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军事教育史
中国军事教育史

中国军事教育史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连璧,张振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260276X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军事教育史》目录

上编 (远古至1840年) 1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军事教育 1

第一节 夏的军事教育 1

一、军事教育的始源 1

二、国家军队的出现及其军事训练 4

三、学校的产生及其军事教育内容 5

第二节 商的军事教育 6

一、车兵的兴起与训练 7

二、学校中的军事教育 8

第三节 西周的军事教育 9

一、国家常备军的训练 9

二、国学、乡学的军事教育 11

三、选士与射礼 14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教育 17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军事教育 17

一、阵形训练的加强 17

二、蒐狝习武传统的继承 21

三、私学的出现及其军事教育内容 22

第二节 孙武、司马穰苴的军事教育思想 25

一、孙武的军事教育思想 25

二、司马穰苴的军事教育思想 33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军事教育 38

一、步兵的兴起与训练 39

二、骑兵的兴起与训练 40

三、专职将帅的出现及其选拔培养 41

四、兵书著述的涌现 43

五、“崇法尚武”风气的形成和民间武艺的讲求 45

第四节 吴起、孙膑的军事教育思想 47

一、吴起的军事教育思想 47

二、孙膑的军事教育思想 52

第三章 秦、汉的军事教育 57

第一节 秦的军事教育 57

一、“讲武之礼”的废止 57

二、郡县兵的训练 59

第二节 汉的军事教育 60

一、秋季讲武校阅 60

二、骑射武艺训练 62

三、校猎习武演练 65

四、校理编订兵书 66

第三节 曹操、诸葛亮的军事教育思想 68

一、曹操的军事教育思想 68

二、诸葛亮的军事教育思想 72

第四章 晋、南北朝的军事教育 79

第一节 晋的军事教育 79

一、西晋初年的军事教育 79

二、北府兵的组织训练 81

三、杜预的军事教育活动 83

第二节 南北朝的军事教育 86

一、南朝的军事教育 86

二、北朝的军事教育 88

第五章 隋、唐的军事教育 94

第一节 隋的军事教育 94

一、“偃武修文”对军事教育的影响 94

二、兵书的收集和整理 96

三、科举制的选将 97

第二节 唐的军事教育 98

一、禁卫军的培养训练 98

二、府兵的教育和训练 101

三、武举制的创立 105

四、武将的韬略教育 109

第三节 李世民、李靖的军事教育思想 111

一、李世民、李靖的军事教育活动 111

二、李世民和李靖的军事教育思想 113

第六章 宋、元的军事教育 118

第一节 宋的军事教育 118

一、禁兵、屯驻兵的训练 118

二、火器的使用与训练 120

三、专职军事训练官的设立 120

四、武学和《武经七书》 122

五、岳飞的军事教育活动 124

第二节 元的军事教育 127

一、元朝军队的编组与训练 127

二、亲兵储将法的实行 129

三、成吉思汗的军事教育活动 130

第七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军事教育 132

第一节 明的军事教育 132

一、卫所制的建立与明军的训练 132

二、武学与武举 135

三、明朝兵书中关于军事教育的论述 137

第二节 戚继光的军事教育思想 147

一、戚继光与《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147

二、戚继光的军事教育思想 149

第三节 清(鸦片战争前)的军事教育 157

一、八旗的建立与军事训练 158

二、绿营兵的建立及其训练 162

三、武举制度 163

本编小结 167

中编 (1840至1949年) 171

第八章 晚清(鸦片战争后)的军事教育 171

第一节 湘、淮军的组建与训练 171

一、“洋务”主张的提出及对晚清军事的影响 171

二、湘军的组建与训练 172

二、淮军的组建与训练 175

第二节 近代海军的产生及其教育 177

一、近代海军的建立 177

二、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学堂 179

三、天津水师学堂及其它海军学堂 182

四、海军留学教育 184

五、海军舰队官兵训练 185

第三节 新式陆军的崛起及其教育 186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新式陆军的崛起 186

二、陆军学堂的建立与袁世凯、张之洞的办学活动 188

三、废除武科举,建立近代军事教育体系 193

四、陆军留学教育 196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军事教育 198

一、太平军的军事教育 198

二、妇女、儿童的军事教育 201

第九章 民国初年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事教育 204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教育 204

一、革命军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04

二、南京陆军军官学校 206

第二节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军事教育 208

一、《陆军军队常年教育顺序令》的颁布 208

二、陆军学校教育体制的进一步确立 210

三、海军的教育和训练 212

四、空军的教育和训练 213

第三节 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 216

一、陆军大学 216

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219

三、云南陆军讲武堂 223

第四节 北洋军阀分裂后各地实力派的军事教育 225

一、北洋军事教育体系的瓦解 225

二、吴佩孚直系军队的军事教育 226

三、冯玉祥西北军的军事教育 228

四、张作霖奉系军队的军事教育 231

第五节 蔡锷、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思想 234

一、蔡锷的军事教育思想 234

二、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思想 238

第十章 大革命时期的军事教育 245

第一节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245

一、黄埔军校的创办 245

二、黄埔军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47

三、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 249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的部队训练 252

一、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252

二、国民革命军的政治训练 253

三、国民革命军的军事训练 255

第三节 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 256

一、开办军校,创建革命军 256

二、革命军必须以“主义”为灵魂 257

三、革命军必须具有革命精神 259

四、武力必须与民力相结合 260

第十一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军事教育 263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军的军事教育 263

一、国民党政府军的部队训练 263

二、陆军大学 265

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各兵科学校 265

四、海、空军军官学校 267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部队训练 269

一、工农红军的产生和发展 269

二、工农红军的政治训练 270

三、工农红军的军事训练 274

第三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学校教育 275

一、各根据地红军军官学校的创办 275

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277

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 280

四、步兵、特科、游击队干部学校和其它军事学校 281

五、长征中的红军大学 283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教育 285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军的军事教育 285

一、国民党政府军的部队训练 285

二、陆军大学 287

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各兵科学校 289

四、海、空军军官学校 290

第二节 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训练 291

一、坚持团结抗战,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291

二、抗日救国、抗战到底的爱国主义教育 292

三、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思想教育 293

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295

五、八路军、新四军的大整训 296

第三节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299

一、抗大的建立与发展 299

二、抗大的教育方针和原则 301

三、抗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03

四、抗大的校风 306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 308

一、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 309

二、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10

三、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312

第十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教育 315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军的军事教育 315

一、蒋介石集团发动全面内战 315

二、国民党政府军的部队训练 316

三、国民党政府军的学校教育 317

第二节 人民解放军的部队训练 318

一、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准备自卫反击作战 318

二、解放区的练兵运动 320

三、十大军事原则的提出和新式整军 321

四、战略反攻中的临战训练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323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学校教育 325

一、各大战略区的军政大学 325

二、东北航空学校 330

三、安东海军学校和华东军区海军学校 331

第二节 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 332

一、政治上的坚定信念是不可抵抗的无形武器 333

二、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334

三、练兵主要是练智力、体力、技术 336

四、要重视总结自己军队的战术原则 336

本编小结 339

下编 (1949到1988年) 341

第十四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军事教育 341

第一节 部队正规化训练的开展 342

一、人民解放军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342

二、向文化进军 343

三、全军训练的统一 344

四、以掌握新技术,学会联合作战为中心的练兵热潮 346

五、辽东半岛的抗登陆演习 348

第二节 走向正规化的院校教育 349

一、正规化院校教育体系的建立 349

二、实施正规化的系统教育 352

三、培养与正规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员队伍 354

第三节 刘伯承的军事教育思想 356

一、治军先治校 356

二、军事理论必须与实际相联系 358

三、向着又红又专的方向发展 358

四、把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与学习外军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60

第十五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军事教育 364

第一节 以我为主,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 364

一、“以我为主”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364

二、郭兴福教学法的推广 366

三、大比武活动的开展 367

四、穿山半岛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和东南沿海抗登陆作战演习 368

第二节 在调整中发展的院校教育 369

一、院校教育体制的调整 369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371

三、教学方法的调整 373

四、全军院校的整风运动 374

第三节 叶剑英的军事教育思想 375

一、训练工作是军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376

二、以干部为重点,进行现代条件下的训练 378

三、大力加强司令部训练 379

四、院校应成为培养干部的基地 380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军事教育 382

第一节 在困境中坚持的部队训练 382

一、部队训练的严重削弱 382

二、野营拉练的开展 383

三、华北某地打敌集群坦克演习 384

第二节 严重破坏下的院校教育 385

一、军队院校的大批撤减 385

二、大办教导队,加速轮训基层干部 386

三、院校教育的初步恢复 38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军事教育 389

第一节 在改革中前进的部队训练 389

一、部队正规化训练的恢复 389

二、现代战争理论研究的加强 391

三、部队训练的全面改革 393

四、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和训练改革的深化 395

五、华北地区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 398

第二节 在改革中发展的院校教育 398

一、军队院校的增建与调整 398

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400

三、院校教学内容的改革 403

四、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404

五、教员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405

第三节 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 408

一、应当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 408

二、教育训练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409

三、教育训练要制度化、具体化 410

四、教育训练要不断改革、不断发展 411

本编小结 413

附录: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教育 416

一、国民党军队的部队训练 416

二、国民党军队的院校教育 4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