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四川戏曲史料
四川戏曲史料

四川戏曲史料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德源辑录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
《四川戏曲史料》目录

三国 2

倡家假为二子之容 2

唐 4

成都俳优请为“刘辟责买”戏 4

子女锦锦杂剧丈夫 4

成都俳儿五人为火 5

因弟生日观杂戏 5

刘真“弄假妇人”尤能 5

五代 8

王舍城优语(二则) 8

俳儿戏诮王万弘 8

使俳优弄为参军 8

王衍伶官家乐 9

伶人安悉香(二则) 9

教坊俳优作《灌口神队》 10

王衍结彩楼宴乐·于戏剧之处熟视 12

为王衍在蜀之戏(二则) 13

伶人藏柯曲复归乐籍 13

贫儿拾麦 14

俳优以王衍为戏 14

教坊部头孙廷应持杖夺兵 15

宋 17

俳优人罗袂长 17

衙南楼前盛张妓乐杂戏 17

作灌口二郎神像 17

眉州乐人口号 18

成都俳优口号 18

成都阅武场赛戏 18

成都百伎之戏迎芒儿土牛 19

双流姻礼优伶之戏甚盛 19

万春伶语 19

小市丰年有戏场 21

蜀伶多能文 21

蜀优尤能涉猎古今 22

戏出一棚川杂剧 23

元 25

成都岁率有棚 25

有川嗓 25

明 27

有蜀音 27

绵州有游食乐工作杂剧 27

西川数演《长生殿》 27

嘲川戏 27

川戏 29

杨慎多川调 29

不吃井水处亦唱杨词 30

升庵作《洞天玄记》 30

用修傅粉行歌 30

闻《太和记》是杨升庵笔 31

杨本蜀人调不甚谐 31

升庵杂剧盛行一时 31

蜀何尝有川调之名 31

杨升庵有《割肉遗细君》一折 32

《陈仲子》出《太和记》 32

《兰亭序》升庵谱入北调 32

董《西厢》升庵定本 33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33

蜀中伶人莫不唱《红梅花》 35

清 37

嘉定演传奇侑酒 37

川主祠前卖戏声 37

蜀中扮《杜甫游春》 37

绵竹社戏 38

向日贞在重庆某班装旦色 38

川省兵丁入藏唱乱弹 39

张银花习秦声 39

查办戏剧违碍字句 40

芦山中元演戏赛会 41

杨潮观传 41

杨潮观尤工度曲 42

《吟风阁杂剧》序(二则) 43

《吟风阁杂剧》跋 44

四桂先生传 45

李调元答赵耘菘书 46

李调元答姚姬传书 47

李调元答祝芷塘书 47

翁独令之习歌舞 47

绵州观音岩重修大殿记 47

新建文昌宫碑记 48

重修月峰梓潼宫碑记 48

文昌宫观剧 48

团堆剧场 49

文昌诞会演剧 49

听昆腔杂折 50

先生苏产弟子川孩 50

当筵奏《红梅》 50

伶人妆饰侑酒 50

邛崃回龙乡万年台碑记 51

歌伶搬演《十种曲》 51

自敲檀板课歌童 51

德阳优童尹喜 52

优童贾长官发狂 52

丰都庙道士入班 52

雏伶陈忠受惊 52

什邡僧徒偷入“庆华班” 52

绵竹沙弥演《挡夏》 53

邹在中教昆曲 53

走失伶僮戴富顺 53

安县禁戏 54

祀牛王必演剧 54

周载轩题成都伶人扇诗 55

“乱弹”蜀中甚行 55

楚蜀间谓高腔为“清戏” 56

魏长生 56

魏长生名动京城 58

在京川旦 59

乱弹部效魏三 59

李调元记魏三诗 59

扬州见魏三 60

魏长生色艺盖三班 60

蜀伶新出琴腔 61

魏三变“梆子腔” 61

魏三倡乱弹 62

魏三豪侠好施 62

魏宛卿等北京居处 62

魏长生轶事 63

京伶装小脚始于魏三 63

自魏三无不以小脚登场 64

魏徒王湘云 64

川派蹈跷风气一新 64

魏三创水头 64

魏徒陈渼碧 65

魏三七十不衰 65

关于违碍戏 65

苍溪演灯戏 68

蜀中新年竹枝词 69

绵州乐部有楚音秦音 69

开县临江市有优伶两部 69

定远(武胜)石板沱演春灯 70

潼河演剧酣歌 70

仪陇孙家坪修寺演戏 70

勒保所使皆优伶 71

董教增宴集不设剧 71

仁宗禁戏谕 71

冉天元生日唱戏 72

蒋天奇演戏真刀伤命 72

白莲教军营演戏高歌 73

“邪经戏文” 73

锦城竹枝词 73

成都竹枝词 76

汉州报赛演剧多曳弋声 76

梁山调 77

川调操土音 78

内江云阿公观剧诗并序 78

荣县城外跳端公 79

竹园铺灯班唱《梁山调》 79

咏灯戏 79

天回镇金华寺新建乐楼碑记 80

江油市镇醵金演戏 80

汉皋演《梁山调》 80

花柳戏音节出四川梁山县 81

泰洪班里黑娃强 81

群众观摩之所 81

呼奴演剧尤恐迟 82

舒颐班入署演剧 82

“舒颐”选童子教歌舞 83

酉阳阳戏 83

犍为看四川土曲 83

沙市川主宫观戏 84

花会竹枝词 84

药王庙竹枝词 85

成都竹枝词 85

新繁演剧酬神 85

驼子夫妻丑拜年 85

成都闹年锣鼓 86

蜀州(崇庆)梨园 86

营山来丫头 86

川人恃演《目连》祓不祥 87

涪陵焦石禹王宫“名芳千古”碑 88

眉山刘龙恤作《桃花源》杂剧 88

陈栋杂剧三种刊于成都 88

成都之优伶 89

成都之游玩杂技 91

成都妇女嗜看戏 92

成都戏班子言子 92

成都各会酬神演剧 92

成都人好看戏 94

成都之戏 95

成都之戏园 97

雅安城隍会演戏(二则) 100

民国 102

周孝怀致陈子立书 102

万县清唱班 102

悼叶淑仙诗 102

成都印行《龙舟会》 103

戏园竹枝词 103

京班名角教贫儿 103

悦来茶园象日本帝国剧场 103

梨园全部隶茶园 104

《蜀伶杂志》序 104

锦城近尚文明戏 105

连年演戏是川班 105

高腔从古重川班 105

刘师亮咏川伶 106

锦里重新旧舞台 106

花市看《琵琶记》 107

新春观灯 107

“从前恩爱”尤动听 107

子林唱《情探》恰到好处 107

赵熙咏《情探》再演于章华 108

卢前记《情探》《离燕哀》《春秋配》 108

《离燕哀》序 109

黄炎培咏川剧 109

唱本历数川伶 110

康子林得大银奖章 110

挽康紫麟竹枝词 111

谁家演戏名优伶 117

年年正月唱春台 118

戏场观罢难消遣 118

街前念戏单 118

《梨园感旧录》序 118

《梨园感旧录》后序 120

争聘刘奎官 120

试唱川戏大调(二则) 121

蜀中讲授曲史 121

川调《王魁负桂英》极有名 121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 121

谈四川戏 122

《星芒报》载有川戏 125

古怪的“三益公”·延安战士唱川戏 126

重庆片断 126

三益公新又新上下客满 127

每年例演川戏 127

川班赵五娘至味 128

《川剧内影》序 128

川剧是南曲的比样 129

《川剧序论》序 129

关于川剧 130

《川剧杂拾》前言 132

《川剧选粹》第廿一辑《编余琐谈》 132

《川剧大成汇览》序言 133

《川剧大成汇览》重版引言 134

剧谈腔调 135

《川剧大成》二集序言 136

新时闺女看戏 136

大舞台常唱京班 137

杨肇安最怕唱《洪江渡》 137

周慕莲行头卖与其徒紫莲 138

悦来大戏院《一夜皇后》特刊 138

《蜀伶选粹》序 142

附录 145

歌舞乐曲 145

涂山氏女作歌 145

蜀王作歌 146

巴师歌舞以凌殷人 146

巴俞舞 147

使乐府习巴渝舞 147

巴渝歌曲 147

使乐人习巴渝舞(二则) 148

正旦大会行礼歌 149

巴姬弹弦 150

巴渝歌自武王伐纣始 150

巴渝舞衣 150

下里巴人 151

巴子连手而跳歌 151

《巴人》极陋 151

《巴人》皆下节 151

楚有善歌“下里巴人”者 151

百姓歌廉叔度 152

绵州巴歌 152

吴蜀呗辞 153

建平(巫山)里中儿联歌竹枝 154

巴人夜唱竹枝 154

巴人能唱本乡歌 155

蛮儿巴女齐声唱 155

巴女谣 156

一曲巴歌半江月 156

《竹枝》已听巴人调 156

穆护歌 156

牧护歌 157

滟豫歌二首 158

巴东三峡歌二首 158

蜀国弦 159

蜀调《明君》 159

益州城西观妓 160

《剑南臣》疑创于蜀 160

锦城丝管日纷纷 160

阆州巫祝 161

南翁巴曲醉 162

送阆州妓人归老 162

歌姬玉箫 163

高崇文载成都伎乐以行 163

蜀将军皇甫直好弹琵琶 163

王蜀曲谱 164

王衍孟昶歌酒自娱 164

王衍执板唱曲 164

《甘州》不著宫调 165

《后庭花》不著宫调 165

水纹地衣 165

宫人和歌 166

蜀乐工为刺史 166

太子与乐工嬉戏无度 166

花蕊夫人《宫词》 167

露台舞娼李艳娘 167

成都上元放灯 167

得西川乐工 168

吴元载禁声妓乐 168

王继恩出入奏音乐 168

集妓乐于瓦屋禅院 168

锦城妓灼灼 169

寒食张乐 169

王宫花善舞 169

青城宰挈乐妓 170

成都声妓 171

红锦地衣舞霓裳 171

当筵儿女歌《竹枝》 171

郎来妾去斗歌吟 172

茶歌不唱唱秧歌 172

乐器 174

金錞和鼓 174

蜀人房庶谓“木柷敔” 174

僚户唯吹铜鼓 175

双凤琵琶 175

蜀郡多能阮咸者 175

大小忽雷 176

蜀中雷氏琴 176

家畜雷会琴 176

琴最盛于蜀 177

“雾中山”为雷琴 177

雷威作琴 177

蜀声躁急 177

百戏 179

成都斗牛之戏 179

巴俞都卢 179

十岁童儿舞于竿杪 180

绵竹王俳优先呈百戏 180

说唱 182

看蜀女转昭君变 182

西蜀琵琶逻逤槽 182

杨升庵琵琶撮拨到晚 182

杨升庵携胡琴高歌 183

李化龙《平播全书》 184

金公趾说《三国演义》 184

竹枝咏曲艺(二则) 185

金钱板编造伤时歌谣 186

影戏·把戏·评书·端公 186

竹琴清唱静无哗 186

成都“清音业” 187

木偶 189

蜀工作木人 189

刻木为僧 189

弄傀儡子 189

弄猴 191

杨于度善弄猢狲 191

嘉州猴技 191

文身 193

蜀人文身(三则) 193

建国以前川剧专著、剧本选集索引 194

川剧史料辑录索引 1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