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宁世江,李锋,何成新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63409x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目录

上编 总论 3

1 地理位置 3

2 地质地貌 3

2.1 地质概况 3

2.2 地貌概况 4

3 陆地水文 5

3.1 河流水系 5

3.2 河流径流量与水能蕴藏量 5

3.3 河流水质 5

4 气候 5

4.1 气温与热量 5

4.2 降水量与相对湿度 5

4.3 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变化 6

5 土壤 6

5.1 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 6

5.2 各类土壤分布特性 6

6 植被 7

6.1 植被现状特点 7

6.2 主要植被类型 8

7 植物区系 12

7.1 蕨类植物区系 12

7.2 种子植物区系 12

7.3 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14

8 资源植物 15

8.1 资源植物特点 15

8.2 主要资源植物 16

9 大型真菌 18

9.1 大型真菌种类组成 18

9.2 大型真菌分布与植被的关系 18

9.3 大型真菌资源特点 18

10 陆栖脊椎动物 19

10.1 两栖类动物 19

10.2 爬行类动物 19

10.3 鸟类 20

10.4 兽类 21

11 昆虫 21

11.1 昆虫种类组成特点 21

11.2 昆虫区系特征 22

11.3 昆虫垂直分布特点 22

11.4 特有与珍稀昆虫 22

11.5 昆虫资源 22

12 生态旅游资源 23

12.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23

12.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24

12.3 旅游景点 25

13 综合评价及保护管理建议 26

13.1 主要环境要素现状评价 26

13.2 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 27

13.3 物种多样性评价 29

13.4 元宝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位 32

13.5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建议 34

下编 各学科专业考察研究报告 83

第1章 地质地貌 83

1.1 地质概况 83

1.1.1 地层、岩性 83

1.1.2 岩浆岩 85

1.1.3 地质构造 86

1.1.4 地质发展史 86

1.2 地貌概况 87

1.2.1 区域概况 87

1.2.2 地貌类型及成因 87

1.2.3 地貌特征 87

1.2.4 新构造运动与地貌演化史 87

1.3 地质地貌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88

第2章 陆地水文 89

2.1 河流水系概况 89

2.1.1 主要河流 89

2.1.2 河流径流量 90

2.1.3 水能蕴藏量 90

2.2 河流水文特征 90

2.2.1 年径流量分配 90

2.2.2 河流水质 90

2.2.3 河流含沙量 91

2.2.4 河流汇流时间 91

2.3 水资源保护措施 91

第3章 气候 93

3.1 日照与太阳辐射 93

3.1.1 日照时数 93

3.1.2 太阳辐射 93

3.2 气温和积温 94

3.2.1 气温 94

3.2.2 积温 94

3.3 降水量与相对湿度 95

3.3.1 降水量 95

3.3.2 空气相对湿度 95

3.4 风速与风向频率 95

3.5 主要气候要素的垂直差异 95

3.6 主要气象灾害 95

3.6.1 暴雨洪涝 95

3.6.2 干旱 96

3.6.3 大风、冰雹 96

3.6.4 低温与霜冻 96

3.7 气候资源评价 96

3.7.1 光能资源 96

3.7.2 热量资源 96

3.7.3 水资源 97

第4章 土壤 98

4.1 土壤形成条件 98

4.1.1 气候 98

4.1.2 母岩 98

4.1.3 地形 98

4.1.4 植被 98

4.2 土壤形成过程特点 99

4.2.1 生物物质循环 99

4.2.2 淋溶作用 99

4.2.3 脱硅富铝化作用 99

4.3 土壤概况 100

4.3.1 土壤类型 100

4.3.2 土壤分布 100

4.3.3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101

4.4 各类土壤性态特征 101

4.4.1 山地红壤 101

4.4.2 山地红黄壤 102

4.4.3 山地黄壤 102

4.4.4 山地黄棕壤 103

4.4.5 山地草甸土 103

4.5 土壤综合评价 104

4.5.1 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104

4.5.2 土壤评价 105

第5章 植被 106

5.1 植被的组成特点 106

5.1.1 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 106

5.1.2 植被的外貌特征 112

5.1.3 层次结构 115

5.2 植被分布规律 115

5.3 植被分类 116

5.3.1 分类原则和分类单位 116

5.3.2 植被分类系统 117

5.4 植被类型各论 121

5.4.1 针叶林 121

5.4.2 阔叶林 177

5.4.3 竹林 269

5.4.4 灌丛 272

5.4.5 草丛 275

5.5 植被评价与合理利用建议 277

5.5.1 植被现状评价 277

5.5.2 植被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 279

第6章 植物区系 282

6.1 蕨类植物 282

6.1.1 蕨类植物区系组成 282

6.1.2 蕨类植物科的统计分析 282

6.1.3 蕨类植物属的统计分析 284

6.1.4 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286

6.2 种子植物 286

6.2.1 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286

6.2.2 种子植物科的统计分析 286

6.2.3 种子植物属的统计分析 291

6.3 与邻近区系的关系 295

6.4 特有现象 297

6.4.1 元宝山分布的东亚与中国特有科、特有属 298

6.4.2 元宝山分布的广西特有属、特有种 299

6.5 珍稀濒危植物 299

6.6 调查新发现 301

6.7 结论 302

6.7.1 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植物众多 302

6.7.2 植物区系成分起源古老 302

6.7.3 植物区系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向温带性质过渡的特点 302

第7章 植物资源 304

7.1 植物资源概况 304

7.1.1 植物资源种类 304

7.1.2 植物资源蕴藏量 304

7.1.3 植物种质资源 304

7.2 植物资源分述 305

7.2.1 材用植物 305

7.2.2 纤维植物 305

7.2.3 鞣料植物 305

7.2.4 芳香植物 305

7.2.5 胶用植物 305

7.2.6 色素植物 306

7.2.7 树脂植物 306

7.2.8 油脂植物 306

7.2.9 淀粉植物 306

7.2.10 蜜源植物 306

7.2.11 食用植物 306

7.2.12 饲料植物 306

7.2.13 园林观赏植物 306

7.2.14 药用植物 307

7.3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308

7.3.1 继续深入调查,掌握植物资源家底 308

7.3.2 加强保护管理,杜绝破坏行为发生 308

7.3.3 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08

第8章 大型真菌 310

8.1 大型真菌种类组成 310

8.2 大型真菌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的相关性 311

8.2.1 竹林中的大型真菌 311

8.2.2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 311

8.2.3 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 311

8.3 大型真菌分布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 311

8.3.1 低海拔(海拔800m以下)林带中的大型真菌 311

8.3.2 中高海拔(海拔800~1800m)林带中的大型真菌 312

8.3.3 高海拔(海拔1800m以上)林带中的大型真菌 312

8.4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征 312

8.4.1 木腐菌类型 312

8.4.2 可食菌 313

8.4.3 药用菌 313

8.4.4 毒菌 313

第9章 陆栖脊椎动物 315

9.1 研究概况 315

9.2 两栖类 316

9.2.1 两栖动物种类组成 316

9.2.2 两栖动物区系特征分析 316

9.2.3 新分布种和珍稀濒危种类 317

9.3 爬行类 318

9.3.1 爬行动物种类组成 318

9.3.2 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分析 320

9.3.3 珍稀濒危保护种类 321

9.4 鸟类 321

9.4.1 鸟类种类组成 321

9.4.2 鸟类区系特征分析 327

9.4.3 迁徙鸟类的生态习性分析 328

9.4.4 新分布与重点保护鸟类 330

9.5 兽类 332

9.5.1 兽类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332

9.5.2 兽类动物区系特征 332

9.5.3 珍稀濒危保护种类 334

9.6 陆生脊椎动物的生态分布 335

9.6.1 山顶矮林生境 335

9.6.2 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生境 335

9.6.3 常绿阔叶林生境 335

9.6.4 竹林生境 336

9.6.5 稀树灌丛草坡生境 336

9.6.6 农田耕作区及人工植被生境 336

9.7 资源评价及保护与合理利用 337

9.7.1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337

9.7.2 动物资源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337

9.7.3 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议 339

第10章 昆虫 341

10.1 研究简况 341

10.2 昆虫区系成分 341

10.2.1 昆虫种类组成 341

10.2.2 昆虫区系特征 342

10.3 昆虫分布特点 343

10.3.1 优势种 343

10.3.2 垂直带分布 343

10.4 特有与珍稀昆虫 344

10.4.1 特有昆虫 344

10.4.2 珍稀昆虫 345

10.5 昆虫资源 345

10.5.1 传粉昆虫 345

10.5.2 药用昆虫 345

10.5.3 观赏昆虫 346

10.5.4 天敌昆虫 346

10.5.5 食用昆虫 346

10.5.6 有害昆虫 347

10.6 结论 347

第11章 生态旅游资源 349

11.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349

11.1.1 地质地貌景观 349

11.1.2 森林与生物景观 350

11.1.3 气象景观 351

11.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351

11.2.1 文物古迹 351

11.2.2 民族风情 352

11.3 旅游景点 354

11.4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55

11.4.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评价 355

11.4.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评价 355

11.4.3 生态旅游气候环境评价 355

11.4.4 生态旅游区位优势分析 356

11.5 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建议 356

第12章 社区经济 357

12.1 周边社区概况 357

12.1.1 周边乡村、人口、民族 357

12.1.2 土地资源 357

12.1.3 交通状况 357

12.1.4 通信状况 358

12.1.5 文化教育事业 358

12.1.6 医疗卫生状况 358

12.2 社区各业生产现状 358

12.2.1 种植业生产 358

12.2.2 林业生产 359

12.2.3 畜牧业生产 359

12.3 社区经济结构 360

12.4 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关系 360

12.5 社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360

12.5.1 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60

12.5.2 社区经济发展建议 362

附录 364

附录Ⅰ 元宝山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364

附录Ⅱ 元宝山大型真菌名录 394

附录Ⅲ 元宝山昆虫名录 4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