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清季的洋务新政  第2卷  洋务新政的半殖民地军事设施
清季的洋务新政  第2卷  洋务新政的半殖民地军事设施

清季的洋务新政 第2卷 洋务新政的半殖民地军事设施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百川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5801484
  • 页数:1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已故研究员樊百川先生的遗作,是一部关于清季(清后期)洋务新政(学术界一般称洋务运动或自强新政)的总结性研究著作。全书叙述洋务新政的兴起与推行过程,涉及洋务派的产生和形成、洋务派的主要成员、洋务派思想及其流派之争以及实施洋务新政的总理衙门等;书中还论述洋务新政中所办的各种军事设施,包括近代陆、海军的筹建与兴衰以及相关军事工业的兴办等方面。全书并附有大量数据详实的统计表。总的来看,全书取材丰富、论断严谨、叙事详实,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清季的洋务新政 第2卷 洋务新政的半殖民地军事设施》目录

洋务新政正名议(代序) 1

一、“洋务运动”一词的来历与质疑 1

二、洋务派的“借法”活动并未造成“运动”形势 14

三、改称“洋务新政”最适宜 24

第一卷 洋务新政的兴起和推行 37

第一章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培植代理人 37

第一节 买办制度和买办阶级的形成 37

一、买办制度的建立 37

二、买办阶级的出现 48

三、早期买办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桥梁 65

第二节 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变成其在华统治工具 74

一、在衰朽的躯干上嫁接出适合侵略需要的新生机 74

二、打和拉,抗与降 79

三、就近驾驭和支持买办势力发动政变 100

四、在军事勾结中培植半殖民地近代武装势力 115

五、教导清政府遵守和适应半殖民地新秩序 150

第二章 洋务派的产生和形成 167

第一节 地主阶级中出现洋务派 167

一、封建统治者中一部分人逐渐对外国侵略者有了“新认识” 167

二、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智以制民 178

三、守定和议、曲全邻好,承认半殖民地新秩序 203

四、接受改造,借法维持半殖民地制度下的封建统治 216

第二节 洋务派的实质 232

一、洋务派的性质 232

二、满洲贵族中的洋务派 245

第三章 洋务派的主体——曾、李集团 274

第一节 曾国藩及其湘军曾系集团 274

一、洋务派和外安内政策的制定推行者 274

二、开近代借法维持半殖民地制度下封建统治风气之先 289

三、宋儒义理之学的洋务派今用 295

四、曾氏湘军嫡系的余绪 306

第二节 集洋务派大成的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 319

一、曾国藩“安内和外”国策的主要继承人 319

二、修补半殖民地制度下封建统治破屋的裱糊匠 333

三、近代军阀和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奠基人 360

四、淮军将领的各种洋务新政态度 371

第三节 洋务派的两大干将——郭嵩焘和丁日昌 390

一、洋务派的理论家郭嵩焘 390

二、洋务派的实干家丁日昌 408

第四章 洋务派思想及其与清流派之争 431

第一节 洋务派思想的半殖民地性质 431

一、何为洋务派思想 431

二、洋务派思想的产生 432

三、洋务派思想的中心内容是遵从半殖民制度和借法维持封建统治 442

四、所谓“外须和戎”——洋务派怎样遵从半殖民地制度 446

五、所谓“内须变法”——洋务派怎样借法以维持半殖民地制度下的封建统治 452

第二节 清流派的倏兴倏败与封建地主阶级谋求恢复独立统治希望的最后破灭 465

一、所谓“清流派” 465

二、清流派的“攘外”——洋务派和守旧派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470

三、清流派的“修内”——统治阶级内部的整饬与斗争 485

四、甲申朝变和清流派的失败与分裂 505

第五章 总理衙门的设立和洋务新政的推行 529

第一节 总理各国侵略事务和洋务新政的衙门——总理衙门的设立 529

一、接受侵略者改造的首要措施 529

二、总理各国的侵略事务 551

三、变橘为枳的洋务新政总汇 560

四、海关道与洋务局 564

第二节 维持半殖民地制度下封建统治的育才活动 580

一、洋务派所需要的近代人才 580

二、培养翻译官的同文馆 588

三、近代军事学校的设立 599

(一)福建船政局前后学堂及其他 599

(二)北洋的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 606

(三)广东和南洋的水陆师学堂 620

四、出洋肄业生的派遣 628

(一)留美学生的半途而废 628

(二)海军学生欧洲留学的多次派遣与中止 647

(三)陆军留学生的试探 666

五、洋务派兴学和出洋培育人才政策的失败及半殖民地教育体制的肇端 673

附录一 表1 总理衙门经费估算表 682

附录二 洋务新政人才培养和雇用经费统计 684

表2 洋务新政人才培养经费总表 684

表3 同文学馆经费表 684

表4 各地各种西学馆经费表 686

表5 福建船政局前后学堂经费表 687

表6 北洋水师各学堂经费表 688

表7 北洋陆军各学堂经费表 689

表8 北洋各杂项学堂经费表 689

表9 南洋各学堂经费表 690

表10 广东各学堂经费表 691

表11 出国留学经费表 692

表12 淮军和海防雇用洋员经费表 693

表13 军事工业雇用洋员工经费表 695

表14 洋务事业雇用洋员经费表 696

第二卷 洋务新政的半殖民地军事设施 701

第六章 陆军的采用西方近代武器与近代兵制的变革 701

第一节 清政府在侵略者教导下学建近代武装 701

一、侵略者的教导与清政府“学习洋人兵法”的结合 701

二、清政府聘请洋人代练旗绿营兵洋枪队的失败 716

第二节 淮军、湘军分别采用洋式近代武器 729

一、侵略者培植嫁接半殖民地生机新宠儿和李鸿章的“自强” 729

二、曾国藩、李鸿章关于采用洋式武器的争论与湘、淮军采用洋式武器的差异 749

三、中国的第一支半殖民地近代武装大军 764

四、从西方废弃武器中检拾“利器”来“更新”装备 782

五、不能抵抗外国侵略的驻防军 794

第三节 左系湘军、后期湘军与其他勇营的采用西方近代武器 819

一、左系湘军的中西枪炮兼用与相补 819

二、后期湘军的重建与洋枪炮化 833

三、其他各地勇营采用的洋枪炮 846

(一)淮军在他省的别枝 846

(二)由淮将淮勇组成的淮军附庸绥巩军 852

(三)豫军的毅军与嵩武军 856

(四)山东军与四川军 862

(五)其余各省勇营采用近代武器的落后状况 867

第四节 绿营兵的抽练与采用洋式近代武器 870

一、兵勇之争与绿营兵制的变异 870

二、各地的练军及其洋枪炮化 876

(一)天津和直隶的练军 876

(二)江苏等省的练军 888

(三)东三省的前、后期练军 892

三、新疆的“因勇设标” 896

附录三 陆军改用近代装备统计 901

表15 洋务派建立采用西方近代武器陆军支用饷需估算总表 901

表16 京外旗营训练洋枪队饷需估算表(早期外国军官教练者) 902

表17 各地旗营采用洋枪炮支用饷需估算表 904

表18 淮系及北洋防营陆军军事集团支用饷款表 905

表19 淮军军务开支表 905

表20 参加北洋防务各勇营经费表 908

表21 北方绿营练兵支用款项估算表 910

表22 江南防营采用洋式武器营数表 913

表23 江南防营支用饷需估算表 915

表24 部分省区留存勇营支用饷款估算表 917

第七章 近代海军的筹建与覆败 920

第一节 在外国侵略者操纵下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920

一、清政府初筹近代海军与外国侵略者争夺控制权同时开始 920

二、“阿思本舰队” 928

三、初期购买和建造的一些落后兵轮 949

第二节 边疆普遍危机下近代海军的正式筹建与侵略者激烈争夺控制权 970

一、近代海军的正式筹建与洋务派各集团间的争论 970

二、侵略者争夺控制权的阴谋与购置蚊船的骗局 987

三、铁甲舰购置与仿造的周折 1002

四、十年筹建出五支各自为政的残旧舰队 1015

第三节 中法海战中福建海军的覆灭和南洋海军的败衄 1034

一、马江海战时中国海军与法国侵华海军的比较 1034

二、马江海战与福建海军的覆灭 1041

三、南洋海军援台之役的败衄及镇海保卫战 1068

第八章 北洋舰队的建立与覆灭 1081

第一节 设立海军衙门和北洋海军 1081

一、海军衙门的设立与全国新式军舰、大部分海军经费的集中北洋 1081

二、封建官制框架下新式船舰的海军章程和“有器无人”的北洋舰队 1104

第二节 海军经费的挪用与南洋、闽、粤海军的停建 1128

一、海军经费挪用于三海、颐和园工程究竟有多少 1128

二、南洋、闽、粤三洋海军的停止筹建 1147

第三节 甲午中日海战与北洋舰队的覆灭 1171

一、中日海军实力的比较 1171

二、北洋舰队的覆灭 1190

附录四 兴办海军统计 1227

表25 北洋海防海军经费表 1227

表26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实力表 1230

表27 甲午战争时西方国家在远东海军实力表 1234

第九章 半殖民地近代军火工业的畸形建设 1236

第一节 为适应对内军事镇压需要而兴办军用机器制造工业 1236

第二节 早期兴办的三大军火局厂和淮军行营制造局 1249

一、江南制造局 1250

二、金陵机器局与金陵洋火药局 1267

三、天津机器局 1275

四、淮军行营制造局 1286

第三节 近代军火工业的遍设 1290

一、1874年以前兴办的中小型军火机器制造局厂 1292

二、1875年至1884年间中小型军火局厂的繁兴 1300

三、洋务派兴办近代军火工业的殿军——台湾机器局与湖北枪炮厂 1319

附录五 军火工业统计 1335

表28 军事工业经费总表 1335

表29 军火工业经费总表 1336

表30 军火工业厂房设备经费总表 1338

表31 军火工业机器设备经费总表 1340

表32 军火修造经费总表 1342

表33 江南制造局经费分析表 1344

表34 江南制造局资产估算表 1347

表35 江南制造局军火制造部分经费表 1350

表36 江南制造局制造枪炮弹药经费估算表 1351

表37 江南制造局依赖外国支出经费表 1353

表38 江南制造局华洋员司薪资表 1355

表39 金陵机器局经费表 1357

表40 金陵机器局资产估算表 1360

表41 天津机器局经费表 1361

表42 天津机器局设备资产估算表 1363

表43 天津机器局依赖外国经费支出表(一) 1365

表44 天津机器局依赖外国经费支出表(二) 1366

表45 天津机器局华洋员司薪资表 1367

表46 淮军行营制造局经费表 1368

表47 西安机器局经费估计表 1371

表48 福建机器局经费表 1371

表49 兰州制造局经费估计表 1372

表50 云南洋炮局经费表 1372

表51 广东机器局经费表 1373

表52 广东机器局厂房设备经费表 1374

表53 广东机器局军火制造部分经费表 1375

表54 浙江机器局经费表 1377

表55 湖南机器局经费表 1378

表56 兰州火药局经费表 1378

表57 山东机器局经费表 1379

表58 四川机器局经费表 1381

表59 库车火药局经费表 1382

表60 阿克苏制造局经费表 1383

表61 福建火药局经费表 1383

表62 贵州洋炮局经费表 1383

表63 金陵洋火药局经费表 1384

表64 宁波制造军械局经费表 1384

表65 吉林机器局经费表 1385

表66 浙江火药局经费表 1386

表67 神机营机器局经费估计表 1386

表68 云南机器局经费表 1387

表69 台南机器局经费表 1387

表70 绥巩军行营制造局经费表 1388

表71 湖北机器局经费表 1388

表72 山西新火药局经费表 1388

表73 台湾机器局经费表 1389

表74 湖北枪炮厂经费表 1390

第十章 近代船舰制造工业的兴衰 1391

第一节 在对内战争中学造轮船 1391

第二节 福州船政局建造船舰事业的兴起与衰落 1399

一、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1399

二、局厂的建设 1411

三、初期造船 1421

四、向建造新式船舰努力而不得其门 1442

五、福州船政局制造船舰事业的衰落 1467

第三节 江南制造局建造船舰活动的停顿 1478

第四节 广东机器局的制造小型轮船事业 1490

第五节 大沽船坞、旅顺船坞及北洋水师机器厂 1496

附录六 造修船舰工业统计 1502

表75 造修船舰工业经费总表 1502

表76 造修船舰工业厂房设备经费总表 1502

表77 造修船舰工业机器设备经费总表 1503

表78 造修轮船经费总表 1503

表79 造船经费总表 1504

表80 造船买船比较总表 1504

表81 造船买船按船质舰种选样比较表 1506

表82 福州船政局经费表 1507

表83 福州船政局资产估算表 1509

表84 福州船政局造修轮船经费表 1511

表85 福州船政局造船一览表 1512

表86 福州船政局造船成本估算表 1514

表87 福州船政局华洋员司薪资占经费总额比重表 1516

表88 福州船政局华洋员司薪资占造修船经费比重表 1517

表89 江南制造局造修轮船部分经费表 1518

表90 江南制造局造船部分资产估算表 1519

表91 江南制造局造修轮船经费表 1520

表92 江南制造局造船一览表 1521

表93 江南制造局造船成本估算表 1521

表94 广东机器局造船部分经费表 1522

表95 广东机器局造修轮船经费表 1523

表96 大沽船坞经费表 1524

表97 旅顺船坞经费表 1525

表98 威海水师机器厂经费表 1525

结语 半殖民地的官办近代军事工业 1526

第一节 封建主义的官办军事机器制造工业 1526

第二节 制人民有余,御外侮不能的半殖民地军事加工装配业 1557

附录一 怀念我的父亲&樊采云 1573

附录二 忆百川老师&闵杰 1577

编后记&虞和平 15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