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三寨村志
三寨村志

三寨村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中峰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2126467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为主,辅以图表、照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详尽而又系统地记述了民乐县三寨村的历史与现状,着重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变迁。
《三寨村志》目录
标签:中峰 主编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章 自然环境 20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0

第二节 地形地貌 20

第三节 土壤植被 20

一、土壤 20

二、植被 21

第四节 气候物候 21

第五节 自然灾害 22

一、干旱 22

二、风沙 24

三、洪灾 24

四、霜冻 25

五、病虫害 25

六、地震 2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6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6

第二节 行政区划 28

第三节 村民小组(队)概况 29

一、第一村民小组(队)概况 29

二、第二村民小组(队)概况 30

三、第三村民小组(队)概况 31

四、第四村民小组(队)概况 31

五、第五村民小组(队)概况 32

六、第六村民小组(队)概况 32

第三章 人口 34

第一节 姓氏 34

一、姓氏构成 34

二、姓氏来源 34

第二节 人口演变 35

一、人口发展 35

二、人口迁入迁出 36

第三节 人口源流 38

一、李姓人口演变 38

二、王姓人口演变 46

三、秦姓人口演变 48

四、严姓人口演变 48

五、韩姓人口演变 49

六、俞姓人口演变 49

七、姚姓人口演变 49

八、张姓人口演变 49

九、魏姓人口演变 49

第四节 人口构成 50

一、性别构成 50

二、年龄构成 50

三、文化构成 52

第五节 婚姻家庭 53

一、婚姻 53

二、家庭 54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56

第一节 土地改革 56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57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57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8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8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58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0

第五章 村庄建设 62

第一节 农田建设 62

第二节 居民点建设 64

第三节 道路建设 64

第四节 照明和通迅建设 65

第五节 公共设施建设 65

第六章 菊花地新村 66

第一节 移民 66

一、迁移原因 66

二、搬迁时间 66

三、迁移人员 66

第二节 菊花地概况 67

一、菊花地的来历 67

二、菊花地的自然环境 67

第三节 建制 68

第四节 创业 69

一、修建住房扎稳根 70

二、平田整地奠基业 71

三、水利建设保命脉 71

四、植树造林改环境 72

五、五业并举增收入 73

六、文化建设育人才 73

第五节 巨变 74

一、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74

二、从吃不饱到吃得好 75

三、从土窑洞到砖瓦房 75

四、从骑毛驴到坐小轿车 76

第七章 水利 77

第一节 水源 77

第二节 渠道建设 78

一、古河道 78

二、干渠建设 78

三、支渠建设 79

四、农毛渠建设 80

第三节 井灌 81

第四节 饮水工程 81

一、涝池水 81

二、水窖 82

三、自来水 82

第五节 水利管理 82

一、灌水规程 82

二、水费收缴 83

第八章 经济物产 84

第一节 农业 84

一、粮食作物 84

二、经济作物 90

三、耕作技术 92

四、田间管理 94

第二节 农业机具 95

一、传统的旧式农具 96

二、改良农机用具 98

三、现代农业机具 99

第三节 林业 100

一、育苗和植树 101

二、经济林木栽植 101

三、风景林栽植 102

四、大队林场 102

五、退耕还林 102

第四节 畜牧业 103

一、畜牧业的发展 103

二、家禽种类 104

三、饲草和饲料 108

四、畜禽疫病防治 108

第九章 工商税收 110

第一节 传统手工业 110

一、木匠 110

二、毡匠 112

三、泥水匠 112

四、褐匠 113

五、包油匠 113

六、石匠 114

七、编织匠 114

第二节 当代工商各业 116

一、粮食加工 116

二、建筑业 117

三、商肆 118

四、修理加工业 119

五、餐饮服务 119

六、货运客运 120

七、矿业 121

八、贩运 121

九、农场 122

第三节 农业税 122

第四节 统购统销 125

第十章 政治运动 127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 1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129

第十一章 农村基层组织 131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131

一、党组织 131

二、党员发展 131

三、党员教育 132

第二节 行政组织 134

一、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组织 134

二、共和国时期行政管理组织 134

第三节 青年组织 13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39

第五节 民兵组织 140

一、组织 140

二、训练 141

第六节 农会贫协组织 141

一、农会 141

二、贫下中农协会 141

第七节 治安调解组织 141

第十二章 地方教育 143

第一节 清朝末年的本地教育 143

一、教馆 143

二、家塾 143

三、义学 1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本地教育 144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本地教育 146

一、教育发展情况 146

二、课程设置 148

三、考试制度 150

第四节 农民教育 150

第五节 教育经费 151

第十三章 群众文化 154

第一节 民间社火 154

第二节 戏剧演出 156

第三节 民间文学 157

一、念卷 157

二、讲故事 158

三、唱曲儿 160

四、歌谣 163

五、绕口令 165

六、猜谜语 165

七、讲笑话 167

第四节 文物古迹 167

一、文化遗址 167

二、寨堡 168

三、庙宇 168

四、鄂博 170

五、古坟 170

第五节 书法美术 172

第六节 民间工艺 179

一、木雕 179

二、刺绣 180

第七节 文艺创作 181

第八节 广播电影电视 181

一、广播 181

二、电影 182

三、电视 182

第九节 民间体育 182

一、传统体育活动 182

二、当代体育活动 184

第十节 农家书屋 185

第十四章 医疗卫生 186

第一节 中医渊源 186

第二节 本地药材 187

第三节 卫生保健 188

一、爱国卫生运动 188

二、新法接生 188

三、妇女保健 189

第四节 疾病防治 189

第五节 合作医疗 189

第六节 医疗机构 190

一、三寨大队保健站 190

二、菊花地卫生所 190

三、三寨村卫生所 190

四、三寨卫生所 190

五、王安荣中医门诊部 191

第七节 计划生育 191

一、组织机构 191

二、晚婚晚育 191

三、节育措施 192

四、教育奖惩 192

第十五章 乡风民俗 195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95

一、服饰习俗 195

二、饮食习俗 196

三、居住习俗 200

四、行走习俗 202

第二节 婚育习俗 202

一、婚嫁习俗 202

二、生育习俗 205

第三节 寿辰习俗 206

第四节 喜庆习俗 206

第五节 丧葬习俗 207

一、丧事习俗 207

二、丧葬习俗 210

第六节 礼仪习俗 210

第七节 信仰习俗 211

一、天体崇拜 211

二、祖先崇拜 213

第八节 岁时习俗 214

第九节 禁忌习俗 215

第十六章 方言俗语 217

第一节 语音 217

第二节 方言词汇 219

一、天文地理 219

二、时节 220

三、亲属称谓 220

四、动植物 221

五、人体部位 222

六、事物 223

七、人品詈辞 223

八、动作行为 225

第三节 俗语 226

第四节 谚语 230

一、农谚 230

二、气象节令谚 231

三、生活哲理谚 232

第五节 歇后语 234

一、本地流传的歇后语 234

二、本地产生的歇后语 236

第十七章 人物 239

第一节 人物传略 239

第二节 人物简介 246

一、县团级以上公务人员简介(以生年为序) 246

二、科级(含副科级)公务人员简介 250

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简介 254

四、各业典型人物简介 261

第三节 人物表录 263

一、公职人员名录 263

二、企业人员名录 263

三、教师名录 266

四、硕士博士名录 268

五、女大学生名录 268

六、在校大学生名录 270

七、乡镇以上领导机关表彰奖励的村民、村组干部名录 273

八、1951-2011年服兵役人员名录 274

第十八章 艺文 276

第一节 诗歌 276

第二节 词曲 282

第三节 辞赋 283

第四节 楹联 285

第十九章 往事存真 291

第一节 村史追踪 291

一、大槐树移民考述 291

二、大庄子的兴起与衰落 292

三、话说上庙 294

四、菊花地的来历 296

五、吴油寨西李家庄子的来历 297

六、三寨村的变迁 298

七、一条水渠富村民 301

八、怀念古白杨树 303

九、三寨小学的大榆树 304

十、灯的嬗变 305

第二节 趣闻逸事 307

一、李中梧贴无字春联 307

二、秦治朝发奋学医 308

三、李凤岐诉苦斗恶霸 309

四、拳棒手李三和 310

五、三寨象棋高手多 311

六、李凤朝的传奇人生 313

第三节 履痕情韵 315

一、乡土情怀 315

二、乡风三题 317

三、情萦三寨 319

四、难忘故乡 320

第二十章 文献辑存 322

第一节 匾文碑记 322

一、恭题乡饮介宾焕章李老先生遗照小序 322

二、恭祝例封李母顾太孺人八衷晋二德寿之志 322

三、例封李母顾太孺人八旬有二仙逝之志 323

四、募修灵佛寺关圣帝君庙序 324

五、李凤岐校长寿庆匾文 324

六、秦治朝先生纪念碑文 325

七、三寨村修建学校和文化设施碑记 326

八、拟赞碑文 326

第二节 祭文 327

一、祭巡河将军孤魂文 327

二、祭头坝行水龙王文 327

三、祭祖先文 328

四、明堂祭祖文 329

五、轾祭文 329

六、路祭文 330

七、祭土神文 330

八、祭太岁文 331

九、祭龙王文 331

第三节 古训格言选录 331

一、治学 332

二、修身 332

三、处事 333

四、交友 335

五、健体 335

六、孝敬 336

七、食疗三字经 337

附 录 338

一关于报请审批《三寨村志》印刷的报告 338

二关于同意《三寨村志》刊印出版的批复 339

三给三寨籍在外地工作的干部职工及个体户、致富能人的一封信 339

一部品味较高的新村志 341

后记 343

鸣谢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