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乡县志
新乡县志

新乡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08004399
  • 页数:619 页
图书介绍:
《新乡县志》目录

第一编 概述 1

第二编 大事记 6

七 古固寨乡 8

第一节 位置面积 43

第二节 地质 43

一 地层 43

第一章 自然环境 43

第三编 地理 43

二 构造 44

第三节 地貌 47

二 太阳幅射 48

一 日照 48

第四节 气候 48

三 气温 49

四 地温 50

五 降水 51

六 霜期 54

七 风 54

第五节 水文 55

一 地表水 55

二 地下水 57

三 水质 58

第六节 土壤 59

一 土类 59

二 分布 61

第七节 植物动物 61

一 植物 61

二 动物 62

第八节 自然灾害 62

第二章 建置 6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9

第二节 境域 70

一 历史政区 73

第三节 政区 73

二 现行政区 80

第四节 乡镇简介 82

一 七里营乡 82

二 大块乡 83

三 合河乡 84

四 大召营乡 85

五 翟坡乡 86

六 朗公庙乡 87

八 关堤乡 89

九 洪门乡 90

十 小冀镇 91

第五节 刘庄简介 93

第六节 历史名村 95

第七节 部分村名及由来 96

第四编 经济 103

第三章 经济综述 10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及经济制度改革 103

一 土地改革 103

二 三大改造 104

三 人民公社 105

四 农业与工业改革 106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107

一 计划管理 107

二 计划体制演变 108

三 计划的制定 108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109

一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09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09

三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110

四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110

七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111

六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111

五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111

八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112

第四节 审计管理 113

第五节 物资管理 113

第六节 工商管理 114

第七节 物价管理 120

第八节 劳动管理 123

第九节 标准计量管理 126

第十节 统计管理 129

第四章 农业 131

第一节 耕地演变 132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33

一 作物分区 133

二 土壤普查 136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36

第四节 良种推广 137

一 粮食作物品种 138

二 棉花作物品种 139

三 油料作物品种 139

四 蔬菜、瓜类品种 139

一 小麦 140

二 玉米 140

第五节 作物栽培 140

三 水稻 141

四 棉花 142

第六节 作物施肥 142

一 农家肥料 143

二 化学肥料 143

三 人工根瘤菌肥 144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45

一 病虫测报 145

二 病虫防治 145

第八节 粮油产量 149

第九节 国营农场 150

第五章 棉花 151

第一节 棉田建设 153

一 棉田改良 153

二 培肥地力 154

三 整地保墒 154

第二节 选种 播种 155

一 选种 155

二 种子处理 155

三 适时播种 156

一 合理密植 157

第三节 密植保苗 157

二 补苗定苗 158

第四节 田间管理 159

一 棉田中耕 159

二 棉花追肥 159

三 浇水 排渍 160

四 棉花整枝 16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62

一 病虫害测报 162

二 病害防治 162

三 虫害防治 163

第六节 棉花收摘 164

第七节 改革耕作制度 165

一 麦棉套种 165

二 麦棉连作 166

三 其它间套 167

四 轮作倒茬 167

第八节 新技术应用 168

一 化学激素 168

二 地膜覆盖 168

三 综合利用 169

第九节 经济效益 170

第六章 农机 173

第十节 科技成果 173

第一节 耕作机构 174

第二节 灌溉机械 175

第三节 治虫器械 175

第四节 收获机械 176

第五节 加工机械 177

第六节 农运机械 178

第七节 农机管理 178

第七章 林业 180

第一节 树木种类与分布 180

一 种类 18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81

二 分布 181

第三节 林业管理 183

一 病虫防治 183

二 护林法规 184

第八章 畜牧 185

第一节 饲养 185

第二节 品种 188

第三节 繁殖 189

第四节 疾病防治 189

第五节 畜牧场 190

一 人民胜利渠 191

第九章 水利 191

第一节 灌溉工程 191

二 东一干渠 193

三 东二干渠 193

四 东三干渠 193

五 小冀支渠 193

六 西三干渠 194

七 机井 194

八 提灌站 195

第二节 灌溉治理 196

一 引黄治碱 196

九 百泉河 196

二 引黄治砂 197

第三节 防洪排涝 197

一 防洪组织 197

二 排涝工程 197

第四节 水利管理 203

一 灌溉设施管理 203

二 除涝工程管理 203

三 人畜用水管理 204

第十章 盐碱地改良 206

二 盐碱地类型 207

第一节 盐碱地形成 类型 分布 207

一 盐碱地形成 207

三 盐碱地分布 208

第二节 盐碱地治理 208

一 治理方法 208

二 巩固措施 212

第三节 改良效益 213

一 生态效益 213

二 经济效益 213

三 社会效益 213

第十一章 工业 214

一 建材工业 216

第一节 工业类型 216

二 冶金机械工业 217

三 军械修造工业 219

四 造纸工业 219

五 化学工业 221

六 轧花工业 222

七 编织工业 223

八 锅炉制造业 224

九 副食品加工业 224

十 印刷工业 225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26

十一 皮革、制胶工业 226

二 财务管理 227

三 质量管理 227

四 技术管理 227

五 设备管理 227

一 计划管理 227

九 劳资管理 228

第一节 电力生产 228

第十二章 电业 228

八 安全管理 228

七 物资管理 228

六 销售管理 228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230

第三节 农电建设 232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 239

第五节 电力事故 242

第十三章 交通 243

第一节 公路 243

一 干线公路 243

二 地方公路 245

三 乡村公路 245

四 桥梁 246

第二节 铁路 249

一 国家铁路 249

二 地方铁路 250

三 桥梁 250

第三节 水路 251

一 卫河 251

二 永济渠 251

三 黄河 251

第四节 航空 251

一 客运 252

第五节 运输 252

二 货运 253

第六节 交通管理 256

一 公路管理 256

二 车辆管理 257

三 运输管理 258

四 水运管理 258

第十四章 邮电 259

第一节 邮政 259

一 清以前邮政 259

二 民国邮政 259

三 建国后邮政 260

第二节 电信 264

一 电报 264

二 电话 265

第十五章 城乡建设 266

第一节 县城 266

一 老县城 266

二 建国后县委政府住址 270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70

一 民宅 270

二 乡村公房 271

三 土寨 272

四 村建管理 273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73

一 污染普查 273

二 保护措施 274

第四节 建筑队伍 275

第五节 城镇房产管理 276

第六节 古建筑 277

第十六章 商业 277

第一节 公司商店网点 279

一 国营商业公司 279

二 国营商店 281

四 私营商业 282

三 合作商业 282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283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284

第四节 棉花收购 285

第五节 饮食服务 286

一 饮食 287

二 旅店 287

三 理发 287

六 洗染 288

四 照像 288

五 浴池 288

七 风味食品 289

第六节 外贸 289

一 出口贸易 289

二 进口贸易 290

第十七章 粮油 290

第一节 粮油购销 291

一 储存 294

二 调运 294

第二节 粮油储运 294

第三节 粮油加工 295

第十八章 财政税务 29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297

一 农业税 297

二 工商税 299

三 企业利润 300

二 事业支出 302

三 建设支出 302

一 行政支出 30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02

第三节 财税管理 304

一 预算支出 304

二 预算外收支 305

三 税务管理 306

第十九章 金融 307

第一节 货币 308

一 清代前货币 308

二 民国货币 308

三 人民币 308

四 货币比值 308

第二节 信贷 309

一 工商信贷 309

五 货币流通 309

二 农业信贷 311

三 建设信贷 312

四 合作信贷 313

五 信贷豁免 314

第三节 储蓄 315

一 城镇储蓄 315

二 农村储蓄 315

三 有奖储蓄 315

一 公债 316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316

四 储蓄利率 316

二 国库券 317

第五节 保险事业 317

第六节 同和裕银号简介 318

一 开设银号 318

二 货币经营 319

三 兴办实业 319

四 接办大中银行 320

五 倒闭 320

第二十章 清以前政权 322

第一节 县衙 322

第五编 政治 322

第二节 乡村政权 325

一 乡政权 325

二 村政权 326

第二十一章 民国县政权政党社团 326

第一节 政权机构 326

一 县政权 326

二 区乡政权 328

三 村政权 32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29

第四节 参议会 330

第三节 三青团 330

第五节 社会团体 331

一 商会 331

一 农民协会 331

三 工会 331

四 学生联合会 333

五 妇女联合会 333

第六节 外地驻新单位 333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 334

第一节 党的主要活动 334

一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34

二 抗日战争时期 335

三 解放战争时期 336

一 县委及中心县委 337

第二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37

二 区乡镇(公社)党委及总支 342

三 基层支部及党员 343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345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46

第五节 整党整风 347

第六节 宣传教育 349

一 社会宣传 349

二 党员教育 350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51

三 党史编纂 351

第二十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5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52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53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355

第四节 普选 356

第二十四章 人民政府 35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7

一 县直机构 357

一 干部状况 366

第二节 干部队伍 366

三 村民委员会 366

二 乡镇机构 366

二 干部调配及离休退休 368

第三节 来信来访 369

第四节 接待工作 370

第二十五章 人民政协 372

第一节 政协会议 372

一 筹备委员会 372

二 政协委员会议 372

第二节 常委委员会 373

第二十六章 政法 374

第一节 公安 374

一 调查研究 374

二 提案办理 374

第三节 政协工作 374

一 侦察破案 375

二 消防 375

三 武装警察 375

四 户籍管理 376

第二节 检察 376

一 刑事检察 376

第三节 审判 377

二 监所检察 377

一 刑事审判 378

二 民事审判 379

三 经济审判 379

第四节 司法行政 380

一 法制宣传 380

二 法律顾问 380

三 公证工作 380

一 机构 381

二 会员代表大会 381

第一节 总工会 381

第二十七章 群众团体 381

三 工会活动 382

四 民主管理 383

第二节 共青团 383

一 团县委 383

二 基层组织 383

三 团员代表大会 384

四 主要活动 38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86

一 县妇联 386

四 主要活动 387

二 基层组织 387

三 妇女代表大会 387

第四节 其它群众团体 388

一 贫下中农协会 388

二 中苏友好协会 389

三 抗美援朝分会 389

四 工商联合会 389

第六编 军事 390

第二十八章 地方武装 390

一 守望总社 391

三 民众自卫总队 391

二 保安团 391

一 筹防局 39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391

二 警察所 391

第一节 清末地方武装 391

第三节 人民武装 392

一 平汉抗日游击支队 392

二 抗日自卫队 392

三 武装工作委员会 392

四 县大队 392

六 人民武装部 393

五 独立营 393

第四节 民兵 394

一 组织 394

二 训练 395

三 支前 396

四 民兵代表大会 396

第二十九章 兵役 397

第一节 募兵 征兵制 397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397

第三章 驻军 398

第一节 民国以前驻军 398

一 现役 398

二 预备役 398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398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399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400

第三十一章 战事 400

第一节 古代战事 400

一 牧野之战 400

二 罗绍威杀牙军 400

三 岳飞大败金兵 400

一 联庄会围攻县城 401

第二节 近代战事 401

四 张缙彦被拘新乡 401

二 在园会举义 402

第三节 现代战事 402

一 潞王坟战斗 402

三 县城及小冀镇战斗 402

三 县城之战 402

四 康庄之战 403

五 秀才庄战斗 403

六 国民党飞机轰炸日军 403

十 潞王坟车站之战 404

十一 合河镇战斗 404

八 陈堡战斗 404

九 分将池战斗 404

七 台头村战斗 404

十二 夜袭飞机场 405

十三 师庄伏击战 405

十四 小块村伏击战 405

十五 后辛庄战斗 405

十六 块村营战斗 406

十七 五陵镇伏击战 406

十八 路庄战斗 406

二十 飞机场战斗 407

十九 庞庆振起义 407

二十一 和平解放新乡 409

第七编 教科文 412

第三十二章 教育 41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1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1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17

一 普通中学 417

二 农业中学 421

第四节 师范教育 422

第五节 职业教育 423

一 农民业余教育 42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425

二 职工业余教育 426

三 干部业余教育 427

第七节 老师队伍 427

一 发展状况 427

二 文化素质 428

三 教师待遇 429

第八节 教学研究 430

第九节 教育设施 432

一 校舍建设 432

三 教育经费 433

二 教学设备 433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36

第三十三章 科学技术 436

第二节 科技成果 437

一 获地市级成果奖项目 437

二 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项目 439

三 重大科技成果简介 439

第三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 441

一 科技信息 441

二 科普宣传 441

四 技术推广 442

三 技术培训 442

第三十四章 文化 445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45

一 组织活动 445

二 民间表演艺术 446

三 民间音乐 447

四 曲艺 447

第二节 戏曲 448

一 剧种 448

二 剧目 448

三 剧团 449

第三节 电影 451

一 幻灯 451

二 电影放映 451

三 电影发行 452

第四节 文艺创作 453

一 文学 453

二 音乐 454

三 美术 455

第五节 图书档案 460

一 图书 460

二 档案 461

第六节 文物 462

一 文化遗址 462

二 古墓葬 464

三 经幢 碑塔 465

四 古建筑 467

五 馆藏文物 469

六 革命纪念地 470

第三十五章 新闻 471

第一节 报刊 471

第二节 通讯报道 472

三 播音 478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478

一 网路 设备 478

三 电视 479

第三十六章 卫生 479

第一节 卫生事业机构 479

一 县人民医院 479

二 县中医院 480

五 县妇幼保健所 481

六 县药品检验所 481

七 乡镇卫生院 481

四 县卫生防疫站 481

三 县直门诊部 481

第二节 防疫保健 483

一 预防接种 483

二 妇女保健 484

三 儿童保健 484

四 医疗制度 485

第三节 除害灭病 485

一 爱国卫生运动 485

二 地方病防治 486

三 传染病防治 487

二 西医 492

第四节 医疗 492

一 中医 492

三 中西医结合 495

四 医疗设施 495

第五节 药政管理 497

一 药品管理 497

二 药品质量监督 497

第三十七章 体育 498

第一节 群众体育 498

一 农民体育 498

二 职工体育 498

二 体育教师培训 499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99

一 体育教学 499

第三节 体育竞赛 500

第四节 体育设施 502

第八编 社会 503

第三十八章 人口及控制 503

第一节 人口 503

第二节 人口普查 505

第三节 计划生育 507

一 地方法规 508

二 节育技术 50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11

第三十九章 人民生活 511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13

第四十章 社会福利 515

第一节 优抚 515

一 优待 515

二 抚恤 516

三 拥军优属 517

四 烈士褒扬 517

五 退伍安置 517

二 生产救灾 51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18

一 生活救济 518

三 扶贫 519

第四十一章 民族 姓氏 宗教 侨务 520

第一节 民族 520

一 民族分布 520

二 民族团结 521

三 回民习俗 521

第二节 姓氏 522

二 佛教 523

一 道教 523

第三节 宗教 523

三 伊斯兰教 524

四 基督教 524

五 天主教 525

第四节 侨务 525

第四十二章 婚姻家庭 526

第一节 婚姻 526

一 婚姻登记 526

二 婚姻状况 526

二 家庭结构 528

一 家庭关系 528

第二节 家庭 528

第四十三章 民俗 529

第一节 岁时节令 529

一 农历节日 529

二 公历节日 530

第二节 礼俗 531

一 嫁娶 531

二 丧葬 533

三 喜庆 534

四 礼仪 534

一 衣食住行 535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35

二 忌讳 536

第四十四章 方言 537

第一节 语音 537

一 记音符号 537

二 声母 539

三 韵母 539

四 单字调 540

五 连续变调 540

七 入声舒变 541

八 舒声促变 541

六 儿化词的变调 541

九 儿化 542

十 轻声 543

十一 韵母的变化 543

第二节 新乡话的词语 544

第三节 圪不骨哭忽的用法 547

第四十五章 帮会及恶习 548

第一节 帮会 548

一 枪会 548

二 道门 548

三 土匪 549

三 赌博 550

二 娼妓 550

第二节 陋习 550

一 吸毒 550

四 拜把客 551

五 酗酒 551

第四十六章 社会新风 551

第一节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551

第二节 学雷锋活动 551

第三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552

第四十七章 民谣 谚语 传说 552

第一节 民谣 552

一 儿谣 552

二 生活谣 554

三 时政谣 557

第二节 谚语 559

一 生产谚语 559

二 气象谚语 561

三 生活谚语 562

第三节 遏后语 563

第四节 传说 564

一 八柳树的来历 564

二 张娘娘 565

五 殷梦五 568

三 中曹村七十二眼井 568

四 《三上轿》的来历 568

第九编 人物 571

第四十八章 人物传 571

第四十九章 烈士名录 586

第五十章 名人与先进人物 599

第一节 各界名人 599

第二节 先进人物 601

第二节 明万历《新乡县志》后序 603

第一节 明正德《新乡县志》序 603

第五十一章 旧志序 603

第十编 附录 603

第三节 清康熙《新乡县续志》序 604

第四节 民国十二年《新乡县续志》序 605

第五十二章 文告 605

一 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几点指示 605

二 关于发展民办小学的指示 607

三 关于征集新乡县历史文献的通告 607

四 关于实行“统一经营包干到户”责任制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 609

五 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的决定 612

第五十三章 新县志编纂始末 6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