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
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

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丹著
  • 出 版 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7012202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试图突破传统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将教师放在教育教学复合生态环境中,考察其“态”(生存状态),并从教师与其他生态主体和生态因子的“关联性”出发,探究教师适应和支配环境的“势”(发展能力),以期能够使教师的生态位朝着“动态、兼容、良性”特质扩充。
《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时代赋予的重任 1

1.1.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

1.1.3 生态学取向的研究视角 3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意义 5

1.3.1 方法论意义 5

1.3.2 理论意义 6

1.3.3 实践意义 6

1.4 研究方法 7

1.4.1 生态学研究方法 7

1.4.2 教育学研究方法 7

1.5 本书框架 8

第2章 大学英语教师研究文献综述 10

2.1 国外相关研究 10

2.1.1 教师效果研究 10

2.1.2 教师认知研究 12

2.1.3 教师文化研究 16

2.2 国内相关研究 18

2.2.1 教师专业素质/素养研究 18

2.2.2 教师角色研究 20

2.2.3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5

2.3 教师生态位研究 29

2.3.1 国外相关研究 30

2.3.2 国内相关研究 31

第3章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理论建构 34

3.1 生态学的发展 35

3.2 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及其主要理论 36

3.2.1 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6

3.2.2 生态学主要理论 39

3.3 大学英语教师的生态位理论概述 40

3.3.1 生态位定义 40

3.3.2 生态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42

3.4 生态位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解释力 44

3.4.1 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研究 45

3.4.2 生态位理论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新内涵 48

3.5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框架 51

3.5.1 大学英语教师的“态” 52

3.5.2 大学英语教师的“势” 53

3.6 本章小结 54

第4章 研究方法 55

4.1 研究对象 56

4.2 研究问题 58

4.3 研究工具 59

4.3.1 文献研究法 59

4.3.2 问卷调查法 59

4.3.3 半结构式访谈 65

4.4 数据收集 66

4.5 数据分析框架 67

4.5.1 定量数据分析 68

4.5.2 定性数据分析 69

第5章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态”的研究 70

5.1 大学英语教师的应然“态” 70

5.1.1 《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71

5.1.2 《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72

5.2 大学英语教师的实然“态”与应然“态”的偏差 74

5.3 大学英语教师实然“态”的生态学特征 79

5.3.1 竞争与共生 79

5.3.2 平衡与失衡 82

5.3.3 过多与过少 88

5.3.4 适应与发展 90

5.4 大学英语教师现实生存状态的生态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95

5.4.1 大学英语教师生存状态与其生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95

5.4.2 大学英语教师生存状态与其生态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 100

5.5 本章小结 105

第6章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势”的研究 107

6.1 大学英语教师与微观生态影响因子 108

6.1.1 信息素养 108

6.1.2 人际关系 112

6.2 大学英语教师与宏观生态影响因子 123

6.2.1 国家语言教育政策 123

6.2.2 时代的要求 128

6.3 大学英语教师与中观生态影响因子 134

6.3.1 学校组织管理 135

6.3.2 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 137

6.3.3 学校待遇条件 139

6.4 本章小结 142

第7章 基于“态-势”的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扩充 144

7.1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 144

7.1.1 “态”与“势”的辩证关系 145

7.1.2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的特点 145

7.1.3 教师的现实生态位 148

7.2 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的扩充 149

7.2.1 生态位扩充的内涵 150

7.2.2 生态位扩充的实现 151

7.3 本章小结 162

第8章 结论 163

8.1 本研究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163

8.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66

8.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66

参考文献 168

附录 181

后记 1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