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浙江省蚕桑志
浙江省蚕桑志

浙江省蚕桑志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猷龙主编;《浙江省蚕桑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8038246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分概述、蚕区、栽桑、蚕种、养蚕、蚕茧收烘、科研、教育和学会、蚕桑通报、学术与文化、附录等几篇。
《浙江省蚕桑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0

第一章 蚕区 54

第一节 地理环境 54

一、地貌 54

二、气候 55

三、土壤 58

四、交通 59

第二节 蚕区演变 60

一、古代蚕区 60

二、近代蚕区 62

三、当代蚕区 64

第三节 蚕桑区划 67

一、杭嘉湖蚕区 67

二、萧绍蚕区 67

三、浙西蚕区 68

四、浙南蚕区 68

五、东南沿海蚕区 68

第二章 栽桑 70

第一节 桑树品种 70

一、桑树品种资源与利用 70

二、浙江桑树品种的外传 72

第二节 桑苗繁育 73

一、苗区分布 73

二、育苗方针 76

三、桑子采收 78

四、育苗技术 79

五、桑苗经销 82

第三节 桑树栽植 87

一、桑园土壤 87

二、栽植密度 90

三、树型养成 92

第四节 桑园管理 93

一、桑园施肥 93

二、桑园间作 95

三、病虫防治 97

第五节 桑园经营 98

一、经营主体 98

二、桑叶买卖 99

三、综合经营 100

第六节 桑园面积与桑叶产量 101

一、桑园面积 101

二、桑叶产量 101

第三章 蚕种 103

第一节 蚕品种演变 103

一、农家土种 103

二、改良品种 104

三、一代杂交种 105

第二节 蚕种繁育 107

一、繁育制度 107

二、繁育技术 108

第三节 蚕种保护、冷藏与浸酸 112

一、蚕种保护 112

二、蚕种冷藏 113

三、蚕种浸酸 113

四、蚕种包装和运输 114

第四节 蚕种检验 114

一、蚕种检验办法 114

二、品质检验标准 116

三、原蚕饲育区种茧的检验与收购 120

四、微粒子病检验 121

五、蚕种质量 123

第五节 蚕种生产效益 124

一、产量 124

二、产值 124

三、成本 124

四、利润 125

第六节 蚕种购销 125

一、购销体制 125

二、购销价格 128

三、蚕种销售量 129

四、国内外蚕种交流 130

第七节 蚕种生产单位与设施 133

一、生产单位 133

二、蚕种场设施 134

三、蚕种冷藏设施 136

第四章 养蚕 138

第一节 养蚕布局 138

一、养蚕布局的演变 138

二、饲养数量和产量 140

第二节 养蚕设施 140

一、蚕室 140

二、蚕具 142

三、其他物料 143

第三节 清洁与消毒 143

一、环境消毒 143

二、蚕室蚕具清洁消毒 143

三、蚕体蚕座消毒 145

第四节 催青(暖种) 146

一、催青 146

二、发种 148

第五节 饲养技术 148

一、收蚁 148

二、小蚕饲养 149

三、大蚕饲养 153

四、全龄省力化饲养技术 155

五、上蔟 155

六、其他 157

第六节 蚕病虫害 158

一、蚕病的种类 158

二、蚕的虫害 160

三、蚕中毒 160

四、蚕病虫害的防治 161

五、蚕药产销 162

第七节 养蚕经营 163

一、生产规模 163

二、生产责任制 169

三、成本核算和收入 170

第八节 副产品利用 176

一、桑叶 176

二、蚕沙 177

三、蚕蛹 177

四、蚕丝 178

五、平板丝 178

第九节 野蚕饲养 178

一、柞蚕 178

二、蓖麻蚕 181

三、天蚕 182

第五章 蚕茧收烘 183

第一节 蚕茧收购 183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茧行收茧 183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蚕茧收购 188

三、蚕农自烘干茧出售 194

第二节 评茧标准和价格 195

第三节 烘茧设备 204

一、古代杀蛹技术 204

二、近代蚕茧干燥 205

三、新中国建立后干燥设备的改革 206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主要灶型 207

第四节 烘茧工艺 209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烘茧工艺 209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烘茧工艺 210

三、鲜茧烘干三阶段 211

四、工艺的统一和规范化 211

五、收烘茧工具改革 213

第五节 干茧运输与贮藏 214

一、干茧运储 214

二、茧包堆垛 215

第六节 土丝与丝绵 215

一、土丝 215

二、丝绵 218

第六章 科研、教育与学会 221

第一节 科研 221

一、专业性的科学研究 221

二、古代和近代的蚕业科技 227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蚕业科技 233

第二节 教育 244

一、高等蚕业教育 244

二、中等蚕业教育 247

三、初等蚕业教育 252

四、县场办学校 253

五、技术培训 255

第三节 学会 256

一、概况 256

二、学会活动 259

三、地、市蚕桑学会 280

第七章 机构与人事 284

第一节 省级蚕业管理机构 284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蚕业管理机构 284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蚕桑管理机构 286

第二节地(市)县蚕业管理机构 289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地(市)县蚕业管理机构 289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地(市)县蚕桑管理机构 294

第三节 蚕桑科技人员 298

一、蚕桑科技人员概况 298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名录 299

第四节 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 300

一、全国先进集体名录 300

二、省(部)级先进集体名录 301

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303

四、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303

第五节 人物传略 305

第八章 学术与文化 319

第一节 学术 319

一、古蚕书 319

二、近现代蚕书 320

三、译著 322

四、边缘蚕书 323

五、期刊与资料 323

第二节 文化 327

一、农谚 327

二、艺术 328

三、文艺——影像 330

四、遗址 331

五、诗词 332

第三节 蚕俗 358

附录 370

一、统计资料 370

二、文件和章程 429

后记 4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