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外一种  下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外一种  下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外一种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振羽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43438364
  • 页数:71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宋史 31下一篇:同州府志 卷27-28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外一种 下》目录

前言 桂遵义 1

上 3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3

一九六一年新版序 3

初版李序 6

初版自序 8

《中国原始社会史》修订版序 10

一 绪论 12

二 中国社会形式发展的诸阶段 18

A.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几个问题 18

B.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32

三 古代社会的一般特征 56

A.关于工具演进和生产方式 57

B.社会制度和家系制度演进的诸形态 61

四 神话传说所暗示之野蛮时代的中国社会形态 69

A.从原始群团到氏族社会诸特征的存在(一) 70

B.从原始群团到氏族社会诸特征的存在(二) 86

C.图腾制度存在的形迹 96

五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母系氏族社会 105

A.母系制度存在的依据 105

B.对偶婚存在的形迹 112

C.部落联合的民主制度 116

D.这一传说时代的社会下层基础 128

六 传说中的“夏代”——父系本位的氏族社会 143

A.社会一大变革期的到来——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 143

B.完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 149

C.转变后的酋长选举制 155

D.转变后的家系制度和传说中的“夏少康”问题 161

七 神话传说所暗示由血缘氏族组织到地域组织的转变形迹 166

A.地域的村社组织和原始都市的传说 169

B.扩大土地占领的原始战争 174

八 仰韶系各期的出土物与传说时代 178

A.传说的“尧舜禹”时代和“夏代”散布的区域 180

B.仰韶系各期古物的出土地域及其主要出土物 198

C.仰韶系各期遗物所指明的时代 209

D.传说和仰韶系遗物两者间能否结合? 212

九 远古中国各族系别的探讨 215

A.中国人种的来源 215

B.关于传说中的夏族 219

C.关于商族 229

十 洪水的传说和其时代 232

十一 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原始公社制或其残余——补编之一 242

A.鄂伦春族的“乌力楞”制 244

B.黎族的“合亩”制 262

C.景颇族从原始公社制到阶级制过渡的诸形态 283

十二 地下出土的远古遗存和我国原始公社制时代的历史过程——补编之二 299

A.旧石器文化的遗存,基本上表述了我国原始公社制社会的野蛮时代的历史过程 300

B.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基本上表述了我国原始公社制社会的开化时代的历史过程 315

C.“吴越文化”是“百越”各族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开化时代的遗存 348

D.关于我国境内的细石器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文化遗存 356

E.结语 359

一九四六年修订版序 363

下 363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363

初版序 365

殷代的奴隶制社会 368

一 史料的选择 368

二 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的提纲 372

A.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 372

B.研究的提纲 376

三 经济的诸构造 381

A.劳动工具——新石器,金石器,铁器,还是青铜器? 381

B.殷代青铜器所表现的劳动生产率 396

C.农业及其生产组织 400

D.畜牧在生产业中的地位及家畜参加劳动的范围 418

E.手工工艺及其分工 423

F.商业和交通 429

G.财产诸形态 444

四 国家的出现及其政治诸形态 448

A.殷代国家形成的过程 448

B.社会诸阶级的构成 455

C.政治的组织 464

D.政治疆域 475

E.战争的主要目的——掠取奴隶和征服“异族” 479

F.婚姻制度 485

G.奴隶所有者国家的没落 489

A.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 494

五 意识诸形态 494

B.文字、文学、艺术、音乐、宗教 501

两周——初期封建制社会 509

一 西周初期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 509

A.周朝封建国家的建立 509

B.庄园制度的成立和其组织 529

C.阶级的构成和等级制度 558

D.西周的衰落 571

二 初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发展和演变 584

A.封建制生产的发展及其支配地位的确立和演化 584

B.经济的诸构成 595

(一)土地所有诸形态及土地所有者与直接生产者间关系的主要诸构成 595

(二)手工业、商业、高利贷 610

C.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战争的扩大 631

(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中世都市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631

(二)土地的兼并和封建战争的扩大 642

三 上层建筑的诸形态 657

A.阶级的构成及其矛盾的发展 657

(一)阶级的构成 657

(二)阶级间矛盾的发展 667

B.政治的组织 675

C.意识诸形态的发展 684

(一)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各流派 684

(二)宗教、哲学和科学 694

(三)文学和艺术 703

吕振羽著述要目 7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