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习型社会与科学发展:现代学习型人才建设方略
学习型社会与科学发展:现代学习型人才建设方略

学习型社会与科学发展:现代学习型人才建设方略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甘肃省人事厅组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24095487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高中教学阶段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全书包括突出精要、注重生成教学策略篇、可趁资源开发利用篇、易化趣化精要内容教学策略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篇、关照学生差异教学策略篇等篇目。
《学习型社会与科学发展:现代学习型人才建设方略》目录

导论 1

一、科学发展观与学习型社会 1

二、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科学人才观 6

三、学习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14

第一章 认识学习型社会 20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 20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20

二、落实我国各项战略决策呼唤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22

第二节 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7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 27

二、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32

三、学习型社会的认识误区 3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模式 39

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模式和构建目标原则 39

二、学习型社会的横向结构 41

三、学习型社会的纵向结构 44

四、构建一个全息系统的学习型社会 47

第二章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架构 52

第一节 学习力——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理念 52

一、学习力的概念 52

二、学习力的主要特征 54

三、学习力的基本结构 55

四、学习力的培养与提升 59

第二节 学习运行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管理方式 63

一、认识学习运行体系 63

二、学习运行体系与环境的系统整合 65

三、学习运行体系的建立 69

第三节 社会创新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生产方式 74

一、如何理解社会创新体系 74

二、社会创新体系的主体力量 78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体系 81

第四节 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生活方式 84

一、终身教育理念 84

二、终身教育体系的含义 86

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91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92

第三章 学习型社会建设 95

第一节 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95

一、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 95

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 96

三、提高各级干部的执行能力 98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建设 101

一、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认识 102

二、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104

三、学习型城市运行机制 105

四、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 107

第三节 学习型政党建设 108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108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113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 117

四、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 121

第四章 认识学习化生存方式 124

第一节 生存方式 124

一、存在方式与生存方式 124

二、人的生存方式的意义 128

三、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129

四、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130

第二节 确立学习化生存理念 132

一、学习化生存的概念和价值 132

二、学习化生存与成功人生 135

第三节 从学历化生存到学习化生存 136

一、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 137

二、从学历化生存方式转向学习化生存方式 140

三、应试教育与学习化生存 147

第五章 选择学习化生存方式 150

第一节 学习化生存由选择到必须 150

一、剖析“两个恐慌” 150

二、本领恐慌与“拐杖化生存”现象 152

三、为什么要践行学习化生存 154

四、从学习化生存到成功人生 155

第二节 通过学习化生存实现自我价值 159

一、价值观 159

二、核心价值观建设 164

第三节 通过学习化发展提升自身价值 167

一、提升自我价值是一个综合的、多方面的过程和因素 167

二、如何通过学习提升自我价值 169

三、自我提升的五种方法 171

四、自我价值提升急需做的几件事 172

五、提升自我价值的15个能力 173

第六章 掌握学习化生存方法 176

第一节 创新学习是学习化生存的主要方式 176

一、对创新学习的理解 176

二、创新学习主要理论依据 180

三、创新学习的主要特征 182

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184

第二节 提高学习力是学习化生存的根本方式 187

一、提高学习力,坚定学习化生存理念 187

二、提高学习力,促进学习化生存 194

三、如何提高学习力 196

第三节 工学和合是学习化生存的基本形式 197

一、什么叫“工学和合” 197

二、工学和合的现实意义 199

三、如何实现工学和合 200

四、参加技能鉴定,掌握核心技能 202

第七章 坚持科学发展 207

第一节 自然发展与科学发展 207

一、人身心的自然发展 207

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212

三、跨越式发展 216

四、从消极生存到积极生存 219

第二节 个人成功与科学发展 224

一、认识自我 224

二、贵在学习 227

三、如何面对机遇 229

四、逆境成才 230

第三节 团队进步与科学发展 232

一、建设成功的团队 232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 235

三、打造高效团队 238

四、创业团队建设 241

第八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244

第一节 从“发展论”到科学发展观 244

一、邓小平的“发展论” 244

二、认识发展的规律性 245

三、发展中的人性问题 248

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贡献 249

第二节 “中国模式”和中国发展之路 251

一、“北京共识”的提出引发“中国模式”全球性热议 252

二、中国发展之路的前景 254

三、“中国模式”体现中国特色 256

第三节 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 259

一、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 259

二、民族文化的科学发展 261

三、国民整体素质的科学发展 263

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 265

第九章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70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人才观的演变 270

一、洋务人才观的形成 270

二、从洋务人才观到维新人才观 271

三、从维新人才观到三民主义人才观 271

四、从三民主义人才观到新民主主义人才观 272

五、从新民主主义人才观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272

六、“三个面向”的人才观 273

第二节 我国的人才政策 273

一、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 273

二、我国西部地区的人才政策 276

第三节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和发展 282

一、我国的人才资源现状 282

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283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特点 285

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成效 287

后记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