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
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

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炎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934187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开展环境保护辩证法研究的背景 1

一、环境保护热潮呼唤的产物 1

二、环境保护实践发展的需要 3

三、环境科学研究深化的要求 5

第二节 环境保护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 8

一、环境保护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8

二、环境保护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9

三、环境保护辩证法的研究特点 12

一、为唯物辩证法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13

第三节 开展环境保护辩证法研究的意义 13

二、对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特殊的意义 14

三、有助于提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的自觉性辩证的环境观 19

第二章 环境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 19

第一节 环境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9

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19

二、环境系统的普遍联系 20

第二节 环境是变化发展的动态体系 24

一、原始地球环境的演化 25

二、生物生存环境的演化 25

三、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 27

一、环境系统的整体性 29

第三节 环境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特征 29

二、环境系统的开放性 30

三、环境系统的有序性 31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3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其极限 34

一、生态系统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关系 34

二、生态系统平衡的极限 37

第三节 生态系统发展与演替的基本原则 39

一、生态边缘效应 39

二、最适生态位原则 40

三、边缘生态位原则 41

四、竞争原则 41

五、平衡原则 42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 42

一、高效的功能原理 43

二、最优的协调原理 44

三、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观 49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49

第一节 古代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统一与相对平衡的时代 50

一、原始时代——人类利用环境的蒙昧阶段 50

二、农业时代——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 51

第二节 工业时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统治环境的时代 54

第三节 当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协调发展过渡的时代 57

第四节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与统一 60

一、人类在环境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61

二、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制约作用 64

第五章 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基本特性 67

第一节 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复杂性和网络性 67

一、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复杂性 67

二、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网络性 70

一、地球环境的相对极限 72

第二节 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72

二、自然环境容量的相对极限 74

三、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双向极限 76

四、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极限 77

第三节 人类环境系统发展的加速趋势和演化的动力系统 78

一、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双向加速趋势 78

二、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合力及系统的双重演进 79

第六章 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82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82

一、环境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83

二、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促进和制约 84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与环境 86

一、传统经济发展战略 87

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 88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有效途径 92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同步 92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相统一 94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需要全球人类共同努力 95

第七章 人类环境系统变化发展的多重矛盾关系 99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99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双重效应 99

二、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手段 101

三、环境保护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102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05

一、现代人口的数量已超过最佳的适度数量 105

二、人口的过剩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08

三、自觉地控制人口的生产 111

第三节 社会制度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12

一、社会制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13

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环境的影响 114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越性 117

第四节 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20

一、人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120

二、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122

三、污染的途径及环境的优化 124

第一节 环境系统的自控结构及其特点 126

一、自然生态在人类环境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126

第八章 环境系统的结构演变和科学调控 126

二、资金要素基本上不参与生态经济结构的形成 127

三、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连接的技术手段比较简单 127

四、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非常有限 128

第二节 环境系统的失控结构及其特点 128

一、经济系统在人类环境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129

二、具有使资源产生耗竭趋势的特点 129

三、环境系统内部因大量排放废弃物质而造成严重的环境质量损害 130

一、环境系统科学调控的逻辑结构 131

第三节 环境系统的科学调控 131

二、环境系统科学调控的本质 133

三、环境系统科学调控的主要内容 134

环境保护的科学实践观 141

第九章 环境保护实践的历史发展与特征 141

第一节 环境保护实践的目的和基本指导原则 141

第二节 环境保护实践的历史发展 143

一、古代朴素的环境观和自发的环境保护活动 144

二、近代环境问题的发展及其治理实践 145

三、现代环境保护实践的全面发展 146

第三节 环境保护实践的特征 152

第十章 环境保护实践的生产力意义 156

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生产力的发展 156

一、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56

二、环境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58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生产力的发展 162

一、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衡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162

二、环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163

第三节 环境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 166

一、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166

三、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169

二、环境科学技术生产力作用的实现途径 169

第十一章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辩证法思想 172

第一节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72

一、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172

二、以国策统帅和协调各项政策 173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 174

一、“三同步”战略方针的总体性特征 174

二、“三同步”战略方针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关系 175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体系 176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176

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177

三、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179

第四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客观规律性 180

一、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综合反映了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181

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综合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 181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工程 183

第一节 系统论与生态系统工程 183

一、系统论与生态保护 183

二、生态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185

第二节 生态系统工程的特征和类型 187

一、生态系统工程的特征 187

二、生态系统工程的类型 187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93

第三节 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实践 193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和类型 194

第十三章 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辩证关系 198

第一节 “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及其影响 198

一、“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产生和实质 198

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危害 200

第二节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辩证统一 202

一、污染防治与生产管理 202

二、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 205

第三节 综合治理的辩证思想 206

一、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发展与环境问题演变的关系 213

第一节 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发展 213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法制的关系 213

二、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发展 215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及其内在关系 218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结构 219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221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法制建设的辩证关系 222

一、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22

二、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是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224

第一节 环境文化及其历史发展 225

一、环境文化的概念 225

第十五章 环境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 225

二、环境文化的历史发展 226

第二节 环境意识及其能动性和受动性 229

一、环境意识的内涵 229

二、环境意识的能动性 231

三、环境意识的受动性 233

第三节 努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235

一、要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 235

二、要处理好专业性工作与群众性工作的关系 236

三、要处理好环境文化与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关系 236

四、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具体工作的关系 237

后记 2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