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南川县志
南川县志

南川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南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20012233
  • 页数:806 页
图书介绍:
《南川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自然地理 1

第一章 地质 1

第一节 地质构造 1

凡例 1

第二节 矿藏 2

第一节 地貌特征 5

第二节 地貌分布与形态特征 5

第二章 地貌 5

第三章 气候 6

第一节 特征及成因 6

第二节 气候概况 8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9

第四章 河流及水资源 11

第一节 河流 11

第二节 地下水 13

第三节 水资源 14

第五章 土地资源 15

第一节 土地利用 15

第四节 水质 15

第二节 土壤类型 16

第三节 土壤分布 19

第六章 植物 20

第一节 自然植被 20

第二节 栽培植物 21

第三节 植物群落 21

第四节 重点保护植物 22

第七章 动物 22

第一节 动物种类 22

第二节 分布区域 23

第三节 珍稀动物 24

第八章 自然灾害 25

第一节 水灾 25

第二节 旱灾 28

第三节 冰雹 29

第四节 霜冻 31

第五节 大风 31

第六节 地震 32

第七节 作物病虫害 32

第一节 建县前地属 34

第一章 县的建置 34

第二篇 建置沿置 34

第二节 建县后沿革 35

第三节 境域变迁 37

第四节 县名及治地 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0

第一节 唐至清代 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1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43

第二节 城一区 46

第一节 隆化镇 46

第三章 区乡镇概况 46

第三节 南平区 47

第四节 大观区 49

第五节 水江区 50

第六节 小河区 52

第七节 大有区 53

第八节 鸣玉区 54

第三篇 人口 56

第一章 人口与分布 56

第一节 人口总量 5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59

第一节 民族结构 60

第二章 人口结构 60

第二节 性别年龄 61

第三节 文化职业 64

第四节 婚姻家庭 65

第三章 人口控制 67

第一节 计划生育 67

第二节 节育绝育 69

第三节 晚婚优生 70

第一节 经济发展 72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72

第一章 经济概况 72

第二节 经济结构 74

第三节 人民生活 76

第二章 计划统计 78

第一节 机构 78

第二节 计划管理 79

第三节 统计管理 83

第三章 物价 85

第一节 机构 85

第二节 物价水平 86

第三节 物价管理 9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92

第一节 机构 9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9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登记 9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95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96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 96

第一节 机构 97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97

第二节 计量演变 98

第三节 计量管理 99

第四节 标准化 100

第五篇 农业 102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102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02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103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04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0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08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08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10

第三节 作物栽培 115

第四节 农田建设 120

第五节 作物区划 122

第六节 肥料 123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23

第八节 农业机具 127

第九节 管理机构及农技推广 130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农业 131

第三章 农业经营管理 131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农业 134

第六篇 水利 139

第一章 水利设施 139

第一节 概况 139

第二节 塘库 141

第三节 堰 149

第四节 机电提灌 150

第二章 治水保土 152

第一节 河道治理 152

第二节 水土保持 153

第一节 抗旱 154

第三章 抗旱防洪 154

第二节 防洪 155

第四章 水利管理 1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6

第二节 设施管理 156

第三节 用水管理 157

第七篇 畜牧水产 159

第一章 畜禽渔业生产 159

第一节 家畜 159

第三节 蚕蜂 蚯蚓 土鳖 165

第二节 家禽 165

第四节 鱼类 166

第二章 畜禽鱼管理 169

第一节 饲养管理 169

第二节 繁育管理 172

第三节 病疫防治 173

第四节 耕牛保护 174

第五节 渔政 捕捞 175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76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77

第一节 林地 177

第八篇 林业 177

第二节 树、竹种类 179

第三节 珍稀木、竹 184

第四节 林副产品 188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89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89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90

第三节 林木抚育 196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96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96

第二节 封山育林 198

第三节 病虫防治 199

第四章 森林采伐 199

第一节 计划采伐 200

第二节 零星采伐 200

第五章 林业管理 201

第一节 林权 201

第二节 责任制 203

第三节 木材管理 204

第四节 育林基金 204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06

第九篇 工业 206

第一章 工业规模 206

第二节 工业总产值 208

第三节 产品产量 209

第四节 固定资产及职工队伍 213

第二章 工业生产 214

第一节 能源 214

第二节 化工 219

第三节 冶金 机械 221

第四节 建筑材料 非金属矿物制品 224

第五节 食品 饮料 227

第六节 造纸 印刷 文具刊刻 230

第七节 纺织 缝纫 鞋 伞 皮革 231

第八节 竹木加工 233

第九节 其他工业 234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37

第三节 计划管理 239

第四节 生产管理 241

第五节 质量管理 243

第六节 安全生产 244

第十篇 交通 邮电 245

第一章 道路 245

第一节 古道 245

第二节 公路 246

第二章 桥涵渡口 250

第一节 民桥 250

第二节 公路桥涵 250

第三节 渡口 255

第三章 运输 255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56

第二节 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 257

第三节 客货运量 258

第四章 交通管理 259

第一节 机构 259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60

第三节 交通监理 261

第五章 邮政电信 262

第一节 机构 262

第二节 邮政 264

第三节 电信 266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70

第十一篇 城建环保 270

第一章 城乡建设 270

第二节 集镇建设 277

第三节 农村建设 277

第四节 建设管理 279

第二章 建筑施工 282

第一节 机构及人员 282

第二节 施工设备 283

第三节 技术水平 28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8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85

第二节 污染治理 288

第三节 县城环卫 289

第十二篇 商业 292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9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92

第二节 合作店组 293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294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95

第五节 联营商业 297

第六节 集市贸易 297

第一节 粮油收购 298

第七节 其他商业 298

第二章 粮油购销 298

第二节 粮油销售 301

第三节 粮油储运 303

第四节 饲料供应 304

第三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305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305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306

第四章 土特产品购销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309

第一节 土特产品 309

第二节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310

第五章 副食品采购供应 311

第一节 肉禽蛋 311

第二节 盐糖烟酒 312

第三节 蔬菜及其他副食品 314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315

第一节 百货 315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317

第三节 日用杂品 317

第一节 中药材 318

第七章 医药购销 318

第二节 西药 319

第八章 饮食服务 320

第一节 饮食业 320

第二节 服务业 321

第九章 对外贸易 322

第一节 经营品种 323

第二节 进口商品 326

第一节 机构 327

第十章 商业管理 327

第三节 经营方式 327

第二节 管理 329

第十三篇 财税金融 332

第一章 财政 332

第一节 机构 33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33

第三节 财政收支 33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41

第二章 税务 344

第一节 机构 344

第五节 财政监督 3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税务 345

第三节 解放后的税收 349

第四节 税制建设 353

第五节 税政管理 355

第六节 利润监交 357

第七节 促产增收 357

第三章 金融 358

第一节 机构 358

第二节 体制与职责 359

第三节 货币 360

第四节 信贷 364

第五节 储蓄 存款 371

第六节 其他金融业务 372

第十四篇 党派群团 37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75

第一节 中共南川地下组织 375

第二节 中共南川县委员会 378

第三节 党的工作 385

第二章 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391

第一节 国民党南川县党部 39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南川县分团部 394

第三节 青年党南川县党部 39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96

第一节 职工团体 396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98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399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01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403

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404

第七节 其他团体 404

第一节 民意机构 405

第十五篇 政权 政协 405

第一章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议会和选举 405

第二节 参议会 406

第三节 乡民代表会 406

第四节 议会选举 40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0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0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09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12

第一节 清末县署(衙) 414

第三章 县署(衙) 县政府 414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14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41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419

第四章 县政协委员会 425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议 428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30

第一章 优抚 433

第一节 优待 433

第十六篇 民政 433

第二节 抚恤 436

第三节 褒扬 437

第四节 拥军 438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39

第二章 救济 440

第一节 灾情救济 440

第二节 社会救济 443

第三节 扶贫 447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48

第一节 福利事业 448

第二节 乡镇五保 451

第一节 婚姻登记 452

第四章 婚姻 殡葬 452

第二节 殡葬改革 453

第五章 移民 收容 453

第一节 移民安置 453

第二节 收容遣送 454

第六章 地名管理 454

第一节 地名概况 454

第二节 地名普查 455

第一节 用工制度 458

第十七篇 劳动人事 458

第一章 劳动就业 458

第二节 待业安置 459

第三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461

第二章 劳动工资 462

第一节 工资制度 462

第二节 工资调整 463

第三节 奖励工资 465

第四节 补贴 津贴 465

第一节 福利 劳动保护 466

第三章 劳保福利 466

第二节 退职 退休 离休 467

第四章 干部管理 468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68

第二节 干部管理及调配 470

第三节 干部考核、培训和奖惩 472

第四节 干部精简下放 473

第十八篇 公安司法 474

第一章 公安 474

第一节 机构 474

第二节 治安 475

第三节 消防 478

第四节 户口管理 480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81

第六节 特业管理 482

第七节 武装警察 483

第二章 检察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8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8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8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7

第一节 机构 488

第三章 法院 488

第二节 案件审判 489

第三节 复查 49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91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92

第三节 调解 493

第四节 公证 律师 49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军事机构 495

第二节 解放后的军事机构 495

第一章 军事机构 495

第十九篇 军事 495

第二章 地方武装和驻军 498

第一节 地方武装 498

第二节 驻军 500

第三节 军事设施及防空 502

第三章 兵役 504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04

第二节 兵员征集 504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06

第四章 民兵 506

第二节 民兵训练 507

第三节 民兵贡献 508

第五章 重大兵事记略 509

第二十篇 文化 516

第一章 群众文化机构及设施 516

第一节 文化馆 文化站 516

第二节 图书馆 图书室 517

第三节 书店 519

第五节 川剧团 520

第四节 电影公司 520

第六节 文工团 521

第七节 电影院 剧场 521

第八节 青少年宫 522

第九节 工人俱乐部 522

第二章 民间组织 523

第一节 文艺团体 523

第二节 文化协会 523

第三章 文学艺术 524

第一节 文学 524

第二节 艺术 525

第四章 档案建设 529

第一节 馆藏档案 530

第二节 档案管理 530

第三节 利用 531

第五章 报刊通讯 531

第一节 报纸 531

第二节 刊物 532

第三节 通讯 533

第二节 电视 534

第一节 广播 534

第六章 广播电视 534

第七章 文物名胜古迹 535

第一节 馆藏文物 535

第二节 古墓葬 古城遗址 536

第三节 古、近代建筑 539

第四节 古桥 541

第五节 烈士故居 陵园 543

第二十一篇 教育 545

第一章 普通教育 545

第一节 书院 乡学 私塾 545

第二节 幼儿 (稚)园 546

第三节 小学 547

第四节 中学 550

第五节 师范学校 551

第六节 非县属学校 553

第二章 职业教育 555

第一节 女子职业学校 555

笫二节 农职初级中学校 555

第三节 工农(职)业中学校 555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59

第一节 工农教育 559

第二节 进修学校 561

第三节 成人大中专教育 562

第四章 教育管理 563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63

第二节 学校管理 565

第五章 教学 566

第一节 教育思想 56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67

第三节 教学方法 569

第四节 考试和招生 570

第二节 教师队伍 572

第六章 教师 572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74

第三节 教师培训 575

第七章 经费 设施 576

第一节 教育经费 576

第二节 学校设备 577

第八章 勤工俭学 578

第一节 概况 578

第二节 效益 579

第一章 机构职能 5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81

第二十二篇 科技 581

第二节 科技团体 582

第三节 县属科研单位 584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 586

第五节 非县属科研单位 588

第二章 科技人员 589

第一节 人员普查 589

第二节 职称评定 590

第三章 科技活动 591

第一节 科技普及 591

第三节 技术培训 592

第二节 学术交流 592

第四节 科技咨询 593

第五节 科技调研 594

第四章 科技成果 595

第一节 发明发现 595

第二节 技术开发 597

第三节 推广应用 599

第四节 获奖成果 602

第二十三篇 体育 609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609

第二节 场地设施 610

第一节 机构 610

第二章 体育项目 611

第一节 球类 611

第二节 田径 613

第三节 武术 613

第四节 游泳 614

第五节 棋类 615

第六节 信鸽 615

第二节 体育教学 616

第三章 学校体育 616

第一节 课程设置 616

第三节 锻炼标准 617

第四节 业余培训 618

第四章 群众体育 618

第一节 职工体育 618

第二节 农民体育 619

第三节 老年体育 620

第五章 体育竞赛 620

第一节 县级竞赛 620

第二节 参加国家及省、地竞赛 621

第二十四篇 医药卫生 62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2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23

第二节 卫生机构及群众团体 627

第二章 医卫队伍 设备 631

第一节 医卫队伍 631

第二节 人员培训 632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33

第三章 疫病防治 635

第一节 卫生防疫 635

第二节 疾病治疗 639

第四章 保健事业 644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4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46

第三节 老年保健 646

第四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648

第五章 医药卫生管理 649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49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50

第一节 佛教 652

第一章 宗教信仰 652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俗 652

第二节 道教 653

第三节 基督教 653

第四节 天主教 654

第五节 伊斯兰教 654

第二章 社会组织 655

第一节 帮会 655

第二节 行会 657

第三节 会馆 658

第六节 兰交及其他 659

第五节 会集 659

第四节 宗祠 659

第三章 风俗习惯 660

第一节 日常生活 660

第二节 婚嫁喜庆 663

第三节 丧礼葬埋 664

第四节 岁时祝祭 665

第五节 庙会 香会 667

第六节 各种禁忌 668

第七节 迷信种种 668

第八节 恶风陋习 669

第九节 苗族风情 670

第十节 社会新风 671

第四章 南川方言 672

第一节 语音 672

第二节 称谓用语 673

第三节 词汇举例 674

第四节 歇后语辑 675

第五节 谚语 隐语 677

第一章 自然环境 68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80

第二十六篇 金佛山 680

第二节 地质地貌 682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683

第二章 自然资源 684

第一节 植物 684

第二节 动物 688

第三节 矿物 689

第四节 药物资源 689

第三章 胜景 689

第一节 奇峰怪石 689

第二节 悬崖溶洞 692

第三节 山泉溪流 694

第四节 时景 云海 695

第五节 峡谷岭径 695

第四章 建设 696

第一节 移民垦殖 696

第二节 药物试种 696

第三节 气象观测 697

第四节 三泉公园 697

第五节 自然保护 698

谈毅 702

一、人物传记 702

人物 702

汪石冥 703

文香廷 704

张竞若 705

陈范畴 705

汪兴武 706

韦圣祥 707

曾庆华 708

张秀灵 708

韦希成 709

刘树槐 710

张茂春 711

古承铄 712

杨家寿 713

罗芷芳 713

程丹书 714

李南力 715

周朴汉 715

童舒培 717

李学诗 717

周佩难 718

二、人物简介 718

罗咏霓 718

童家娴 719

罗建廷 719

明绮园 720

刘文简 720

谢德璋 720

张纯一 721

程德仁 721

谈贤举 721

曹凤廷 721

杨光国 722

刘雨若 722

陈延烈 722

龙舜臣 723

刘泽隆 723

韦延鸿 724

韦廷光 724

王懋迁 725

章香墀 725

胡雨山 726

皮一净 726

张之选 727

周凤池 727

黄雁宾 728

王宝全 728

刘述廷 729

王若维 729

陈鲁珍 729

唐治能 730

张树霖 730

张蜀翘 730

田楚侨 731

娄中藩 731

徐文彬 732

皮以德 732

石乐斋 733

吴博正 733

张德敷 733

(四) 抗日战争阵亡官兵 734

(三) 北伐战争阵亡官兵 734

(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 734

(一) 辛亥革命烈士 734

三、烈士英名录 734

(五)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 737

(六) 剿匪平叛烈士 738

(七) 抗美援朝烈士 738

(八) 中印、中越边境自卫战烈士 746

(九) 因公牺牲烈士 747

附录 749

一、县志纂修 749

二、清代、民国《南川县志序》 751

三、新修县志重要文存 754

四、碑铭 759

五、考辨 763

六、诗文选录 776

七、民间传说 787

八、县人部分著述及绘画作品目录 796

《南川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800

县部门志、乡镇志书目 802

后记 804

涪陵地区行政公署同意新编《南川县志》出版的批复 8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