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技术政策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金南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359771
- 页数:459 页
第1章 概述 2
1.1 设计背景 2
1.2 国内外现状 2
1.2.1 发达国家的状况 2
1.2.2 中国的环境政策 4
1.3 设计的内容与领域 4
1.4 技术路线 5
第2章 现行《政策要点》的实施评估 8
2.1 《政策要点》执行程度分析 8
2.1.2 政策条款的面上执行率 9
2.1.1 政策条款执行比例分析 9
2.1.3 政策条款的适应程度评价 10
2.2 《政策要点》执行效果分析 11
2.2.1 区域开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11
2.2.2 防治工业交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12
2.2.3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14
2.2.4 保护乡镇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 15
2.2.5 提高环保装备水平 16
2.3 《政策要点》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17
2.3.1 执行中的原因总体分析 17
2.3.3 相关政策不配套 18
2.3.2 缺乏有效的措施 18
2.3.4 体制的限制或障碍 19
2.3.5 政策条款本身不适应 20
2.4 评估结论和建议 20
2.4.1 总体结论 20
2.4.2 结构框架的调整或完善 20
2.4.3 现有五大部分建议增加的内容 20
第3章 环境政策理论与制定方法 24
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政策 24
3.1.1 从战略到政策的延伸 24
3.1.2 政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定向调控手段 25
3.1.3 政策在实施中的调整 26
3.2 环境政策学的基本理论 27
3.2.1 战略、政策、法规三位一体的双向调控理论 27
3.2.2 政策目标与战略目标的耦合 28
3.2.3 政策组合与其三位一体化功能的结构 28
3.2.4 政策行为的离散与定向调控 29
3.2.5 政策执行中的协调反应机制 30
3.3 环境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32
3.3.1 制定环境政策的原则 32
3.3.2 制定环境政策的基本方法 34
3.3.3 制定环境政策的决策方法 36
4.1.3 跨世纪环境保护的形势和机遇 40
第4章 技术政策框架设计 42
4.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 42
4.1.1 环境状况日趋严重 42
4.1.2 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 44
4.1.4 知识经济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50
4.1.5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问题 55
4.2 政策目标确定 57
4.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57
4.2.2 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60
4.2.3 技术政策目标 63
4.3 制定原则和制定依据 63
4.3.1 基本方针和政策 63
4.3.2 政策制定原则 64
4.3.3 制定政策的依据 66
4.4 政策框架确定 68
4.4.1 两种政策框架方案 68
4.4.2 各个领域政策框架的确定 68
4.5 技术政策制定 72
4.5.1 领域发展目标 72
4.5.2 政策制定内容要求 73
第5章 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76
5.1 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 76
5.1.1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现状 76
5.1.2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目标 79
5.1.3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条款 80
5.2 实施宏观经济布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81
5.2.1 中国宏观经济布局的现状格局 81
5.2.2 经济布局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 82
5.2.3 经济布局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政策 83
5.3.1 中国资源与环境发展的现状态势 89
5.3 大力推行自然资源的集约开发与持续利用 89
5.2.4 主要技术政策论证与配套政策 89
5.3.2 国内外资源开发的主要环境政策 91
5.3.3 推行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的政策目标 92
5.3.4 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 93
5.3.5 技术政策论证及其配套政策 97
5.4 切实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障制度 98
5.4.1 中国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障态势 98
5.4.2 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技术政策 99
5.4.3 重大项目环境技术政策的配套政策 100
6.1.1 农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矛盾 104
第6章 产业部门的环境污染防治 104
6.1 农业 104
6.1.2 农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106
6.1.3 推广科学施用化肥,发展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其他有机肥料 107
6.1.4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生物农药 109
6.1.5 预防和整治乡镇工矿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09
6.1.6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11
6.1.7 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兴办节水农业 112
6.2 森林生态体系与林业产业 114
6.2.1 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 114
6.2.2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林业产业政策 116
6.2.3 森林生态屏障的构建与保护 118
6.2.4 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121
6.3 能源产业 122
6.3.1 能源与环境问题 122
6.3.2 与环境有关的能源产业政策 124
6.3.3 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124
6.3.4 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128
6.3.5 能源开发利用与控制大气污染 132
6.3.6 能源产业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 133
6.3.8 能源高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134
6.3.7 能源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 134
6.4 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136
6.4.1 工业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 136
6.4.2 与环境有关的行业产业政策 138
6.4.3 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 140
6.4.4 推广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 141
6.4.5 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43
6.4.6 普遍采用降耗减污及综合利用的实用成熟技术 144
6.4.7 主要污染行业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145
6.5.1 交通运输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策略 154
6.5 交通运输产业 154
6.5.2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交通运输产业政策 156
6.5.3 节约土地,预防生态破坏 157
6.5.4 防治环境污染 158
6.5.5 研究开发推广节能、降噪、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技术 161
6.6 旅游产业 162
6.6.1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162
6.6.2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63
6.6.3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 165
7.1.2 城市环境保护“九五”主要指标 170
7.1.1 基本政策和环境目标 170
第7章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70
7.1 中国城市环境保护 170
7.1.3 重点领域 171
7.1.4 城市环境目标 172
7.2 城市规划 172
7.2.1 城市规划发展概况 172
7.2.2 2010年规划目标 175
7.3 城市环境规划 175
7.3.1 国外环境规划概况 175
7.3.3 环境规划的原则 179
7.3.2 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179
7.3.4 环境规划的一般程序 180
7.4 能源与防治大气污染 182
7.4.1 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 182
7.4.2 防治城市燃煤大气污染与总量控制 189
7.4.3 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 195
7.5 水源保护、节水与水污染防治 200
7.5.1 中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202
7.5.2 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206
7.6.1 城市固体废物控制的技术政策 211
7.6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211
7.6.2 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219
7.6.3 中国城市粪便处理技术政策 219
7.6.4 控制“白色污染”的技术政策 220
7.7 噪声污染和光污染控制 224
7.7.1 噪声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224
7.7.2 城市光污染防治 227
7.8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城市园林绿化 228
7.8.1 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228
7.8.2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230
8.1.1 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36
第8章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6
8.1 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236
8.1.2 中国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238
8.2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41
8.2.1 近中期目标 241
8.2.2 远期目标 242
8.3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 242
8.3.1 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243
8.3.2 发展生态型技术和产业 245
8.3.3 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245
8.3.5 重建重要的生态系统 246
8.3.4 强化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 246
8.3.6 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 248
8.4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249
8.4.1 控制海洋污染 250
8.4.2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 251
8.4.3 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 252
8.4.4 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与资源 253
8.4.5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254
8.5 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255
8.5.1 开展草地生态学研究 255
8.5.2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 256
8.5.3 努力实现草畜平衡 257
8.5.4 治理草地生态平衡 258
8.5.5 建立新兴草地产业 259
8.5.6 加强草地科学管理 260
8.6 湿地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261
8.6.1 湿地的科学研究 262
8.6.2 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 262
8.6.3 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263
8.6.4 合理利用海岸带湿地 264
8.7 水土保持技术政策 264
8.7.1 用生态观念指导水土保持 265
8.7.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 266
8.7.3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266
8.7.4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267
8.7.5 建立科技服务与信息网络 267
8.8 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政策 268
8.8.1 确立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69
8.8.2 发展新型的北方荒漠化地区经济 270
8.8.3 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与管理 271
8.9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272
8.8.4 荒漠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272
8.9.1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273
8.9.2 做好村镇环境与发展规划 273
8.9.3 发展可持续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74
8.9.4 保护和恢复残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275
8.10 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保技术政策 276
8.10.1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277
8.10.2 实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 278
8.10.3 促进合理开发,加强矿区环境管理 278
8.10.4 严格实行EIA和“三同时”制度 279
8.11 大力保护自然保护区 279
8.11.1 自然保护的基本原则 280
8.11.2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原则 282
8.11.3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政策与措施 284
第9章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290
9.1 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290
9.1.1 美国的环保产业 292
9.1.2 德国的环保产业 293
9.1.3 日本的环保产业 295
9.2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295
9.2.1 中国环保产业现状 295
9.2.3 环保产业发展前景 297
9.2.2 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297
9.2.4 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298
9.3 发展环保产业的重点选择 299
9.4 可供选择的环保技术产品 300
9.4.1 燃煤SO2污染控制技术 300
9.4.2 汽车尾气污染净化设备 303
9.4.3 污水处理最佳实用技术 303
9.4.4 开发和推广其他环保产品 304
9.5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 309
10.1.1 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14
10.1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模式 314
第10章 促进可持续消费 314
10.1.2 可持续生产消费的政策手段 318
10.1.3 可持续生活消费的政策手段 321
10.2 促进可持续生活消费 323
10.2.1 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323
10.2.2 倡导绿色或简化包装,减少资源浪费,控制环境污染 325
10.2.3 控制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滥用 326
10.2.4 生活--商业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327
10.2.5 开展可持续生活消费领域的科学研究 328
11.1.1 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32
第11章 积极参加全球环境合作 332
11.1 全球环境合作的总体现状 332
11.1.2 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333
11.1.3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333
11.2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334
11.2.1 气候变化的研究与争议 335
11.2.2 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战略 336
11.2.3 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行为 338
11.2.4 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41
11.2.5 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 344
11.2.6 技术政策的可实施性 347
11.3.1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350
1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350
11.3.2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353
11.3.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技术政策 355
11.3.4 技术政策的可实施性分析 358
11.4 防止臭氧层物质耗损 360
11.4.1 我国ODS排放与控制现状 361
11.4.2 保护臭氧层的战略对策 363
11.4.3 削减ODS排放的技术政策 367
11.4.4 技术政策的可实施性分析 368
11.5.1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现状 372
11.5 防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372
11.5.2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控制 373
11.5.3 防止越境转移的技术政策 375
第12章 提高环境管理技术水平 380
12.1 环境管理技术现状 380
12.1.1 指令性控制手段:法规标准 381
12.1.2 经济刺激手段 384
12.1.3 非管制手段:自愿协商 387
12.1.4 环境管理的信息技术 390
12.2.1 环境管理技术的综合化 391
12.2 环境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391
12.2.2 环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393
12.2.3 适应环境管理的新需求 395
12.3 环境管理技术政策确定 396
12.3.1 提高现行环境管理的效率 397
12.3.2 ISO14000与环境管理体系 397
12.3.3 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信息系统 398
12.3.4 建立面向管理的环境监测体系 399
13.1 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402
13.1.1 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 402
第13章 面向21世纪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402
13.1.2 实施宏观经济布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03
13.1.3 大力推行自然资源的集约开发与持续利用 406
13.1.4 切实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障制度 408
13.2 产业部门的环境污染防治 410
13.2.1 农业 410
13.2.2 森林生态体系与林业产业 413
13.2.3 能源产业与能源消费 415
13.2.4 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418
13.2.5 交通运输产业 420
13.2.6 旅游产业 421
13.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23
13.3.1 城市环境规划 423
13.3.2 能源与防治大气污染 424
13.3.3 水源保护、节水与水污染防治 428
13.3.4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 430
13.3.5 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防治 431
13.4.1 自然生态保护的基本政策 431
13.3.6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城市园林绿化 432
13.4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33
13.4.2 大力保护自然保护区 434
13.4.3 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区的保护 435
13.4.4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436
13.4.5 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 436
13.4.6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437
13.4.7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控制 439
13.4.8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440
13.5 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441
13.5.1 发展环保产业的重点选择 441
13.5.2 发展控制燃煤大气污染的技术和设备 442
13.5.3 发展处理污水最佳实用技术、设备和材料制剂 442
13.5.4 发展环境监测技术手段 443
13.5.6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444
13.5.5 开发和推广其他的环保产品 444
13.6 促进可持续消费 445
13.6.1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模式 445
13.6.2 可持续生活消费的基本政策 445
13.6.3 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446
13.6.4 倡导简化包装和绿色包装 447
13.6.5 控制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滥用 447
13.6.7 开展可持续生活消费领域的科学研究 448
13.7 积极参加全球环境合作 448
13.6.6 家庭--商业废弃物品的再利用 448
13.7.1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449
13.7.2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450
13.7.3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452
13.7.4 减少臭氧层耗损物质 454
13.7.5 防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455
13.8 提高环境管理技术水平 456
13.8.1 提高现行环境管理的效率 456
13.8.2 ISO14000与环境管理体系 457
13.8.3 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信息系统 458
13.8.4 建立面向管理的环境监测体系 45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