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立祥,李永平,许强主编
  • 出 版 社:阳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2521726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内容涵盖:宁夏粮食生产能力的回顾;近60年间的发展成效及增长轨迹;农业资源存在状况及其生产潜力;发展中的需求、制约因素及应对;预期中的粮食生产能力及可行性等五个方面。连同农垦系统在内的包括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五个地市,重点探查各地市辖区范围内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期。分别按宁夏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小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分别设章,围绕各地市以及农垦系统的粮食作物区位优势、综合优势和资源优势,探讨生产能力提升的路径和预期的生产力。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目录

前言 1

总论篇 4

第一章 新中国60年间的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发展前景 4

第一节 宁夏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4

一、农业气候资源 4

二、水资源 4

三、耕地资源 5

四、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 6

五、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 7

第二节 60年间宁夏粮食生产发展成效 8

一、60年间的四个发展时段 8

二、粮食产量跃增,增幅高过全国平均值 10

三、粮食单产提高,增幅高过全国平均值 10

四、粮食自给有余,人均数量高过全国平均值 11

第三节 近30年间全区粮食生产发展格局变动 13

一、优势粮食作物主导地位的确立 13

二、南北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 15

三、各县(区)粮食人均占有量及余缺量的变动 17

第四节 宁夏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 22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及中央大政方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2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22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3

四、优势粮食作物及其结构优化,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 23

第五节 发展中的宁夏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期 24

一、宁夏气候资源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24

二、宁夏粮食总量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 25

三、宁夏粮食单产水平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 26

第六节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路径 26

一、背景分析 26

二、科学用水,高效用水,应是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27

三、应有的举措 28

第二章 宁夏农业气候资源及其生产能力 31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存在状况 31

一、气温——“南冷北暖” 31

二、降水——“南多北少” 32

三、蒸发——“南低北高” 34

四、太阳辐射——“南弱北强”,日照——“南短北长” 35

五、近半个世纪宁夏气候“干暖化”发展迹象 36

第二节 气候类型及分区 38

一、六盘山高冷半湿润气候区 39

二、固原北部半干旱易旱气候区 39

三、银南丘陵半干旱易旱气候区 39

四、贺兰山东麓引黄灌溉干旱气候区 39

第三节 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开发 40

一、国内已有的农业气候资源的作物生产潜力研究估算值 40

二、银北引黄灌区的光温生产潜力 42

三、宁南旱区的气候生产潜力 43

四、各类型气候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定位监测及高产纪录 45

第四节 宁夏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开发途径 47

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合理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47

二、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粮食生产经营现代化 48

三、多种途径控制水分非目标性输出 48

四、降低蒸腾系数,提升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 48

五、扩大集雨工程覆盖面积,促进降水资源化 49

六、持之以恒升级改造中低产田 49

七、着力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9

第三章 高效利用宁夏水资源,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52

第一节 宁夏水资源类型及其径流量 52

一、河流水系及其地表径流量 52

二、地下水资源量 55

三、引黄水资源量 56

四、全区各地市水资源量 57

第二节 宁夏农用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 59

一、水务部门的水资源量 59

二、气象部门发布的全区降水量 59

三、黄委会额定的引黄水资源量 59

四、应予确认的全区水资源总量 60

五、全区山林、草地、农田、园圃拥有的水资源量 60

第三节 宁夏现时供水量及以农业为主体的行业用水量、农田灌溉量 61

一、自产水量少,引黄水量多 63

二、人均资源数量少,用水数量大 64

三、农业用水过多,生活用水太少 64

四、用水指标居高不下,用水效率亟待提升 65

第四节 全区粮食生产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增进的成效 65

一、全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 65

二、引黄灌区与宁南山区粮食生产能力及粮田水分利用效率提升 66

三、宁夏粮食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全国的地位 67

四、宁夏与全国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69

第五节 宁夏粮田拥有的水资源应予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 70

一、引黄灌区及宁南旱区水资源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力 70

二、全区各地市水资源量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力 71

三、全区粮田拥有的水资源量的粮食生产潜力远景预期 72

第六节 提升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应有的举措 73

一、调整种植结构,整体提升用水效率 73

二、注重引黄灌区用水效率提高 74

三、实施节水工程改造,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75

四、着力发掘固海扬黄灌区节水潜力 76

五、发掘南部旱作农区农田降水生产潜力 77

第七节 提升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7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79

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节水对策 80

第四章 宁夏耕地资源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 86

第一节 宁夏耕地类型及存在状况 86

一、全区农用地类别及耕地占有份额 86

二、全区各地市县2008年耕地面积分布状况 88

三、全区及宁南山区、引黄灌区的水、旱地分布状况 89

四、全区坡耕地类型及分布 89

五、全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属及分布 90

第二节 宁夏耕地规模的历史变动 92

一、近60年间全区耕地总量的扩增 92

二、近10年间各地市、县(区)耕地数量的增减 94

三、全区耕地增减原因的分析 96

四、全区及各地市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动 96

第三节 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占用的耕地面积的变动 98

一、全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增及复种指数的提高 98

二、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占用的耕地份额的变动 99

三、耕地面积扩大与复种指数提高对全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贡献 100

第四节 全区粮食作物耕地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101

一、粮田耕地复种指数回增应予新增的生产能力 101

二、耕地保育、中低产田升级改造应能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 102

三、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耕地应能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 105

第五节 全区粮食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的路径及举措 107

一、科学用水、高效节水——宁夏粮食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107

二、提高全区已有的粮食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109

第五章 宁夏粮食作物种群应能实现的内在生产力 111

第一节 宁夏主要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历程及成效 111

一、国内外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发展现状 111

二、我国粮食作物品种的发展历程 111

三、宁夏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113

第二节 主要粮食作物种群生产态势及布局 114

一、全区主要粮食作物种群面积及比例 114

二、主要粮食作物种群生产力的增长 115

三、主要粮食作物种群区域分布及占有份额 116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118

一、水稻品种从引进到创新 118

二、小麦品种选育及品种更新换代 122

三、玉米品种改良及利用 124

四、马铃薯品种选育及利用 125

五、大豆品种改良及应用 128

六、小宗杂粮杂豆品种选育及应用 129

第四节 粮食作物种群结构调整及品种改良在粮食生产发展中的贡献 130

一、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潜力 130

二、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 131

三、主要粮食作物种群间的生产优势 132

四、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 133

五、主要优势粮食作物种群产量及占比重 133

第五节 宁夏粮食作物种群生产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134

一、创新育种技术,持续提升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 134

二、全力推进转基因技术及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工作 135

三、强化植物生活要素调控力度,促进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7

四、继续加强对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扶持 137

第六章 宁夏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生产能力的预期 140

第一节 粮食消费需求构成变化 140

一、口粮消费呈下降态势 140

二、种子用粮相对稳定 141

三、饲料用粮增长较快 141

四、工业用粮迅猛增长 142

第二节 宁夏各地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发展变化 142

一、60年间5个地市的粮食生产能力 142

二、60年间5个地市粮食发展增量的变动 144

第三节 粮食发展中的预期 145

一、总量预期 145

二、单产预期 146

三、人均占有量及对国家奉能力的预期 148

四、粮食需求量的预期 149

第四节 构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体系 151

一、稳定并逐步扩大粮田面积——“藏粮于地” 151

二、借助科学技术技进步——“寓粮于技” 152

三、保障社会短期需求——“储粮于库” 153

第七章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55

第一节 粮食生产发展中的资源基础条件 155

一、水、土、光热资源的依托 155

二、政府的决策及行动 156

三、粮食“九连增”局面的开创 160

第二节 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61

一、北部灌区土壤盐碱地比重较大 161

二、引黄灌区中低产问题仍较突出 161

三、“坡改梯”后续工程,任重道远 162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居高难下 162

五、南部山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供水严重不足 163

第三节 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的应对 164

一、政府决策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4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166

三、“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同等重要 168

地区篇 174

第八章 银川市·大力发展“三精”农业,推进银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174

第一节 银川市农业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174

一、自然条件 174

二、社会条件 176

三、产业结构 178

四、农业结构及其调整 179

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80

第二节 近60年的全市粮食生产增长成效及其发展轨迹 182

一、60年间全市粮食生产发展重要时段的回顾 182

二、60年间全市粮田面积的扩增 184

三、60年间全市粮食总产的跃增 184

四、60年间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 185

第三节 银川市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可行性 186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 186

二、银川市中长期粮食需求预估 186

三、保持历史时期全市粮食总量增长水平的产量预期 187

四、保持历史时期全市粮食单产增长水平的产量预期 187

五、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所展现的生产能力 187

第四节 着力粮田用水效率提升,增进粮田生产能力 188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 188

二、加快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速度 189

三、构建有效节水调控体系 189

第五节 银川市确保粮田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189

一、认真贯彻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耕地面积 189

二、强化“粮安工程”,保障全市粮食储备能力 190

三、保障粮食生产物质与种子储备 192

四、注重农业科技能力的储备 192

五、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的倡导 195

六、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196

第九章 石嘴山市·挖掘灌区生产潜力,稳步提高石嘴山粮食生产能力 198

第一节 石嘴山市农业基础生产条件 198

一、富有潜力的自然资源 198

二、逐步改善的生产条件 199

三、不断提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201

第二节 近60年间全市粮食生产的成效及发展轨迹 202

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增 202

二、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 204

三、粮食总量的跃增 206

四、自给水平的赶超 208

第三节 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经验 209

一、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石嘴山市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的根本保证 209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的保障 210

三、科技进步,是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动力 210

四、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211

第四节 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可行性 211

一、目标任务定位 211

二、保持历史时期总量增长水平的可行性 212

三、保持历史时期单产增量水平的可行性 212

第五节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213

一、全市粮田可供利用的水资源 213

二、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及发展潜力 214

三、多种途径提升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 215

第六节 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应有的举措 215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粮食生产保障体系 215

二、开发荒地增加灌溉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挖掘耕地潜力 215

三、加强技术创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16

四、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16

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16

六、构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16

第十章 吴忠市·稳步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增进吴忠粮食生产发展能力 21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219

一、自然资源 219

二、水资源总量及构成 219

三、土地资源及构成 221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222

一、行政辖区 222

二、人口增长及构成 222

三、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 223

四、产业结构 225

五、种植结构调整及优化 226

第三节 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 228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 228

二、农用化肥及地膜使用量的增长 229

第四节 吴忠市60年粮食发展成效 229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时段及发展轨迹 229

二、自给有余的粮食人均占有量 233

三、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及更新换代 233

四、创建和培育优势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 235

第五节 吴忠市发展中的粮食需要及预期 235

一、宁夏粮食发展目标定位 236

二、吴忠市中长期粮食发展规划(2020年、2030年) 236

三、吴忠市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可行性 238

四、着力提升粮田用水效率,增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42

第六节 吴忠市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举措 245

一、粮食作物种群结构调整可望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 245

二、非农用地复垦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的预存 245

三、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法规政策 246

四、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及战略储备保障 247

五、农用物资、种子及农业机械化装备保障 248

六、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科技支撑保障 249

第十一章 固原市·提升降水利用效率,持续增进固原粮食生产能力 255

第一节 固原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255

一、自然条件 255

二、社会条件 260

三、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 266

第二节 60年全市粮食发展成效及其轨迹 270

一、固原市60年的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时段 272

二、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轨迹 274

三、粮食生产总量跃增的轨迹 274

四、粮食生产和自给程度整体提升 276

第三节 固原发展中粮食需求及可行性 277

一、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预期 277

二、保持历史时期总产增量水平产量增长的可行性 278

三、保持历史时期单产增量水平的总量增长的可行性 278

第四节 着力提升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固原粮食生产能力 279

一、固原现时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 279

二、固原农田水资源应予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 280

三、多种途径提升粮田用水效率 281

第五节 固原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应有的举措 283

一、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 283

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 284

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84

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284

五、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水平 284

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高农用水资源综合配套技术 285

七、重视宁南山区库井灌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85

第十二章 中卫市·发挥中卫资源优势,持续增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88

第一节 中卫市农业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288

一、自然资源及环境状况 288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91

三、农业总产值及种植结构 293

四、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 294

五、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 295

第二节 中卫建市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成效 295

一、粮食总产量逐年上升 295

二、优势特色粮食种植面积扩大 297

三、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297

四、粮食自给程度持续增进 298

第三节 中卫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经验 299

一、政策支持,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99

二、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299

三、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300

第四节 中卫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中的预期 300

一、粮食作物生产潜力 300

二、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预期 304

第五节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305

一、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305

二、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 305

三、科技支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05

四、严格耕地资源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306

五、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306

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306

第十三章 宁夏农垦·加强宁夏农垦商品粮基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供应能力 309

第一节 垦区自然条件与社会发展 309

一、自然条件与环境概况 309

二、人口发展及构成 311

三、耕地资源及产业构成 311

四、垦区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现代化 313

第二节 新中国60年宁夏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及发展 316

一、60年间宁夏农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时段 316

二、种植结构调整及优化 319

三、主要优势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产量构成 320

四、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 322

第三节 农垦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发展及预期 323

一、发展中的目标定位 323

二、农垦粮食作物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324

三、垦区中长期粮食生产发展能力预估 325

第四节 农垦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储备 326

一、调整和优化粮食作物种群结构应能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 327

二、土地整理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预存 327

三、提升粮食产量的其他技术储备 328

第五节 农垦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应有的举措 328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28

二、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 330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331

四、加强种子产业体系建设 332

五、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培训 333

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333

七、加强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333

作物篇 338

第十四章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的提升 338

第一节 近60年间宁夏小麦生产的发展势态 338

一、宁夏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339

二、宁夏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 339

三、宁夏小麦总产量的发展 339

第二节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提升的分析 340

一、1949~2010年60年间,单产提升为主、面积扩大为辅的产量增长 341

二、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同时倚重单产提高和面积扩大的产量增长 342

三、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完全依托单产提升的产量增长 342

第三节 宁夏小麦生产南北地域分布及各地市占有比重 342

一、南部山区 342

二、中部干旱区 343

三、北部引黄灌区 344

四、各地市2010年小麦生产及占全区份额 345

第四节 近30年宁夏小麦生产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 347

一、1978~2008年宁夏小麦单产增量轨迹 347

二、宁夏小麦单产发展中的生产能力预期 348

第五节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提升的保障 348

一、宁夏惠农政策的保障及产业引导的支撑 348

二、小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349

三、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加强 350

第十五章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 352

第一节 近60年间宁夏水稻生产突飞猛进 352

一、面积扩大 352

二、单产的提高 354

三、总产的跃增 354

四、在全国地位的提升 355

第二节 宁夏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技术进步 355

一、水稻在宁夏粮食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355

二、引黄灌区是宁夏优质稻米主产区 357

三、60年间宁夏稻作技术的持续进步 358

四、60年间宁夏稻谷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 362

第三节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 363

一、光温生产潜力的显示 363

二、逼近光温生产潜力低限区的高产纪录值 364

三、颇具规模的高产创建验证,逼近高产纪录的高产创建 365

四、近60年间宁夏单产增量轨迹发展的预期 366

第四节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 367

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 367

二、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 367

三、优化栽培技术,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 367

四、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 369

第五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369

一、加强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369

二、加强技术集成和种质创新力度 370

三、加强轻简栽培技术研究,适应劳动力短缺新形势 370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稻技术水平 370

五、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实现水稻生产现代化 371

第十六章 宁夏玉米生产能力提升 373

第一节 玉米——全区粮食生产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 373

一、玉米种植面积显著扩大 373

二、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倍增 374

三、玉米总产大幅跃升 374

四、有力地促进宁夏畜牧产业的发展 374

五、拉动宁夏玉米加工产业 375

第二节 宁夏玉米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75

一、便捷的引黄灌溉,奠定玉米高产基础 376

二、相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玉米生长发育 376

三、丰足的光照条件,使玉米高产成为可能 377

第三节 宁夏玉米品种改良、种植模式、区域种植 377

一、玉米品种的60年演进——五次品种更新 377

二、种植模式的发展、耕地利用率提高 379

三、种植区域的划定——因地制宜种植 380

第四节 宁夏各地市县的玉米生产状况 380

一、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区玉米的种植面积 381

二、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区玉米的单产水平 383

三、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市区玉米总产的比较 383

第五节 宁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383

一、高产潜力品种少,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 383

二、耕作模式创新不够,缺乏系统的高产更高产的技术体系 383

三、玉米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 384

四、经营规模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384

五、气候的变化对玉米生产的挑战 384

第六节 宁夏玉米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 384

一、近30年间宁夏玉米生产能力提升的思考 384

二、近30年间宁夏玉米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增量轨迹 385

三、宁夏玉米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 386

第七节 应予特别关注的玉米生产技术的创新 386

一、着力玉米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改良 387

二、注重玉米群体生产的营养改良 387

三、创新玉米高效高产的简约种植技术 388

第十七章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提升 390

第一节 马铃薯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90

一、马铃薯在宁夏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390

二、宁夏马铃薯种植情况 392

第二节 宁夏马铃薯种植比较优势分析 394

一、宁夏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 394

二、优势分析 395

第三节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 399

一、目标定位 399

二、策略探讨 400

三、前景展望 402

第四节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04

一、加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单产水平 404

二、扩大麦后复种马铃薯,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 405

三、促进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405

四、提高营销与市场开拓水平 406

五、加大政策的支持与项目建设力度 406

第五节 宁夏马铃薯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06

一、发展潜力的分析 406

二、存在问题 407

三、建议 408

第十八章 宁夏豆类生产能力提升 412

第一节 豆类作物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12

一、宁夏豆类作物种植历史悠久 412

二、豆类作物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12

第二节 宁夏豆类作物生产格局及发展 414

一、宁夏豆类作物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414

二、主要豆类作物种植方式 420

三、豆类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效 420

第三节 宁夏豆类作物产业发展优势 423

一、区域优势 423

二、品种优势 425

三、市场优势 427

第四节 宁夏豆类生产存在问题及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27

一、宁夏豆类生产存在问题 427

二、宁夏豆类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29

第五节 宁夏豆类特色产业发展前景 432

一、提高豆类产业发展是势所必然 432

二、营养和健康的需要 432

三、豆类产业发展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要求 433

四、科学研究给豆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33

第十九章 宁夏杂粮生产能力提升 438

第一节 杂粮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对当地生产能力提升的贡献 438

一、杂粮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438

二、杂粮对宁夏南部山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贡献 441

第二节 宁夏南部山区谷子糜子比较优势分析 442

一、谷子比较优势分析 442

二、糜子比较优势分析 443

三、荞麦、燕麦比较优势分析 445

第三节 宁夏杂粮生产能力发展预期 445

一、谷子的生产能力 445

二、糜子的生产能力 446

第四节 杂粮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48

一、开辟杂粮新用途,加强新品种研发与推广 448

二、杂粮栽培研究应以简约化和高效集约化为目标 448

三、强化科研与生产的连接 448

四、促进杂粮产业化建设 448

第五节 杂粮可望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 449

一、谷子 449

二、糜子 449

三、荞麦和燕麦 450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50

一、存在的问题 450

二、发展对策 4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