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建德市志  1978-2005  上
建德市志  1978-2005  上

建德市志 1978-2005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建德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213042432
  • 页数:6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翔实记述建德市1978~2005年28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史实。
《建德市志 1978-2005 上》目录

第一编建置政区 127

第一章 建置 127

第一节 沿革 127

附一:建德市(县)建置沿革 127

附二:严州沿革 129

附三:建德撤县设市专记 129

第二节 乡镇、街道建置 131

附四:2007年建德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137

第二章 政区 140

第一节 境域 141

第二节 城区 143

第三章 街道 乡镇 144

第一节 新安江街道 145

第二节 更楼街道 148

第三节 洋溪街道 150

第四节 梅城镇 152

第五节 寿昌镇 155

第六节 乾潭镇 158

第七节 大同镇 161

第八节 三都镇 163

第九节 杨村桥镇 165

第十节 下涯镇 169

第十一节 大洋镇 171

第十二节 大慈岩镇 174

第十三节 航头镇 176

第十四节 李家镇 178

第十五节 莲花镇 180

第十六节 钦堂乡 182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87

第一章 地质 187

第一节 地史 188

第二节 构造 188

第三节 地层 189

第四节 岩石 190

第二章 地理 191

第一节 地貌 191

第二节 气候 199

第三节 水文 204

第四节 土壤 206

第三章 自然资源 20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07

第二节 水资源 210

附一:建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估 21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214

附二:建德市碳酸钙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17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220

第四章 自然灾害 247

第一节 水、旱、风、雹灾 247

第二节 地质灾害 250

第三编 人口 253

第一章 数量与分布 25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25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255

第三节 人口普查 256

附:建德市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5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259

第一节 性别构成 259

第二节 年龄构成 260

附:百岁老人调查 260

第三节 民族构成 264

第四节 姓氏构成与分布 265

附一:建德市同姓氏300人以上村分布图 277

附二:建德市姓氏一览 277

第三章 人口变迁 280

第一节 迁徙 280

第二节 流动 282

第四章 婚姻家庭 283

第一节 婚姻 283

第二节 家庭 286

第五章 计划生育 287

第一节 政策法规 287

第二节 宣传教育 288

第三节 技术服务 289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 289

第六章 人口素质 290

第一节 身体素质 290

第二节 文化素质 298

第四编 居民生活 303

第一章 经济收入 303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 303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入 303

第三节 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304

第二章 资产积累 305

第一节 固定资产 305

第二节 流动资产 305

第三章 消费支出 306

第一节 日常生活消费 306

第二节 教育文化消费 307

第三节 医疗保健消费 308

第四节 时尚爱好消费 308

第五节 旅游休闲消费 308

附一:四个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312

附二:一户城镇中等收入家庭30年收支明细账 319

第五编 环境保护 329

第一章 环境质量 329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 330

第二节 降水质量 331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质量 332

第四节 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333

第五节 声环境质量 334

第二章 污染防治 336

第一节 工业污染状况 336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 337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 339

第四节 噪声污染治理 340

第五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342

第三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 344

第一节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44

第二节 生态乡镇建设 345

第三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 347

第四章 环境监测 349

第一节 常规监测 349

第二节 自动监测 351

第三节 环境计量认证及标准化建设 351

第四节 应急监测 351

第五章 环境保护管理 352

第一节 建设项目管理 352

第二节 污染源监督管理 353

第三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354

第四节 环境执法 355

第五节 创建绿色家园 358

第六编交通建设 361

第一章 公路 361

第一节 高速公路 361

第二节 国道 362

第三节 省道 365

第四节 县、乡道与专用公路 366

第五节 康庄(通村)公路 371

第六节 公路养护与绿化 381

第七节 公路客货运输 382

第八节 交通服务设施 385

第二章 水路 386

第一节 航道 386

第二节 码头渡口 388

第三节 水路客货运输 389

第三章 铁路 机场 391

第一节 铁路 391

第二节 千岛湖通用机场 393

第四章 桥梁 隧道 393

第一节 新安江、富春江桥梁 394

第二节 铁路桥梁、隧道 395

第三节 公路桥梁、隧道 395

第五章 体制改革 405

第一节 投资体制改革 405

第二节 经营机制改革 405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406

第七编 能源建设 413

第一章 水力发电工程 413

第一节 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增容改造 413

第二节 小型水电站开发建设 415

第二章 热电站 418

第一节 热电联产电厂 419

第二节 余热发电厂 419

第三节 石煤综合利用电厂 420

第三章 输变电工程 421

第一节 新安江电厂升压站 421

第二节 输变电系统 422

第三节 农村电网改造 425

第四节 输变电管理 426

第四章 生态能源开发利用 426

第一节 沼气技术推广应用 427

第二节 太阳能利用 429

第三节 省柴灶推广普及 431

第四节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432

第五章 能源消费 434

第一节 综合能源消费量 435

第二节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435

第三节 电能消费 436

第八编 城乡建设 443

第一章 建设规划 443

第一节 城市规划 443

第二节 村镇规划 444

第三节 规划管理 445

第二章 市政建设 445

第一节 公共设施 446

第二节 园林绿化 452

第三节 环境卫生 453

第四节 路网改造 454

第五节 市政工程队伍与设施管理 456

第六节 墙体材料改革 457

第七节 主要建筑 457

第三章 小城镇建设 459

第一节 乾潭镇 459

第二节 梅城镇 460

第三节 寿昌镇 462

第四节 其他集镇 463

第四章 小康村建设 464

第一节 小康村建设达标 464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 468

第三节 小康村典型 469

第五章 重点工程与新区开发 472

第一节 重点工程 472

第二节 新区开发 474

第六章 城市管理 476

第一节 市容管理 476

第二节 城市执法管理 477

第三节 城区河道管理 478

第四节 城镇房屋拆迁 478

第九编 经济总情 484

第一章 经济总量 484

第一节 生产总值 486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490

第三节 工业总产值 492

第四节 农业总产值 494

第五节 第三产业增加值 497

第二章 经济质量 497

第一节 节能减排 497

第二节 绿色工业与高新技术工业产值 498

第三节 资本效率 500

第四节 资本转速 501

第五节 产值效益强度 502

第六节 劳动效率 502

第七节 实收资本 503

第三章 经济结构 504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50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508

第三节 经济外向度 509

第四节 工业行业结构 510

第五节 农村经济结构 512

第四章 固定资产投资 514

第一节 投资规模 515

第二节 投资结构 515

第三节 重点项目 517

第四节 房屋竣工面积 520

附:建德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横向比较 521

第十编 经济体制改革 531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31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改革 532

第二节 农业经营机制改革 534

第三节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535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539

第二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539

第一节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540

第二节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541

第三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544

第三章 商业经济体制改革 554

第一节 经营机制变革 555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557

第三节 商品流转与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560

第四节 局属商业企业变革 567

第四章 供销合作体制改革 569

第一节 经营机制改革 569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571

第三节 专营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575

第四节 供销新型业态 576

第五节 市社属企事业单位变革 578

第十一编工业 584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结构 584

第一节 国有工业 588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589

第三节 乡镇工业 590

第四节 民营工业 591

第二章 工业行业 592

第一节 化工医药业 595

第二节 建材水泥业 596

第三节 冶金加工业 597

第四节 纺织服装业 598

第五节 电子电器业 598

第六节 轻工机械业 599

第七节 五金工具业 600

第八节 食品饮料业 600

第九节 煤炭采掘业 600

第三章 企业类型 601

第一节 上市公司 601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 602

第三节 规模企业 603

第四节 境内中央、省、杭州市属企业 609

第四章 工业开发区 610

第一节 省级经济开发区 611

第二节 有机硅特色产业基地 612

第三节 乡镇工业功能区 613

第五章 企业管理 615

第一节 基础管理 616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 617

第三节 安全生产 618

第四节 人才培训与职称评定 620

第五节 协会管理 621

第六章 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 622

第一节 新产品开发与专利、发明 622

第二节 技术改造 626

第三节 市场拓展 627

第四节 技术中心 627

附:名牌产品与著名商标 6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