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史学史纲要
中国史学史纲要

中国史学史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衍申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0208932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近百年逐渐发展建设起来的。但是,对史学得失的评论源远流长。一般来说,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是史家和史书。如是,则战国时代的孟轲,就应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评论家了。《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里的王者之迹是指西周的采风制度,周天子用这一办法去了解民俗民情,从而调整国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后来,天子卑弱,诸侯力争,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采风制度也随之逐渐瓦解。
《中国史学史纲要》目录

第一章 史学的产生 1

第一节 史学的萌芽 1

一、史·历史·史学 1

二、口叙史事和三代史诗 4

三、史官·档案·编年记 6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史学著作--《春秋》 12

一、《春秋》诞生的历史条件 12

二、孔子生平及其与《春秋》的关系 13

三、《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14

第三节 战国时代史学领域的拓宽 16

一、战国时代文化的特点 16

二、完备的编年史书《左传》 17

三、多种体裁史书的编定 21

四、诸子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25

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奠定 29

第一节 秦汉的社会与史学 29

一、秦的社会与史学 29

二、汉初的社会与文化特色 31

三、汉初的史学 34

四、纪传体史书的兴起 36

五、西汉的史家与史学 38

第二节 伟大的司马迁与《史记》 39

一、司马迁生平 39

二、《史记》撰述宗旨与体例 41

三、《史记》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44

第三节 封建正统史学的确立--《汉书》的诞生 49

一、班氏修《汉书》 49

二、《汉书》的正统观 50

三、《汉书》的成就 52

第四节 两汉的官方史学 57

一、政府对修史的重视 57

二、刘向刘歆的学术贡献 59

三、第一部官修国史--《东观汉记》 60

四、荀说《汉纪》的修撰 61

第三章 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 6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 65

一、史学发展的表现 65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 68

第二节 纪传体史书与编年体史学竞相发展 72

一、纪传体史书地位的巩固 72

二、编年体史书的发展 75

三、陈寿与《三国志》 77

四、范晔与《后汉书》 80

五、《宋书》·《南齐书》·《魏书》 82

第三节 史学领域的扩大 86

一、《文心雕龙·史传》 86

二、古史的新撰 88

三、地方史志和历史地理学 89

四、谱学 93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成熟 95

第一节 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 95

一、隋代禁绝私修国史 95

二、唐初设史馆 96

三、起居注、实录、国史的修撰 98

四、八部“正史”的修撰 102

五、五代的实录和《旧唐书》 117

第二节 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刘知几的《史通》 120

一、刘知几生平 120

二、《史通》的内容 124

三、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126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的创建 134

一、杜佐和《通典》 134

二、会要、会典和专门性典制体史书 145

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鼎盛 149

第一节 宋代史学的繁荣及原因 149

第二节 纪传体“正史”的编修 152

一、《旧五代史》的修撰 152

二、《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修撰 154

三、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157

第三节 《资治通鉴》及其姊妹篇 159

一、司马光生平 159

二、《通鉴》诞生的条件 161

三、《通鉴》编修的助手及编修方法 162

四、《通鉴》的姊妹篇 164

五、《通鉴》学 166

六、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170

第四节 《通鉴纪事本末》与《通鉴纲目》 175

一、袁枢和《通鉴纪事本未》 176

二、纪事本宋体在史学上的影响 179

三、《通鉴纲目》与纲目体史书 181

第五节 主通明变的《通志》 183

一、郑樵生平 183

二、《通志》的内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 184

三、郑樵的史学思想 187

第六章 辽金元史学及其特点 191

第一节 辽金元史学概述 191

第二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 196

一、对三史义例的争论 196

二、《宋史》的编修及特点 198

三、《辽史》的编修及特点 201

四、《金史》的编修及特点 204

第三节 官修和私修典制体史书 207

一、《经世大黄》的修撰 207

二、《元典章》 208

三、马端临和《文献通考》 210

第四节 地理著作和野史笔记的发展 213

一、《元一统志》 213

二、游记·行记 215

三、辽、金、元私修诸史 217

四、辽、金、元人笔记文集 218

第七章 封建史学的衰微 221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史学概观 221

第二节 明代官修史书 223

一、史馆制度 223

二、《元史》的编修 225

三、《明会典》 227

四、《永乐大典》 227

第三节 明后期的私人撰史 229

一、杂史笔记的繁盛 229

二、王世贞的史学 231

三、李贽的史论 233

四、柯维骐、陈邦瞻、焦竑、王圻、胡应麟、钱谦益等人的史学成就 235

第八章 封建史学的终结 240

第一节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史学 240

一、顾炎武的史学 240

二、黄宗羲的史学 243

三、王夫之的史学 247

四、清初经世致用史学 250

第二节 清代官修诸史 252

一、《明史》的修撰 252

二、官修国史 256

三、“六通”和《会典》 259

四、《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262

五、方略 266

第三节 乾嘉史学 267

一、乾嘉史学的形成 267

二、王鸣盛和《十七史商榷》 269

三、赵翼和《廿二史札记》 273

四、钱大昕和《廿二史考异》 276

五、方志与谱牒的发展 279

六、旧史的改写、补作和考证 282

七、校注、辨伪和辑佚 283

第四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284

一、章学诚生平 284

二、《文史通义》的内容 286

三、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288

四、章学诚和方志学 293

第九章 救亡图变的清后期史学 295

第一节 重开经世致用史学的新风 295

一、龚自珍的史学思想 295

二、魏源的历史著作 298

三、徐继畲、姚莹的著述 303

第二节 边疆史地和元史学的研究 308

一、祁韵士、徐松、俞正燮、沈?的史地著述 308

二、张澍、张穆、何秋涛、丁谦的史地研究 317

三、洪钧、屠寄、柯绍忞的元史学 326

第三节 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 332

一、王韬的外国史著述 332

二、黄遵宪及其《日本国志》 336

三、唐才常对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 341

第四节 当代史著述和明史研究 346

一、当代史著述的特色 346

二、夏燮的史学成就 349

三、徐鼒、陈鹤的明史研究 353

第五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 357

一、严复的西学译著 357

二、梁启超对封建史学的批判 361

三、夏曾佑、柳詒徵、刘师培的历史教科书 365

四、章太炎的史学思想 369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成长 374

第一节 封建史学的余绪 374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 37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388

第四节 新中国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401

第五节 港、台史学 407

附录 中国史学史大事年表 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