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老子研究
老子研究

老子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松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56412
  • 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由于有关老子生平资料留下很少以及《老子》一书过分简略,老子的生平及思想成为数千年来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老子研究》目录
标签:老子 研究

导读 1

第一章 老子身世考 4

一、有关老子身世的各种传说 4

(一)神话传说之一:老子是一位道教神仙 5

(二)神话传说之二:老子西出化胡 8

(三)老子即彭祖(篯铿)或彭祖的后裔 11

(四)少数佛教徒说老子出身十分低贱 14

(五)老子是一批学者或家族成员的统称 16

(六)老子是否战国人 20

(七)老子是否商王的后裔 26

二、老子的出身及师承 32

(一)老子姓氏考 32

(二)老子的出身 43

(三)老子的老师 47

(一)老子是楚人这一错误看法产生的原因 51

三、老子是陈人及其与陈文化关系考 51

(二)陈国的文化传统与老子的出现 54

四、老子归隐故乡考 61

(一)老子去西域的说法不可信 62

(二)老子晚年回故乡授徒讲学 64

(三)道家在陈国周围兴起说明老子晚年回乡授徒讲学 69

(四)关于老子入秦及死于秦的说法 71

一、先秦道家属中原文化的产物 75

第二章 老子思想考 75

(一)老庄文化产生地在中原 76

(二)老庄文化主要是批判继承中原文化的产物 77

附录:老子思想来自中原文化的史料证据 84

二、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 109

(一)“道”指无形的规律原则 109

(二)道、物相互配合产生万物 115

(三)关于置道于物先的问题 121

(一)学界对“有”与“无”的理解 127

三、老子的“无”不是道 127

(二)对“有”、“无”的正确理解 129

(三)“无”、“有”非道的旁证及老子重“无”的原因 138

四、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 141

(一)学界对老子循环论的批判 141

(二)老子已经意识到事物发展的递进问题 143

(三)循环论与递进论均为真理 145

(四)循环不已的“熔炉理论” 147

(五)终止循环的企图 152

五、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 154

(一)老子的人性善论及其理论基础 154

(二)人性变恶的原因 157

(三)恢复美好天性的措施 161

六、老子的社会发展观 164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宰者 164

(二)人类的知识和道德呈正负发展 167

(三)绝圣弃智的救世方略 173

七、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176

(一)学界对“小国寡民”思想的批判 176

(二)“小国寡民”理想是人类经过文明发展后对自然的自觉回归 178

(三)“小国寡民”主张利大于弊 180

(四)“欲壑难填”的人性使科技无法为人类带来预期幸福 185

(五)“小国寡民”可以推迟人类衰落 190

八、老庄的仁义观 193

(一)老庄反对儒家仁义的原因 193

(二)老庄提倡道德层次更高的仁义 198

(三)老庄的仁义思想带有理想化 203

九、道家万物平等观与儒家人类中心观 206

(一)以老子为首的道家主张万物平等 206

(二)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主张以人类为中心 209

(三)万物平等观与人类中心观的得失 214

(一)老子是礼学大师 219

十、老子的礼学思想 219

(二)老子反礼的原因 223

(三)老子礼学思想的影响 227

十一、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 231

(一)“无为”的确切含义 231

(二)“无不为”是指能做成一切事情 233

(三)“无不为”是指做一切该做的事情 234

(四)“无不为”是指不分善恶的无所不为 236

(五)关于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问题 238

十二、道与言的关系 242

(一)老子认为大道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 243

(二)最高境界就是无言境界 245

(三)后人对老子既提倡无言又著书立说这一矛盾做法的责难和解释 248

十三、老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250

(一)老子是首创私学的人 251

(二)老子的教育思想 258

十四、老子学派的传承 270

(一)老子的亲授弟子:孔子、尹喜、亢仓子、南荣趎、文子、杨朱、蜎子、柏矩 270

(二)老子的再传弟子:范蠡、彭蒙之师、列子 287

(三)庄子及稷下黄老学派、河上丈人 297

(四)张良与刘安是上承道家、下启道教的重要人物 307

第三章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315

一、从先秦、汉唐盛世看老子对政治的影响 316

(一)老庄对先秦政治的影响 317

(二)老子思想与文景之治 320

(三)老子思想与贞观之治 331

(四)老子思想与开元之治 336

(五)对老子思想的错误运用 340

二、对儒家的影响 344

(一)对孔子的影响 344

(二)对孟子的影响 365

(三)对朱熹的影响 377

附录:先秦两汉时期道儒关系考 382

三、老子与道教 399

(一)从老庄到黄老再到道教 399

(二)应把道家和道教视为一体 406

四、佛教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尊重 412

(一)外在帮助:崇拜黄老的黄巾军打开了佛教身上的枷锁 413

(二)内在帮助:佛教借助老庄的思想术语以宣扬和改造自己的教义 417

(三)佛教对老子的尊重 425

第四章 《老子》注释新考 434

一、第三章“不尚贤”的“贤”也可作财物解 434

二、关于第五章“刍狗”的解释 435

三、关于第十三章中的“无身” 437

四、《老子》第二十章是一首抒情诗,对楚辞有很大影响 440

(一)本章字句注释 440

(二)对前人注释的驳正 445

(三)本章对楚辞的影响 448

五、关于第三十九章及其他章节中“一”字的解释 452

六、关于第七十一章的“知不知,上” 455

附录一:流行本《老子》与竹简《老子》、帛书《老子》的关系 458

一、否定流行本《老子》可靠性的观点 458

二、出土的最早版本未必就是老子的原作 460

三、先秦典籍证明流行本是当时的权威版本 462

(一)关于“报怨以德”的问题 462

(二)关于“治人事天莫若啬”句 463

(三)关于对待仁义的问题 465

附录二:当务即实学 468

一、怎样理解实学 468

二、“虚学”和“实学”的相对性 471

三、当务即实学 476

四、抽象倡“实”斥“虚”的弊端 483

主要参考书目 489

返回顶部