 206

六、投入下降,生态恶化,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不稳定 208

七、农产品比价尚未理顺 210

八、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210

第二节 2000年广西农业生产和社会需求预测 211

一、主要农副产品的需求预测 211

二、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预测 218

三、农村经济发展预测 226

四、投入预测 227

第三节 基本任务和战略措施 230

一、确定农业的战略地位,全党重视农业建设 232

二、树立“大饲料”观点,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236

三、扩大产业视野,广寻致富门路 241

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农业投入 245

五、加强宏观调控,消除农业隐患 247

第七章 2000年广西的工业 253

第一节 广西工业的现状 253

一、基本特点 253

二、发展趋势 257

三、面临困难 258

一、指导思想 260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260

二、战略目标 261

第三节 今后工业发展重点 263

一、原材料工业 264

二、食品工业 268

三、机械工业 271

四、纺织服装工业 276

五、日用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 278

第四节 战略对策建议 280

一、工业结构合理化对策建议 280

二、资金对策建议 284

三、技术进步对策议建 285

四、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策建议 287

第八章 2000年广西的能源 289

第一节 广西能源现状与特点 289

一、煤炭工业的现状与特点 292

二、电力工业的现状与特点 297

三、石油工业现状与特点 303

四、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点 304

五、新能源开发 304

六、节能的现状 307

第二节 广西能源发展战略与目标 308

一、能源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309

二、能源平衡中的几个问题 316

第三节 能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8

一、坚持开源与节能并举,煤、水、油、气并举和大中小型并举的方针,综合开发能源 319

二、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建立合理的能源结构 320

三、以水电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发红水河流域经济 322

四、必须把开采利用广西煤炭置于能源开发的重要地位 323

五、从大农业生态观点出发,重视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324

一、2000年交通运输业发展预测 324

六、广开集资渠道,建立红水河开发基金 325

七、依靠科学进步,加强能源技术和开发战略的研究 326

第九章 2000年广西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329

第一节 交通运输、邮电业的现状和问题 329

一、现状 32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第二节 2000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预测 333

二、2009年邮电业发展预测 339

第三节 加快发展交通、邮电的对策 340

一、采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340

二、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运输结构 343

三、用现代技术装备邮电通信,提高信息传输能力 345

四、开发智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346

五、积极采取利于交通、邮电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 347

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系 348

一、科技力量 352

第一节 科技实力的现状分析 352

第十章 2000年广西的科学技术 352

二、科学研究机构 353

三、科学技术服务系统 355

四、研究与发展经费 356

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357

六、技术水平 357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359

一、工业领域 359

二、农业领域 361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 363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36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和前景 363

三、环境保护 363

三、2000年广西科学技术的图景 367

第四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371

一、改革科技体制 371

二、把人才开发作为重大战略措施 372

三、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 373

四、加强技术引进 374

五、建立具有法律地位的辅助性的科技机构 374

六、广开渠道,增加经费 374

一、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但仍较落后 376

第一节 广西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艰巨任务 376

第十一章 2000年广西的教育和人才 376

二、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科类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但结构不够合理 378

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师资队伍,但学历结构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379

四、具备了一定的教育设施,但办学条件仍较差 380

五、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差距仍然较大 381

六、各类劳动者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奇缺,教育事业的任务艰距 381

第二节 2000年广西的专门人才需求预测 383

一、预测的方法 383

二、2000年广西专门人才需求的三个预测方案 384

三、从1986年到2000年需新增的专门人才数 387

四、专门人才增长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比较分析 388

一、满足人才需求预测数的三个教育规划方案 389

第三节 2000年广西的教育发展预测 389

二、普通大中专院校与成人大中专院校发展结构预测 394

三、教育投资预测 395

四、从广西实际出发提出的方案选择建议 397

第四节 广西教育发展战略 398

一、选择适合于广西客观实际的教育发展战略 398

二、扎扎实实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401

三、把大规模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重点 401

四、发展和形成以培养大学专科生和中专生为主的人才培养结构 402

五、发展和健全多层次、多科类的广播电视教育、成人教育体系 403

一、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投资 404

第五节 广西教育发展对策 404

二、加快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素质 406

三、争取国家和发达地区帮助培养较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408

四、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409

第十二章 2000年广西的劳动就业 412

第一节 目前面临就业形势 412

一、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就业迫力 412

二、现代化与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413

三、庞大的农村“过剩”就业人群 414

四、比例失调的就业结构 416

五、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就业管理体制 417

一、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及变动趋势 418

第二节 就业前景的分析预测 418

二、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422

三、劳动就业部门结构变化趋势 423

四、劳动就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 426

五、1986—2000年的就业前景 426

第三节 劳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431

一、主要原则 431

二、吸收过剩劳动力的主要措施 432

三、劳动力的流动与输出 433

四、调整就业结构 434

五、改革劳动制度 435

一、社会商品购买力快于商品可供量的增长速度 437

二、社会购买力和零售总额的增长“六五”时期快于“五五”时期 437

第一节 现状与特点 437

第十三章 2000年广西的国内贸易 437

三、用的、穿的商品零售增长速度比吃的烧的快 438

四、集体、个体商业零售额和农民对城镇居民的零售额增长快于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商业 439

五、农村零告额增长快于城乡零售额 440

六、与全国的差距拉大 440

七、部分商品供应不足,价格上升 440

第二节 广西国内贸易的发展预测 441

一、“七五”时期国内贸易发展预测 441

二、1991—2000年国内贸易发展预测 450

第三节 园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455

一、控制社会购买力和社会总需求过快的增长 455

二、增加社会商品供应量,保持社会购买力同商品可供之间的基本平衡 456

三、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多种商业形式并存的社会主议统一市场 457

四、继续大力发展城乡集市贸易 457

第十四章 2000年广西的对外经济贸易 459

第一节 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 459

一、对外经济贸易的成就 459

二、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460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目标和前景预测 461

一、发展目标的预测 461

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设想 465

第二节 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 471

一、把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放在首位 471

二、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竞争能力 472

三、按国际市场的需要和产品不同系列建立出口生产体系 473

四、开拓出口市场,疏通贸易渠道,灵活贸易方式 474

五、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出口创汇结合起来 476

六、开拓对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扩大对外无形贸易 477

七、加强港口建设 478

八、加强经济核算、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478

第十五章 2000年广西的旅游 480

第一节 概貌 480

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 481

二、对外开放区域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五个旅游区 481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增加 482

五、为国家积累了外汇 483

四、接待国标旅游者人数逐年增多 483

第二节 发展规划的设想 485

一、发展旅游的方针和策略 486

二、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 488

三、接待人数规划 491

四、旅游收入规划 493

第三节 对策措施 494

一、提高接待能力 494

二、大力组织客源 500

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01

四、提高服务质量 502

五、培养和开发人才 503

第十六章 2000年广西的生产力布局 505

第一节 广西生产力布局的现状 505

一、基本上形成了合理分布 505

二、生产力布局存在的缺陷 506

第二节 2000年广西生产力布局的原则 507

一、要适应全国对外开放的要求和园家重点建设的布局 508

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开放式的生产力布局 508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509

四、合理配置生产力,节约社会劳动消耗 509

五、要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环境 510

一、2000年的基本轮廊 511

第三节 广西生产力布局的构想 511

二、地区布局 513

三、中心城市布局 520

四、产业布局 528

五、城镇布局 536

第四节 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对策 540

一、在国家统一布局的指导下,制定全区生产力布局规划 540

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实现 541

三、组织横向的基本经济区,促进“东西对话”,推动生产力的横向运动 541

四、建立多层次的城镇,促进城乡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542

第一节 广西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544

一、投资规模偏小 544

第十七章 2000年广西的固定资产投资 544

二、积累率偏低 545

三、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545

第二节 广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的预测 546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预测 547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预测 55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对策 562

一、遵照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进一步放宽投资政策 562

二、加强可行性论证工作,争取国家立项 563

三、克服单纯依赖国家投资的思想,多渠道广泛筹集建设资金 564

四、加强对自筹资金的管理 567

一、森林不断破坏,覆盖率逐渐下降 569

第十八章 2000年广西的生态环境 569

第一节 广西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569

二、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流失程度加深 570

三、江河、水库淤积严重,内河通航里程缩短 570

四、土壤肥力下降,农田土肥生态失调 571

五、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571

六、大气污染严重、城市普遍出现酸雨 572

七、水资源出现短缺,水体污染日益突出 573

八、耕地被大量占用,土壤污染加剧 575

九、农村污染不断扩大 576

十、乱采滥挖矿山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减少 576

第二节 保护生态环境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 578

一、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579

二、把经济增长、人口变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基本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579

三、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基本国策 580

第三节 2000年广西的生态环境目标的选择与环境状况的预测 581

一、正确选择2000年广西生态环境目标 581

二、广西2000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初步预测 583

第四节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对策建议 584

二、推行以有效保护为核心的环境资源开发战略,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利用 586

三、积极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低害、无害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 587

一、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588

四、防治污染,维特生态平衡,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 5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